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队驻地贝宁阿塔柯拉省纳迪丹古市市委书记贝?周芦埃在悼词中说:“你们忠于中国共产党,为贝宁人民和贝宁革命服务,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你们急病人之所急,献身医疗事业,受到了阿省人民的衷心爱戴。”纳迪丹古一位年逾花甲的医生热泪纵横,感慨地说:“我活了这么大岁数,还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外国专家,他们是来自中国的白求恩啊!”
4月18日,贝宁总统克雷库在总统府接见中国驻贝宁大使张俊华,对在贝宁工作中不幸牺牲的中国医疗队队员刘玉荣和李书峰表示深切的哀悼,并请张俊华大使向我国领导人转交他的唁电。
心啊,飞向第三世界
一个白衣战士的梦……
70年代末期,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批赴非洲国家贝宁的医疗队即将期满回国,第二批人员将由银川地区各医院派出。位于西非的贝宁濒临赤道,炎热异常。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等各方面都和我们国内有很大的差异。另外,要渡重洋,越万山,远离家门,谁知道会有多少意外和风险?……论起家庭条件,刘玉荣是两个垂暮老人的独生子和3个孩子的爸爸,妻子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正式工作。
当医院领导作了动员报告后,他毅然慷慨请缨。对于他的请求,医院领导既惊喜,而又不无顾虑:你家里能脱开身吗?身体怎么样?他胸有成竹地回答:“家里我完全可以安排好。孩子现在都大了,老人虽然年迈,但精神尚好。我已是42岁的人,正当年富力强,还能好好干几年……看着眼前这位工作一直热情积极,思想上迫切要求上进的检验科业务骨干,院领导不由得怦然心动了……
送别
对于刘玉荣积极报名参加医疗队的态度和决心,医院党组织的主要领导人及其他同志,都曾给予高度赞扬。
11月15日,市医院检验科全体同志聚集一堂欢送刘玉荣去支援贝宁。他心潮澎湃,即席赋诗一首:
相处时齐心协力,分手时欢送感激;
绕环球共图宏业,长相思战友同志!
第二天下午,在市委、卫生局领导参加的欢送会上,他热血沸腾,激情洋溢,当场提笔写下一首诗,并即席朗诵:
盛情欢送暖如春,领导同志心连心,
谆谆嘱托永牢记,为国争光莫惜身!
接连3天,刘玉荣和他的伙伴们被热烈的欢送气氛激励着。领导的嘱托,同志们的信任像春风一样温暖着他们的心。本来就有些诗人气质的白衣战士,这时似乎真成了一个诗人,他不停地写,每一首诗都是发自内心的感受。
半个月前,他把两位老人从山东老家接来,准备出国后由妻子负责照料。他并没有向医院领导提出什么要求,但领导却对他的实际生活困难予以充分考虑。医院党总支书记嘱咐他放心去完成援贝任务,家里的困难组织上会帮助解决。刘玉荣深深地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同志们的关爱。
在他出国前一天的晚上,一家三代7口人在一起为他送行,他万万没想到这也是他合家相聚的最后一个夜晚。饭桌上,他不停地为两位老人夹菜,劝他们多吃一些,他含着眼泪嘱咐妻子好好照顾老人和孩子。最后又一一叮咛孩子们要听老人的话,努力学习,多帮大人干家务。大女儿英子如今已17岁,正在高中二年级读书。她清秀文静,聪颖好学,很受父亲的钟爱。刘玉荣看着女儿乌黑闪亮的眸子,叮咛她要抓紧时间刻苦学习,注意保护好视力,要学好外语,待他回国后,由女儿教他学英语,他教女儿学法语。女儿点着头,希望爸爸早点回来。
