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晴的脾气越来越大,徽州军的将领给下的结论,是官升脾气长,而其它方面的人给的定语是“小人得志”,对京师的文人来说那就是“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不管说什么都有一个共同的结论,宁可去惹蓝玫瑰,也别惹叶晴。
这个女人心狠手辣是个杀人狂,蓝王府被围攻,就让叶晴杀机满胸膛,当神武前军撤离围攻的时候,叶晴接到报告,蓝玫瑰已经进京,冯彪第一军进入北大营,小姐已经去皇宫面见太后,叶晴立即让人通知神龙四厢军全部开进北大营接受整编,如果不到的按谋反罪给于剿灭。
接到报告的四个都虞候,明知道去了没有好果子吃,可是敢不去吗?这些将领都是张世杰和谢堂安排上来的。大宋朝历来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这些人又是各地的民团乡勇,有很大一部分是百姓。武将降的降,战死的战死,人才凋零。京师更是没有像样的武将。能躲在京城基本都是酒囊饭袋,混吃等死的货。张世杰也没有什么办法,只好矬子里面拔大个,选择真心投靠的人,来担任新神龙四厢军的将领。
就这样的军队哪有什么战斗力可讲,否则以叶晴五百来个人,只有不到二百人有战斗力,其他的是太监和宫女,能守住蓝王府两天,那几乎是做梦一样。
还真的给守住了,一方面是蓝王府里同仇敌忾,另一方面是一百二十名警卫战斗力非凡,归根结底还是一点,神龙四厢军战斗力太差,只是比老百姓多一身军装而已,神武前军指挥使何进也毫无指挥能力。
叶晴生气还有一个原因,作为参谋长,临机决断显然有问题,这是京城的军队,战斗力低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如果叶晴料敌先机,早动一步,完全不会出现这样危险的局面。这是叶晴作为参谋长的失职。羞愧变成了愤怒,当危机解除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些害群之马清理掉,从今以后京师不能有其它部队存在,所以她第一个命令,就是把神龙四厢军调入北大营进行整编。
心里本着杀一儆百,以血腥震慑京师的叶晴,哪会手轻了。一天之内就是上百名军官和士兵人头落地。第二天开始枢密院、兵部两个部门都开始有人被斩,只是几天的时间,叶晴的行为被蓝玫瑰阻止。因为杀人已经延伸到了其它部门,那些认为蓝玫瑰就这样完事的人这才知道,杀人者不是蓝玫瑰,是叶晴。只要参与到这次****的人全部被杀,叶晴用她的杀戮,又一次成就了屠夫的威名。
蓝玫瑰从皇宫里返回蓝王府,一开始并没有阻止叶晴的行为,乱世用重典这个道理蓝玫瑰也清楚。用杀伐震慑一批心怀异志的人,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段。刚刚过去几天的时候,内阁成员就找上蓝玫瑰。叶晴的杀戮已经超出了军方的界限,把六曹九寺的人全都开始问斩,在叶晴和徽州军的眼里,什么文人士大夫,全是被杀的对象。
北大营成为屠宰场,只要被徽州军带进北大营的,基本都回不来了,恐怖笼罩着临安,虽然叶晴杀的人全是有根有据的参与者,但是会不会扩大化谁也不知道。陆秀夫、李庭芝一开始也没阻止,一方面这些人确实该杀,另一方面他们也不敢轻易阻止,明显的这是蓝玫瑰在发泄。
太皇太后提前下手,阻止了对谢堂、杨亮节、全道孝的惩罚。主犯不让动,协从再不让杀,如果把蓝玫瑰惹翻了,还不知道什么结果呢。上一次蓝玫瑰进京没带军队,这一次在临安府驻有一个第三军,京城进入第一军和中央军,派出第十四师接管了皇城守卫,京师已经在蓝玫瑰的控制之下,如果蓝玫瑰说一声想当皇上,估计没有敢反对的。反对也没用,中央军是蓝玫瑰的直系亲卫兵,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第四军是徽州军的王牌部队,四大战将谁的话也不会听,这样的形式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正直之士也只是自己不在乎生死,可以为大义不惧生死,但并非莽撞。陈宜中有把柄在,陆秀夫不敢轻举妄动,其它人也不想惹祸上身,就这样看着蓝玫瑰不管。叶晴这个狠辣的女人,在北大营代替了刑部和大理寺的权力,而叶晴的作法非常简单,没有株连罪,也没有其它判决,只要事实证明没错就是一个字“斩。”
这样快速的手法,让什么招数都没有用,这是谋反罪,是最重的罪,连说情的都没有,谁敢?一直到四天后,内阁成员联合起来找上了蓝玫瑰,明知道这些人为什么来的,蓝玫瑰还是笑呵呵的说道:“陈丞相这么齐整什么事啊?”
