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平如果从1978年在《解放军文艺》上发表处女作《最后一个早晨》算起,司玉笙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刚好走过了三十个年头。古人说“三十而立”,在文坛上他也算站稳了脚跟。最近,东方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三本小小说集《高等教育》,并在评介中将他誉之为“微型小说作家中的思想者”、“微型小说的先锋派和主将之一”。这本书收集了司玉笙三十年来创作的小小说精品九十一篇,二十二万余字,对于他来说,这既是一个总结,又是一个里程碑。
可以说,司玉笙是从写小小说起家的,1983年他的小小说《“书法家”》一炮打响,使他在新时期的文学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三十年来,他也写了不少中、短篇小说,但写得最多、影响最大的还是小小说。我们今天研讨他的创作,当然是以他的小小说为主,但也不应拘泥于此,我觉得将他所写的全部作品统而观文,回顾一下他所走过的大致轨迹,探究其得失成败,对于玉笙以后的创作乃至对于其他的同仁们或许都是不无裨益的。
玉笙最初的作品是以思想的新锐和结构的奇巧取胜的。譬如《“书法家”》,讽刺的锋芒直指官场的平庸无能、尸位素餐,这在今天看来算不得尖锐,但在当时却是有点“犯忌”的。也许正因为此吧,小说最初投给《豫东文学》并被编辑送审时,主审的领导将它刷了下来。其后,江西的一家刊物勇敢地发表了它,《小说月报》又慧眼识珠,予以选载,这才轰动文坛。在结构上,小说绝大部分篇幅是在那里一本正经地说事、铺垫,而最后高局长一句“能写好的就属这两个字”则出乎意料地抖响了一个“包袱”,取得了讽刺的喜剧效果。现实主义批判的锋芒、精彩的细节、幽默的艺术享受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陶醉于其中,以致顾不上追问,甚至根本不在乎其情节是否具有严格的生活依据。一俊尚可遮百丑,又何况数俊之于一丑呢?这样,司玉笙早期的创作便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情真事假,假戏真做。有些作品的情节甚至是荒诞不经的,但照样受到读者“热捧”。这原因就在于他作品中的情与理顺乎民意。
沿着这条路,司玉笙继续向生活的深处开掘,力求每一篇作品都有独到的发现和真知灼见,题材层面也逐步扩大。宦海万象、芳林馨香、人生苦旅、世间百态乃至狗言物语,“上穷碧落下黄泉”,他在冥思苦想,惨淡经营。他曾把写小说比作下围棋,说要善于“作眼”。我的理解所谓“作眼”大概是指深藏“杀机”,谋篇布局,叙事铺垫,最后凝聚成一股爆炸性的杀伤力。这一时期,他的创作进入了高产期,而且大多以思想的独到和深邃见长。然而,一个作家毕竟是不可能时时事事都能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真知灼见的,大量的创作使他的作品也出现一种“图说思想”的苗头,尽管他很善于将作品的主题埋藏得很深,但聪明的读者还是能从隐秘的角落里把它“揪”出来。司玉笙也是一个聪明人,他很快发现这条路快走到尽头了,于是他又把重心转向了塑造人物。这一招算是觉悟到了文学创作的“真经”。文学是入学,小说创作就更是入学中的入学。此后,玉笙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我不管什么主题不主题了,我就是写生活、写人物。”他调动起他全部生活积累,听到的、见到的、天南海北的、朝夕相处的、一面之缘的、神交已久的、童年时期的、近在眼前的……各种各样的人物经过他的加工一起涌向了他的笔端,跳到了纸面上来。于是他的创作出现了一次飞跃或日突破,有了一批像《教9币三题》这样有分量的、备受赞誉的精品佳作。
时光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西方的各种文艺思潮涌进了中国,文艺界趋之若鹜。正想拓宽自己的写作路数的司玉笙自是不甘落后,他如饥似渴地广泛涉猎西方各种现代的、后现代的作品,并将其运用到了自己的创作中来。于是,他的创作又出现了新变化。一方面是作品的意境更为空灵虚幻,表现手法更为丰富多彩,小说也更耐咀嚼回味了。另一方面则是情节越来越怪诞,思想越来越艰涩了。有些作品甚至让读者如坠五里雾中,莫知所云。玉笙是个性格执拗的入,他不管读者的反应,依然我行我素、自得其乐于其中。直到1998年,单位委派他到民权县王庄寨乡挂职锻炼,三年多的农村生活终于将玉笙从云彩眼里拽回到黄河故道那一片坚实的大地上,此后,他的作品中又逐渐充盈了许多的人间烟火气息,并最终涌现出一批像《盘子里的树》那样直面人生、揭示社会矛盾、展现人物精神世界的、具有厚重的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力作。
从以上对司玉笙创作道路的简要回顾中,我们似乎可以悟得:一个作家,只有将他的“根”深深地扎进生活的土壤里,他才能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一个小说家,应当熟悉人、研究入,根据实际生活塑造出各种各样的典型人物来,他的作品才有厚重感,才有生命力;一个中国的小说作家,当然要研究、学习古今中外各种艺术流派的作品,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但他更要研究当代读者,了解本国人民群众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唯其如此,他才能创作出既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又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作品来,并进而影响世界、流传将来。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已故作家秦兆阳的一篇理论文章,题目是《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祝愿玉笙在这条道路上迈出更为坚实的步履。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在某个“站点”上,将有一场盛大的庆功宴在等待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