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言: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惨的是,中国大量的人,既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
有这样一则笑话,一对中国农民夫妇在被窝里畅谈理想。妇说:我想当皇后,每天早上一睁眼就可以叫丫环——大姐,给我拿块柿饼吃!夫说:我想当皇帝,每天早上一睁眼就能喝上一碗热腾腾的豆汁。没成想话音刚落,就被妇一脚踢下了床:死鬼,美得你不轻,那我不得每天大早上就爬起来给你磨豆汁吗?
这对夫妇之所以闹出这等笑话,就是因为从没见过猪跑。所以我这个农家穷孩子长大、从没见过大世面的人来描写老太后的奢侈,心里还真有些发怵。好几年前我倒是去故宫里浏览过一回,走马观“猪圈”,观傻了,东西南北都分不清,现在参考相关资料搞些白描,不知能否传达出太后的威风与排场?
怀旧储秀宫
储秀宫是太后刚入宫时的住处,也是她生子的地方,所以太后很是怀念它。光绪十年(1884),五十岁生日时,太后从长春宫移到储秀宫,一连又住了十年。储秀宫庭院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南边是体和殿,后边是储秀宫。慈禧住在储秀宫,吃在体和殿。
储秀宫是五间的结构,三明两暗。三个明间是老太后燕居的地方。正中间的一间,设有正坐,是为了接受朝拜用的。西一间跟卧室连接,等于是卧室的外间,经常放些卧室用的零碎物。东一间喝茶、吸烟、用早点、谈话,接见皇帝和皇后、妃子等。三个明间以外,还有两个暗间。最东头的一间,是东暗间,也叫静室,是老太后礼佛、想事儿的地方。尽西头的一间,是她的卧室兼化妆室。
老佛爷不高兴中篇老佛爷的主张据《宫女谈往录》中的荣儿说:“不管是谁,只要一迈进储秀宫,下颏必须立刻变圆了。上至皇上、主子、小主,下至太监、宫女,不论是谁,拉着脸,皱着眉,进储秀宫是不行的;心里憋着个疙瘩,硬充笑脸,一种皮笑肉不笑的样子,那更不行。必须是心里美滋滋的,想笑又不好意思笑,嘴抿着,可又笑在脸上,喜气洋洋,行动脆快,又有分寸……”金易,沈义羚:《宫女谈往录》,紫禁城出版社1991年版,第34页。看来,这地方确实不是人待的地方,做奴才能做到这个份儿上,肯定是特殊材料制成的!
老太后早点在储秀宫用,中午、晚上两正餐,多在体和殿。体和殿也是五间的结构,和储秀宫门当户对。不过它中间一间是穿堂门,留作朝见的人和伺候的人往来出入;东两间连在一起,有两个桌子摆在中间,这是老太后传膳的地方。如果遇到节日,穿堂门一间也摆桌子,叫供膳。供膳的气派可就大了,分天、地、人三才来供奉。天一桌,在尽东头的一间;地一桌,在穿堂门内;人一桌,就是老太后自己,在东屋第二间。经常老太后吃饭是在东二间里,饭后在西二间休息。
老太后睡觉
老太后睡觉,外面太监如何值夜就不说了,单说储秀宫内,通常是五个人上岗。宫门口两个人,夏天在竹帘子外头,冬天在棉帘子里头。按荣儿的说法,她们是老太后的看门狗。只要寝宫的门一掩,不管职位多么高的太监,不经过老太后的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闯宫。更衣室门口外头一个人,她负责寝宫里明三间的一切,主要还是仔细注意老太后卧室里的声音动静,给卧室里侍寝的当副手。静室门口外一个人,她负责静室和南面一排窗子。卧室里一个人,侍寝。最后这个最厉害,军机处的头儿、太监的总管都得让她三分,因为她是太后最跟前的人。
