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对于贝多芬也的确是不公平的,暂且抛开他的耳疾,在其他方面他也是屡遭磨难。就其性格来说,贝多芬是不甘寂寞的,他爱交际,好聚会,也同样的渴望爱情,渴望婚姻给他带来一个温暖的栖身之所,使他饱受病魔折磨的身心得到些许安慰。但是几次恋爱均未成功,虽然他满怀着热情,最后还是带着一颗受伤的心退阵了,这更增加了由于耳疾带给他的孤独。他终生没有妻子,没有儿女。他的恋爱虽然没有获得最后的成功,但在当时的激情下,他创作了一首纪念爱情的音乐作品,即那首被题为《赠爱丽斯》的钢琴曲,该曲朴实无华,是贝多芬创作中最感人的作品之一,它那优美、柔和的旋律尤为今天的人们所喜爱。
1815年,他的兄弟卡尔死于肺病,留下一个儿子——小卡尔。贝多芬担负起抚养他的责任,把全部的爱心都倾注于这个侄子身上;想使他接受高等教育,为他设计了无数美好的前程。然而这个侄子显然不配受伯父的信任,他生性轻狂放纵,反复无常,加之对伯父的教育方式的不满,便跟伯父疏远了,学业上马马虎虎,去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厮混。贝多芬对侄子的行为感到愤慨,但过后还是满怀爱心的。他的音乐作品使他获得一定的收入,他把这些钱贮存起来以备侄子将来之用,甚至在自己病魔缠身、穷困潦倒之时,也不肯动用这笔存款。对于如此的恩德,他的侄子不但不感恩图报,更为可悲的是,在贝多芬临终的时候,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竟没有在场。
1827年3月26日,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音乐巨人贝多芬与世长辞。那时,他才57岁。在他弥留人生的最后一刻,他还向空中挥舞着悲愤不屈的拳头。
贝多芬的身体虚弱不堪,但他是真正的强者。贝多芬一生困苦,但他同时也是最幸福的人。
好心态:苦难是一笔财富,它会锤炼人的意志,使人获得生活的真谛。
中国有句成语说,苦尽甘来。另一句又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些都是鼓励人要经受住苦难的考验,在面对苦难的时候要忍耐,要有希望,只有保持这样一种心态,才会走向人生的辉煌。
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
一个攀岩的女孩,她喜欢挑战自己的极限、挑战自然的极限。这一天,她独自攀上了一个高达三十米的悬崖。她解下系在腰间的那根绳子,准备收拾起来,以备下去时再用,一不留神,绳子顺着山崖滑了下去。她赶紧去抓,但是已经太迟了,转眼之间,绳子已经掉到地面上了。她急得满头大汗。
难道今天只能死在这里吗?正在这时,她看到远处有一个牧童,她赶紧大声呼救。牧童跑了过来,他向上看了看,然后迷茫地摇了摇头。悬崖太高,根本无法营救!女孩也急得手足无措,难道今天只能困死在这里吗?突然她灵机一动,她对牧童喊道:“别着急,我有办法!”
她剪下一缕头发,一根根地系在一起,结成一根几十米长的细绳,从悬崖上垂了下去。牧童则把地上的那根绳子劈成一缕一缕的细绳,系在头发上。轻轻一用力,女孩就把这根细绳拉上了山崖。之后,牧童又把较粗的绳子系在细绳下面那一端。就这样,最后,女孩终于把那根粗绳拉了上来。她把这根粗绳在山崖上固定好,顺着它,女孩从悬崖上滑了下来,脱离了险境。
当你走投无路,当你身处绝境,不妨打开你的心灵,打开你的头脑,向自己求助,天无绝人之路,办法总是会有的。你所拥有的一切资源,都应该充分利用起来——哪怕脆弱的头发,也能为你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奇迹!
