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持续按压桡动脉并松开对尺动脉的按压。密切观察手或手掌部有无立即变红的现象。若有,则表明尺动脉通畅,整只手应在5~10秒钟内恢复原来的红色。如果手能在15秒内恢复红色,表明侧支循环丰富,该侧桡动脉可以进行穿刺。如果在15秒后手仍持续处于苍白状态,表明侧支循环不充分,则应避免该侧桡动脉的穿刺。
3.帮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暴露穿刺点。
(1)桡动脉。将手腕平稳放于一小的毛巾卷或棉垫卷上,腕部背屈约30°。
(2)肱动脉。让手臂伸展,并在肘部下放一毛巾卷。将患者的腕部向外旋转。
(3)股动脉。轻轻向外旋转患者的小腿,选择靠近腹股沟皱折处的部位,大约在腹股沟韧带下2cm处。
【操作步骤】
1.洗手,戴手套。
2.准备针筒,抽取1~2ml肝素,旋转针筒,使肝素均匀到达针筒内的各部分和针头。握住针筒,保持垂直位,针头向上,排出多余的肝素和气泡。
3.触摸脉搏,选择搏动最强的部位。
4.用PVP‐I清洁表面皮肤,待干。
5.特别焦虑的患者,可以在动脉上方皮下注射约0.2~0.3ml的局麻药。注射之前应回抽,避免误入血管。等待3~4分钟,使局麻药开始起作用。
6.使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在穿刺的近心端触摸脉搏。或用一只手的两个手指分别按于动脉搏动最强之处的上下方,然后在两手指之间进行穿刺。
7.按持笔方式握住针筒,针头斜面向上进行穿刺,以30°~60°的角度(股动脉选用60°~90°)慢慢进入皮肤直至到达桡部或肱动脉。持续观察针栓内有无回血出现。
8.回血出现后停止进针,让血自行流入针筒。一次性塑料针筒需进行轻轻抽吸以获取血标本。
9.如穿刺不成功,可退出针头至皮下,调整进针方向后再行穿刺。
10.脉搏的消失通常意味着动脉的痉挛或血肿形成。此时应立即拔出针头,直接按压穿刺点,选择另一部位穿刺。
11.抽取1~2ml的样本,拔出针头,立即用干纱布或棉球按压穿刺点,至少按压5分钟(使用抗凝剂或凝血障碍患者的按压时间应延长)。以下三个步骤可由助手完成:
(1)立即排除气泡,准备好血标本并送化验室。将针筒直立,用手指轻弹气泡使之到达针筒的顶端,将其排于纱布或酒精棉球上以防血滴落。
(2)将针头刺入橡皮塞或用镊子去除针头,用橡皮塞子连接针筒。双手轻轻地揉搓针筒30秒钟以使肝素和血液混合。
(3)在针筒上贴上标签,注明患者的吸氧浓度和体温。体温升高能显着增加氧分压。将针筒放于冰块上并立即送至化验室进行分析。血气标本应在采血后10分钟内送检并化验以确保结果的准确。
12.在穿刺部位上覆盖干燥的消毒纱布并用绷带妥善固定。
13.洗手,观察有无并发症出现并记录。1小时内应每15分钟一次检查穿刺肢体的循环情况和脉搏。
【与年龄相关的注意事项】
1.儿科患者最好选择桡动脉进行穿刺。但较小儿童的肱动脉比桡动脉粗大,因而更易于触及。
2.儿童应选择23G 或25G 有蝶翼的针头连接针筒,针头和针筒都必须先肝素化并排出过多的肝素。
【并发症】
1.可由动脉穿刺引起血肿并导致继发性的神经压迫病变。使用抗凝剂的患者具有更高的危险。
2.如果血标本内空气未排尽,PaO2增加而导致不准确的实验结果。
3.如果肝素和血未充分混合,可能会引起标本凝血。
4.同一部位的反复穿刺可导致血栓形成。
5.动脉痉挛或血肿形成可引起肢体的循环受损,尤其是臂部的肱动脉,因其没有侧支循环。
6.穿刺不小心累及神经可导致神经损伤。
【患者宣教】
1.不要揉搓穿刺部位。
2.告知患者动脉穿刺后如果出现出血、疼痛、麻木或刺痛时应及时报告。
(金奇红 张悦怡)操作13:指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指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指的是通过脉搏血氧计测得的动脉血的氧饱和度,又称脉搏血氧定量法。因仪器性能和患者临床状态不同,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所测得数值与动脉血气分析的结果会有所差异。
【适应证】
快速、无创地对有低氧血症危险的患者进行氧饱和度(SpO2)的监测。
【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脉搏血氧饱和度测定没有绝对的禁忌证,但在某些情况下,分析数据时可能会出现偏差:
1.患者的活动可能会因酷似动脉的搏动而造成混淆。
