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
战国初期魏、楚两国名将,身兼兵家、法家、儒家等诸多学派所长,在内政、军事等方面均取得极高成就。同时一生又饱受流言困扰,由此成为战国时代最具争议也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
吴起出生于卫国,少时便酷爱兵事,一心想成就功名。离家远游与母告别时曾啮臂为誓,言自己若不能出将入相,便不回卫国。此后辗转于鲁国、魏国、楚国。
在鲁国,他先投于曾参门下修习儒学,后因母丧未归遭老师厌弃,从而弃儒改习兵法。然因被鲁公屡次猜疑,故转投当时的新兴强国魏国。在魏国任西河郡守,率军与诸侯展开七十六场大战,获得六十四场全胜,由秦国手中夺取了全部河西高地,与李悝并列为魏国霸业的两大开创者。然文侯病故、武侯即位后,吴起又先后遭到大夫王错、丞相田文、丞相公叔等人的谗害算计,并因拒娶公主引起武侯猜疑,由此被迫离魏来到楚国。在楚期间,吴起被楚悼王任命为相,积极推行变法,继续领兵征战:向南征服百越部族,向北吞并陈蔡两国、击败三晋(赵、魏、韩),向西继续伐秦,使楚国强大于一时。
吴起一生征战,注重军事与政治的紧密结合,即“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并极为重视练兵,强调以法度治军。在魏期间曾著有《吴子兵法》,可视为其军事思想的总结。后入选《武经七书》,后世多将其与兵圣孙武并称为孙吴。
孙膑
战国中期齐国名将,兵圣孙武之后。传言曾与庞涓同窗,一同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后遭庞涓嫉妒,被骗到魏国,又遭奸计陷害,终被处以髌刑失去双脚。然孙膑并未就此自暴自弃,而是耐心等待时机逃离魏国,终于趁齐国使者出使魏国时与其见面,并在其帮助下逃往齐国,被齐国大将田忌奉为上宾。在田忌与齐威王赛马之际,建议田忌分别以上等马对中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下等马对上等马,使得田忌大胜,由此引起齐威王的注意,并被任命为军师。
此后,魏国以庞涓为将进攻赵国,赵国求救于齐,齐威王遣田忌、孙膑救赵。田忌本欲直接救赵,孙膑却以“批亢捣虚”的道理劝阻。最后,孙膑围魏救赵的策略使魏国受到了第一次重创。十三年后,庞涓领兵进攻韩国,孙膑故伎重施,再度趁魏军围攻韩都新郑之际作势进攻大梁,最后在马陵道大胜魏军,得以报得大仇。
后来,齐国发生内乱,田忌因齐相驺忌陷害而逃奔楚国,孙膑由此退隐山野,不知所终。
孙膑一生虽未直接领兵,然身为军师运筹帷幄,两战力克庞涓,堪为战国名将。其人用兵轻灵飘忽,将兵家诡道挥洒得淋漓尽致,加速了战国时代各种战术的推陈出新。生平所著《孙膑兵法》,相较《孙子兵法》、《吴子》,更注重各种战术阵法的运用,以及利用各种地形创造有利态势。
廉颇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赵国名将,事惠文王、孝成王、悼襄王三代赵王,以勇气闻于诸侯,并为后世留下了“将相和”、“负荆请罪”等知名典故。
廉颇因伐齐大胜、攻取阳晋而被拜为上卿,此后又屡次伐齐攻魏,均取得胜果。
秦赵长平之战时,廉颇为赵军前期统帅,深沟高垒坚守不出,使秦军始终对其无可奈何。然长期对峙之际,却因赵孝成王误中反间计而被夺取兵权,为赵括所取代,最终导致长平惨败以及此后的邯郸之围。
长平、邯郸两战之后,燕国以为赵国精壮伤亡殆尽,国中必定空虚,故而趁机来袭。此时廉颇临危受命,大破燕军,阵斩燕军主将栗腹,并乘胜进军,包围了燕都蓟城,迫使燕国割地求和。廉颇也因此被封为信平君,代理相国一职。
但好景不长,赵悼襄王即位之后,再度解除廉颇兵权。廉颇因此大怒,领兵猛攻前来代将的乐乘,此后逃奔魏国,又辗转来到楚国隐居,然始终期待能重回赵国为将。其间赵悼襄王曾一度想将廉颇召回赵国,却有佞臣郭开从中作梗,云廉颇已老迈不堪,如此等等,使得赵悼襄王打消了召回廉颇的念头。
其间廉颇也曾在楚国一度为将,但再无大作为。
赵奢
赵国名将,早年负责征收田租,执法不避权贵。因平原君拒绝缴税,曾依法连杀其九名家丁。面对愤怒的平原君仍毫不畏惧,反而对其晓以大义,最终说服平原君,并将其推荐予赵王,使其掌管全国赋税。赵国由此民富而府库实。
赵奢一生战绩不多,主要以阏与一战闻名天下,也使其成为六国中为数不多击败过秦军的名将之一。其时秦国进攻赵国险关阏与,与廉颇、乐乘等将“阏与道远险狭,难以救援”的观点不同,赵奢认为:“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由此留下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著名典故。在赵奢的力主之下,赵国终于决定出兵,并最终大破秦军、解除阏与之围。归国之后,赵奢因此役获胜而受封马服君。
赵奢为将,公心为上。入军之日再不过问家事。爱惜士卒,亲自侍候饮食的部下数以十计,与其友善者数以百计,凡赵王赏赐财货,尽数分与军吏。更慎言兵事,注重因时因势而变。他曾与齐国名将田单有过对话,田单认为过去领兵三万便可使天下臣服,而赵奢必领军十万、二十万方敢出战,显然将才有限。然赵奢却可详细阐述时势变化与战争规模间的关系。其子赵括少学兵法,熟读兵书,自认为天下无敌。然赵奢却认为,兵者死地也,赵括却轻言之,日后为将必定大败。赵奢死后赵括为将,果因轻视兵事不知机变,导致长平之战惨败。
白起
秦昭襄王时期的秦国名将,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一生杀敌斩首数达一百六十余万,三十年征战未尝一败,被太史公赞为“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
白起出身行伍,通过累积军功一步步成为秦军将领。就任左更后,首次出战便在伊阙之战中大获全胜,以各个击破之法重创韩魏联军,一举斩首二十四万,并因此升任国尉。此后数十年间屡屡重创韩、赵、魏、楚等国,先后取得鄢郢、华阳等役的重大胜利,下城近百,后受封武安君。
白起的巅峰之战为长平一役,其时秦赵两强各以举国大军四十万对峙上党,决战之势已成。为彻底摧毁赵军,击败统一道路上的最大对手,白起做了精心准备。先是称病不出以麻痹赵军,后秘密入军,以示弱之法诱敌深入,借助地利优势卡断上党山地各处谷口,从而断敌粮道,使赵军在饥饿中丧失战力,不得已尽数降秦,由此创造了等而围之的军事奇迹,也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
白起用兵,有如下特点:一是不以攻城夺地为目标,而是注重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二是用兵多样,善借地利;三是重视战前料敌,不打无把握之仗。其一生最大污点在于长平之战中的杀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