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一味地模仿别人
走一条从来没有人走过的新路,总是比走别人已经走过的旧路要慢。因为,走新的路,通常要遇到更多的障碍,要面对更大的风险。看清楚眼前要走的路,特别是留意别人怎样走同样的路,一定有让你受益的地方,它让你避免重复别人已经走过的弯路;另外有一些路,很值得你跟着别人一起走,这会让你成功的机会更大,就像大雁互相依靠着飞行一样。也就是说,在某些时候,我们可以模仿别人,以便使自己尽早成功。
安东尼与美国陆军签定协议,帮助陆军进行射击训练。他就成功地运用模仿创造了培训射击的奇迹。他找来两名神射手,并找出他们在心理及生理上的异人之处,建立正确的射击要领。随之对新手进行一天半的课程训练。课后进行测试,所有人都及格,而列为最优等级的人数竟是以往平均达到人数的三倍多。
孔府宴原来是个小酒厂,后来它在广告上模仿孔府家酒的做法,后者打到哪,它就打到哪;后者在什么媒体上做,它就在哪做,最后终于打出了名气,并与孔府家酒平分秋色。
……
但一味地去模仿别人,很容易失去本来的自己。下面这个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
一只麻雀,总想学孔雀的样子。孔雀的步法是多么骄傲啊!孔雀高高地扬起头,抖开尾巴上美丽的羽毛,那开屏的样子是多么漂亮啊!“我也要像这个样子,”麻雀想,“那时候,所有的鸟赞美的一定会是我。”麻雀伸长脖子,抬起头,深吸一口气让小胸脯鼓起来,伸开尾巴上的羽毛,也想来个“麻雀开屏”。麻雀学着孔雀的步法前前后后地踱着方步。可这些做法,使麻雀感到十分吃力,脖子和脚都疼得不得了。最糟的是,其他的鸟——趾高气扬的黑乌鸦、时髦的金丝雀,还有蠢鸭子,全都嘲笑这只学孔雀的麻雀。不一会儿,麻雀就觉得受不了了。
“我不玩这个游戏了,”麻雀想,“我当孔雀也当够了,我还是当个麻雀吧!”但是,当麻雀还想像原来那个样子走路时,已经不行了。麻雀再没法子走了,除了一步一步地跳外,再没别的办法了。这就是为什么现在麻雀只会跳不会走的原因。
洛威尔说:“茫茫尘世,芸芸众生,每个人必然都会有一份适合他的工作。”在个人成功的经验之中,保持自我的本色及以自身的创造性去赢得一个新天地,是有意义的。
著名的威廉·詹姆斯,曾经谈过那些从来没有发现他们自己的人。他说一般人只发展了百分之十的潜在能力。“他具有各种各样的能力,却习惯性地不懂得怎么去利用。”
成功者走过的路,通常都不适合其他人跟着重新再走。在每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自己独特的、不能为别人所仿效和重复的经历。
金·奥特雷刚出道之时,想要改掉他德克萨斯的乡音,为像个城里的绅士,便自称为纽约人,结果大家都在背后耻笑。后来,他开始弹奏五弦琴,唱他的西部歌曲,开始了他那了不起的演艺生涯,成为全世界在电影和广播两方面最有名的西部歌星之一。
玛丽·玛格丽特·麦克布蕾刚刚进入广播界的时候,想做一个爱尔兰喜剧学员。结果失败了。后来她发挥了她的本色,做一个从密苏里州来的、很平凡的乡下女孩子,结果成为纽约最受欢迎的广播明星。
卓别林开始拍电影的时候,那些电影导演都坚持要卓别林学当时非常有名的一个德国喜剧演员,可是卓别林直到创造出一套自己的表演方法之后,才开始成名。鲍勃·霍伯也有相同的经验。他多年来一直在演歌舞片,结果毫无成绩,一直到他发展出自己的笑话本事之后,才成名起来。威尔·罗吉斯在一个杂耍团里,不说话光表演抛绳技术,继续了好多年,最后才发现他在讲幽默笑话上有特殊的天分,他开始在耍绳表演的时候说话,才获得成功。
我们每个人的个性、形象、人格都有其相应的潜在的创造性,我们完全没有三心二意的必要去一味嫉妒与猜测他人的优点。在每一个人的成功过程中,一定会在某个时候发现,羡慕是无知的,模仿也就意味着自杀。不论好坏,你都必须保持本色。
好心态:你可以模仿别人,但不可一味地进行模仿。不要活在别人的影子里,你就是你,不是别人的翻版。大踏步地向前走,留下属于自己的脚印,才能够活出真正的你自己。
善于创造和抓住机遇
