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33000000019

第19章 英国的经院哲学家(1)

十三四世纪时,经院哲学有两个中心:一是巴黎大学,一是牛津大学。两地的风格很不相同,巴黎大学流行的是亚里士多德主义,牛津大学继承了12世纪的英国学者研究数学和自然的传统。英国的经院哲学家利用不同的思想资源,发展出与托马斯主义不同的体系。他们的影响不局限于英国,我们下面提到的司各脱主义和奥康主义都是遍及欧洲的思潮。

(第一节)罗吉尔·培根

罗吉尔·培根(Roger Bacon,1214—1292年)出生于英国桑莫斯特郡的一个地主家庭。1230年在牛津大学艺学院学习。1236年在巴黎大学任教,他是第一批讲授被禁的《物理学》和《形而上学》的教师,成为亚里士多德的著名译注者。当他读到伪托亚里士多德写给亚历山大大帝的信《秘密之秘密》时,他对自然奥秘的好奇心被唤醒,他的兴趣从经院学术转向秘传学问和工艺制造。他于1247年返回牛津大学,1257年加人法兰西斯会,希望他的科学研究计划能得到修会支持。但事与愿违,他的革新计划不见容于修会的保守领导人。1261年他受到会规处罚,被囚禁在巴黎一修道院里。在备受劳役和饥饿折磨的情况下,他坚持写作《形而上学论》等著作。1266年他过去认识的主教福尔克斯成为教皇克莱门特六世。为了说服教皇采纳他的改革学术计划,培根在短时期内写成《大著作》、《小著作》和《第三著作》,但克莱门特六世没有读完他的著作便于1268年去世。1272年,培根又完成了《哲学纲要》的写作。据说,他在一个短时期获释,但在1277年大迫害环境里,他又以“标新立异”罪名再度被囚,直到1290年左右才被释放,旋即去世。他的最后一部著作是《神学纲要》。

基督都学术革新

罗吉尔·培根主要著作《大著作》提出了全面、系统地改造经院学术现状的计划。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他所提倡的基督教学术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宣扬上帝智慧。但是,他的思想的神学色彩没有掩盖他的批判和革新精神。他在《大著作》开篇指出,在理解上帝的光辉之前,首先必须清除障碍。他把人类认识错误的根源归结为四大障碍:

理解真理有四个主要障碍,它们妨碍着每一个人。无论人们如何学习,也无法获得真正智慧和学识。这些障碍是:(1)靠不住的、不适当的权威的榜样;(2)习俗的长期性;(3)无知民众的意见;(4)以虚夸的智慧掩饰无知。每一个人都陷入这些困难,人们的状况靠它们维持,因为每个人在生活、学习和职业活动中都用下面三种糟糕的理由达到相同的结论,即:(1)这是我们前辈树立的榜样(2)这是习俗;(3)这是共同信念,因此必须坚持它。可见,纵使这三种错误被理性令人信服地驳倒,人们还可以原谅他们的无知,第四个障碍总是出现在眼前或嘴边:虽然他不知道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但还是无耻地夸大所知道的一切。这样,他压制并避开真理,满足于可悲的愚蠢。

“四障碍说’是对经院学术的尖锐批评。崇拜权威是以圣徒和教父言论定是非的教条主义,因袭守旧是恪守传统的保守主义,服从一般人信念是盲目的信仰主义,夸夸其谈是不学无术的文字游戏。罗吉尔·培根虽然推崇奥古斯丁以来的神学传统,他的著作也常引述权威意见为论据,但他深感现有学术状况的堕落、懒惰、无知与虚浮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他的揭露激怒了同时代的权威,他非但没能铲除这些障碍,反而被障碍所窒息。

