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客户异议背后的真实意图
当客户真正对你的产品产生兴趣而又拿不定主意是买还是不买时,他们就会提出相应的异议,这些异议可能正是他们将要购买的一种信号。如果推销员对此处理得当的话,随后的成交就很有希望。
实际上,很多反对意见的背后都潜藏着客户渴望了解更多信息的真实意图。下面就是一些这样的例子:
异议:我不觉得这价钱代表着“一分价钱一分货”。
真实意图:除非你能证明你的产品物有所值。
异议:这尺寸看起来对我不大合适。
真实意图:除非你能证明我穿上大小、长短正合身。
异议:我从未听过你的公司。
真实意图:我愿意买你的货,但我想知道你的公司是否有信誉、值得信赖。
异议:我正在减少开支,所以我不想买任何新产品。
真实意图:除非你能使我确信你的产品真是我需要的,不然我是不会掏钱购买的。
异议:我只想四处逛逛,看看有没有什么别的合适产品。
真实意图:你要是能说服,我就买。否则,我就当是在散步。
客户们表达出的异议或许是出于各种不同的考虑,如果你找不出他们的真正用意,那你就会错过很多本来有可能成交的生意。
保罗是一名股票经纪人,他正试图推销ATR公司的5000股股票。而他的潜在客户吉姆刚巧是他的邻居和好朋友。一开始,吉姆就对保罗提出了相左的意见,他说他只会对那些盈利的公司进行投资。
“ATR公司的股票今年下跌了五个百分点呢。”吉姆说。
“是的。”保罗赶紧回答说,“不过,它们的股票不会再贬值了。我们的股市分析家估计这些股票明年会上升八个百分点。”
“我不相信,除非我亲眼看到。那家公司已经有两年零三个月没有盈利了。”吉姆又说。
那么,吉姆表示出这种异议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原来,他的一个外甥也在推销股票,迫于对方的压力,他准备让外甥做他们的经纪人。但是,他又不想伤害保罗的感情,因为他们已经合作了20年之久。吉姆一味推托说明了他不知道如何去拒绝老朋友而不至于伤面子。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保罗使出浑身解数,也是不可能说服吉姆的,因为他所说的一切都和吉姆的真正意图毫不相干。
也许辨别客户异议的最好办法就是当你提供肯定确凿的答案的时候,去留心观察对方的反应。一般来说,他们要是无动于衷的话,那就表明他们没有告诉你真正的异议。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当客户对你提出一系列毫不相干的异议时,他们很可能是在掩饰那些真正困扰他们的原因。如果你懂得“要是不想购买的话,没有人会提出如此之多的真正异议”,那你就可以提一些问题,以便揭示出客户内心的真实意图。
心有灵犀:用心体会话中味
我们跟初次见面的人说话交流时有一种情况非常令人尴尬,那就是说者有心,听者无意。一方费尽心机,磨破口舌,而另一方总是不明白对方真正的意思,结果是听的着急,说的更着急,极度尴尬。当然了,我们这里所说的“意”,指的是“言外之意”。
毫无疑问,我们是需要“言外之意”的。毕竟在很多时候,我们说话不能太直接、太明了。比方说,批评人时不能伤了人的自尊;给领导提建议不能让人觉得我们比领导都能干;面对别人的提问,我们有难言之隐,但也得让人有个台阶下;事情紧急,但涉及商业机密,只有我们的亲信才能明白的“暗语”是最好的选择……
在一部反映清代官场上和珅与纪晓岚“斗法”的电视剧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和珅为了躲开纪晓岚的监督,在赴江南考场监考之前,给江南考场的几位主考官写了这样一封信,信中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按理说,这些话都是古人的圣言,没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用在特定的场合下,就另有深意了。当然,江南考场的主考官们是深知其意的。
这个例子虽然举得有些不太地道,但我们应该明白,在“说”的过程当中,“言外之意”往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然,要能听得懂“言外之意”,你自己必须首先是一个能够熟练而巧妙地运用“言外之意”的人。
例如,如果我们是上司,在一个非正式的场合我们的一个下属说起他工作量大、任务重,平时加班也干不完,等等。下属的这些话意味着什么呢?可能有的人认为下属在叫苦,由此可能要说一大通要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客套话,还有20世纪50年代的人们如何艰苦奋斗的“故事”。结果可想而知,那个下属气得七窍生烟,有可能愤然离去。
其实这个下属只是顺便反映一下情况,让领导知道他工作得辛苦,希望肯定和承认他在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果我们能体察其意,说些得体的安慰话,表示一下作为领导者对部下辛苦工作的关心和肯定,那位下属肯定会非常高兴,而且有可能更加卖力地工作。由此可见,了解说话者的意图是何等重要。
“说者有心,听者无意”是一种尴尬,“说得巧妙,听得聪明”是一种艺术,其间的界限判若云泥,看你怎么理解,怎么把握了。当然了,首要的一点,是你千万不能小看了它。
因此,听话者要能听出“字里行间的意思”,听话者要对说话者的感觉产生反应,而不是只理解他的表面意思。
有一天,一个妇女开着车到城里去,突然,有一只轮胎漏气了。她停下车来,虽然她可以自己换轮胎,可是她希望有人停下来帮助她,因为她穿得漂漂亮亮的要赶赴一场宴会。不久,一个年轻人停下车,并走过来问:“车胎漏气了吗?”假如这个妇女听到的仅仅是这“语言文字”的内容,她可能会生气起来,说出类似下面的话:“笨蛋!任何人一看都知道是车胎漏气了!”