当然侍寝的也最辛苦,她没毡垫子,老太后屋里不许放,她只能靠着西墙,坐在地上,离老太后床二尺远近,面对着卧室门,用耳朵听着老太后睡觉安稳乎?睡得香甜乎?出气匀乎?夜里口燥乎?起几次夜?喝几次水?翻几次身?夜里醒几次?咳嗽不?早晨几点睡醒?都要一一记在心里,以备第二天向上级领导汇报,一是宫中要记录,二是御医要据此斟酌药方。
太后身边的人,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业务不熟练、政治不可靠者概莫能进,而且还要分等进用。能迈进储秀宫门坎里的是上等,待遇是早晨收拾屋子、擦砖地等;能够贴身给老太后敬烟、敬茶,侍候老太后吃点心的是上上等;能够在上房值夜的要经过组织专门的考察,是特等;白天能够给老太后更衣、伺候老太后大小溲,晚上能给老太后洗脚、洗澡、擦身上,夜里能侍寝的,是特特等。
叫起
清代早朝,宫廷专用词称“叫起”,内容是皇帝或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召见军机大臣、王公、满汉大学士或六部堂官以及封疆大吏等。经常是在早晨七点至八点以后,大约一个时辰(两个小时)左右。
寅时(三点至五点),屋里侍寝的宫女侍候老太后起床,打开遮灯的纱布罩,灯一亮,外面的人马上进入一级备战状态。搭热水的搭热水,烧茶的烧茶。侍寝的宫女趴在地上喊“老祖宗吉祥”时,外面的人等于接了信号,知道老太后坐起来了,开始下地,宫门口值夜的才敢放人进去,值夜的宫女连同当天当值的宫女齐齐整整地面向寝室下跪请安,然后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等太后寝宫的门帘挑起半个帘子时,就暗示寝室里可以进人了。先进去的侍女是司衾的,给太后叠被,跟着用银盆端好一盆热水,老太后用热手巾将手包起来,在热水盆里浸泡相当长的时间,要换两三盆水,把手背和手指的关节都泡随和了,然后才洗脸,都完毕了,坐在梳妆台前,由侍寝的给轻轻拢拢两鬓,敷上点粉,两颊、手心抹点胭脂,然后才传太监梳头刘。
刘太监进屋后磕头,然后开始梳头。梳头的过程中,他总要给太后讲些自己编造的龙凤呈祥、风调雨顺的故事,而且还要强调这都是老太后的盛德感化的。
瞎话的当口,张福老太监用捧盒把一碗冰糖银耳送到储秀宫门外,交给当差的宫女。老太后面前摆一个矮茶几,用银勺舀着银耳喝。这时,司帐司衾的两个宫女整理好床上的一切,退出寝宫,只有伺候梳头的宫女捧着梳头匣子在旁边侍立。外面更衣间里管服饰的宫女已经准备好服装鞋袜。梳头完毕以后,老太后重新描眉毛抿刷鬓角,敷粉擦红。当老太后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地照镜子时,侍寝的总要左夸右赞,把老寡妇夸成十八岁的鲜花。老太后就这样越活越年轻,越活越精神。待老太后走出来,侍寝的宫女把寝室的窗帘一打,在廊子外头等候的、眼睛早就紧盯着窗帘的李莲英、崔玉贵、张福等,像得到一声号令一样,一齐跪在台阶上,给太后请安。
再后是荣儿本人侍候太后吸烟。这既是个技术活儿,还是个政治活儿,更是个要命的活儿。不能有半点差错。