晚上,他躺在床上,怎么都睡不着,其实,这些日子他不由自主地回忆起昨天下午,区、市各级领导欢送医疗队时的隆重场面。那些为革命作了那么多贡献的两鬓花白的老前辈,在百忙中亲自来欢送他们这些新兵去支援第三世界,这叫他何等激动啊!他眼噙着泪花,拍麻了手掌而毫无知觉。在激情洋溢的海洋里,他代表援贝医疗队23个队员,向上级领导表示了决心:坚决服从党的派遣,把社会主义祖国对第三世界人民的深情厚谊送给贝宁人民。以白求恩同志为榜样,无私无畏地履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义务……
他又在心里默咏起昨天会上为鞭策自己而写的一首诗来:
中华儿女四十三,远洋工作党派遣,
同心支援三世界,为国争光心底宽。
他默吟着,一遍又一遍……寻思着,似乎还有什么事情需要准备—对了,那套理发工具可一定要带上!到贝宁可以为队友理发,还有针灸包……前几天找好的西瓜籽、玉米籽和另外几种菜子,都包好放在中间那个抽屉里,千万不要忘带了!要让祖国的这些瓜菜种子在贝宁生根、开花、结果……
12月22日晚6时,援贝医疗队在经过近一个月的集训后乘波音707客机飞离首都,他们将历经卡拉奇、巴黎,而后到达贝宁科托努。刘玉荣深情地看了最后一眼灯火辉煌的北京机场,心里默念着:再见了,祖国的首都!再见了,可爱的神州大地!你忠诚的儿子将在两年后凯旋,向你汇报……
友谊之路,铺在中贝人民心中
1980年1月25日,贝宁阿塔拉省纳迪丹古医院里,一派繁忙景象。第二批援贝医疗队从1月2日接班以来,今天已是第14天了。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昨天医疗队与贝方的纳迪丹古医院各科室负责人在友好的气氛中开了个联席会议,就医院的护理、药品、器械等多方面的问题交换了意见。这个医院共拥有100个床位,贝方只配备了七八名护士,其余的工作,都由中国医生包了下来。今天,各科室的同志愈加忙碌起来了。有的清理仓库,有的抢救病人,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会后,刘玉荣与黑人朋友重新修订了工作计划,准备改善照明条件,安装各种化验仪器,改进生化实验方法,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细菌培养等。今天,又开始安装大型干烤箱……自从接班以后,他就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化验工作中,又是配制各种试剂,又是修理贝方原有的电咏仪和电冰箱,并将检查到盘尾丝虫和埃及血吸虫的情况一一认真记录在案,准备为以后搞科学研究积累一些资料。下班后,他帮助同志们装台灯、修床、拉晾晒衣服的铁丝,哪里需要就有他忙碌的身影。现在,他装好了烤箱,不觉已过了下班时间,来到饭厅,见张大夫、闻大夫正说笑着帮助小徐厨师做揪面片。柳药师帮几个同志在熨衣服,还有几个同志和他一样,刚迈进门,其他已经吃过饭的同志马上把饭菜端到面前。同志之间像一家人一样亲密无间!
第二天,正好是贝宁反击雇佣军入侵两周年纪念日。纳迪丹古的领导人邀请中国医疗队全体队员列席主席台观礼,以表示诚挚的友好之情。不少黑人朋友翘起拇指激动地高呼着:China(中国!)China(中国!)这使刘玉荣和医疗队的每个队员都感到莫大的光荣和自豪!他们也频繁与黑人朋友握手或致意:merci!merci(谢谢)置身在这友谊的暖流中,刘玉荣和他的同志们更感受到肩头上这副担子的分量……
纳迪丹古四面环山,地处一个狭长的盆地之中。登高俯瞰,山城绚丽多姿。南望公路盘旋蜿蜒如巨龙摆尾;北望一条柏油街道明净整齐。两旁的芒果树枝头相接织成天然林荫。东西两边高山矗立,郁郁苍苍。这里的人民质朴淳厚,能歌善舞,对人彬彬有礼。在这喜庆的节日,他们通宵达旦地欢歌狂舞,同时也表现出对来自中国友好使者的礼貌和热情。
如果说初来时,贝宁人民就对来自中国的白衣使者抱有一种淳朴的友好感情的话,那么随着时光的流逝和在医疗实践中的不断接触,他们对中国医疗队的友好感情就越来越深了!