著名剧作家肖伯纳曾说过一句非常富有哲理的话:“人们总是把自己的现状归咎于运气,我不相信运气。出人头地的人,都是主动寻找自己所追求的运气;如果找不到,他们就去创造运气。”是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人埋怨自己运气不好,他们怨天尤人,怪罪父母没有给自己创造好条件,感慨生不逢时,感慨成功者赶上了好时候、好地方……然而,除了抱怨和暗自辛酸以外,他们没有为自己做任何事情。这样的人,不会创造机遇,只会消极等待。
翻开人类奋斗的史册,我们可以看到,有的人因为抓住了机遇或创造了机遇而“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摘取着成功的桂冠;有的人因为与机遇擦肩而过,还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甚至为错过机遇抱憾终生。
两位美国姑娘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恰好印证了这一点。
这两位女孩一个名叫西尔维亚,一个名叫辛迪。西尔维亚出生在一个家庭背景非常好的家庭中,她的父亲是波士顿有名的整形外科医生,母亲是一所著名大学的教授。家庭对她的帮助很大,她完全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西尔维亚的理想是做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她充分相信自己有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才能,因为她感到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大家都愿意和她交谈,愿意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她时常对别人说:“只要有人给我一次机会,让我上电视,我相信准能成功。”大学毕业以后,西尔维亚等待了一年多的时间,一直没有人给她提供一个上电视的机会。于是她变得焦急、苦闷,心情烦躁,她不断地企求上天能赐给她一次机遇。可是,机遇终究没有光临。
辛迪的情况和西尔维亚的截然不同。辛迪的家庭条件很差,父母都是极普通的人,他们每天为生活奔波,根本顾不上辛迪。辛迪读书也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于是她白天打工,晚上到加州大学洛杉矾分校去读夜校。她们俩惟一共同的地方就是拥有相同的理想,辛迪也很想成为一个节目主持人。毕业以后,辛迪不像西尔维亚那样无休止地等待,为了谋得一份符合自己愿望的职业,她跑遍了洛杉矾的每一个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但是,她在每一个地方得到的答案都令她失望:“我们只雇佣有工作经验的人。”可是,这个要求是多么的不合理,不给机会,怎么能获得经验呢?辛迪和每一位接见她的人辩论。
虽然这时辛迪得到了和西尔维亚一样的结果,但她却没有像西尔维亚一样只是不切实际地等待。她开始为自己创造机遇。一连几个月,她都仔细浏览广播电视方面的各种杂志,她还托人去打探各种可能的工作机会。终于有一天,她在报缝中发现了一个令她激动不已的广告:北达科他州有一家很小的电视台,正在招聘一名预报天气的姑娘。北达科他州在美国的北部,那里非常寒冷,经常下雪。辛迪是很不喜欢雪的。可是,她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她急切地需要到那里去。她想:只要能和电视沾上边儿,让我干什么都行,别说下雪,就是刮飓风也没有关系。
在北达科他州工作了两年以后,辛迪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当她再次到洛杉矾电视台应聘的时候,几乎是轻而易举就找到了一个职位。又过了几年,辛迪得到提升,成为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
