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176900000049

第49章 织工世家小主人(4)

我们厂陆续有很多小厂并进来,并进中棉染织厂以后,就用这个厂名了,员工达到一千多名,厂长是上面派来的,中层干部都是我们老厂的,大家关系都很不错。家搬到裕德路以后,我上班单程要一个小时。四十岁左右时,我们车间要重新翻修,就要把我们车间的人临时分配到其他部门,半年以后再回原车间。车间主任先让我做保育员,我说:“我性子急没耐心,不适合做这个工作。”他又让我到门房间看门,我觉得这个工作太没劲,也不肯去。车间主任没办法了,说:“要不去食堂上班?”开始我也不肯,因为父亲在食堂工作过,说那里很脏的。这时,食堂的郭师傅上前说:“小江师傅,你来试试看,我不会让你上当的。”我想: 郭师傅是父亲的好朋友,他一定不会骗我的,于是我就去食堂上班了。

进了食堂才发现这里确实比车间轻松得多。在车间工作,八小时是不停的,手快脚快,几乎分秒必争。而食堂除开饭前比较忙碌之外,当中有些时间休息。起初我负责洗碗,但做了三天我就不想干了,因为洗碗是很脏的工作。特别是吃咸鱼蒸蛋那天,从热水里拿出碗筷,就有一股腥味扑鼻而来,那个味道我实在受不了。郭师傅说:“再坚持两天,我知道你有多少能力,这里有一个临时来的做点心师傅马上就要回去了,他回去后你就可以在这个位置做。”我说:“我不会做点心,再说点心师要翻日夜班也太辛苦。”郭师傅说:“没关系,我们有三个点心师傅,一开始你只做常日班就跟老师傅学,以后再做夜班。”我答应了,先跟着师傅学做烧卖、油条,后来又做面包、桃酥饼。夜班十点钟上班,我们五个工人很团结,大家一起协作,蒸饭、烧菜、做点心井井有条,所有的事情都在上半夜抓紧做完,十二点准时开饭,两点左右收拾好,我们就盖上棉大衣靠在椅子上呼呼大睡,到早晨5点多起来,再把昨晚的饭温温热。一年以后车间翻修好了,主任问:“江师傅你还要回来吗?”我说:“可以不回去吗?”就这样,我一直在食堂做到退休。

80年代以前社会上一直说纺织工人工资高,确实我的工资就比丈夫高。他们那时在机关工作,工资没有工人高。其实所有的行业解放后很多年都不加工资的,主要因为解放后一直到1968年纺织业都没招新工人。而重工业、机械、电子等行业有很多新厂,他们老工人的工资也高的,但招入一批批新工人,当时规定刚刚进厂的学徒工工资只有十六块,三年满师后工资加到三十六块,然后就僵住了。而我们纺织行业以老工人为主,解放初定的工资,最低也要七十块上下,所以他们感到不平衡,说纺织工人工资高。当时全国纺织行业都很发达,国家把纺织行业当作“摇钱树”,特别是我们色织厂,出厂的布料都销售到国外。我们厂做的小格子布叫隐格府绸,深灰和浅灰的大大小小、隐隐约约的格子交织在一起,多用于做男人的衬衫,当时在上海还蛮流行的,因为大量出口古巴,市面上干脆就叫古巴府绸。纺织局说我们厂生产质量、服务等各方面都好,凡是我们厂出来的产品都是免检的,常把外贸任务交给我们。国家经济困难时,拿纺织品换外汇、买钢材,为建设国家做出了很大贡献,全国都靠纺织行业赚钱。以前仪表厂并不吃香,因为要靠国家贴钱才能经营。

大概到1983年,全国才开始涨工资。国家下发指标,升一级工资涨六块钱,升半级涨三块钱。发给谁由工厂安排,因为机会太难得了,谁都不肯放弃,为了多拿这一级、半级,大家坐在一起讨论,同事之间争得面红耳赤。评选包括政治思想,生产贡献等方面,原来工资基数低也在考虑范围。那时大家还不会和领导拉关系,政治思想本来就是空的,有些人表面上装得老老实实,实际阴险得很。为了争三块钱,有一次我和一个共产党员吵起来,他趾高气扬地说:“我是共产党员,你是群众,我的政治思想比你好。”我不客气地说:“既然你是共产党员,就应该发扬谦让风格,让群众先加工资。你算什么共产党员,你是造反党员!”“文化大革命”时到处搞阶级斗争,其实他是投靠造反派入的党,这种人也配做党员!五六十年代入党的党员都是真正为国家做过贡献的,虽然他们都是工人出身,也没有什么文化,但起码工作很卖力,那时只要工作做得快就是政治思想好,就是积极要求进步,所以我们群众心服口服,至少他们是做出来、苦出来的,而不像现在的党员号称思想觉悟高,却拿不出什么具体的东西。虽然我从小做童工,但也从来没受过别人的欺压,所以我说什么也不肯让步。管理员只好来做我的思想工作,说:“江师傅,我们这个小组只有一个名额,某某人想要,你看……”我理直气壮地说:“他凭什么比我好?论技术,我是食堂烧菜、做点心的,而他只会洗碗;论工龄,我是童工出身,也比他长;论政治,他是共产党员,思想好表现在哪里?我思想不好又表现在哪里呢?”他们说不过我,最后还是把三块钱加给我了。其实,现在想想也蛮残酷的,就为了三块钱,毕竟大家同事一场。

