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33000000017

第17章 早期经院哲学(2)

彼得·阿伯拉尔(Peturs Abalard,1079—1142年)生于法国南特巴莱的一个骑士家庭。据他在自传《我的苦难史》中说,他放弃了骑士称号的继承权,为的是参加“辩证法的比武大赛”。他四处寻访名师,但每次都以对老师的激烈批评而结束。他于1094年向当时名震遐迩的逻辑学家罗色林学习,因不满意后者的极端唯名论立场而于1100年到巴黎向著名的实在论者香浦的威廉学习,但实在论同样不能使他满意。由于他的批评,威廉不得不修改自己的立场,乃至辞去教职。1113年他转向当时享有盛誉的神学家拉昂(Laon)的安瑟伦(坎特伯雷的安瑟尔谟的学生)学习神学。但他发现他的老师名不副实,便批评安瑟伦像一棵光长叶不结果的树,像光冒烟不发火的炉子。他于1115年在巴黎圣母院的主教学校任神学教师,受到学生热烈拥戴。后因与海洛伊丝的爱情而惨遭阉割的私刑。1118年,海洛伊丝被送进修女院,阿伯拉尔成为巴黎郊区圣丹尼斯修道院的修士。他在修道院写了一系列逻辑论文,其中《论神圣的三位一体和整体》在1121年召开的索松主教会议上被谴责为否认上帝独立人格的撒伯里乌主义。此后,他考证本院崇拜的圣丹尼斯传说中的讹误之处,僧侣群起攻之,迫使他出走,隐居乡间。很多学生慕名而来,他在法国西北部的一所保惠师修道院为这些学生设立学校,写了《是与否》、《基督教神学》、《神学导论》等著作。他的教学活动引起教会精神领袖贝纳尔的敌意性的关注。不安全感迫使他逃到偏远的布列塔尼地区,1126—1132年在简陋的鲁伊修道院任院长,他力图改变那里的愚昧习俗,却差点因此被僧侣所谋害。《我的苦难史》即叙述了他至此为止的经历。但他在此后的遭遇更为悲惨。1136年他回到巴黎主教座堂学校任教,写了伦理学著作《认识你自己》。他的一系列著作激怒了贝纳尔。1140年召开的桑斯主教会议谴责他的学说。贝纳尔专门写了《阿伯拉尔的错误》一文,列举其十六条罪状。阿伯拉尔的《神学导论》被焚烧。他不服从判决,准备到罗马上诉。他还在途中,教皇英诺森二世就已批准了贝纳尔的报告,宣判他的学说为异端。在生命最后几年里,他写了《论辩证法》、《一个哲学家、一个犹太人和一个基督徒之间的对话》等著作,死后葬在克吕厄。他的墓志铭称他为“高卢的苏格拉底”,“一个多才多艺的人,精细的、敏锐的天才”。

阿伯拉尔无疑是中世纪哲学家中最有个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是禁欲主义与思想专制主义的牺牲品。19世纪初,拉姆萨特(De Ramusat)在《作为一个人、一个哲学家和神学家的阿伯拉尔》一书中记述了他的不幸遭遇以及与海洛伊丝的坚贞爱情。阿伯拉尔与海洛伊丝通信集的出版引起强烈反响。1877年,他俩的遗骸被移至巴黎拉雪尔兹神父公墓合葬,他们的爱情故事成为文艺创作长久不衰的主题。最近,他们的爱情故事还被好莱坞拍摄成题为《天堂窃情》的电影。

辩证神学

阿伯拉尔认为,辩证法的首要任务不是证明、解释,而是探索、批判。辩证法之所以能够被运用于神学,原因在于信仰中有不确定之处。阿伯拉尔在《是与否》一书中列举了一百五十六个神学论题。每个论题都有肯定和否定两种意见,这些意见都是从教会所认可的使徒和教父著作中摘录出来的,具有同等的权威性。这些论题涉及根本的教义和信条,包括:是否只有一个上帝?圣子是否有开端?上帝能否做一切事情?上帝是否知道一切?人类第一对祖先在被造时是否可朽?亚当是否得救?彼得、保罗和所有使徒是否平等?基督是不是教会的惟一基础?圣徒的工作能否使人正义?是否所有人都应被允许结婚?等等。阿伯拉尔在所有这些重大问题上列举出“是”与“否”两种意见而不表明自己的立场。《是与否卜书代表了“辩证神学”的标准形式。虽然阿伯拉尔的其他一些著作遭到教会谴责,但这部著作却成为后来神学家效仿的楷模。经院哲学的经典著作,如伦巴底的彼得的《箴言四书》、托马斯的《神学大全》等等,都有“论题”与“论辩”两种形式。论题包括赞成与反对两种意见,论辩则用逻辑分析和推理的方法证明其中一种意见的正确和另一种意见的错误。《是与否》虽然没有论辩这部分内容,但它用分歧意见表达论题的形式已经满足了辩证法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步骤:合适地提出问题。