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不仅可解身处困境之危,更可以在事业上大显身手。
日本有位青年叫浅野,他23岁的时候还穷困潦倒,经常身无分文,没有工作,有时甚至吃不上饭,处于半饥饿状态。就是这样一个没有创业基础的人,后来却成了日本水泥大王,创办了浅野水泥公司。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浅野如此总结他的成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无用的东西,任何东西都是可以加以利用的。我正是学会了这一点,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
纵观浅野的创业生涯,他所走过的每一个成功的脚步,都和他懂得利用周围事物无法分开。
那时,挨饿整整两天的浅野晃晃悠悠地走在路上,眼睛直冒金星,他迫切地需要找到一点充饥的东西。突然,他发现了一处泉水。饥饿的浅野顾不上想许多,就赶快跑上前去,捧起水来饱饮了一顿。哇,泉水原来这么清凉可口!他美美地坐在泉水边,觉得自己仿佛在高级饭店中进了一餐。
“泉水这么好喝,我不如干脆卖水算了,如果做别的生意还需要本钱。”浅野真的在路边摆起了一个卖水的小摊子,他用捡来的木头、车轮子做了一个小推车,又捡了几个人家扔掉的破水桶装水。从此,浅野不用再忍饥挨饿,他已经能够养活自己了。
卖了两年水以后,浅野有了一点点积蓄,他开了一家小小的煤炭零售店,做起了小本生意。这期间,他仍然很会利用身边的信息和事物,经常变无价值的东西为有价值的东西。他的许多煤炭都是自己制作出来的,因此,他经营的煤炭比别人的成本低许多。后来,市长听说浅野是一个非常善于利用周围事物的人,任何事物到了他的手中,他总能换个角度去看待,把废物变成宝贝,就召见他。市长和他开玩笑说:“你以善于利用废物而出名,但是,人的排泄物,我想,你是没有办法利用了吧。”
真是一句话点醒梦中人。浅野略加思索,说:“只搜集一两家粪便不会赚钱,但是搜集数千人的大小便就会赚大钱。”
“怎样搜集呢?”市长不解地问。
“修建公共厕所!”
谈话之后,浅野在他所在的城市设置了63个日本最初的公共厕所,因而成为日本公共厕所的始祖。厕所建好之后,他把搜集粪便的权利以一年4000元的代价卖给了别人,两年后他成立了一家日本最初的人造肥料公司,开始生产肥料。浅野后来成立的浅野水泥公司的资金,正是来源于搜集公共厕所的粪便。
许多宝贵的、对我们的事业起巨大作用的资源都来源于我们的身边,来源于平凡的生活。只要你时刻保持敏锐的触觉,善于捕捉资源信息,将会从中受益。
被人称为“香港假发业之父”的刘文汉,竟然靠餐桌上的一句话发了家,说起来真有些人难以置信。
1958年,刘文汉只是一个经营汽车零件的小商人,他不满足于现状,决定到美国去考察,看看还有什么好生意可做。一天,他和两个美国人共进午餐,美国人一边吃,一边叽哩哇啦谈着生意经,其中一个美国人说出两个字:“假发”。刘文汉眼睛一亮,脱口问道:“假发?”美国人又一次说:“假发!”说着,拿出一个长长的黑色假发,比划着,意思是他想买13种不同颜色的假发。
按说,这样餐桌上的交谈,在当时来说,只不过是闲聊而已,一句只有两个字的话,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可刘文汉却是一个有心人,他很快抓住了这条信息资源,预感到美国人要买那么多假发一定有原因。
回去以后,他做了一番精心的调查。原来,美国正在兴起戴假发的热潮!天啊,这是一个多么广阔的市场呀!刘文汉觉得自己发现了一个大机密,他迅速飞回香港,马不停蹄,开始了制造假发的原料来源的调查。他发现,从印尼输人香港的人发(真发)制成各种发型的发笠(假发笠),成本相当低廉,最贵的每个不超过100港元,而售价却高达500港元。于是,刘文汉立刻做出决定:在香港创办假发工厂。
身边的信息资源帮助刘文汉开始了他的事业。可是,制造假发的专家到哪里去找?身边的信息资源又一次帮了刘文汉的忙。那天,一位朋友来访,闲谈时提到一个专门为粤剧演员制作假发假须的师傅。刘文汉的耳朵立刻竖了起来,他感到这是一个难得的信息。刘文汉不辞辛苦地追踪起来,终于找到了那位师傅。可是,这位师傅做一个假发需要3个月的时间,太慢了,这样怎么做生意呢?刘文汉又想出了一个妙招:招几个女工,自己改装机器,由专家把好质量关。于是,世界上第一个假发工厂就这样诞生了,各种颜色的假发大批量生产出来,订单更是像雪片一样飞来,刘文汉也因此成了“假发业之父”。
还有一些信息资源,在当时看起来并不一定是有用的,但它却有其潜在的价值。如果你能够具备分析能力、预测能力,挖掘出它的价值,你就有可能比他人先一步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