“啊?”陈宜中啊了两声没说出来。他不想来,在陈宜中心里只有他自己,只要不杀他,爱杀谁杀谁。虽然自己见机早,没有直接参与,但也脱不了干系,不找上自己已经不错了,哪敢出头阻止蓝玫瑰。不过现在的内阁中,陈宜中说了不算,他只是主持日常工作,什么事情都是共同决定的,特别这样的大事,只好硬着头皮一起来。
李庭芝反倒是最痛快的人,哈哈一笑说道:“蓝王爷,气也出了,该差不多了吧?杀气太重可不太好,是不是该收手了。”
李庭芝的话让陆秀夫和文天祥脸上变色,他们没说话就是不想触怒蓝玫瑰,因为审时度势,这些人还明白的,所以正琢磨怎么开口呢,没想到李庭芝这样直接说出来,这不是明显的说,蓝玫瑰泄私愤在杀人吗?
让这些人意想不到的是,蓝玫瑰轻轻一笑:“行,冲李大人这句话到此为止,其它人犯,移交大理寺按律审判,军方不会再插手行政事务。”
蓝玫瑰的做派,把这些大臣弄得一愣一愣的,就这么简单的解决了?蓝玫瑰说道:“传令给叶晴,把所有有关人犯移送大理寺,军方严禁插手政务,完成军队最后整编。”
“是”有参谋答应一声出去传令,李庭芝一笑:“谢谢,王爷的沙发真是好东西,不过我没钱,可不可以欠一段时间哪?”
蓝玫瑰一笑:“李大人可是生财有道之人,镇守两淮恢复盐业的作法,可是高明之举,这回可要多想办法,尽快恢复朝廷的税收,李大人主抓这事怎么样?”
李庭芝说道:“下官责无旁贷,请王爷吩咐。”
蓝玫瑰说道:“吩咐谈不上,内阁尽快拿出一个恢复经济的办法来,以便加快国库的充实。”
这些人暂时忘记了其它的事情,开始讲起来如何的尽快创收,内阁九位大臣渐渐的变成了市井之徒,开始争论起来如何赚钱。这些人平时都是一脸的正气,大谈官不与民争利,可是一谈到赚钱,每个人都是一大堆办法,越谈越高兴,各种方法全出来了。最后停顿的时候,这些人全都愣住了。陈宜中的心里无比震撼,蓝玫瑰好厉害的亲和力,不知不觉的把这些人,全都领上了另一条道路。
很多条款在这些闲谈一样之中确定下来,大宋的政策在不知不觉中变化,宋朝本就比其它朝代在商业上要发达,这和皇家不过分抑制商业有关,从这些人的言谈中蓝玫瑰能感觉到这些,心里很欣慰。看来推行商业改革还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叶晴停止了对这次阴谋反叛之人的处理,把没有处理完的人和案件直接送交了大理寺,开始真正的整编,这一次战役参战的军队只有水师没有什么俘虏,其它将领把眼睛全都盯着那些新附军和汉军,哪个军的战俘都不少,第七军和特战队在江州一次俘虏了三万人,叶乾在镇江把张弘范的手下也抓住了两三万人,总算计一下,各部队抓获的俘虏达到了七八万人。
叶晴把这些俘虏和京城的神龙四厢军进行了整编。这一次主要是对新附军和汉军作战,战马基本没有缴获。把原有的军队再次扩大,只是增加了一个第八军,田震被调离第六军,由夏侯炎接替第六军军长。
整编后的徽州军为八个军,每个军下辖四个师,每个师五个团。一个骑兵团、一个特种团、三个步兵团,全师一万人,宋军总兵力达到了三十二万之多。
随后进行了大换防,部队开始调动,第一军调出京城由第八军进入京师镇守,皇宫禁军被打散编入了各部队,皇城守卫交给了中央军,第八军军长邱炳长,四个师分守京师四个方向,在京城修建了东西南北四座军营。
第一军调往江州,第二军调往赣州,第三军进入镇州府,第四军进宣城,第五军绍兴,第六军在衡州,第七军进洪州。