2.贫血(血氧饱和度的测定仪要求Hb ≥0.28mmol/L)。
3.碳氧血红蛋白水平升高(继发于CO 中毒或过度嗜烟)以及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会导致假性的SpO2值升高。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的是血红蛋白分子结合位点的结合百分比,但仪器不能分辨出结合的是氧还是其他物质。一氧化碳和高铁血红蛋白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更高,因此它们能替换在结合点上的氧。
4.经静脉使用染色剂如亚甲蓝、靛蓝、胭脂红等能导致假性的低SpO2,因为这些物质与血红蛋白有着相似的波长,能吸收光线。
5.休克、心跳骤停、低温引起的血管过度收缩,周围血管疾病,低血流状态引起的低组织灌注等情况下,血氧监测仪不能准确地检测血红蛋白的结合情况。
6.动脉测压或使用传感器设备(如血压袖带、止血带、充气式抗休克服等)的肢体进行直接的动脉加压时会影响血流,从而无法探测到SpO2。
7.血氧监测仪的光探测器暴露于外界亮光之中时,会导致错误的读数。
8.氧饱和度是评估呼吸状态的一系列参数之一。还应结合其他指标如CO2、pH 等来综合判断患者的呼吸状况。
9.观察患者局部的皮肤及指(趾)甲情况,如需要,定时更换传感器的位置。
【物品准备】
指脉搏血氧测定仪;合适的传感器(即探头)。
【患者准备】
尽可能清除指甲油,因为某些颜色会干扰氧饱和度的测定。如果指甲油无法马上清除,而血氧监测仪又不能准确地测出SpO2,可试着将探测器夹在手指的侧面,此方法也适用于指甲过长的患者。
【操作步骤】
1.根据患者大小和放置的部位选择合适的探头。选择甲床条件好的手指放置探头,最常用的部位是食指。根据探头不同,也可以选择耳垂、鼻尖等部位。
2.在相应部位安置好探头。测量的准确度取决于探头的放置是否正确。传感器包括红色光源、红外线光源和光探测器。饱和度是由光探测器所探测到的红光与红外光的比值来决定的。为确保测量值的准确,将两种光源置于光探测器正对面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3.如果探测器不能测到数据,应评估以下几点:
(1)肢体的循环、毛细血管充盈、颜色和温度情况。有无指甲床的条件不良,如灰指甲或涂有指甲油等。
(2)探头的位置,两束光源是否能穿过动脉床到达对侧的光探测器。
(3)室内周围的光源情况(如外科手术灯、光纤灯源、荧光灯、红外线加热灯、直接的阳光照射、电磁干扰等)。光探测器无法分辨外来的亮光与传感器的光源。
(4)传感器的光源处或光探测器的部位是否有污渍或血迹。
(5)患者的活动情况。
4.解决方法。
(1)改变探头放置的位置和/或探头的类型。血循环不良的患者可将探头放于灌注较好的位置,如鼻或耳垂部位,以更好地获取数值。
(2)重新放置探头以保证光源在光探测器的对侧。
(3)关掉外界光源以减少环境光线,拉上窗帘或在探头上覆盖干毛巾或毯子。
(4)换用新的探头(一次性)或对探头进行清洗(非一次性)。
5.如果检测结果与患者临床表现不一致,应评估心尖部搏动或桡动脉的搏动,并与监测仪上的脉搏读数相比较,如果有差异,重复解决方法中的各步骤或获取动脉血气分析的结果。
【与年龄相关的注意事项】
1.对于小婴儿,脉搏血氧测量仪的探头可包绕整只手或脚。
2.脉搏血氧测量法对胎儿血红蛋白氧饱和度的检测也是准确的(常用于新生儿)。
【并发症】
1.假性读数偏高或偏低(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2.对黏性探头的乳胶过敏。
3.皮肤破损(应每8小时1次检查探头放置的部位,并在需要时更换部位)。
【患者宣教】
尽可能保持安放探头肢体的静止位置,以获取较为准确的测量值。
(施剑斌 张悦怡)操作14:奇脉的测定
奇脉(pulsus paradoxus)也称为反脉(paradoxical pulse)。
【适应证】
当吸气过程中左心室排出量的下降远远超出正常范围时,用以评估血液动力学状况。
吸气时收缩压的下降远远超出正常时可出现奇脉。产生奇脉的原因包括:急性心脏压塞、心包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严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张力性气胸以及上腔静脉综合征。
