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录深吸了一口气,自信和傲气已被消耗得差不多了。对自己即将说的话,也不是像一开始一样信心十足。在蓝王府这一年时间,刘录除去照顾玉青骢的时间,就是在观察蓝玫瑰和研究徽州军。越是时间长,刘录越是佩服。作为一个马夫,是没有条件接触到高级机密,能让刘录得到很多讯息,是因为蓝王府上下等级观念比较淡,对于时政和人员评述,只要不是带有攻击性的言论,一般是不会有人管的。机密性的也只是军事和政治上的,对于生活方面,几乎没有什么禁忌。特别是有报纸这种东西,一个普通人,也可能对高高在上的蓝玫瑰衣着打扮,生活习惯进行点评。这点让刘录十分不解。王者威严,应该建立在神秘和距离上,越是神秘才越会有敬畏,距离越远才会越有威严。这就是所谓的高高在上,高不可攀。
而蓝玫瑰恰恰相反,她的行为几乎是透明的。几乎没有什么背人的事,还能保持一个态度,哪怕是对待一个园丁,对待一个门卫,都能保持一个态度。时间久了,以刘录的头脑,渐渐发现这种行为的威力。和谐如春风,暖如春日,它的结果就是春风化雨,润泽万物。透明度决定着信任程度,就是因为知道了解,所以才信服。
这一方面刘录承认,但在另一方面刘录并不承认,是蓝玫瑰的手段和行为方式。刘录认为,蓝玫瑰的方法过于柔和,手段过于温软。如果采取强硬的手段,不难在短时间内登上大宝,成为一统天下的一代女皇。
刘录不管多么学究天人,也无法超越时代的思想范畴,他也不承认女人的社会地位。过人的才智,让他认为这个世界离开女人是不行的,但男人处于主导地位是不争的事实。
世间万物阴极则阳,阳极则阴,这是法则,是天道。大唐的鼎盛,造就了一代女皇武媚娘。大宋的极度柔弱,也未必不能造就另一个女皇蓝玫瑰,这也许是天意。对于蓝玫瑰身上很多无法解释的现象,刘录总结为天纵奇才,承认蓝玫瑰只是天意,也就是运气好,并非是才能决定的。这样的结果,让刘录想投靠蓝玫瑰,同时又想技压一筹。既想表现得恭敬,同时又不甘心为下人,这一个矛盾心理,做的一切行为也就让人怀疑。
今天在蓝玫瑰的刻意压制下,终于不得不承认,并非蓝玫瑰是运气好,本身的才能也超过自己。在一个遥不可及的人物面前,聪明的刘录是不会选择为敌的,那是不明智的选择。只要这股力量的方向和自己是一致的,刘录不会愚蠢的选择做对,进行所谓的意气之争。这样的行为非智者所做之事。他选择了归顺,辅助蓝玫瑰成就大业,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展示自己的才能,在历史中留下浓重的一笔。
听到蓝玫瑰略显轻柔的问话,刘录是无可奈何。仿佛哪一步都在蓝玫瑰的算计之中,这让刘录有无力之感。刘录又怎么会知道后世的心理学,也是一门很普通的学问。对于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来说,无不涉及到这个领域。历史经验告诉人们,社会机构和社会行为的本质是人。没有人这一本原体,社会首先不存在,也就无从谈起结构和行为。而人的思想是多维的,他的特征也是多变性的。根据哲学理论研究,世界是思辨的唯物主义,那就说明不管是多么多变,也难以脱离它的自然规律。人的思维还是有迹可循的,只要掌握了方法,还是可以推算出人的大致行为和决定。
以蓝玫瑰的三世为人,以她的人生经历和学识,在今天的社会中,又怎么会算不到刘录的行为和思想?这样有意的阻在刘录面前,让刘录感到无处着力,充满了无力感。对蓝玫瑰身上透出的坦诚和谦虚,又让刘录欲罢不能,只能被动的说下去。他深吸一口气说道:“请王爷恕罪,属下的几点意见并非是顺从之言。”
蓝玫瑰笑笑,她理解刘录的心情,自己刻意的打压,让刘录已经没有多少信心了。对于手下很多将领和文官,蓝玫瑰从来不打击他们的自信,那样并没好处。她需要的是忠诚有能力的真正手下和战友,不需要一些唯唯诺诺的奴才。今天对刘录的刻意打压,是因为刘录身上表现出来的傲气。一个有才学的人,应该是一个理智的人,饱读诗书就应该比别人更加遵守社会规则,更应该遵守法纪。
仗剑江湖,快意恩仇这本身就是挑战国家法度,改变社会不良现象,可以有很多方式,也可以通过流血斗争的革命手段,必须是打破一个落后的体制,重新建立一个更加高级的有序社会体制。不是破坏旧有体制的,只是破坏不能建设,那就是乱,让本来就无序的社会更加无序。