天气渐凉的时候,各地的军队已经完成整编,也进入了各自的防区。蒙古军并没有如期的发动进攻,伊勒德从大都返回,把杭州湾的水师调一部分退回长江,伊勒德的大帅府仍然在鄂州,这一次扬州战役,蒙古方面虽然失去了江州,但也重创徽州军,并且占领扬州,算是有得有失。
不过伊勒德很清楚,蓝玫瑰是主动放弃扬州的。徽州军虽然被重创,实力并没减弱。他提请忽必烈,应该趁南宋军队疲惫的时候,发动大规模的进。蓝玫瑰正在整编军队,稳定内部,是进兵的好时机。一但给大宋缓冲的时间,再想进攻就难了。
忽必烈没有同意,今年北方大旱,粮食欠收。蒙古草原也是旱情不轻,各地饥荒严重,京城正在四处赈灾,根本无力发动进攻。
对于蒙古人来说,今年如何越冬才是大问题。连年的征战,元朝廷也国库空虚,本来认为很轻松的灭宋之战,没想到损兵折将,没有收获反而丢失了江南占领的地方。
荆湖北路是产粮区,蒙古也占领了一部分荆湖南路,忽必烈要求伊勒德保证现有的地方,增加对南方粮食的掠夺,缓解北方的灾情。
这是严重的问题,伊勒德也没办法,只能抓紧向岳阳、潭州增加兵力,控制荆湖南路地区,派出蒙古骑兵对夔州路和思州路进行掠夺,主要是抢粮食。第六军和第二军与蒙古军在这一带经常发生战斗。蒙古军不想发生大的战斗规模,宋军也不想,双方都很克制,战斗不是太大,在争夺与反争夺中时间流过。
建康的阿术根据伊勒德的命令,把大帅府移到了扬州,在建康留有足够的兵力。伊勒德十分清楚,这是进攻南宋的桥头阵地。如果失去建康,再想进攻恐怕很困难。在建康集中了十万部队,几乎全是蒙古汉军。
伊勒德已经发现,新附军不堪重用。蓝玫瑰的兵员,几乎全是来源于新附军。用新附军打仗,不亚于给蓝玫瑰送兵员一样。把新附军调入后方,用于镇压那些起来反抗的汉人,在长江北岸和南岸都是蒙古军和蒙古汉军。这样的调动,驻守建康的镇抚使张弘范,共计辖水路大军十二万,在江北滁州和扬州也屯有重兵,阿术统兵总数达到二十五万。
阿里海牙还是在岳州,为了加强对荆湖南路和荆湖北路的控制,伊勒德给阿里海牙增加了十万汉军,在潭州到岳阳,阿里海牙的总兵力为三十一万。这样的布局,蒙古共计在长江两个点上是五十六万军队,虽然比六十万进攻南宋的时候少,用于防守还是足够的,阿里海牙的岳阳到潭州汉将是刘整,吕文焕为副将。
蓝玫瑰进行一系列的军事调动,蒙古军也一样,双方都在排兵布阵,争取达到退可守,进可攻的布局。对于蓝玫瑰的分散防守,伊勒德再也不敢小瞧。他已经琢磨明白,蓝玫瑰不同于其他的宋军将领,这是一个进攻型的统帅。看着徽州军很分散,部队是每一个军四万人,完全可以独立作战,而徽州军最大的优势在于火器利害。
蒙古用缴获的弩车和炮车进行研究和仿制,弩车和炮车成功了,但是爆烈箭和炮弹确没有成功,怎么也达不到那么大的威力,在掌心雷的研制上更加不行,爆炸威力更小。
忽必烈已经很高兴了,他在大都训练了两支部队,一支是弩车军,一支是炮车军。虽然没有爆炸的箭,但是只要数量多就不怕。以大元朝的地域,整合全国的力量,弩车军已经有了三千多辆,但是最大的遗憾是无法达到轻便,为了达到数量上取胜,蒙古方面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忽必烈相信,只要这种弩车达到万辆,五支一组,一次可以发射上万支弩箭,即使不爆炸以这样的威力,五万支箭射出去,还有可以挡住的军队吗?
