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林总总、形形色色的俗语中,有一句话是不少人特别是不少年轻人耳熟能详:“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诚然,人生在世,总要或多或少地依靠来自自身以外的各种帮助——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朋友的关爱、社会的鼓励……可以说,人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就已开始接受他人给予的种种帮助,所“依”甚广,所“靠”甚多。然而,“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的“靠”,已经远远超出和大大脱离了一个人需要外部力量帮助这种正常之“靠”,而演变成“唯父母和朋友是靠”的依赖心理,把自己立身于社会的希望完全寄托在父母和朋友的身上。
信奉“在家靠父母”的人,往往是那些生活上不能自理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或者事业上不能自立而离不开父母权力、地位和金钱支撑的人。这样的人,显然不可能在生活上自立自强、在事业上有所作为。这里,有必要重温一下小仲马的故事。
小仲马写作之初,寄出的稿件连连石沉大海,父亲大仲马对他说:“你寄稿时给编辑先生附上一封信,说我是大仲马的儿子,也许情况就会好多了。”可小仲马不但坚决拒绝以父亲的盛名作自己事业的敲门砖,而且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笔名,以免编辑把他和父亲联系起来。经过坚韧不拔的努力,他终于取得了成功——长篇小说《茶花女》一炮打响,成为传世之作。可以想象,假如小仲马当年依靠父亲的名气从事创作,或许能发表一些作品,却断然不会创作出如此不朽之作。
信奉“出门靠朋友”的人,往往是那些热衷于拉关系、走捷径,把哥儿们义气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人。这些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相信朋友决定一切,依靠朋友可以成就一切。于是,为了交朋友、靠朋友,常常不讲原则,甚至置法纪于不顾。
传媒披露过这样一件事:几位“两肋插刀”的朋友合伙做生意,对“自己人”毫无约定,对其他人又缺乏诚信,一切经营活动都建立在朋友间“互相信任”的口头承诺上,结果开张不久便严重亏损,原来以铁哥儿们相称的朋友在区分责任、争夺资产时,互相指责甚至拳脚相向,顷刻间变成了势不两立的冤家仇人。事实说明,缺乏法律保障和原则维系的“朋友”关系,终究是靠不住的。
郑板桥曾经说过,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这虽然算不上为人处世的金科玉律,但却阐释了一个铁律:千靠万靠,不如自靠——天地万物之间,最能依靠的人是你自己。
好心态:不要总是依赖别人,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而要依靠自己解决问题,因为每个也有许多事要做,他只可能最大限度地帮助我们,别人只可能帮一时却帮不了一世。所以,靠人不如靠自己,最能依靠的人只能是你自己。
该说“不”时要说“不”
凯是一名国企职工,参加工作已两年了。他平时工作忙,除了睡觉外,剩下的时间几乎都是与同事们一起度过。同事们能说爱笑,而他平时性格内向,说话速度慢,同事们就经常学他说话,开他的玩笑。他有时听了很想发脾气,可又怕同事们笑他小心眼,只有委曲求全,不吭声,装作不在意。结果同事们变本加厉,经常取笑他,让他下不了台。凯平时不善于言辞,更不会为自己辩护,只能用逃避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尽量地减少和同事在一起的时间。他变得越来越沉默了,感觉越来越压抑。他问医生:为什么我成了一个懦弱的人?
在人群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处世原则,我们不可能去要求别人怎么样去做或不要去做什么,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受旁人干涉。现实生活中,虽然我们不能改变他们,但我们可以调整或改变自己固有的一些观念。比如:凯遇到被取笑的情况时,习惯反应是压抑、回避,不会发脾气。表面上看,他是为了避免因受到同事们“玩笑式”的伤害而采取一种被动保护自己的方式,实际上是自己的内心在害怕拒绝别人。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说“不”。
人与人的交往是需要自己去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甚至有时需要用言语和行动来表达愤怒。只有这样,别人才会明白你的需要是什么,你讨厌和拒绝的是什么,也相当于告诉了人们:我的心灵底线就在这儿。否则,你的沉默只会让人觉得:这样做你不会发火,也不会介意的。这样,自己与别人的关系在交往分寸上就模糊了,结果受伤害的总是你。
伏尔泰曾经说过:当别人坦率的时候,你也应该坦率,你不必为别人的晚餐付账,不必为别人的无病呻吟弹泪,你应该坦率地告诉每一个使你陷入一种不情愿、又不得已的难局中的人。学会拒绝,可能会失掉一些肤浅的交情和友谊,但得到的是同气相求的君子之交,彼此尊重和体谅,这不也很好吗?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这时,只要我们轻易地说出一个“不”字,也许就能轻松、坦然了,但有些人就感觉这个“不”一字千金,憋足了劲也说不出口,结果苦了自己,也苦了别人。所以,该说“不”时,我们要毫不犹豫地、斩钉截铁地说“不”。
敢于说“不”的人是果断的人,做事情不会拖泥带水、犹豫不决;敢于说“不”的人是有主见、有魄力的人。当然随意说“不”的人也可能是轻率而怕负责任的人。我们需要的是在慎重考虑以后,权衡利弊以后,断然否决。敢于说“不”是需要勇气的,很多不敢说“不”的人往往缺乏勇气;顾虑太多。敢于说“不”能给自己树立一个硬朗的形象,这是一种人格魅力。