1月下旬的一天,下午4时(贝宁的习惯是早上7点上班至下午两点下班)医院里的电话声焦急地向医疗队驻地呼叫妇产科大夫闻淑琴,接着又呼叫其他大夫。时隔不到半小时,又急催张大夫和刘玉荣速往。刘玉荣和张大夫跑步赶到医院后,才知道来了一位产妇,病情非常严重。她面色苍白,血压不稳,鼻翼扇动,张开嘴急促地呼吸着,病情十分严重,需配血准备手术。病人家属焦虑不安地在走廊里踱来踱去,恳求的目光紧紧地盯着中国医生。然而,要进行手术,最大的问题是病人严重失血!经查,患者的血型是A型RH(-),在非洲贝宁较为罕见。找来了病人亲属5人,血型与她均不相符,而且都是RH(+)。他们又急速去请来4个青年,其中有一位血型110”型RH(-),刘玉荣心里清楚,近年来由于医学的发展速度较快,医疗界许多人都不主张输异型血,但面临这人命关天的严峻现实,同型血没有,无血则不能进行手术,难道忍心看着病人遭受死神的威胁吗?不,不能!他和几个手术大夫一商议,决定输异型血,但必须是RH(-)。而后,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两个0型RH(-)的输血者,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血,殷红的血,一滴一滴地滴进病人的血管。同志们的心也一分一分地悬起来。因为在国内,他们谁也没担过这种风险!然而,为了救死扶伤,为了解救贝宁黑人兄弟姐妹的生命,他们能想那么多吗?此后,闫大夫和大家又缝合了因大量使用催产素而导致破裂的子宫,终于使病人化险为夷。手术进行了1小时零20分钟,病人的家属和医疗队牛队长都一直守候在手术室门前。刘玉荣和几位大夫做完手术回驻地吃饭时,已是晚上9点多了。他们一个个汗水淋漓,肚子也饿得咕咕直叫……
在家的同志马上把饭端上来,他们草草吃完,电话里又呼叫说,一个滞产3天的病妇已送进医院。他们顾不得休息,又连续去为病人配血、手术,直至凌晨3点……
他们的工作精神,获得当地群众的普遍赞扬。
医疗队又在当月月底全体出动,不分昼夜地精心抢救因车祸而负伤的人员,使阿塔柯拉省和纳迪丹古市的官方人员深受感动,为祖国赢得了更多的信任和荣誉……
在这些风尘仆仆、紧张战斗的日子里,刘玉荣经受着越来越多的锻炼和考验,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他将周总理自题的《我的修养要则》和陈云同志《共产党员的标准》6条端端正正地抄录在日记本上,并和自己的工作、学习对照起来找差距,还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六条标准记心中,反复对照学一生。
处处按照六条做,只图实际不虚名。
为了更好地完成援外本职工作,他经常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工作和学习,认真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注意调查研究,充实自己。
刚到纳迪丹古医院时,他将鼓风式干燥箱安装起来,经试验使用良好。谁知化验室的黑人朋友出于好奇,趁他不在时将调节纽乱转一番,致使调节失灵,也不好意思告诉他,结果使用时连续出现一系列奇怪现象。他进行修理时,螺旋怎么也装不上,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特殊螺旋,顺时针才能装上……通过调查研究,他弄清了原因,就耐心地向黑人朋友讲解操作原理,帮助他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由于他工作细心、认真,乐于为大家办事,所以早在北京集训那段时间里,他就担任了医疗队的出纳工作,积极为同志们到卫生部去领钱,为大家的日常生活热心服务。来到贝宁以后,他承担了这项烦琐的工作。贝宁货币通用西非法郎,各种型号的零钱很多。他将不同型号的法郎分装在不同的药盒里,用起来既方便,也不会出错。他每天核对账目,账面头头是道,非常清楚。
