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约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只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作为一个理科男,不免对其中数据研磨一番。为求计算方便,现假定一些数据:
方七百里,古代一里约500米。方七百里,也就是方圆350000米,就算它底面为35万米直径的圆吧。
高万仞,一仞约等于1.8米,万仞也就是1万八千米高。假定这山是个圆锥体,引入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它的体积1/3*3.14*R*R*H=5.77*100000000000000 (取整5*10^14)立方米。
“箕畚运于渤海”。工具简陋,运输量有限。土石密度假定取2T/m?,设愚公全家每个人都是大力士,能一整年的挑100KG东西爬山越岭不歇息,即0.05m?/人次,所以移完大山需要10的16次方的次数。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他们一年只能往返走一趟。在这里我们不考虑朝廷征召的因素,也舍去了愚公一家因暴乱、动荡、疾病、瘟疫、打官司、叛乱、儿孙找不到老婆等会导致全家死光光的情况,假定愚公一家平安喜乐一直健康生活。
除此之外,我们不得不考虑些现实因素,比如吃喝拉撒、生老病死。
吃:千里馈粮,十损其六,兵法里讲的很明白,要进行远距离输送,运输所产生的耗费远远大于本身的运输量,几乎要10个人供养一个人了。移山这种体力活消耗的粮食就更多了。
假定愚公家一直都是10口之家,一家都很勤劳,也很能干,他们家都是属于吃的少干的多的老黄牛这种,所以仅仅依靠其中一半老弱在家劳作,就足以供给另一半人的全天的进行移山壮举。
喝:热水热饭是肯定指望不上了。饿了啃两口干饼子(毕竟很少有食物能保存一年之久),渴了喝两口山泉,农夫山泉,有点甜哦。
因为在语文课本里,所以愚公还能“偶尔”捡到守株待兔里面的兔子,愚公有烤兔吃了;“偶尔”遇到龟兔赛跑里面的兔子(兔子快跑完马拉松,累的气喘吁吁,被愚公轻而易举抓住炖汤,是故乌龟得到第一名了);小马过河里面,小马勇敢的趟河被水淹死了,愚公有马肉吃了;小猫钓鱼把鱼种在地上被愚公收获好多鱼。有这些故事做支撑,咱们愚公啃饼子的间隙,还能时不时打打牙祭。
住:古代又没个简易帐篷。旅馆也太少了,难得遇上。假设这些都能克服,晚上愚公就在大树上睡觉。那么问题来了,总会遇上刮风下雨、冰冻寒潮吧。
想想愚公一家子刮风下雨都在外面,雨淋冰冻的,这个有点无解了。我们让沿途百姓发挥好客精神,愚公一家到哪,哪户人家就腾出房子招待他们。
即使这样,愚公家五人每年可移山0.5m?,要移平山得10^15年(也就比一万亿年多了几个零有木有)。这么算起来等到挖平大山,太阳君都早消亡了。
这样下去不行啊,我们给愚公家人口来个指数级增长,指数什么的最可爱了,明明才一个十分细小的数,眨眨眼就变成了个巨大的数。
现假设愚公家按指数级繁殖:一代生两个儿子(生了两女儿嫁外地去罗),二儿子生四个孙子,以此类推,我们知道2^10=1024约等于10^3 。所以10^16人口=2^(16*10/3)=2^54.
20年繁殖一代,繁殖54代也就一千年。一千年后我们愚公就足够人手去挖平大山啦,每人挥一下锄头,掘起一块泥土,一趟完成了。这个似乎也还行,不是那么令人绝望了!
等等,似乎有点不对。这个人口是多少来着?写成指数形式大家差点没点都概念了。一折合,原来是一千万亿。
一千万亿的人口地球哥要哭了,站人的地方都没了。另外世界上最多人口的的家族都在中国,而中国发展繁盛的,每次大动荡都不怎么受影响的孔子后代目前也就三百万人,愚公家算你家兴旺,也算你能发展到300万人口吧。
算你这三百万全部能投入使用,不需要搞后勤保障什么。三百万大军去挖,看看要多少年?还要30亿年竟然。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大家发现没,忽然跳出个小男孩很可疑有木有?画风很有问题有木有?邻居有个死了老公的美女生了个小孩,我知道了,愚公绝壁姓王!好啦,愚公,全国王姓的一个亿人口拨归你名下。
现在,我们愚公有一亿人马啦!用俗语来讲,一人吃一口,两座大山也给吃掉了。怀着严谨的态度,我们还是来用我们尚未故去的初中数学老师教给我们的除法来除他一下。
10^16/10^8=10^8 ,咦?给了你一亿人马挖山,还要挖一亿次呐,一年只能往返一次,你还要一亿年才能挖掉!
现实风实在走不下去了,我们换他个仙侠风的。
“操蛇之神闻之”
翻译:许仙听说到这个事情
甚麽,你们语文老师教你们说操蛇之神指的是土地公?以为我们没看过白蛇传吗,操蛇之神,操蛇,古往今来,操蛇最有名的是谁?是许仙!
许仙,啊不对,是土地公一如既往的胆小,赶紧把这事汇报给了老大天帝。
天帝很感动有木有。就命人把两座山一个放到朔东,一个放到雍南。从此冀之南,汉之阴,一路平坦。
这里面又出现问题了。天帝是个甚么样的存在?那是活了多少多少兆年的存在,掌管无数的生灵宇宙。所谓万物皆为刍狗。你愚公说两句激昂的话,天帝就很感动就把山搬走了?
这样也行的话。天帝把山放到我雍南。雍南的蠢公又要发话要移山,天帝又感动了,把山移动到豫西。
豫西的酒疯公发话要移山,天帝感动了,又把山移动到湘南。
湘南的二货公发话要移山,天帝又被感动了,又把山移动到赣北。
赣北的呆公说要移山,天帝又感动的把两座大山移走。
我家要晒衣服,天帝给我出个大太阳。
我家刚种好庄稼,天帝赶紧给我下点雨。
我要出门逛个街,天帝来点风。
天帝累不累,还有没有尊严了?
另外我朔东和雍南的百姓惹你咋地,平白无故两座大山压过来。
又我们假设愚公能移掉整个大山。
但是你直接撸袖子久上也太没效率了吧。小孩儿也知道把斧头磨快了再去砍柴(课文另一故事)难道不能先攀升点科技,做点容易挖山的工具?或者培养个后代当大官,号召治下百姓合力移山。又或者偷偷告诉别人,山腹中有金子,相信来挖宝的人一定很多。叫你愚公真没错额。
而且为什么一定要移掉大山?多么宝贵的资源。
“方七百里,高万仞”比珠峰还高吧。搁现在那么雄伟高拔的大山多好的一个旅游景点,就这么给毁了,留着能创造多大的经济效益。即使在古代,有这么一座山,产出木材动物药材什么的也不会少,活脱脱一座宝库就这么要毁掉去?
课文最后总结:“文章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事情,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道理。”
不过话说回来,里面的精神确实是值得人们借鉴,就像亮剑一样,要勇于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只有一分成功的可能,也要发挥十分的主动。像智叟一样即使头脑里有千般妙计,没用实际行动是不行的。你没有行动,那就是把这一丝丝胜利的希望也放弃了。愚公移山对山虽然造成很小的影响,但是操蛇之神却惧怕不已,敌人怕了,溜了。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我们看到了,是山移掉了。不管山是被天帝移掉了,还是被愚公自己移掉了。总之山是被移走了的,愚公达成了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