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30200000003

第3章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发展综述-概述

一、概述(上)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教育方面的遗产特别丰富;无论在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和选拔人才制度等方面,中国古代社会都积累了极为丰富的资料和经验。对上述这些丰富的遗产,历代教育家和思想家也都进行过探讨和研究。不过中国教育史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还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事。从清朝末年开办的师范学堂到中华民国初期的师范学校以后,随着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开展,才陆续有中国教育史专著问世,对中国古代教育史、中国近代教育史、中国现代教育史、中国近代教育大事记、中国书院制度及历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等,均进行了专题研究。

中国教育史主要研究内容是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教育思想史着重研究一些重要的、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原则、教育方法等);同时注意探讨各个教育家之间在思想上的批判、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此外,中国在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科技教育等方面,也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也属于中国教育史学科研究的范围。

在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发展史上,以中国古代的太学为例,它不仅为历代封建王朝培养了大批人才,推动了政治建设和学术的发展,并且对其他国家也产生过积极的影响。在唐朝,中国曾以高度发达的文化吸引了朝鲜、日本等国的大批学生前来中国留学。中国古代书院也具有很大的特色,它注重学生的自学和讨论,有成套的规章制度,有多种多样的分科和独特的学风。它不仅培养了一批有用的人才,而且对当时的学术、学派的发展和形成,甚至对当时的政治和社会风尚都发生过重要影响。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有教育哲学,有关于人性的观点,有教师观,有学生观,有教育观,有课程观……很多是和当今社会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的。

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发展史上,更是名师辈出,如古代的孔子、墨子、孟子、荀子、王充、韩愈、朱熹等。在古代,不仅有《论语》、《孟子》、《荀子》等蕴藏着丰富教育资料的典籍,而且还有像《学记》这样精深的教育专著。古代教育家们还概括出了“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温故知新”、“言行一致”、“改过迁善”等一系列的教育、教学原则与方法。这些都是中国教育思想遗产中的瑰宝。

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大都是思想家,具有丰富的哲学思想。他们从哲学上论述了人贵论、形神论、学知论、知识论、知行论等问题,为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世代传诵的《论语》中包含了丰富的教学论思想。“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有教无类”,“……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等,都论及到了“怎样教学”的问题,更进一步,他们对“教学什么”也作了初步的规定,包括德、智、体、美等方面。如《论语·述而》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还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里的“文”,指的是历代文化典籍。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而《学记》则集中论述了教学的目的、内容、本质、原则、方法、管理、作用以及师生之间关系等问题,既阐述了“怎样教学”的问题,并涉及了“教学什么”的问题。

对中国古代的教育,不能够简单地以现在的眼光判定优劣得失,而应细致地具体分析,从“优中含劣、劣中含优,或得中有失、失必有得”的辩证关系中,去寻找对后人的启迪、借鉴价值。

二、概述(下)

中国古代教育按历史发展时期分为八大阶段:原始社会教育、夏商西周时期教育、春秋战国时期教育、秦汉时期教育、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隋唐时期教育、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教育。而在本书中,根据各大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的阐释与发展,将其整理成五个阶段:春秋战国时期、两汉时期、隋唐时期、两宋时期、明清时期。

中国古代教育按类型分为官学教育(是指中央朝廷以按地方行政区划的地方官府所直接创办和管辖的、旨在培养各种统治人才的历代学校教育体系),包括中央官学教育(包括最高学府——太学和国子学、国子监;专科学校——如东汉末年创立的鸿都门学、南朝宋的儒学馆、玄学馆、史学馆和文学馆等四馆、南朝宋的总明观等;贵族学校——如东汉的四姓小候学,唐朝的弘文馆,宋朝的宗学、诸王宫学及内小学,明朝的宗学、清朝的旗学、宗学等;短期学校——如宋代的外学即辟雍、广文馆、四门学等,以及地方官学教育)与私学教育。中国古代的私学教育中,源于唐代、盛于两宋的书院教育十分有特色。

中国古代私学教育始于春秋时期,其中以孔子的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

春秋战国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历史转变时期。教育也随着经济、政治的变更而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即由“学在官府”变为“学在四夷”,反映了奴隶制教育制度的崩溃以及新萌芽教育制度的发展。私学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