从辛迪和西尔维亚身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成功者和失败者不同的生活轨迹。辛迪不断地实践,不断积累经验,为自己创造一切可能成功的机遇。西尔维亚却一直停留在幻想中,她坐等机遇,期望天上掉下个大馅饼。然而,时光飞逝,她却什么也没做成。和辛迪相比,西尔维亚显然是生活中的弱者。
机遇从来不是偶然得来的,而是在一步一步的追求中全力以赴捕捉到的。要想获得机遇,你就必须主动伸出你的手去抓,你就得行动起来,为机遇的到来做准备。人生中许多机遇是自己创造的,如果一个人既会利用外界的机遇,又能自己创造机遇,那么他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大,而且成功的程度也更高。
如果说,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一个个从未与机遇碰过面,那是非常罕见的。也许你的一生机遇只会降临一次,也许它会无数次地光顾你。机遇是属于每一个人的。但是,你若不能及时地抓住它,它就会瞬间即逝。所以,抓住机遇也是一种能力,它会帮助你在苦苦跋涉中来一次飞跃,让你看到成功女神的微笑。
提起彭丽媛这个名字,恐怕早已妇孺皆知,家喻户晓了。从她的成功道路中我们可以看到,她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时代赋予了她机遇,她也无愧于机遇。正是因为有很强的抓住机遇不放松的能力,她才拥有了观众、鲜花和掌声。
彭丽媛的家在山东省郓城县。这是一个不大的小县城,偏僻、闭塞,是一个被大家认为不可能出歌星的地方。童年的彭丽媛从没有出过远门,她是爸爸妈妈眼里一个撒娇的小孩子。可是,长到十四的时候,彭丽媛第一次要像大人一样独自出远门了,她要去济宁市,山东省艺术学校正在那里招收声乐班学员。
彭丽媛有一个充盈着艺术气氛的家。爸爸是县文化馆馆长,母亲是豫剧演员。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艺术熏陶使她从小就爱唱爱跳。每每看完妈妈和同事们的排练以后,她就和小伙伴们一起照着大人们的样子演起来。父亲是个懂得子女教育的人,他看到彭丽媛如此迷恋艺术,便多方培养她,送她去练书法,学美术,参加体育活动。温暖的家庭给了彭丽媛求知的动力,她唱歌、跳舞、朗诵、画画样样全能。同时,一颗艺术的种子在她的心底扎下了根:我要当一名歌唱家。
当彭丽媛一身征尘地赶到考场时,初试早已结束了,而且人家听说她是郓城来的,都以为她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爱做梦的小姑娘。她只看到了机遇离去的背影。她的艺术梦怎办?她的歌唱给谁听?情急之下,倔犟的小姑娘面对着墙壁,大声地唱起来:“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正准备离去的老师们听到这响亮、清澈的歌声,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盯着这位面壁而站、身穿旧罩衣的“丑小鸭”。一位老师说:“请转过来唱吧。”
这时,他们才真正地看清小姑娘的模样:苹果般白里透红的脸蛋,一双黑黑亮亮的大眼睛,棱角分明的嘴唇,洁白的牙齿……从眼睛闪射出的光芒中,老师们分明看到了一种叫做顽强和倔犟的东西。一曲唱罢,再来一首。歌儿唱完后,又跳舞给大家看。终于,老师们严肃的脸上露出微笑:“好了,准备参加第三试吧!”彭丽媛也笑了,快乐地笑了,她看到机遇女神转过了身。
小小年纪的彭丽媛,在机遇第一次拜访她的时候就抓住了机遇,而且紧紧咬住不放。无疑她是幸运的,她有抓住机遇的能力。但是,机遇并不是轻易就肯降临的,它需要人们付出艰辛和汗水。