那时候我们生活挺困难的。1982年,阿哥第一次从香港回来探亲。他刚去香港时当工人,后来也曾开过工厂,当个小老板,赚了一点钱。他知道我们孩子正在读书,还比较困难,以后过年时都会寄点钱来,说是给我们小孩的红包。

我们生育了三个孩子,两儿一女。小孩当然首先要让他们吃饱穿暖,也要教育他们好好做人。1966年大儿子刚上一年级,有一天早上背书包去上学,中午就回来了,撅起小嘴说:“老师说停课闹革命,不用读书了!”他爸爸说:“学校停课,但家里不停课。”于是我们要他在家里自学语文、数学,还把一块洗衣板搁起来,让他们兄弟俩打乒乓球。那时社会上有许多小孩不读书,就在弄堂里打群架,我们不许自己的孩子到外面混。我们在宛平路住了近四十年,那是他爸单位分的房子,周围住着许多知识分子,环境氛围还不错。

大儿子小时候,一天匆匆忙忙奔回家,在弄堂转角处被一个骑自行车的人撞到,当场把儿子小腿的两根骨头都撞断了,当时的情景实在吓人,他的脚丫都朝后翻了。闯祸的人是儿童医院的办公室主任,他老婆刚生完孩子,急着给老婆送鸡汤,一不小心就撞到人了。他骑上车就往医院跑,我们还怕他跑了,他说马上去找医生,我看他一脸苦恼相,鸡汤也洒了一地,当时医生也没多少工资,所以我们没提出赔偿,只要求他帮忙找最好的医生,只要把小孩的脚治好我们就算了。双方还要到交通队调查。一开始交警还帮闯祸的人说话,而由于丈夫本在公安系统工作,与交通队长认识,队长一看到我丈夫,赶紧客气地让他到里面坐坐。交警发现苗头不对,马上转了口气,结果让医院的人负全责。照道理这笔医药费必须全部由他个人付,因为他是医院的职工,当时可以先记账再付钱,但看好之后,丈夫却悄悄把账单藏了起来,结果他也没有付这笔医药费。所以他也记我们的情,后来老二生脑膜炎也全靠他帮忙找医生。

1976年大儿子高中毕业时,政策规定长子长女都要去农场劳动,开家长会时,老师对我丈夫说,只要想想办法办一张证明,就可以让孩子留在市区,先在集体企业里混着。丈夫突然想起儿子小时候曾经小腿骨折,然后去找医院的那位主任开证明,顺理成章就留了下来。1977年恢复高考,丈夫要大儿子去应考,可是他不愿意,说:“考上大学往往要分配到外地工作,人家调进上海,一个户口都要几千元,我已经在上海工作,就不去考了。”爸爸责备他没出息,他很坚定地说:“爸爸,你看好,看我以后有没有出息!”以后他一边上班一边读夜校,先是读单科,后来又读职工大学,一直读了八年,终于考出大学文凭。现在他在一家合资公司做工程师。小儿子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初中毕业就被南模理科班选中,后来考上了交大。他先在工厂工作,后来到某上市公司任总经理。小女儿嫁到加拿大,我们都去加拿大玩过,晚年也出过国了。

“文革”后大批下乡的知识青年回城,许多人年纪轻轻却没有工作,整日游手好闲,影响很不好。1982年全国刮起“顶替风”,也就是让老一辈早点退休,再让自己的子女进入这个单位,本来女工要到五十岁退休,政策放宽到四十五岁,而那些年龄没到四十五岁的,有的装病到医生那里骗病退证明,有的改年龄,所以我们厂很多人四十五岁就退休了,有些甚至不到。当时很多家庭子女多,在让谁顶替的问题上会发生矛盾。父母往往说:“我的位置给你顶替了,以后赚了钱要回报我。”一开始孩子是答应的,可是当有小家庭以后就会埋怨了,说:“我也要养家糊口,你还有其他子女,必定要我养你吗!”还好我的孩子一个都不肯顶替,都要上学读书,所以我没有这样的烦恼。