由于“士”这一阶层中的人为谁服务就代表那个阶级的利益,且他们的学说会传承,体系也各不相同,所以产生了各种学派林立与诸子争鸣的局面。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四大学派。在学术上各家互有长短,相辅相成。春秋孔丘在曲阜杏坛讲学,战国时齐国都城临淄稷下之学等,对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丘,虽在政治上持守旧态度,但在整理文化遗产和创办私学方面却是遗泽千古的。孔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拥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培养了大批掌握文化知识的人才。以孔丘为代表的儒家重视教育,以六经为教科书:诗——文学课,书——政治课,易——数学课,礼——道德伦理课,乐——音乐艺术美学课,春秋——历史课。

以孔丘为首的儒家私家学,不重视生产知识和科学技术的研究和传授,这是儒家教育不足之处,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长期的消极影响。但孔丘教学态度认真,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并创造了一套以培养自觉性为中心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如注意个性差异、善于启发诱导、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行动相结合等。孔子办学“有教无类”,突破了官府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所以,从办私学教育时间之长久、从事私学活动精力之集中、私学教育经验之丰富、对后世影响之深远来说,是其他任何学派的私学所不及的。

学习与思考是学习过程中的两个决定性环节,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又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现代教学论仍在不断探讨这个重要课题。孔子最早提出学思并重的思想,他主张将学与思结合起来,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成为中国古代教育家一致赞同和普遍遵循的原则。在“学”与“思”这两者中,比较起来,孔子更强调“学”。他曾总结自己的经验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在这里,孔子明确地提出了“学”与“思”的轻重关系,强调以学为主,以学为先,空想无益。思孟学派在《中庸》一书中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孟子尤其强调思的重要性,甚至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荀子很重视博学,强调多见广识,同时重视断,主张“思索熟察,虚一而静”,“兼陈中衡”,都是要在广博知识的基础上发挥思考力的意思。东汉王充更重思考,认为“惟精思之,虽大无难”,学习时“必开大意”,才能真有所得。南宋朱熹对学的要领是“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明清之交的黄宗羲也主张教学要学生自得,必须使学生学习自思的本领;王夫之全面发展孔子的思想,认为“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

与孔子孟子儒家同时的还有墨家,代表农民、小手工业者的利益,注重科学技术教育。墨儒并称,成为春秋时代的“显学”。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今文经学为官学,但是并不禁止私学。于是,古文经学变为由私人传授的私学,到东汉末年已取得了压倒官学的地位,如马融、郑玄等古文经学大师的私学学生多达千人以上。汉代尤其重视师传家法,皆由孔丘以来的私学培养而成。古文经学讲究名物训诂,注重考证,后世名之为“汉学”。汉代私学在组织形式上可分为“蒙学”和“精舍”(精庐)两种。前者是小学程度的书馆、学馆,属启蒙教育;后者为专攻经学的经馆精舍、精庐等,属提高教育。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学衰落,私学却局面繁荣,名儒聚徒讲学仍占重要地位,学生人数上百人或计千人的屡见不鲜。这个时期的私学,其教学内容突破了传统的儒学,还包括玄学、佛学、道教以及科学技术等。萧梁周兴嗣编辑了影响深远的蒙学读物《千字文》,南朝末隋朝初颜推之的《颜氏家训》成为家庭教育的代表作,《五经》、《论语》、《千字文》等教材还传入了日本、朝鲜半岛。

唐代私学遍布城乡,制度不一,程度悬殊,既有名士大儒(如颜师古、孔颖达在任官之前,均是私学教师,“以教授为业”、“以教授为务”,一代名儒刘焯、国子学博士尹知章,或不仕或归田后均在家乡教授生徒),也有村野启蒙识字的私立小学。

唐代以后,宋元明清私学教育,一方面是书院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形成私学的重要形式;另一方面,蒙学教育主要是私人设立的学塾、村学和蒙学,启蒙教材,宋代有《百家姓》、《三字经》,以及以后编的《千家诗》、《杂字》等。到明清时期,学塾有专馆(或教馆)、家塾(或私塾)义学(或义塾)等三种形式。

书院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是中国古代教育史、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组织形式。它从唐中叶到清末,经历了千年之久的办学历史,并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办学形式、管理制度、教授方法,使源远流长的传统私学趋于成熟和完善。

到清代末年,书院改制,走向近代初、高等教育制度。书院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产物,它必然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而衰落。因此,书院改制不是个人的愿望,而是一种历史的选择。

