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怀武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地越来越重视挖掘和开发利用本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借此推动当地的经济建设和文化交流,特别是带动旅游业的发展。甘肃省灵台县利用宁夏历史文化名人皇甫谧大做文章,不能不引起我们深刻地反思。
皇甫谧(公元215-282年),安定郡朝那(音朱诺,今宁夏彭阳县古城镇)人,生于东汉末年,是魏晋时代一位杰出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和针灸医学家。皇甫谧学识渊博,兴趣广泛,一生研究成果颇丰,著述等身,内容涉及医学、文学、史学、哲学等诸多方面,尤其在针灸和教育方面成就突出。
家喻户晓的成语“洛阳纸贵”,就是因皇甫谧为左思《三都赋》作的一篇序而产生。他的医学巨著《针灸甲乙经》,不仅奠定了其“世界针灸鼻祖”的地位,也使他成为一名享誉全球的世界级历史文化名人。皇甫谧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傲视权贵,安贫乐道。他一生经历三朝七帝,却终生布衣不仕,隐居山村,致学不辍,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因而得到后人的推崇和敬仰。
关于皇甫谧的故里——“朝那”在汉晋时期的位置,《汉书》《后汉书》《晋书》等正史中都有记载。根据县境内有“湫渊(今固原市境东海子)祠”、“朝那塞(长城关隘)”等描述,其方位应在今天的宁夏彭阳县古城镇一带。而彭阳县古城遗址的存在及西汉“朝那鼎”的出土,又对史书所载提供了佐证。对此,其实史学界早有定论,这在现今通行的权威工具书《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历史人物大辞典》《中国历史地图集》中都能得到进一步印证。
关于开展对皇甫谧的研究、宣传和开发利用,宁夏学者吴忠礼在几年前就已经提出,并且建议恢复彭阳县朝那古城遗址,修建“皇甫谧纪念馆”,但因种种原因未得到重视。而甘肃灵台县及甘肃省的领导慧眼识珠,充分意识到皇甫谧所蕴含的巨大社会和经济价值,利用西魏“朝那”迁址今灵台的史实,大做文章,大造声势,大打皇甫谧文化牌。他们不仅成立了“皇甫谧文化研究和交流协会”,创办了《中国皇甫谧》杂志和互联网站,设立了皇甫谧“文艺奖”和“中医药科技奖”,拍摄电视连续剧《皇甫谧》,申请将皇甫谧文化和著作列入中学教材,而且还利用皇甫谧在国际国内的影响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和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旅游业。据悉,由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马西林牵头投资7亿多元的“皇甫谧国际针灸大学”已进入立项阶段,灵台县也正在积极筹建皇甫谧纪念馆、陵园、纪念亭等。此举必将为灵台及甘肃带来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比之下,我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视、保持和开发利用意识却明显不足。不仅坐失了宣传和开发利用皇甫谧文化的大好时机,而且,有着巨大的文物和旅游价值的“董府”长期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有着“长城博物馆”之称的古长城遗址屡遭毁坏甚至被“摩旅节”辟为“赛场”;珍贵的彭阳朝那古城及战国秦长城遗址破坏殆尽;发生在泾河源头的凄美爱情神话故事《柳毅传书》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应该说,宁夏和甘肃同在祖国西北,灵台和彭阳同在黄土高原,无论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是气候地貌等自然条件,两省(区)两县都相差不多,那我们差的是什么呢?
西北地区的历史文化遗迹原本就相对较少,在人们日益重视文化战略发展的今天,如何充分保持特别是开发利用好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使它得到延续和造福百姓子孙,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第一,认真学习甘肃省和灵台县的做法,充分重视和挖掘宁夏的历史文化资源。建议自治区召开专门会议,组织有关专家专题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历史文化遗产问题。第二,对我区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一次普查,编制《宁夏历史文化遗产目录》。对列入目录的遗址遗迹都应树立明显的警示牌,禁止任何形式的侵占和破坏;对“董府”、长城遗址、古城寨堡遗址(如彭阳朝那古城、盐池张家场古城、银川常将军楼、吴忠马月坡寨子)等重要遗迹,应逐项制定保护措施和开发利用计划,并付诸实施。第三,自治区政府应明令重申立即停止对一切古文化遗迹的毁坏,任何组织和单位都不得以任何借口拆除和损毁古文化遗迹,否则将追究主管领导的责任。第四,加强对皇甫谧文化的宣传,建议我区主要新闻媒体,有组织地对皇甫谧故里的历史事实进行宣传,并积极争取国家权威媒体和史学专家对此进行实事求是的报道和论证,以正视听,防止以讹传讹。第五,加强对“朝那古城”遗址的保护,将开发利用皇甫谧文化列入我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条件成熟时可考虑逐步恢复古城。目前可选择适当地点(彭阳县城或朝那古城遗址)修建皇甫谧塑像,供人们凭吊、瞻仰,以扩大影响,吸引游人。第六,积极向联合国申报皇甫谧为世界文化名人。
(原文载《宁夏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