为了适应紧张、繁忙的工作,他和同志们在工作之余没有忘记抓紧锻炼身体。天边刚现出鱼肚白,群山还在酣睡,树林郁郁苍苍,一片静寂。刘玉荣起来的最早。他按照事先约定的信号,在几个热衷于体育锻炼的同志窗前拍几掌,他们闻“声”而起,到医院前的柏油路上进行锻炼跑步,学打24式太极拳……当晨曦撒遍群山,鸟儿婉转歌唱的时候,他们一路欢笑着走回驻地。路旁的芭蕉、棕榈、椰子树向他们点头微笑,芒果树上金黄色的果实就像千万盏金黄色的灯笼在熠熠闪光,黄夹竹桃和其他花散发着浓郁的芳香,吸一口,多甜哪!“您好,早安!”路上,不断碰到和蔼可亲的老人、年轻人和背负婴儿、头顶水盆的妇女向他们问好。他们也微笑着点头回答:“祝您身体健康”。中贝友好的情谊在和谐地交融着。
刘玉荣在返回驻地吃早饭前,照例要到他和另几个大夫开的菜地前看一看自种的西瓜、玉米、韭菜、葵花……哪些已经长了叶,哪些又长了几分高?
生活在异国他乡,是非常想念祖国的。祖国的声音,家里亲人的声音,往往使他们激动异常,心往神驰!他们难忘第一次从广播中收录到中央《大有作为的八十年代》社论时的激动心情,全体医疗队员下午围在一块学习讨论,情绪激奋昂扬……也难忘第一次收到家信时的满怀欣喜,读了一遍又一遍,信中的每句话似乎都可以背得出来……
大使馆的人,带来国产影片《小花》为他们放映,他们看着倍感亲切,平时从收音机里听到几声京剧唱段,也会使他们心里泛起一阵阵兴奋的涟漪。
艰苦而光荣的任务
纳迪丹古地处贝宁北部高原地带,距离科托努500多公里,交通很不方便。医疗队每月中旬派出队员二、三人乘车前往科托努大使馆和经济参赞处联系工作,取回国内邮来的函件,寄去给国内亲友的书信,并采购医疗队所需的各种物品,报销账目等。这是一项重要而艰苦的工作。这段路地形复杂,山丘沟壑纵横,搓板似的土路坎坷不平,车祸事故时有所闻。前不久他们抢救的那次车祸,就发生在这段路上。从这里到科托努,早晨7点钟启程,晚上六点方能到达。因此,医疗队每次派出队员去科托努,大家都暗中祝福,盼望他们早日平安归来。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4月10日,队里决定由刘玉荣和贾大夫出差去科托努,由黑人司机和李书峰同志驾驶护送,这一天他在日记里写下这样一首诗,表达了自己当时知难而进的决心和勇气:
科托努之行,明日即起程。
执行此任务,艰巨又光荣。
路途千里余,颠簸如浪潮。
一家十五人,人人为担惊。
但愿安全归,同志方心平。
带来喜讯多,处处闻笑声。
11日清晨,汽车启动,大家在驻地向他们招手送行,愿他们早日顺利归来!
504小卧车在坎坷不平的道路上奔驰。因为黑人司机对这段路程较熟,所以今天由他驾驶。他与李书峰司机并坐第一排,后面坐着刘玉荣和贾大夫。路,曲折蜿蜒,出没在林海和丘壑之间。两旁不断闪过古木森森的林海,茫茫的草原,起伏的山地……太阳越升越高,天气越来越热。这是贝宁最热的季节,天上就像下着火,连吹进车厢的风也散发阵阵热浪,使人喘不过气来……搓板路面使车中坐着的人上下颠簸着,左右摇晃着。刘玉荣的思绪,也随着这不规则的颠簸节奏悠悠地飘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