两管烟之后,老张太监的奶茶就献上来了,茶里配有人奶或牛奶。与此同时,寿膳房要敬早膳,有各种粥,各种茶汤。用大提盒盖好,外罩黄云龙套,俗称包袱。李莲英守在寝宫门口里,崔玉贵站在寝宫门口外,张福站在老太后桌旁。崔玉贵先接过太监的包袱,传递给李莲英,再由张福解开包袱,由李莲英捧到太后面前。宫里规矩,不当太后的面食盒是绝对不许打开的。太后坐在明间山炕上,前面摆有炕桌,炕桌上的食盒里有二十几样早点。
吃过早点,漱完口,喝半杯茶,吸一管烟,然后宫女们把太后请到更衣室。太后换上凤履,戴上凤冠,两旁缀上珍珠串的络子,戴上应时当令的宫花,披上彩凤的凤帔。这时轿子已抬到储秀宫门口,荣儿把上朝专用的水烟袋交给李莲英捧着。太后上轿,左边是宫廷总管太监李莲英,右边是内廷回事太监崔玉贵;一个手捧水烟袋,一个手捧绿头签(即叫起的名单)膳牌,紧扶着轿杆,后随着一群护卫,前呼后拥地上朝去了。也许上乾清宫(轻易不上乾清宫,除非召见封疆勋吏),多半上养心殿。是谓叫起。
上官房
叫起回来后,太后先到更衣间换衣裳,主要是头上的首饰太重,需要轻装。饽饽房敬献一次点心,都是新做出来的,大体是满汉饽饽之类。荣儿说,太后福大、量大、造化大,正常的三餐和三加餐共六遍,都是吃得痛快淋漓,随后喝上碗茶,吸两管烟。一会儿,就该传“官房”了。
整个宫里没厕所,把炭灰积存起来,解大溲用便盆盛炭灰,完了用灰盖好;解小溲用便盆,倾倒在恭桶里。每天由小太监刷洗干净。
老太后一说“传官房”,就是要便盆,太后要方便。
太后用的手纸是宫女加工好的。细软的白绵纸分开裁好,再轻轻地喷上一点水,喷得比雾还细。把纸喷得发潮发蔫以后,用铜熨斗轻轻地走两遍,随后再裁成长条,垫上湿布,用热熨斗在纸上再走一遍。这样加工的便纸又柔软、又干净、又有棱角,叠好备用。
荣儿说,老太后用的官房,是件国宝,可以拿到万国展览会上去展览。说得也是,八国联军要是抢到手,不定当啤酒桶用呢。小日本当年在我们安阳,奔的是后母戊鼎,可当地百姓给他们一个尿桶,他们就满意地撤了。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的好处。老太后的官房是檀香木刻的,外边刻着一条大壁虎,四只爪子抓着地,此乃官房底座的四条腿;身上有隐隐的鳞,肚子鼓鼓地憋足了气,活像一个扁平的大葫芦,此乃官房的肚子;尾巴紧紧地卷起来,尾梢折回来和尾柄相交形成一个八字形,此乃官房的后把手。壁虎头翘起来,向后微仰,紧贴在官房肚子上,下颌稍稍凸出,手的虎口恰好可以托住,此乃官方的前把手。壁虎头往后扭着,两眼向上注视着骑在背上的人,嘴略略地张开一条缝,缝内恰好可以衔着手纸;两只眼睛镶着红红的不知叫什么的宝石,闪亮闪亮的。整个官房比瓷盆略高一些,可以骑在上面。官房的口是略张的椭圆形,有盖,盖的正中卧着一条螭虎,作为提手。
大壁虎的肚里,是香木的细末,干松而蓬蓬,便物下坠后,立即滚入香木末里,被香木末包起来,既看不见脏东西,更不会有什么恶气味。
老太后口谕一传,相关宫女马上出动。一个去传专伺候官房的太监。这个太监自从太后“叫起”回来,就随时在那儿恭候着呢。他把用黄云龙套包着的官房恭恭敬敬地顶在头上,送到寝宫门外,请跪安,然后把黄云龙套打开,把官房请出来,由宫女捧进更衣室。第二个宫女去取油布,把地面铺起来,把便纸放在壁虎的嘴上……一切完毕,官房由宫女捧出寝宫,在寝宫门外垂手躬身恭候的太监双手接过,再用黄云龙套装好,头顶回去,清除脏物,重新擦抹干净,再填充香木末备用。当然,太后方便有时候不定点,所以在寝宫的廊下僻角处,备有轻便的瓷盒,以备临时或晚间用。
看荣儿的描述,我只有一个疑问,太后如何擦屁股?她亲自擦还是宫女擦?