敢于说“不”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别人的负责。应该说“不”的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对无理的要求,另一种是对自己无能为力的要求。对于无理的要求,当然应该断然拒绝,否则可能既害自己又害别人。面对一个输红了眼、要你从银行挪用10万元的赌徒,如果你抱着侥幸心理再加上同情心和哥们义气;满足他的要求,结果必然是一同被绳之以法。对于自己无能为力的要求,也应该婉言拒绝,否则,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麻烦,而且因为最终满足不了别人的要求,不光影响自己的信誉,也可能让人产生误解。有时,说“不”是利已也利人。如果马俊仁面对徒弟提出的“因为受不了而要少跑点”的要求,不能说“不”的话,是绝不可能造就王军霞这样的世界冠军的,他也绝不可能成为一名出色教练的。
敢于说“不”的人是生活有原则的人。一个国家有法律,一个公司有规章,一个家庭有家规,一个人做事要有原则。在碰到原则问题时。千万不能含糊其词,该说“不”时,决不能犹豫。
如何说“不”,还需要点技巧。你可以用一种幽默的方式来拒绝对方,以免对方的尴尬,也可以留有余地,留有希望地拒绝,表示你的诚意。如果你在商务活动中,大可以公司的名义来拒绝对方,让他知道,这不是你个人的意思,你只是代表公司。
其实,只要别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坚持自身的原则,把“不”字说出口还是不难的,难的可能还是如何把“不”字说好,有的人说个“不”字会说掉一个朋友,而有的人却会说来一个朋友。关键要真诚,对事不对人,相信对方会谅解,也会更尊重你。
好心态:做人做事要学会拒绝别人,该说“不”时要说“不”,这是为了正当地保护自己,也是做人做事的一条原则。不要不好意思和没有勇气说“不”,要巧妙地把“不”说出来,否则,受伤害的将是你自己。
乐于接受别人的反对意见
环顾我们生活的周围世界,我们会十分明显地感到一点,要想使每个人都对自己满意,这是十分困难而且不大可能的。实际上,如果有50%的人对你感到满意,这就算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了。要知道,在你周围,至少有一半人会对你说的一半以上的话提出不同意见。我们只要看看西方的政治竞选就够了:即使获胜者的选票占压倒多数,但也还有40%之多的人投了反对票。因此,对一般的常人来讲,不管你什么时候提出什么意见,有50%的人可能提出反对意见,这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
当你认识到这一点之后,你就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他人的反对意见了。当别人对你的话提出异议时,你也不会再因此而感到情绪消沉,或者为了赢得他人的赞许而即刻改变自己的观点。相反,你会意识到自己刚巧碰到了属于与你意见不一致的50%中的一个人。只要认识到你的每一种情感、每一个观点、每一句话或每一件事都总会遇到反对意见,那么你就可以摆脱情绪低落的困扰。当我们做事之前已经预想到某种后果,而一旦出现这种后果时,你就不会出现很大的情绪波动,或者措手不及。因此,如果你知道会有人反对你的意见,你就不会自寻烦恼,同时也就不会再将别人对你的某种观点或某种情感的否定视为对你整个人的否定。
无论你的主观意愿如何,反对意见总是再所难免的。你的每一个观点,都会有与之不同甚至完全对立的意见。关于这一问题,美国总统林肯在白宫的一次谈话中曾说过:
“……如果要我读一遍针对我的各种指责,……更不用说逐一作出相应的辩解,那我还不如辞职算了。我在凭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而尽力工作,而且将始终不渝。如果事实证明我是正确的,那些反对意见就会不攻自破;如果事实最后证明我是错的,那么即使有十个天使起誓说我是正确的,也将无济于事。”
当你遇到反对意见时,你可以发展新的思想,提高自我价值(这是你可以采用的最为有效的办法)。除此之外,为了冲破寻求赞许心理的束缚,你可以试做以下几件具体的事情:
——在答复反对意见时,以“你”字开头。例如,你注意到对方不同意你的观点,并且开始生气了。不要立即改变自己的观点,也不要为自己辩解,仅仅回答说:“你以为我的观点不对,所以你有些恼火。”这样将有助于你认识到,表示不赞同的是他,而不是你。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用“你”字的办法,只要运用得法,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讲话时,你一定要克制以“我”字开头的习惯做法,因为那样会将自己置于被动辩解的地位,或者会修正自己刚刚说过的话,以求为他人所接受。
——如果你认为某个人企图通过不给以赞许来支配你的思想,不要为了求得他的赞许便含糊其辞,言不由衷,应该直截了当地向他大声说:“通常我会改变观点,你要是不同意,那只有随你的便了。”或者可以说:“我猜你是想让我改变我刚才所说的话”。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一行动本身,有助于你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别人如果提出有利于你发表的意见,尽管你可能不大欣赏,也还是应该表示感谢。表示感谢便消除了任何寻求赞许的因素。例如,你的朋友说你太害羞,他不喜欢你这样。不要因此就努力通过行动而使他满意,只要谢谢他给你指出这一问题便足够了。这样一来,就不存在寻求赞许的问题了。
——你可以主动寻求反对意见,同时努力使自己不因此而烦恼。选择一个肯定会提出不同意见的人,正视他的反对意见,沉着而冷静地坚持自己的观点。你将逐渐学会不因反对意见而感到烦恼,并且不轻易改变自己的观点。你可以对自己说,你早已预料到了这种“对立”,他完全可以有他自己的看法,这与你实在没有任何关系。通过寻求,而不是回避反对意见,你将逐步掌握有效对付反对意见的各种方法。
——你可以逐步学会不理睬反对意见,根本不要理会那些企图通过指责来支配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