1986年,我就退休了,退休工资是原工资的95%,因为我工龄长退休工资的比例还高一些,有些工龄短的退休时就只能拿到在岗时的80%。改革开放以后,纺织单位变得越来越没有前途,到现在几乎都关完了,我们厂的车间也没有了,但退管会还存在。最初我们厂还每年召集退休工人开开会,发点小礼物,后来连会都不开了。退休初期我还常到厂里去,因为父亲晚年在床上躺了二十几年,我常去给他报医药费。过去工人生病,只要交一张单子,就由工厂与医院结账。后来厂里效益不好,退休工人报医药费要自己先垫付,然后要排队,等很久才能报掉。很多老工人想不通,发牢骚说:“以前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工作那么辛苦,赚来的钱都上交了,现在退休了,福利却不如人家了。”

我退休后,觉得自己精力充沛,再加上小孩读书也要钱,因此决定外出工作。我曾到街道面馆或学校食堂工作,有些领导明明是外行,根本不知道怎么做面包,还要对我指手画脚,指挥我应该怎么做点心。我一生没受过别人的气,觉得很委屈,回来告诉丈夫。他了解我的脾气,说:“这样吧,我们自己做生意。”当时申请执照,需要单位出证明。人事科的负责人说:“我可以给你开证明,但要等一段时间。另外在你经营期间,退休工资是不发给你的。”我一下子慌了,急忙说:“要是我经营得不好,我的退休工资又没有了,那我的生活岂不是没有保障了吗?”他回答说:“要是你不经营了,我们再给你恢复退休工资。”我回家和丈夫商量,他觉得先申请再说。我的房子是丈夫单位里分配的,所以还要一张房管所的证明才能开店。我向房管所提交申请,却迟迟没有批复,足足拖了一年。后来托到丈夫同事,他女婿就在房管所工作,居然发现那张申请就压在他的抽屉下,于是很快办好了。万事俱备,我们满心欢喜地拿着两张证明到工商所申请执照,小店终于开业了。那时政策也开始变了,听说很多离休干部也在做小生意,而且不扣退休工资,加上单位的人事科负责人也换了,我就没把开店的事告诉单位。有时老同事路过这里,我就说小店是丈夫开的。后来,工商所规定执照一定要贴出来。一天,单位后勤部的张科长来,他盯着墙上的执照看了半天,我心直口快地说:“张师傅,你到厂里千万不要说这店是我开的啊。”他微微一笑说:“有数!”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第一年我们几乎不赚钱,当时人们刚从俭朴保守的生活过渡到开放的生活,买的人越来越多,掌握门道之后,终于有了起色。丈夫负责进货,我负责店里的买卖,我们先卖玩具、小礼品,后来卖女同志的内衣和别致的饰品。这个店开了十一年,当中几年最兴盛,由于我们店里的东西相对便宜,东方商厦、太平洋百货的营业员都到我这里买东西,而我们去他们店买羊毛衫,他们也给我们优惠。后来我们年纪大了,这种店也多了,商业竞争太厉害,就不再做生意了。我们把赚来的钱加上动迁费买了房子养养老,现在日子过得蛮开心的。

同类推荐
  • 红楼之石头新记

    红楼之石头新记

    神瑛使者几世轮回,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却粗心丢失了风月宝鉴,蝴蝶效应会有怎样的故事呢?集北静王水溶与侠客柳湘莲身份为一身的柳濯清穿越迷津,创造属于他的新红楼世界。
  • 再回首:中国共产党历史新探

    再回首:中国共产党历史新探

    本书是一部中共党史的通俗类读物,是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教授们的最新力作。本书稿共11篇文章,按时间顺序选取了自建党以来中共历史上的重点难点问题,实事求是地还原了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使读者加深了对党史的了解和认识。
  • 三皇绝

    三皇绝

    “开元道藏,窥视天道;太平要术,天下兴亡!”五代另十国,唐宋之间一段“自由散漫”的时代。黄巢这把刀,将残唐这锅“粥”彻底搅乱,四方“诸侯”趁乱将州县往自己的“碗”里装。短短五十四年,天下唯一个“武”字,拳头软硬“宁有种”呼?。这段历史将人性种种发挥的淋漓尽致,强者辈出,神妖沓来。这段史:难写,你未唱罢我登场,一团乱麻;难表,恃强互逞多,英雄大义少;难留,渡出乱世弃道义,少有见著未来人。然而,人在困苦多求索,五代与人世是磨难,与佛道却是升华。此一本书,尽力还原真实历史。“驰骋九州幻梦,拳剑当笑我痴。”
  • 我为唐帝