彭丽媛懂得这个道理。来到艺校以后,她严格按照老师的规定,每晚必练四个小时的钢琴,寻找乐感、音准、掌握乐理知识。有时,别的伙伴逛街去了,她却一头扎在琴房,一练就是一天,直到手指酸痛为止。两年多,她从不敢放松和懈怠。毕业了,她被济南部队前卫歌舞团招了去,成了台柱子。
机遇总是光顾那些孜孜不倦的奋斗者,它从不肯与懒惰的人会面。在工作了一年多以后,机遇又一次向彭丽媛舒展笑颜。
那是1981年的事儿。当时她正应邀参加广州羊城花会的演出,在下榻的宾馆,她巧遇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李凌。虽然那时她还不认识李凌,可他认识她。到更高一级学府去深造是彭丽媛长久以来埋藏在心底的愿望。她渴望能有所发展,有所创造。通过一番交谈,她下决心来到了中国音乐学院,成了一名进修生。两年以后,她又考取了声乐系本科,开始了更系统的学习。
再来说说彭丽媛是如何第三次抓住机遇的吧。1985年6月份,中国歌剧舞剧院向她发出了邀请信,希望她能参加歌剧《白毛女》的重排演出、并饰演女主角喜儿。接到信后,彭丽媛的心情是又高兴,又害怕。
小的时候,彭丽媛就最爱看《白毛女》,田华演的电影、郭兰英演的歌剧她都喜欢,每看一次就要为喜儿的悲惨命运流一次泪。今天,自己也能有幸担任喜儿的主演,她怎么能不高兴呢?可是,高兴之余,她又害怕。歌剧是音乐王国里高难的艺术,自己能行吗?况且,《白毛女》并不是第一次演,它已经被艺术家们演了40年,被观众看了40年,品评了40年,田华、郭兰英等名家们早已成功地塑造过喜儿,自己能演出她们的水平吗?又能超越她们吗?再说,离演出只有20多天了,这么短的时间,能来得及吗?
每一次机遇的到来,对于奋斗者来说,都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它不仅需要你有坚实的功底和知识贮备,更需要你在看到机遇的时候拿出拼搏和应战的勇气来。许多人之所以让机遇白白溜走,就是因为在紧要关头他没有接受挑战的勇气。
在作曲家施光南的鼓励下,她接下了任务,开始了最艰苦的训练。当时正值夏天,北京已经相当炎热了,下午,大家都在噪耳的蝉声中午休,准备晚上排练,而她却给自己加班;晚上10点多钟,大家都回去休息了,她还留在排练厅里苦苦地练;星期天,她也没有时间写写家信,逛逛商场,所有能挤出的时间都被她用在了排戏了。时间太紧了,她别无选择,只好让汗水一次次浸洗衣衫,双膝被磨得发青……整整20天,她用惊人的毅力完成排练,凭着顽强和拚搏,她又一次与机遇相视而笑!
在看完演出之后,贺敬之兴奋地说:“出乎意料!出乎意料!”《白毛女》的曲作者之一陈紫也赞叹说:“‘白毛女’千千万,能载入史册的,恐怕只有王昆、郭兰英、彭丽媛。”
就是这样,凭着踏踏实实的奋斗,凭着敢于接受机遇挑战的勇气,彭丽媛在她的艺术道路上坚定地进行着。如今,她已是民族声乐中的“大腕”,机遇没有亏待她,她也没有负于机遇。
企盼机遇是每一个想成功的人的共同心理,但是,并非人人都有抓住机遇的能力。彭丽媛有这个能力,所以她才向艺术的巅峰不断地攀登。这种能力是可以锻炼的。彭丽媛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脚踏实地做准备工作,在机遇来临的时候勇敢冲刺、迎接挑战,才有成功的可能。
好心态:机遇对于想成功的人来说是最宝贵的,机遇会光顾每个人,没有抓住机遇,再有才华的人也会被埋没一生。一个人不会时刻都面临机遇,这需要靠你自己去创造机遇。你要知道,要抓住和创造机遇,必须付出你的实际行动。
别被挫折吓倒
让我们来看一个美国人的遭遇到的挫折:
——21岁生意失败;
——22岁角逐议员落选;
——23岁再度生意失败;
——26岁爱侣去世;
——27岁精神崩溃;
——34岁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
——36岁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
——47岁提名副总统落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