(1997年7月22日)
首先,我代表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向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专程莅临我们这次会议的国务委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陈俊生同志和专程前来出席会议的中央11个部委和国务院扶贫办的领导与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会议精神,总结交流中央11个部委赴陕定点扶贫工作经验,研究加快扶贫攻坚步伐的措施,推动陕西如期实现“五七”扶贫攻坚计划。
陕西是全国重点贫困地区之一,目前农村还有301万贫困人口。实现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中组部、中宣部、中联部、国家科委、中国社科院、人民银行、建设银行、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中国包装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神华集团公司11个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从1994年下半年开始,陆续赴我省21个国定贫困县定点扶贫。其中建设银行、国家科委分别从1988年、1989年就已开始在我省扶贫。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陕西人民的亲切关怀,是中央11个部委对陕西人民的厚爱!
三年来,中央11部委把定点扶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真扶贫,扶真贫,定期研究,常抓不懈。先后有20多位领导同志到县上调查研究,现场办公,指导工作。共派出118名同志驻点扶贫,组织323名干部到所在县实地考察,帮助工作,并动员机关干部和家属为21个贫困县累计捐款370万元,衣物3万多件,为贫困地区的老百姓办了许多好事、实事。特别是驻点扶贫的同志,离开城市和机关,克服工作、家庭、生活上的种种困难,来到地理位置偏僻、工作条件简陋、生活环境艰苦的贫困山区,竭尽全力为贫困县摆脱贫困而努力工作。他们积极出主意、想办法、找路子、跑项目,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有的同志还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脱下了身上仅有的毛衣,帮助生活有困难的群众御寒。中央国家机关干部视群众为亲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喜群众之所喜,办群众之所需。他们的一桩桩、一件件动人事迹,在干部群众中传为佳话,为密切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谱写了一曲曲新的篇章!
三年来,中央11部委通过各种渠道为陕西21个贫困县共筹集各类扶贫资金5.33亿元。这些渗透着中央部委领导和同志们赤诚心意的资金,有的是机关紧缩开支节省下来的行政事业经费,有的是从海外友好团体和慈善机构引进和募捐来的,有的是部委政策倾斜以后给陕西安排的专项信贷资金或其他扶贫专款。这批巨额资金的投入,有力地改善了这些贫困县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建设了一批生产项目,为贫困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这些县扶贫攻坚的步伐明显加快。1996年与攻坚前的1993年相比,21个贫困县的贫困人口下降41.7%,比1995年全省平均下降高出4.13个百分点。其中有1/3的县下降达到45%以上,最高的达到69.2%。
中央11部委到陕西定点扶贫,不仅为所在县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为全省干部群众树立了榜样,带了个好头。部委的同志以自身的模范行动为陕西人民带来了党中央、国务院的温暖,带来了中央机关的优良作风,带来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形象。11部委在三秦大地上建立的扶贫业绩,将永远铭记在陕西人民的心中,永载扶贫攻坚的史册!
各位领导、同志们,陕西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文化闻名遐迩。这里是人类远古文明的摇篮,是中国几千年来优秀传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最早走向世界的地方,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既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又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既有相当的经济基础,更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我们召开这次座谈会,这么多的领导和同志们在百忙中欢聚西安,使我们很受鼓舞,很受教育,更加坚定了加快扶贫攻坚步伐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将把大家扶贫的工作经验在全省广为推行,并认真听取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对进一步做好陕西扶贫工作的意见,同时,热诚希望大家对陕西的各项工作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