《大著作》等作品是写给教皇的申诉,其中突出了学术改革计划的神学意义和宗教目的,主要是出于说服教皇的现实考虑。从罗吉尔·培根设想的新学科内容来看,他提倡的革新只与哲学有关。这里的“哲学”指与神学有别的一切世俗学问的总称,他把哲学分为数学、语言学、透视学、实验科学和伦理学五部分。这种分类与亚里士多德关于科学的分类不同。更重要的是,他对这些学科性质的论述显示出与经院研究不同的科学理性精神。

罗吉尔·培根认为数学是最基本的科学,用他的话来说,数学是“其他科学的大门和钥匙”,他还特别强调数学对自然研究所起的关键作用。再如,罗吉尔·培根所谓的透视学实际上是对感觉的分析。他把感觉对象分析成二十九个感觉要素(sensibilia),它们分属两个层次。简单层次是每一感官的单独感觉,称作“专门感觉”,计有:视觉感知的光和颜色,触觉感知的热与冷、干与湿,听觉感知的声音,嗅觉感知的气体味和味觉感知的味道,共九种。第二层次是专门感觉的复合,称作“一般感觉”,计有:距离、位置、体积。形状、大小、连续化、单独性、数量、运动、静止、粗糙、光滑、透明、厚度、阴影、模糊、美、丑、近似、差别等二十种。罗吉尔·培根对感觉由简单到复杂,最后到对事物判断的感性认识过程做了详细分析,以后的经验论者也是沿着这条分析的思路来说明感觉现象的。现代分析哲学家为了说明感觉对象的简单性和客观性,借用了拉丁文sensibilia这一概念。应该肯定,罗吉尔·培根是英国经验论的先驱。

(第二节)司各脱主义

约翰·邓·司各脱(John Duns Scotus,1265—1308年)生于苏格兰。其叔父为法兰西斯会苏格兰分会会长。司各脱15岁时(刚到加人修会年龄)便加入法兰西斯会。1283—1290年间在牛津和巴黎学习,1291年被任命为神父。1294到1297年在巴黎大学学习神学,毕业之后在巴黎和牛津等处讲授《箴言书》。正当法兰西斯会推荐他取得巴黎大学教授席位之职时,司各脱因参与教皇博尼法斯八世反对法王菲力浦的活动于1304年被驱逐出境。1304年博尼法斯八世逝世之后司各脱又重返巴黎,获神学教授席位。他在一场激烈的神学争论中独自与所有的神学教授辩论,赢得“圣母纯洁之胎”说的胜利。但学校中忠于法王的势力伺机指责这一说法为异端观点。为了保护司各脱免遭谴责,修会于1307年把他调至科隆的法兰西斯会学馆。司各脱在那里紧张地工作了一年之后去世,享年仅43岁。

邓·司各脱的主要著作是《牛津评注》,这是他在牛津讲授《箴言书》的讲稿,司各脱在巴黎大学讲授《箴言书》的课堂记录稿称作《巴黎记录》。邓·司各脱是法兰西斯会的博士,他的称号是“精细博士”。“精细”这一经院哲学的一般风格在他著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著作因此比其他经院哲学家的更加复杂难懂。司各脱主义是经院哲学的一个新模式,他在流行的亚里士多德主义与奥古斯丁主义中敏锐地发现问题,细致地分析问题,试图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才有格外精细之风格。只有联系13世纪哲学争论中遗留的问题,才能全面地、准确地理解他的哲学。

形而上学与神学的区分

司各脱认为,形而上学研究的“是者之为是者”是人的认识的第一原则。“第一”是最确定的、不可怀疑的意思;即使那些怀疑任何一个具体事物存在的人,他的怀疑仍然要求在肯定的意义上使用“是者”这一概念。

司各脱的独创之处在于,他把对“是者”的意义区别为两种样式:无限存在和有限存在。站在神学家立场,司各脱说明无限存在是上帝,有限存在是被造物;形而上学因此包含着关于上帝的知识。但他指出,有限与无限是非连续的,两者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不能从有限直接推导无限存在。因此,托马斯提出的“后天证明”是无效的。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有限的人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认识无限的上帝?