阿伯拉尔在《是与否》的序言中回答了权威的意见何以会互相矛盾的问题。他的目的并不是借此否定权威意见的合理性,而是说明用辩证法进一步探讨权威意见的合理性。他说,教父和使徒都会犯错误。例如,奥古斯丁写了《更正》一书以纠正自己的错误。不过,他们的错误并不是由于信仰引起的。有些错误是由于引用伪托的权威著作或有缮写错误的《圣经》而产生,这样的教训告诉人们,对一切权威著作“都要有充分的自由进行批判,而没有不加怀疑地接受的义务,否则,一切研究的道路都要被阻塞,后人用以讨论语言和论述难题的优秀智慧就要被剥夺”。至于真正的权威著作为什么会显得自相矛盾的原因,阿伯拉尔说,这涉及到人们对语言的不同理解以及教父著作使用语言的歧义。语言的歧义以及由此产生的理解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屈为:

同样一个词可以有不同的意义,它有时被用作一种意义,有时被用作另一种意义。一个意义可以用很多词表达。这种情形以及表达的异常方式严重阻碍我们获得充分的理解。正如人们所说,重复是腻厌之母,就是说,它引起苛刻的反感。因此,最好用各种词语表达一切事物。

无论考证著作之真伪,还是消除语言的歧义,都需要辩证法这一逻辑工具的审查。把理解教父著作时的疑问以论辩的方式提出来,便是运用辩证法的首要步骤。

保守的反辩证法神学家把信仰与理性对立起来,阿伯拉尔说:

如果他们认为一门学艺是反对信仰的武器,那么他们无疑拒不承认任何知识了。因为知识是对事物真理的把握,真理不会反对真理。真理不会像错误被用来反对错误那样反对真理,善不会像恶被用来反对恶那样反对善;所有善的东西都是和谐的、一致的。所有知识都是善。

“真理不会反对真理”是用来凋和辩证法和信仰、哲学和神学的口号,它与达米安所谓的“哲学是神学的婢女”口号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节)唯名论和实在论的争论

波菲利问题

12世纪的经院学者围绕共相性质的问题展开了长期的激烈的争论。当时的一个学者感慨地说,花费在这一问题上的时间比凯撒征服世界的时间还要长,花费在这一问题上的金钱比“克雷兹棺材”里的钱还要多。这一问题最早由3世纪的新柏拉图主义者波菲利在《亚里士多德范畴篇注释》中提出。他提出的关于共相性质的三个问题是:

共相是否独立存在,或者仅仅存在于理智之中?如果它们是独立存在,它们究竟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如果它什么是无形的,它们究竟与感性事物相分离,还是存在于感性事物之中,并与之一致?

波菲利说:“这些问题是最高级的问题,需要下功夫研究。”这些问题在哲学史上被称为波菲利问题。6世纪的哲学家波埃修(Boethius,480—525年)首次把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篇连同波菲利的注释翻译成拉丁文,并说明这一问题对于逻辑基础乃至整个哲学的重要意义。

波菲利问题在12世纪时成为神学家关注的焦点,其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波埃修的逻辑著作被作为教科书广泛使用,共相性质问题自然引起学生和教师的兴趣与关注。其次,11世纪神学家在运用辩证法讨论神学问题时,已自觉或不自觉地触及共相性质问题,如贝伦加尔反对圣餐的“实质转化说”的前提是不承认具有独立于饼和酒的某些普遍实质的存在,安瑟尔谟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等神学理论都以承认普遍实质的独立存在为基础。随着逻辑辩证神学的深入发展,对共同性质的两种不同解释不可避免地发生正面交锋。总之,逻辑和神学的研究都使波菲利提出的古老问题获得了新的现实意义。

罗色林与安瑟尔谟之争

同类推荐
  • 超越审美现代性:从文艺美学到政治美学

    超越审美现代性:从文艺美学到政治美学

    本书把本来意义上的美学称为“文艺美学”,它有着极其深厚的理论传统,令人崇敬,正如伟大艺术作品深深感动着每个人。本书对艺术的批判和对文艺美学的批判完全是一种先验的政治的理论思维的结果。同理,本书以中世纪艺术为范本所揭示的艺术的象征性和创造性,也是运用理论思维对艺术本质所做的一种“先验演绎”,与对中世纪艺术的历史性研究不在同一个界面上。早就有人把马克思学说的根本精神解读为一种美学,在本书所揭示的政治美学的意义上,马克思学说本质上必然是一种关于最美政制和最美人性何以可能的先验政治美学。
  • 苏格拉底之死(译文经典)

    苏格拉底之死(译文经典)