17-18世纪明清之际的中国社会,出现了一批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颜元等人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他们对官方传统的理学教育进行了尖锐而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具有一定民主思想的教育见解与主张。

他们针对理学教育压抑人性、空谈义理、呆板教条的教学方式,提出了以下具有先进性的主张,对其进行了强烈批判:

一、批判理学教育理论。启蒙思想家批判了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教育哲学,主张理欲不可分离,天理寓于人欲之中,强调教育应顺应自然人的本能要求,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二、主张培养经世致用的实用人才。在教育目的上,启蒙思想家强调培养具有挽救民族危亡和治理社会能力的治世人才,反对空谈心性、侈谈伦理的所谓“学术圣人”;

三、提倡实学,重视自然科学和技艺的学习;

四、提倡“主动”、“习行”的教学方法,反对理学家“主静”、“读书穷理”的治学方法;

五、主张扩大学校的职权,把学校办成评议国事、衡定是非的议政机关,充分发挥学校限制君权、发扬民主的作用。

鸦片战争之后,洋务运动如火如荼,青年学生开始被派遣到外国留学,带回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带回许多先进的观念。在传统教育和外国教育的碰撞中,传统教育因在科技方面的缺失而越来越受到留洋学生的轻视。张謇提出“教育救国”,希望通过学习外国先进的文化,挽救中国的衰亡。但他不主张完全嫁接外国教育模式,提出严格教育论,“凡教之道,以严为轨。凡学之道,以静为轨,有害群者去之,无姑息焉”。容闳提出中国教育应借鉴西方模式,取消科举考试,让学生学习各方面知识。国家经历洋务运动、庚子国变之后,传统教育受到各界的批评日益增多,以至于光绪三十二年,朝廷废止了传统的科举考试,改设新学,先按传统考试发放录用人才,在设立小中大学堂之后,又根据成绩优劣授予功名式文凭。自此,中国新学开始,新式教育兴起,中国教育史也不再是古代教育史了。

同类推荐
  • 国际图书与版权贸易

    国际图书与版权贸易

    本教材以出版国际化为背景,突出媒介融合传播环境下版权资源利用与开发的新特征,吸收版权贸易的新成果,概述版权贸易和图书贸易的主要内容与操作要点。重点阐明国际图书与版权贸易现状与发展趋势,国内图书进出口贸易的建立和发展,WTO与中国图书的国际化,图书版权贸易的基本理论,版权代理与经纪,版权贸易的相关法律与争端解决,版权贸易合同与版权价格,引进图书版权的程序与合同,销售图书版权的程序与合同,引进版权图书的市场营销,网络版权保护与开发利用等内容。
  •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本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青年学生思想发展的规律,紧密联系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努力体现新世纪新阶段对青年学生提出的思想道德要求。
  • 都市中的青少年:发展危机与社会管理

    都市中的青少年:发展危机与社会管理

    本书立足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与积极的青少年发展视角,从人与社会协调发展出发,分析当前中国都市青少年成长危机的影响因素,探索青少年社会管理的路径与方式。
  • 媒体浙大(百年求是)

    媒体浙大(百年求是)

    本书主要选编了从1998年到2006年浙江大学并校以来8年间60余家中央和地方新闻媒体对浙江大学的300多篇各类报道作品。
  • 常用词语600条

    常用词语600条

    本书是一本集合多元化词语的语文书籍,书中所收录的词条,涵盖日常用语、时尚语言、翻译词语、俗语、成语、称谓以及古诗词名句等,是一部适合中学生学习的必备的工具书。本书除与同类书籍所具有的共性外,还有以下几个性特点。一、本书在收录词语时,注重其普遍性、趣味性、实用性,并详细考证每一词条的原义、出处、发展过程及现今如何引用,在寻根溯源,求真求实的基础上,。作出正确而详尽的叙述,使读者在增长知识、广博见闻的同时,得到求知的乐趣。二、本书词条在考证过程中,若发现常见的解释有错讹不当的,即妥为订正,还其本来面目。对个别词条其说法来源不只一种,难以或尚无定伦者,本书力求慎重,均将各家说法列出,供读者多方参考。
热门推荐
  • 我的爱一眼万年