司各脱肯定形而上学可以证明上帝存在,并在事实上做出了这种证明。不过,他又否认上帝是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他的理由是阿维森纳的一个看法,即:“一切学科都不证明其对象的存在。”因为,“对象在学科之先”,学科对一个对象的研究是以承认该对象的存在为前提的,对象的存在已经事先预定,学科的内容只与对象的属性有关。比如,物理学研究物体的运动属性而不关心这些物体是否存在,数学研究数的属性但不证明数的存在。司各脱从“把握一个对象”和“证明其存在”的区分出发,认为神学的对象是上帝的属性,但不证明上帝的存在;反之,形而上学则能证明上帝的存在,但不提供关于上帝属性的知识。

司各脱所说的形而上学与神学的区别实际上是理性与信仰的区别。人的理智属于有限存在的样式,上帝的理智属于无限存在的样式,两者有着不同的属性,不能相通,不能用有限把握无限。司各脱说,人的理智的自然对象是以自然方式获得观念,这些观念或者是关于被遗物的观念,或者是被造物与上帝共有的观念,如“存在”、“善”、“真”等。理智虽然可以通过这两类观念想象、类比、猜测上帝的属性,但这是把很多观念复合在一起的活动,难免产生虚幻和错误的观念,比如“金山”这样的观念就是这样产生的。司各脱说:“在被造物的概念里面找不出反映真正属于上帝的思想或观念,上帝同任何属于被造物的东西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所以,用这种方法永远也发现不了关于上帝的观念。”就是说,人的理智达不到神学的高度。

上帝的性质虽然不是理智的可知对象,但却是信仰的可信对象,神学是信仰的学问。严格地说,神学不是知识,而是一门实践的学问,它的信条是人的行动准则,教育人们如何达到生活的最终目的,增强人们对生活意志和对上帝的热爱。司各脱的本意也许是发扬通过爱心接近上帝的法兰西斯会传统,反对用形而上学的思辨削弱大多数人的信仰,或用思辨知识代替宗教道德实践。但是,他的学说的实际效果却是淡化了神学对哲学的影响,开启了哲学非宗教化的演变过程。

(第三节)奥康主义

同类推荐
  • 老庄哲学里的经典人生

    老庄哲学里的经典人生

    本书从做人的角度全新解读老庄,书中的故事与哲理双双吸引人。本书观点独特,文字脱俗,实是同类书的样板。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陌生人社会”的来临,为当代中国展示了全新的生活场景和伦理视野,同时导致了许多未曾遇到的新挑战、新困惑:面对数不清的“陌生人”,我们应该以怎样的伦理经验与其交往?以往的伦理规范和处事准则能否被简单移植到“陌生人”身上?在喧闹的现代都市,陌生的居民之间如何和睦相处?以往人们对“陌生人”的道德想象,能否作为直面“陌生人”时的道德推理机制?如何解决“人情味”与“公德心”之间的内在冲突?……本书围绕“陌生人社会”所生发的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从思辨和经验两个层面做出了有益思考和尝试性回答,对解决“陌生人社会”的道德困境有所助益。
  • 沉思录

    沉思录

    本书由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 边读边悟论语

    边读边悟论语

    阅读经典似乎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种潮流。这既是时代发展形势的需要,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需求。因为经典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先哲留给后人的经验和训诫,更是一种能够启悟未来的预言和指示。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却在很大程度上难以适应社会变换不定的节奏和规律,在物质飞速更新和精神停滞摇摆的矛盾中无所适从,因而产生一种无可名状的不安和焦虑。
  • 中国传统哲学导引

    中国传统哲学导引

    本书是面向理工科类院校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素质教育而专门撰写的哲学类教科书,是作者在开设“中国传统哲学”选修课近十年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全书共分八章,概要叙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发展历史,对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流派儒、释、道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一一进行梳理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就这些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进行分析,力图使学生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梗概和脉络全面了解和把握,并体会其中的辩证智慧和人生智慧。
热门推荐
  • 都市修仙之仙尊当爹