那些迎合广大民众心理的大侠行为,就是如此。贪官污吏本来就是不守法度的人,以个人行为去代替法律行为,就更加是违法行为。只能让社会进一步混乱。证明刘录这种人,自我意识非常强,做事很少去顾忌理由的正确性,只凭自己的好恶处理问题。
蓝玫瑰用人喜欢有才智的人,可是并非挖筐里就是菜,不能遵守规则的人是不用的。在这一点上,并非是不和自己的心意就不用,而是是否符合社会规则。陈宜中、文天祥、陆秀夫这些人,并非是和蓝玫瑰思想一致的,就是其它人也大部分是不和蓝玫瑰一个心思的,但她都能用。
刘录这种人不行,在一接触到现在,一力的打压,让他首先知道什么是规矩,知道什么是敬畏,然后再让他一点点明白,如何去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听到刘录的解释,蓝玫瑰说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点我还能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道理我也懂,刘先生不必有什么顾忌,但说无妨。我也希望能听到对我行为错误的指责,我并非神人,也不能保证自己的言行全是正确的,徽州军有今天,并非我一人之功劳,是大宋文武百官和徽州军三军将士共同的功劳。”
刘录已经不是佩服的问题。“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刘录是明智之士,既然说是智者,对自己都有清醒地认识,这也就是:“人贵在有自知之明。”
很多成功人士,都会把自己进行社会定位,不会去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而对人生欲望也会遵循渐进的原则。刘录给自己的定位是不世良臣,所以他不会去想一统天下。不会去惦记九五之尊,也就不会去自己组建部队。而是寻觅可保之明主。对大宋的失望和对天下抗元首领的失望,让他孤身一人仗剑天涯。当发现蓝玫瑰这个人物后,会用一年的时间观察确定,一但认可,就会忠心不二的去尽职尽责。
蓝玫瑰的一番话,说到了刘录的心里。君、帅、将有不同的需要,也就应该有不同的品质。为君者首重以德,能成为一代明主,不一定有多高的军事能力,也不需要有多少绝世的文采,他需要的是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责任感,有包容天下的胸怀和能容天下事物的气度,也就是“德”。只有这种高尚品德才能称得上道,也就能成为有道明君。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为向心力,凝聚人心。能臣、贤相、统帅、猛将才会相聚一起,共同协助完成大业。
汉高祖,武不如樊哙和韩信,文不如陈平、萧和,智不如张良,私德更是遭到天下唾弃,却能一统天下,成大汉几百年基业,创盛大华夏汉族疆域。项羽霸王,勇冠三军,气壮山河,力能举鼎,也熟读兵书战策,可指挥千军万马,但垓下一战只能自刎乌江。
为帅者,要有容人之量,有全局观念,能任人唯贤和合理驱使部下。能善于适用不同人才,最重要的是能在政治和军事上区分,合理利用一切资源,善于发现敌对者的弱点,所为懂得借势和造势,能御三军者为帅。
而为将者,就相对的要简单得多。只要有行军布阵之才能,有勇冠三军的技能,就可为将。率兵冲杀,克敌制胜,力擒敌首,杀人于百步之内,所以将也分智将和勇将,还有猛将。
刘录勇冠三军武艺高强,智可统御三军,熟读兵书战策,可为三军主帅,有治世之才可谓臣下,但他不具备为君者的厚德,所以不能载物。对于给蓝玫瑰的建议,就是确定自己身份地位之言。三国孔明,未出茅庐而三分天下,奠定了西蜀丞相的地位。苏秦游说六国,而确定六国为相之权位。刘录今天的言论,关系他的人生定位,怎么会不知道其重要性?一个可投之明主,一个治世之能臣是基础。蓝玫瑰的思想言行和品德,怎么会不折服刘录,刘云仙。