【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1.外科手术性操作或疾病过程中必须避免在双侧肢体测定血压者,如截肢术、乳房切除术、搭桥术和因透析而建立瘘管者。
2.严重的心律失常、严重的低血压或呼吸节律不规则时应避免行奇脉测定。
3.进行操作前应使患者脱离呼吸机。
【物品准备】
血压计袖带、听诊器或无创的血压监护仪。
【操作步骤】
1.评估患者是否有不规则的心律。
2.观察患者的呼吸是否正常。注意不要提醒患者进行正常呼吸,此法会让患者意识到正对其进行呼吸的监测而引起呼吸型态的改变。
3.获取基础血压的资料并注意收缩压的数值。
4.将血压袖带充气,其压力应稍高于所测得的收缩压的值。
5.观察呼吸型态的同时慢慢使袖带放气,注意在呼气期间听到的第一声收缩期Korotkoff音即动脉扩张音,记录收缩压的数值。
6.继续慢慢地使袖带放气,同时继续监测呼吸的类型。当在吸气期间听到第一声Korotkoff音时再次记下收缩压的数值。重复步骤4~6以保证其准确性。
7.呼气期间与吸气期间听到的第一声Korotkoff 音之间的差异就是奇脉的测定数值(mmHg)。例如:如果呼气时在150mmHg 听到第一声Korotkoff 音,吸气时在130mmHg听到第一声Korotkoff 音,那么奇脉就是20mmHg。
8.两者之间的差异为10mmHg 或者以下时考虑为正常。
(张悦怡)
操作15:氧疗的一般原则与给氧设施
一、氧气疗法【适应证】
为有自主呼吸但伴有急性心脏或肺部疾患的患者提供氧气的补充,提高患者的血氧含量和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
【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1.氧疗最主要的危险是发生火灾。氧气是助燃气体,故室内应禁烟,可能会产生火焰的设备要移至远处。
2.对于已知或怀疑慢性肺部疾病伴慢性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氧疗时要考虑到有可能引起低通气状态。
3.面部烧伤或需要经常进行面部护理的患者禁用面罩给氧;经鼻胃管的放置也可能影响面罩与脸部的紧密封合。
4.使用面罩时,患者有潜在的误吸风险。呕吐反射减弱/消失或意识水平较低者使用面罩尤其要小心。抬高床头可以减少误吸的危险。
5.输入氧的浓度可由于氧流量、通气方式和解剖死腔的情况而有所不同。
6.使用的面罩大小要合适,与面部封合紧密,以提供精确而高浓度的氧。
7.面罩可妨碍患者说话,因而进食时需移开。
8.简易面罩给氧时一般至少需要6L/min 的流量,以防止CO2在面罩内积聚。
9.吸氧过程中,如需要调节氧流量,应先将吸氧管取下,待调节好后再与患者连接。停止吸氧时,应先取下吸氧管,再关流量表。
10.应及时观察和评估氧疗效果。
【设备】
1.合适的给氧设施。
2.输氧系统(吸氧管,连接器)。
3.流量表。
4.湿化瓶(必要时)。
5.氧气瓶或墙式输氧系统。
【患者准备】
向患者说明吸氧的目的并解释禁烟的必要性。
【操作步骤】
1.将流量表与氧气源连接。
2.将流量表安装好。如患者需要湿化氧气,可将湿化瓶与流量表连接,短时用氧不需湿化。
3.乙烯聚酯吸氧管的头端与调节装置或湿化器连接。
4.按医嘱调节氧流量,所需流量的刻度应位于流量表中浮球的中点。
5.确保鼻导管或面罩内氧的流出畅通。
6.患者使用带储氧袋的面罩前,储氧袋里必须预先充满氧气。
7.将面罩置于患者的脸部或将鼻塞塞入鼻腔。
8.调整面罩上的金属鼻固定片,以固定于鼻部的正确位置。
9.如需要,垫纱布或棉花以避免刺激和不适。
【与年龄相关的注意事项】
1.清醒的儿童可允许其选择合适的体位。
2.为减少儿童的焦虑,可让家长陪伴在旁。
3.采用儿童不会感到害怕的方式介绍气道的一些设施。可取一饮水杯,将吸氧管插入杯子的底部,演示给氧过程,说明吸氧的无创性,减少儿童的恐惧。
4.当使用某种吸氧方法使儿童感到不安时,可改换其他方法。
【并发症】
1.鼻黏膜过度干燥。标准的湿化送氧设备仅能为患者提供20%~40%的湿度。
2.面罩或鼻导管可能较易滑脱或移位。
3.标准型号的面罩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患者而使其保持舒适。
4.面罩太紧或塑料制品的摩擦可引起面部刺激与不适。
5.面罩罩住口鼻部时,有些患者会有窒息感,或感觉到热。
【患者宣教】
1.告知患者有关用氧安全的知识。室内有氧气时,严禁吸烟。
2.说明选择大小合适的面罩和恰当安置面罩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