    都市修仙之仙尊当爹

    仙尊重生,发现自己竟然多了两个粉雕玉琢的女儿,养了条狗,没想到竟是传说中的啸天神犬
  • 温病指南

    温病指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病房的你

    病房的你

    谢岭:她是我见过的最开朗的女孩。林柒:他是唯一一个让我在那段时间觉得留着情感也挺好的人。
  • 最好的成绩,是让孩子爱上学习

    最好的成绩,是让孩子爱上学习

    孩子考试考坏了怎么办?要不要补习?该不该读私立学校?要不要陪孩子读书?要陪到几岁?孩子该怎么面对考试?该如何激励孩子发愤用功……当孩子进入小学时,每个家长都会面临这些问题。分数一直被家长和老师看重,也成为孩子的压力之源。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事”,不代表“分数就不重要”,作者根据自己养育家中三个儿子的经验,分享了关于考试的恩恩怨怨。作者在本书中鼓励家长客观面对分数,既要重视分数,也要让孩子认识到考高分并不是目的,上名校也不是终点,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探索自我、进而了解自己,看到分数背后真正的自己,成为一个爱学习、会学习的人!
  • 见习护花神仙

    见习护花神仙

    半文盲步仁意原本不过是社会最低层的小人物,天庭的一次骚乱却改变了小人物的一生,九天雷劫下逃生,被贬下凡间的太白金星认定是未来的玉皇大帝二世,并惹来一众妖魔鬼怪的窥视。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步仁意带领着一群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武大帝

    神武大帝

    大千世界,亿万生灵,而血脉,则为生命修行之本源。古老的青铜巨门,封印的雷帝神殿,将为方牧带来怎样的奇迹?重生而来的他,从一个卑微的生灵,靠着不屈的意志,踏上了巅峰的征程!执掌雷神的力量,踏上武道之巅,闪耀于星河之间,成为万人瞩目的三界主宰!
  • 沉沦致死:总裁的第一宠婚

    沉沦致死:总裁的第一宠婚

    最美不过初恋,最好正是当年。她爱他最深,却伤他最狠。唐一一在四年前辜负过他,却没想过,再次被褚(chu)锦城找回。再次相遇,她的身份已经改变,不但成为人妻,就连儿子都有了。(本书上架前收藏过万,上架后每日万字更新,求收藏啦!)她说:“我已经结婚了。”他说:“我知道。”她说“我已经有孩子了。”他说:“那是我的。”她又说:“可我有自己的生活,你又何必非要对我步步紧逼?”褚锦城冷冷一笑:“唐一一,你还是不太了解我,你认为,你曾经伤害过我,我会让你幸福的带着我的儿子,和那个不知所谓的男人好好生活么?你,是我的,永远都是!”当一个腹黑的总裁势必要做天地第一等的男人时,他的爱情是是否有始有终?
  • 当腹黑竹马遇上妖孽未婚夫

    当腹黑竹马遇上妖孽未婚夫

    高二女生尚璃音,再她毫无波澜的16年人生中,因为某竹马的存在从未遇到过桃花。然而,某一天,一个自称她未婚夫的妖孽在她家突然出现,喂!能考虑下旁边杀气浓重的竹马吗?于是,两个颜值爆表的男人展开了世界大战......当竹马遇上未婚夫,你准备好了吗?
  • 信仰圣途

    信仰圣途

    这是信仰之力的世界。这是一个“与天同齐,踏破星辰”的传奇,这有“千灾万劫,情谊永存”的同伴,有无数“弱水三千,不取一瓢”的孽缘。这里是万族林立组成的七层塔形世界,这有众神与众生的纠葛,有大陆通天路承载与终结着梦想。识海拥有整个信仰银河,齐晨从元始大陆向着神域进发时,一段荆棘与玫瑰铺就的圣道就此精彩展开。我是懒梦,为世界上所有不想懒惰的梦想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