刘录说道:“蓝王爷,徽州军发展到今天,属下认为有几个地方不妥。第一徽州军以军队成系统,以军功确定地位,也就是以军武成势,有重武轻文之嫌。文武之道在刚柔相济,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缺一而不可。到目前为止,徽州军有强大的武力,有无数名将,征战天下而罕逢敌手。可是文臣系统太弱,蓝王府没有实际的权力,不能形成自己的治世能力。控制地方的行政权力在内阁手中,而内阁是大宋的内阁,并非蓝王府的内阁。王爷的很多治世大计而无法贯彻,以致大宋天下久而不能强盛。连年征战,让本来积弱的国力更加虚弱。其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官统治集团,这也是王爷现在举步维艰的原因。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在这点上王爷顾忌太多,而让乱世持久。”
刘录见蓝玫瑰冷静的听自己述说,并没有什么不满的表情,接着说道:“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乱世用重典,用狠辣和猛烈的手段,达到统治者命令贯彻的彻底性。而不是用协商的手段达成共识,太平盛世,王爷的作法为高明之举。可是现在不是,是内忧外患的时候,霹雳手段效果会更好一些。以杀止杀也是治世之道。义分两种,一种是大义,一种是小义,尽孝于宗祖面前,救济灾民而散尽家财,还有舍生取义,这些当可为小义。就黎民于水火,救苍生于危难,舍小义而尽忠为大义。舍生可取小义,舍小义而全大义,为智者所为。王爷有悲天悯人之心,可为苍生之福。但过于柔和而延误天下平定时间,可是失大义而全小义,这是第二点。”
这一回刘录没有停下继续说道:“第三点,天下文人的思想莫过名利两字,无论什么学说,都以利益为先导。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双头并列而不知左右,头分两端而不知进退。王爷自惜羽毛,爱惜声誉本无可厚非,但成王败寇为定律。历史是由皇权书写。玄武门之变,不影响贞观之治。烛影斧声不阻宋初太平。手段是其次,结果是根本。王爷在这点上举棋不定,而让时局动荡。文人墨客,士林人士,无不望风而观,时日久,而心生异志。其下属亦不坚定也,可为事倍功半之举。第四点,民能载舟亦能覆舟,其民为水。圣言,厚德载物,上善若水。上善者何来?为之君上。君上不德和来上善?无上善何来厚德?无厚德何以载物?其为立世之根本。载舟覆舟者民也,当以民心为本。得民心者得天下,文臣、士子、武将、名帅无不出于民众。强权下多顺民,****不等于苛政,时日久而民自明也。”
刘录也可能第一次一口气说出这么多话,看蓝玫瑰没有什么反应,一直在静静的听。刘录在蓝玫瑰的眼神中,能看出来蓝玫瑰完全明白自己的说法。这让他大感惊奇的同时,心里是一阵激动。曲高和寡,深奥的道理需要高绝的智慧才能听明白。这样的智慧让刘录心情激动,也充满了激情。继续说道:“第五点,天下分久必治,治久必分,乱中取胜为高超之能力,彰显天命。俗语有云:‘锦上添花易,易于忘,雪中送炭难,难以忘怀’。民间俚语:‘宁帮穷一升,不帮富一斗,其理相同也。太平盛世,不易江山易主,无道而民怨,乱世而平会全民感恩,这就是属下今天说的话。”
刘录结束了他的长篇大论,蓝玫瑰的脸上有了一丝笑容。自己没有看错,刘录能寻觅天下,仗剑江湖,可为有真正的才能。这样的人,治世,可为能臣,乱世可为枭雄。可称之为人杰,关键在于怎么用?
主弱而臣强,必生内乱。主强而臣弱,必为外乱。而君强臣亦强,必为强权之国,为上选。蓝玫瑰不怕她的文武属下强硬,并不是蓝玫瑰认为自己有多强,也不认为自己的继任者有多强,而是她会为今后留下一个有效的机制,保证这种局面延续下去。刘录这样的人,正是蓝玫瑰所需之人。
刘录所说的几点,蓝玫瑰不是不知道,可是手下并没有这样的人才。李世文已是徽州系统的能人,可是离治世之才还差得很远。如果在和平时间,李世文、林阳、吕天成这些人都是可以成为相才,可是现在不行。陆秀夫、文天祥、陈宜中这些人也有才能,一来是大宋的忠于者,二来也未必能接受蓝玫瑰的思想。李庭芝可为其中的合适人选,偏重于军事方面难成助力。特别是刘录说的民心和思想推行,这和后世的思想教育如初一则,无非是民主和专权的区别。这些道理只明白是没有用的,关键是行动,如何的实现他。
蓝玫瑰问道:“如刘先生所述,我当如何而为呢?”