如果她这样回答的话,势必会激怒那个热心帮忙的年轻人,而必须自己动手换车胎了。然而,她很聪明地体会到年轻人话里的意思是:“我知道你有麻烦,我能帮助你吗?”于是,她得到了年轻人的帮助,避免了自己换车胎的苦恼。
俗话说:“听话听声,锣鼓听音”,这个“声”指的就是言外之意。同样的话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有不同的含义,因此,在与陌生人交谈时,我们要尽力揣摩对方话语中所隐含的意义,以做到应对自如。
细心聆听:知晓对方的弦外之音
每个人在说话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在与陌生人的谈话中,他的语言习惯与特点会透露出什么信息?他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他为什么总说这个词语?他说这句话是他的本意吗?有没有什么话外音?等等,找出对方要表达的意思,我们就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了。
在与人的交谈中,正确地理解对方谈话的意图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因为在人际沟通中,有很多现象是隐藏的,比如对方讲话含蓄,不直接告诉我们,而是采用迂回策略,拐着弯暗示,这时,就需要我们有较强的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对于人际交往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假如不具备一定的理解力,不明白对方的意思,那么其余一切沟通都无从谈起。如果我们的猜测不准确的话,还很容易产生误会。
有一天,一个中年男人到一家零售店里买剃须刀。“先生,”店员很有礼貌地说,“你想要好一点的,还是要次一点的?”“当然是要好的,”顾客有点不高兴地说,“不好的东西谁要?”店员就把最好的一种剃须刀拿了出来。
“这是最好的吗?”“是的,而且是牌子最老的一种。”“多少钱?”“680元。”“什么?为什么这样贵?我听说,最好的才200多元。”“200多元的我们也有,但那不是最好的。”“可是,也不至于差这么多钱呀!”“差得并不多,还有十几元一个的呢。”
那位顾客一听,面露不悦之色,掉头想离去。
这时店老板急忙赶了过去。“先生,你想买剃须刀是不是?我来介绍一种好产品给你。”“什么样的?”老板拿出另外一种牌子来,说:“就是这一种,请你看一看,样式还不错吧?”“多少钱?”“186元。”“照你店员刚才的说法,这不是最好的,我不要。”“我这位店员刚才没有说清楚,剃须刀有好几种牌子,每种牌子都有最好的货色,我刚拿出的这一种,是同一种牌子中最好的。”“可是,为什么与那种牌子差那么多钱?”“这是因为制造成本的关系,你知道,每种品牌的机器构造不一样,所用材料也不同,所以在价格上会有出入。至于那种品牌的价钱高,主要还是它的牌子老,信誉好,而且它可以更换充电电池,适合在外旅行时用。”顾客痛快地买下了这个剃须刀,愉快地离开了。
店员错在没有摸清顾客的真正心理。他一进门就要最好的,这表明他优越感很强,可是一听价钱,他嫌太贵,这可能与他的经济实力有关。顾客把毛病推到店家头上,是因为他不肯承认自己舍不得买。而老板明白顾客的心理,在不损伤他优越感的情形下,让他买了一种较便宜的货。
这位老板之所以销售成功就在于他善于倾听,能从对方的谈话中巧妙地听出对方的弦外之音,打探出对方的虚实,进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讲真话需要两个人:一个人说,另一个人听。
在工作中,听懂老板和领导的弦外之音更显得十分重要。
当上司询问你“还好吗”或者“工作顺利吗”,绝大部分时间,他们并非想仔细探究你目前的状况,而是表现友善(但不是太过友善),并希望你的问答是“一切都很好”。他们并不想听到诸如工作中的不顺利、无法解决工作上遇到的问题、因失恋而心情不好或者昨晚的醉酒还没醒,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