就是有这个准备,忽必烈让伊勒德停止进攻,严守现在的地方,等待弩车军成型。有这样的利器,配合上蒙古铁骑,横扫江南不成问题。
蓝玫瑰看着手里,大都方面传回的情报,也心里吃惊。弩车这种东西是保密不住的,战场上缴获一辆就可以仿制。因为它没有什么高科技含量,以蒙古控制大半个中国的地方来说,力量比南宋不知道强多少倍,有这样的武器制造能力不奇怪。吃惊的是忽必烈的狠心,上万辆,确实,一次发射上万支弩箭,一辆车就是五支箭。如果有一万辆弩车那就是五万支箭,什么军队也无法抵挡这样的力量,可以轻松毁灭几万军队。
唯一庆幸的是,忽必烈无法掌握火药的配方,研制不出来爆烈箭和高爆炸弹。蓝玫瑰把所有其它的工作,全部移交给内阁。军队的驻防和调动,交给了参谋部。把第一军和第二军、第三军、第四军和中央军的特种师集中回徽州,进行新战术和新武器的研制训练,一个秋天的时间,李庭芝和陆秀夫他们都不知道,蓝玫瑰在忙什么,十天一次的朝会都取消了,没什么特殊的事,一律不用找她。
内阁完全承担起全国的行政管理,一个秋天的时间,一直到入冬的时候,蓝玫瑰总算是松了一口气。把各军中抽出的特种师,留下很大一部分,其它的返回各部队。蓝玫瑰把部队做了调整,中央军增加了十个团组成了新的中央军,共计编成三个师,新编第一师、新编第二师和新编第三师,特战大队升级为特战团,中央军达到了十五个团共计六万四千人,这支部队调离京师,一直在徽州进行训练,谁也不知道这六万人的部队在训练什么,一切都是由蓝玫瑰亲自训练的。
在秘密的状态下,完成了军队的训练,蓝玫瑰才安定下来。对于蓝玫瑰的表现,让文天祥和陆秀夫感到惭愧,以前是左防右防的防止蓝玫瑰专权和篡权,现在看来完全是多虑了。蓝玫瑰不但对皇权不感兴趣,就是对手中现有的权力也不是太在意,只要不是什么原则问题,几乎全由内阁处理。
军事上的事情告一段落,蓝玫瑰在半年后,把当初提到的问题拿了出来,朝会上大家都不明白,一直很少露面的蓝玫瑰,有什么重大的事情,这恐怕是蓝玫瑰总理朝政以来,最大规模的朝会,陈宜中、陆秀夫都不知道为什么?
对于所有人的叩拜,蓝玫瑰早已习惯,阻止了好几次,李世文一大堆理由,认为这是权威的确定,只有无上的权威才能震住那些心怀异志的人,特别蓝玫瑰是女人,如果失去了这层威严,后果很严重。
对此蓝玫瑰无力反驳,因为朝里朝外市井当中已经流言蜚语,什么比鸡司晨、天下大乱的象征。女人主政,纲常混乱。地盖天、国将亡。
张望和林南已经在下力量清查,还没有查出来,这些话从哪里出来的。很多京师文人士子开始聚会,礼学和圣言充斥京城。内阁的几个人也开始担忧,不止一次提出来。
对此蓝玫瑰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本来决定的秋围也被迫取消,蓝玫瑰找到太学国子监祭酒孔贤达,并没有说通他,对官员的考核也只好停止,内阁成员并不赞成蓝玫瑰的决定,只是进行了一次政绩考核,其它关于实务考试也停了下来,今天蓝玫瑰的召集让所有人不明就理。
一声免礼平身,这些人站起来,处理了一些普通政务以后,蓝玫瑰说道:“各位大人今天主要三个问题,我们先研究第一个问题,就是成立税务局的问题,在户部的下面单独分出一个税务部门,主管全国工、商、农的税收。”
这个问题已经研究过多次了,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没有什么好研究的,也无非就是一些细节问题,今天主要是确定人选问题。对于这个新部门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关键部门,掌握着全国的税收,权力之大难以想象,好多人都盯着这个位置。
蓝玫瑰说道:“今天朝会不只是一个税务局问题,只有这个部门成立,是不能杜绝贪腐的问题,所以其它的相应部门也要成立,这样就要对各部门进行大的调整,主要是对户部和工部进行改革,原来的三司衙门撤销,财政管理权收回内阁。”
本来对朝廷的制度进行变动是大事,内阁的几个人员刚要反对,一听财权收回内阁,几个人立即不说话了,蓝玫瑰说道:“成立一个土地司,主管全国的土地,保护河流山川,只要是土地就全部纳入国家计划之中,以后个人想取得土地所有权,必须报请土地司批准,第一项工作就是对现在土地进行登记,重新换发地契,没有原来地契的土地一律收归国有,任何人都在这个行列,土地司下面可以分出各部门,成立监察部门,成立的土地司在各州设立土地局,各县设立分局,对本地区的土地进行管理,土地司掌握管理权,内阁负责制定法令和法规,监察部门进行监督,发现隐瞒不报徇私枉法的严惩不贷。”
“啊?”所有的大臣都是发出了吃惊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