刘录说道:“王爷派遣一忠心可靠之人,统领部分军队,从山东登陆,平定山东地区。可派一员大将领兵攻占四川,中路以主力大军直取河东路,剪除元朝羽翼,天下可定。休养生息,待天下初定,国力可成之时,出精兵直捣大都,霸业可成。”
蓝玫瑰看到了刘录不再说下去,知道这已是刘录暂时的全部想法。这些策略蓝玫瑰也知道,当年明朝皇帝朱元璋也就是这个战略,从而建立的大明王朝。可是这当中有三个问题刘录不知道,蓝玫瑰却知道。
第一,当时蒙古由于****统治,已是全国一片沸腾,各地烽烟四起,蒙古大元朝已经极度虚弱。可是这个时候不同,因为蒙古正是强盛的时候。第二点,当时没有了大宋朝廷,明军以汉人为口号,会得到各地的响应,占有大义名分。这个时候自己灭掉大宋,首先背上失义的罪名,后方未必稳妥。第三,那个时候蒙古已失去人心,特别是金国统制下的北方地区,已经开始认同明军。而这个时间,蒙古刚刚统治北方,把这些汉人从金国手中解救出来,北方金国臣民,还是比较认同蒙元统治,大宋朝廷并不得民心,所以未必会得到北方人的响应。这也就是蓝玫瑰要占领江北之地,扩大影响的原因。
对于刘录的才能还是认可的,淡淡一笑说道:“刘先生,你的意见非常好,虽然有些未必准确,可能是你毕竟不了解徽州军的内部情况。不过根据你的话,可称为大才。如不嫌弃可入徽州军,必不会让你失望。”
刘录长长出口气,蓝玫瑰说的很中肯,并没有全盘接受刘录的建议,也没有全面否决。刘录只是一个马夫,很多事情是根据他所能得到的情况,进行的分析和推测。还有一点是站在让蓝玫瑰登上皇位的角度上考虑的。如果刘录掌握了核心机密,必然有另外的看法。邀请他正式加入徽州军,无疑认可了刘录的才能,这就是刘录的心愿。当即跪倒在蓝玫瑰面前,行三拜大礼说道:“臣刘云仙,当效忠蓝王爷尽忠为国。”
蓝玫瑰扶起刘录说道:“刘先生,不必多礼,你愿意为何官职,或是自己认为胜任的官职?”
这样的问话换一个人都会觉得奇怪,怎么会让受命人自己挑选位置?可是刘录马上明白。大臣当中不失三种臣子,一种是忠臣,一种是能臣,一种是贤臣。能臣做事是对皇上忠心,行事手段不分好坏,他们只是忠于皇帝,可能名声并不好,但是所做之事一心为皇上考虑。
一种是忠臣,他们是忠于国家的人,会为皇权努力,更多的是为整个国家努力。行事只分对错,不分对谁。对国家有利,对皇权有利的事会去做,对天下百姓,江山社稷无利有害的事,是不会做的。另一种就是贤臣,这样的人很少,能在君王皇权和社稷百姓之间寻找平衡点,不能做到这些的时候,既不会反对皇上,也不会帮助皇上,而会选择避世。
其实忠臣也就是诤臣,能臣也就是大多数人眼中的奸臣,但是奸臣不等同于能臣,能臣几乎和奸臣划等号,因为这样的臣子只为皇权不为正义。
蓝玫瑰这样问,以刘录的头脑一定会明白什么意思。刘录的选择,也决定了蓝玫瑰如何使用他。刘录既然明白就说道:“臣文武方面不能与其它人相比,但什么事臣都会尽心去做,职位并非重要的,但臣希望能握生杀大权。”
蓝玫瑰点点头:“刘先生觉得谁去山东为好呢?”
这种跳跃式的问话,如果不是才思敏捷的人,根本就跟不上。刘录却一笑说道:“王爷,臣认为属下正合适。”
蓝玫瑰点头说道:“刘先生,任命你为山东置制使,东路兵马大元帅,领兵五千,由水师运送,在山东半岛登陆。”
“谢主隆恩,臣领旨,必不负王爷重托。”刘录恭恭敬敬的跪倒谢恩。
两个人谈话场内没有外人,如果有人也会被惊得目瞪口呆。这是军国大事吗?怎么跟儿戏一样?徽州军没有地方行政人员掌握兵权的。山东置制使同时是东路兵马大元帅已让人吃惊,一个置制使只给五千人马,还是在蒙古腹地山东登陆。这不是开玩笑是什么?而接旨的人也不觉得奇怪,还高兴的领旨谢恩。
不过最高兴的是刘录,此时已然完全忘记了蓝玫瑰的年龄和性别,他用对皇上的礼仪叩谢,蓝玫瑰照单全收说明什么?还要是不明白,他还是刘录吗?
刘录谢恩后说道:“王爷臣有一事相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