    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和处刑,是古希腊雅典城邦史,乃至西方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本书收录的四篇对话录,为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所著。通过记述苏格拉底之死这一历史事件,柏拉图发展了他的哲学,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苏格拉底独特的生活、思想和人格魅力。
  • 孔夫子的麻辣学堂

    孔夫子的麻辣学堂

    你必定也已经知道,孔丘老师早就不满足于旅游教学的形式,为了把自己的思想更加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们,他便决定不再到处闲晃,专门开办一所成功学校。这可是个干载难逢的机会,上了他老人家的课,成功还不是手到擒来之事!你若还是不信,不妨先去试听两节再下定论。瞧!学校已经打出广告:孔氏成功学校,历史悠久(两千余年),师资优良(圣人亲传),免试入学,欢迎试听!没见过孔子拿西瓜刀砍人?居然还鼓动学生去收保护费?放狗咬客人?率众扁人?有没有搞错,至圣孔子何时成了“极道鲜师?本书彻底颠覆你对孔子的刻板印象,在嬉笑怒骂之中,让你深刻领会孔子的微言大义。
  • 《庄子》寓言的文化阐释

    《庄子》寓言的文化阐释

    本书对《庄子》寓言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探讨,着重论述了思维文化、学术文化、文学艺术、农工商贾文化、科学技术、养生文化等诸多方面。
  • 尼采谈自由与偏见

    尼采谈自由与偏见

    此书为著名哲学家尼采所著,他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我们为自己创造了一个适于生活的世界,接受了各种因与果,动与静,形式与内涵。若是没有这些可信之物,则无人能坚持活下去!不过,那些东西并未经过验证。生活不是论据;生存条件也许原本就有错误。哪里有统治.哪里就有群众;哪里有群众,哪里就需要奴性;哪里有奴性.哪里就少有独立的个人;而且,这少有的个人还具备那反对个体的群体直觉和良知呢。
热门推荐
  • 黄河传闻

    黄河传闻

    讲述剃头匠的往事。女同学半夜上门找我理发,我一个没忍住,直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遇见你,是我的幸运

    遇见你,是我的幸运

    没有人不怀念或者向往大学里纯纯的爱恋,这篇文章以大学校园为背景,写出了相爱的两个人是如何相识、相知、相恋最后一起走到最后的故事
  • 木叶之机械师

    木叶之机械师

    当拥有机械果实的李天被赤犬杀死的那一刻,带着机械制造系统和贝克庞克的科技来到火影忍者的李洛克身上时,李天明白,他是来改造平凡的。“我不会再被人当做垫脚石。”“我不会再被人抢女朋友。”“我也不再当别人的备胎了。”“我李天才是主角。”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断剑贤师

    断剑贤师

    端木白被妒忌自己的同学杀害后竟然意外的重生在一个与“地球”截然不同的魔法世界。在幼年的时候,父母所在的村庄遭遇了兽潮导致双双毙命,被佐久姆所救,养育成人,让他与费欧娜一起进入扎罗那学院学习魔法,,经历一又一次的冒险,一次又一次的离开,端木白虽然被帝国奉为了镇国贤师。却在当天的封赏典礼中传出端木白杀了迪温侯的妻子,而后帝国对端木白进行实时逮捕,但是端木白知道........
  • 快穿之你不要喜欢我

    快穿之你不要喜欢我

    杨姜在某凤祥闲逛时翘辫子了,上界众仙:恭喜恭喜,可喜可贺啊…北方好像有一个凡人直接飞升上神,上界众仙:柠檬树下你和我…那个直飞上神的凡人好像和某个翘辫子的人结成仙侣了,上界众仙:快走!上界众仙离开了,连夜赶路,扛着云跑的。【今天的宿主是金砖味道的呢~】某个凡人:黄金重要我重要?某个翘辫子的人:黄金…当然没有你重要…
  • 修大陆

    修大陆

    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大陆——修大陆,这里的人修行方法各不相一。乃是一个较乱的大陆。不过这里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存在。他拥有着诸多修行方法。万千大道总归一体。叶七他把诸多大道和修行方法都修炼了一次。和好友走向巅峰之路。
  • 虚无戒

    虚无戒

    一个被世家从小抛弃的废物的成仙成神之路。。。。。。
  • 镇杀诸天万界

    镇杀诸天万界

    苏雨放目远眺,心情沉重而悲伤:“这个世界如此宏伟,如此宁静,一点也不像我们家乡那末日般的岁月……”“永远不要为过去悲伤,年轻的战士。正因为你,我们的种族才得以延续。当你力所能及时,就做得漂亮些。”老者鼓励安慰。“老人家教训的是,或许多年以后,我们的子孙会问我们,当异族占领我们家乡的时候,你们在哪里?那时我们可以自豪地回答说,我们从未放弃过战斗!”“锵!”利剑出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