    我为唐帝

    一个手持双博士文凭世界杀手之王附身在唐朝悲情皇帝唐僖宗身上,他凭借着自己一身现代的超前知识技能,硬要改天换地。权有了,钱有了,美人有了,江山呢......
  • 命终注定

    命终注定

    有人曾告诉过我:我现在的一切不幸这都是命,你不得不认。可是我果断的回答了他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
热门推荐
  • 从末日开始的巫妖生活

    从末日开始的巫妖生活

    就算我是个普通人,但我现在想改变这个被众神推入末日的世界,哪怕一次,又一次。呀嘞呀嘞,不要这么正式嘛,毕竟是个搞笑型选手……
  • 末世之姐开挂了

    末世之姐开挂了

    末世土特产是什么?超人?丧尸?妖魔?还是各种恐怖的厉鬼?不、不,应该是各种异能者,飞天遁地无所不能,酷炸天的产物。我苏米米,原本也是这类精英之中的精英,却让自已作死给作没了。苍天、大地阿!我后悔了,还好老天爷开眼了,竟然让她开挂了,重生回到了高中时代,人生的转折点。这次姑奶奶绝对不会活的那么窝囊,誓要脚踢白莲花,拳打穷屌丝,火烧连盟军,手推优质男,怎么精彩怎么来。呃?等等,怎么情况跟我想象的不一样啊!“小妮子,赶紧从了爷吧!”“从,从你妹啊!姑奶奶好不容易重活一世,怎么着也得找个阳光、帅气、任劳任怨,骂不还口打不还手的超级优质男,就你这种货色,那里凉快那里去,我闪”“哟喝,还真敢说啊!给我回来。”
  • 别说你懂职场禁忌

    别说你懂职场禁忌

    职场生涯到底是怎样的?将入职场和新人职场的新人如何在今后的职场打拼中混得更好?除了超强的个人才识和诚恳的工作态度,必须懂得职场生涯中到底有哪些禁忌是不可触犯的,哪些职场规则是必须遵循的,本书根据现代职场文化理念,针对性地提出职场问题、职场建议,把常见的职场禁忌提炼成以“不要”为主体小结的职场规则,简单醒目。每一章节配以案例诠释,通俗易懂,精辟成篇,对每一个将入和初入职场的人加强自身修养,改善职业行为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把这些职场教诲一一融化在你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成功了、升华了以后再去感叹它的历久弥新吧!
  • 往事如秋天

    往事如秋天

    一些周边的人,周边的事,道听途说,扑风捉影,人生入局,步步惊心,人生如戏,我喜欢听到你的喝彩。
  • 玄天武神

    玄天武神

    玄天世界就像是个囚笼,无数武者都被困在里面,不能冲破囚笼。文天来到了这个世界后,凭着家传的九阳神功为基础,看他如何在这个世界风声水起,最终成神。。。。。。。。。
  • 不如修道

    不如修道

    这个世界,山河日月。自古有人修道成正飞升如仙。仙人,掌握山崩地裂。掌开日月星河。飘飘呼入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更是人人向往成仙,挟飞仙以遨游,爆明月而长终
  • 书中历险

    书中历险

    一个普通的小人物不幸被选中去书中执行一些特别的任务
  • 帝少对我一见钟情

    帝少对我一见钟情

    一出生却被仙人算命算出倒霉体质,家族不得已把女主送到孤儿院,男主却在孤儿院对女主一见钟情,一对青梅竹马从此甜甜蜜蜜生活下去……
  • 最好的时光

    最好的时光

    留着短发戴着土气的黑边眼镜的苏小米,在纳兰德高中遇到了“男神”陈子俊。“我的眼睛小不好看,戴眼镜遮遮丑的。”“我还没有看见过你不戴眼镜的样子,能不能摘下来给我看看?”苏小米为陈子俊摘下了眼睛。“苏小米,以后这副眼镜你就一直戴着,千万不要让任何人看见你没戴眼镜的样子。”苏小米不悦地撅起了嘴,陈子俊的评价让她难过。然而苏小米并没有真正明白陈子俊的意思,他不是嫌她丑,而是不希望别人见识她的妩媚!一段美好的感情开始于高中时代,那段青涩的初恋因为一件无法原谅的事情而画上了休止符。然而命运让她们在六年后重逢在一个公司里,他是老板,她是员工。以为故事已经结束,原来才刚刚开始。
  • 北海求生

    北海求生

    大明星坠落后,为了东山再起,参加了荒岛求生的拍摄。一场海啸,让假的荒岛求生变成了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