这个荣儿宫女,关键地方不交代,气煞人也。
看折
荣儿认为,老太后不是在享福,简直是在受罪。她说,老太后名义上是当了皇太后,实际上是寡妇,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可是孤孤单单的,守在身边的是一群不懂事的丫头,伺候自己的是一帮又奸又滑的太监。那些六根不全的太监,吃饱了饭没事干,整天在憋坏主意,揣摸上头的心理,拍你,捧你,最后的结果,谁也不是真心,大的捞大油水,小的捞小油水。太后明明知道是这样,可是又非用他们不可。上上下下,整天像唱戏一样,演了今天演明天,妈妈儿子没有真心话,婆婆媳妇没有真心话,实际一个亲人也没有。最苦的是一肚子话,到死也不能吐出来,人和人说话像戏台上背诵编好的台词一样,丝毫不能走样,所以太后在宫里能够消磨时间的正经事,就是看奏折。
荣儿毕竟只是个宫女,只能描述现象,不能解剖原因。宫里确实是个戏台,大家确实是在演戏,但是,是谁导演了这一切?老太后既是大导演,还是大主角。既导别人说瞎话,自己还一溜瞎话,怪谁呢?
太后看折,虽然没像秦始皇那样,夜深了,窗户的灯还亮着,太监们的眼睛湿润了云云,但是我们至少可以明白,太后干政,那是寡妇的寂寞导致的。用现在的流行语,姐看的不是折,是寂寞。中国的这种非人体制,应该是诸多儒家士人集体脑残的结晶吧?
太后看奏折没有固定的时间,通常都是在皇上、皇后、贵妃们请安以后。眼看着老太后左手往后一背,穿着莲花底的鞋一摇一摆地走进静室,掌事儿的宫女赶紧把“叫起”带回来的奏折黄匣子捧进静室,出来时用眼一扫,所有的宫女就都退避出去了。据说老太后此时最爱发脾气,也许心里本来不痛快,也许奏折里的事不顺心,保不定谁就成了她的出气筒。李莲英和崔玉贵低眉顺气地在寝宫门里一边一个站着,随时听候召唤。掌事的宫女躲在更衣间里隔着玻璃向外望着,整个寝宫里只有荣儿这个敬烟的和一个敬茶的紧贴在静室的门口外站着,像钉在地上一样,一动也不敢动。太后把折子翻来覆去地看,用拇指的指甲在折子上重重地画道道,有的画竖杠子,有的画叉子,有的打勾勾。反正军机处的章京们都能看明白。看着太后把几个奏折一合起来,崔玉贵就踮着脚尖进去,听候太后吩咐,将奏折交到军机处。军机处再根据太后的指甲印子指挥全国的军政大局。
用膳
老太后用膳经常在体和殿东两间内,外间由南向北摆两个圆桌,中间有一个膳桌,老太后坐东向西,往来上菜的人,走体和殿的南门,上菜的人和他们揭银碗盖子的动作都能清楚地看到。另有四个体面的太监,垂手站在老太后的身旁或身后,还有一个老太监侍立一旁,专给老太后布菜。菜摆齐了时,侍膳的老太监喊一声“膳齐”,请老太后入座。老太后用眼看哪一个菜,侍膳的老太监就把这个菜往老太后身边挪,用羹匙给老太后舀进布碟里。如果老太后尝了后说一句“这个菜还不错”,就再用匙舀一次,跟着侍膳的老太监就把这个菜往下撤,不能再舀第三匙。假如要舀第三匙,站在旁边的四个太监中为首的那个就要发话了,喊一声“撤”,这个菜就十天半个月的不露面了。这四个身旁侍立的老太监是执行家法的,他们这样做倒不是为了太后的营养均衡。虽然帝国明面上是以德治国,但那是挂出来的羊头,底下的狗肉却是以贼治国。也就是说,臣民都是贼,身边人更是贼,所以主子绝对不能在他们面前透露自己的喜怒哀乐,就是对饭菜的偏爱也不能让他们发现,免得他们乘机投毒什么的。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咸丰十年(1860)跟着老公北巡木兰和光绪二十六年(1900)携着光绪西巡西安等非正常时期之外,其他时候,不论何时何地,老太后正膳,一百二十多样菜那是少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