    我的爱一眼万年

    天真烂漫的李语汐在步入大学之后遇到了那个让她一眼沦陷的男生,不顾家人的反对依然坚持和他在一起,经历了各种风雨,分开又相遇
  • 宸映沁流影

    宸映沁流影

    她们一朝穿越。欢笑,悲伤,一缕清魂入,万事皆浮沉。他们情生异世。不悔此生种深情,甘愿孤独自飘零,来生若是缘未尽,宁负苍天不负卿。
  • 赌道传人

    赌道传人

    江山,一名普通的数学专业学生,在一次偶然中被昔日赌坛第一快手陈锡麟看重并收为传人,学到其毕生赌术且看江山如何利用赌术纵横校园,快意恩仇,行侠仗义,铲奸除恶,收小弟,开公司,逆袭白富美,成为人生赢家本文属轻快爽文,读之不必费心费神
  • 兵王归来

    兵王归来

    秦枫由于以前的日子过得太过糜烂奢华,闯了不少的祸,得罪了大人物,因此为了自身的安全,被家族送到国家机密调研系统部门,由于特殊部门的特殊性,所以对方无从对秦枫下手,多年过后,秦枫经过锤炼,以及获得了魂力的相关奇遇,实力越来越强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书后我甩了霸总

    穿书后我甩了霸总

    穿越到和自己同名同姓的虐文女主身上,洛芷第一反应是吐槽小说?!看看这玛丽苏文风,什么坚强善良的女主、霸道总裁老公、盛世白莲妹妹、豪门恶毒婆婆……妥妥的霸道总裁狗血文的标配。她洛芷,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兴女青年,可不想和这个霸道总裁先虐身后虐心来一场一波三折的狗血爱情剧。所以那就先定个小目标,离婚!婚是离了,钱也拿了,可是我的男配去哪了?我的爱情在哪里?难道我虐文女主不配拥有甜甜的爱情吗?OMG,这该死的霸道总裁狗血文,我无力吐槽,姐还是专心搞事业吧!谁让认真工作的女人最有魅力呢!直到有一天,某人把她按在路灯杆上说:“做我女人。”说好的商业合作,这个人什么时候变了感情!
  • 霸魂狂神

    霸魂狂神

    上古世纪,万族林立,修魔练武,圣者为尊!凌天玩“上古世纪”之时穿越其中,附身在了哈里拉大陆第一帝国自在天帝国第一“女”豪门废物凌家少爷的身上,而且稀里糊涂不明不白的在梦中就把帝国的公主给睡了…且看,前世宅男吊丝+今生魔武废物,如何玩转上古,魔武双修,龙凌天下,极品风流,成为一代天之骄子,问鼎天下至尊?男子汉大丈夫活在世上,就应一世风流,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
  • 陈应松文集:天下最美神农架

    陈应松文集:天下最美神农架

    陈应松的写作常被人称为是“底层写作”或是“生态文学”,不少作品深刻而真实地描写了苦难的生活以及苦难的人群。由于“神农架系列”小说,他在神农架林区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影响神农架十大人物”之一。他回忆自己的创作经历时说,自己原本是出身文盲家庭的孩子,一个封闭环境中的不通汽车的针眼小镇人,“一个高中时才看到《唐诗三百首》的学生,不是天才”。今年以来,他自愿要求到家乡挂职,深入生活,进行广泛的乡村调查,尤其想唤醒自己童年和少年的记忆。“我怀念不成器的青春时代。虽然现在是露臀装的时代(包括文学的露臀装),可我还是要为青春喝彩,为糊里糊涂的青春欢呼。”
  • 乐嘉:谈笑间

    乐嘉:谈笑间

    《谈笑间》乐嘉最新作品,嬉笑怒骂,乐嘉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风趣犀利的文字表达了对生命、爱情、婚姻、家庭、职场等方面的独特见解。本书在帮助读者认清自己读懂别人的同时,也给大家展示了一个包含性格色彩在内的,充满智慧与个性的百分百乐嘉,是乐嘉最好的代言产品。
  • 轮回穿刺

    轮回穿刺

    于死亡之中绽放的杀戮之花,在鲜血之中不断磨炼出的意志。千夫所指之处。是何人?光明尽头的黑暗又在何方?一切的一切,不过只是万千轮回中那细小的霞光。真相永远都是留给智者的,但那智者就一定是真的智者吗?你所认为的世界究竟是正确的吗?轮回,你永远都无法逃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