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02300000039

第39章 《柳如是别传》与考释之学(上)(1)

一、痛哭古人留赠来者

在陈寅恪的一生中,因其耗费十年心血凝成之巨著《柳如是别传》,而使其晚年的学术生涯达到辉煌之顶点。《柳如是别传》是陈寅恪一生中最后的一部著作,也是他一生中最庞大之一部著作。陈寅恪穷十年之功,在目盲膑足,身体衰弱,期间中国政治运动不断,他历遭磨难,在如此之条件下仍矢志不移,以其超群之学识和惊人之毅力,完成了这部八十余万言之巨著,其中必蕴藏着极其深刻之内涵。据何龄修先生之统计,陈寅恪在写作《柳如是别传》时所参阅过的典籍,在一千种以上,直接引用过的书籍达六百种以上,这对身体正常之人来说,也绝非易事。所以说,在中国学术史上若有什么奇迹的话,《柳如是别传〉之著述堪称奇迹,即便是与西方的荷马相比,也有过之而无不及。陈寅恪对典籍之熟,记诵之博,回观20世纪之百年学术史,似少可并俦者。

在《柳如是别传》正加紧撰著之1961年秋季,吴宓雨僧先生远道来广州金明馆晋谒陈寅恪先生,陈寅恪写了题为《辛丑七月雨僧老友自重庆来广州承询近况赋此答之》的律诗一首,诗云:“五羊重见九回肠,虽住罗浮别有乡。留命任教加白眼,著书惟剩颂红妆。(自注:近八年来草论再生缘及钱柳因缘释证等文凡数十万言。)钟君点鬼行将及,汤子抛人转更忙。为口东坡休自笑,老来事业未荒唐。”(《诗集·附唐诗存》,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5月版,第137页)就在此时,陈寅恪还向吴宓“细述其对柳如是研究之大纲”,吴宓便在日记中对陈寅恪的“颂红妆”之学术构架做了简略之概括:“总之,寅恪之研究‘红妆’之身世与著作,盖藉此以察出当时政治(夷夏)、道德(气节)之真实情况,盖有深意存焉,绝非消闲、风流之行事……”(见《吴宓与陈寅恪》,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45页)这是吴宓对《柳如是别传》之撰作意旨最为真切、最为平实之评价,与陈寅恪在《柳如是别传》中对写作该书“缘起”之表白完全一致,陈寅恪在第一章《缘起》中写道:

披寻钱柳之篇什于残阙毁禁之余,往往窥见其孤怀遗恨,有可以令人感泣不能自已者焉。夫三户亡秦之志,九章哀郅之辞,即发自当日之士大夫,犹应珍惜引申,以表彰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何况出于婉娈倚门之少女,绸缪鼓瑟之小妇,而又为当时迂腐者所深诋,后世轻薄者所厚诬之人哉!……今撰此书,专考证河东君之本末,而取牧斋事迹之有关者附之,以免喧宾夺主之嫌。起自初访半野堂前之一段因缘,迄于殉家难后之附带事件。(《柳如是别传》上册,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1月版,第4页。以下凡引本书文只注册数与页码。)

非常明显,吴宓所指出的“深意”,即是陈寅恪所致力于表彰的中华民族“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一句话,歌颂红妆,就是歌颂自由,歌颂独立。由此可知,陈寅恪晚年费十年之功来撰著《柳如是别传》之良苦用心矣。

陈寅恪自谓少年时在外家检读藏书,获睹钱曾所注牧斋诗集,便大好之。及长复读钱集,乃有笺释牧斋诗之意,不仅藉以温旧梦,寄遐思,亦欲自验其所学之深浅。这也是陈寅恪撰作《柳如是别传》之最初目的。此外,即“缘起”中所述之目的。综观《柳如是别传》全书,其架构、内容,基本上是从这两个方面写起的,既“痛哭古人”,又“留赠来者”,(下册,第1250页)但其核心倾向并非怀旧,而是面向未来。

二、读书唯剩颂红妆

其实,陈寅恪对历史上才女之研究由来已久,源远流长。早在1919年,陈寅恪在哈佛大学读书时,就对历史上的儿女之情做了较为详细的思考和分析。据吴学昭的《吴宓与陈寅恪》一书之记载。陈寅恪在此方面思考很周详,并做了类型化之分析与划分:(一)情之最上者,世无其人,悬空设想,而甘为之死,如《牡丹亭》之杜丽娘便是如此;(二)与其人交识有素,而未尝共衾者次之,如宝黛等及中国未嫁之贞女是也;(三)又次之,则曾一度枕席,而永念不忘,如司棋与潘又安,及中国之寡妇是也;(四)又次之,则为夫妇终身而无外遇者;(五)最下者,随处接合,惟欲是图,而无所谓情矣。(见该书第15页)在青年时代之陈寅恪心目中,第五类即“最下者”,“最下者”也就不登“情”榜,把欲从情中彻底排除出去,才能维护情的纯洁性。此种纯情研究,可谓“才女”研究之滥觞。如果按照时间之顺序,陈寅恪之“才女”研究系列为:研究武则天的论著有1935年的《武与佛教》;研究秦妇的论著有1936年的《读秦妇吟》;研究崔莺莺的论著有1941年的《读莺莺传》;研究杨贵妃的有1944年的《长恨歌笺证》;研究韦丛的有《元微之悼亡诗笺证稿》;研究琵琶女的有《白香山琵琶引笺证》;建国后之1952年至晚年,有研究婚姻集团的《记唐代之李武韦杨婚烟集团》、《论再生缘》和《柳如是别传》,从30年代中期对武则天之身世与佛教信仰之关系的论析,到60年代中期完成钱柳因缘诗笺释,数十年间的女性研究,“著书惟剩颂红妆”(《辛丑七月雨僧老友自重庆来广州承询近况赋此答之》见《诗集·附唐诗存》,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5月版,第137页),真乃一代宗师之学术奇迹。尤其是《柳如是别传》这部以诗证史的代表作,可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诚如陈寅恪之助手黄萱教授所言:

寅师以失明的晚年,不惮辛苦,经之营之,钩稽沉隐,以成此稿。其坚毅之精神,真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气概。(蒋天枢:《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增订本,第176页)

陈寅恪年轻时即多次检读钱谦益之著作,至1938年因避战乱,随校南迁昆明,因一个偶然之机会,便购得钱氏故园之红豆一粒。晚岁重读钱氏作品,深佩柳如是之为人及惋惜钱氏为后人所误解,遂决意笺释钱柳之诗篇。

三、行谊操守与人格自尊

柳如是名是,复字如是,号我闻居士,嫁于钱谦益牧斋后,号河东君。柳氏身世本甚坎坷,早年出身青楼。后入同里徐佛家为婢,复由徐家转入周道登家。柳氏后为周家所逐,流落人间,辗转数年,至松江与几社少年往来,常有诗作酬唱,故而增长了不少见识,诗文艺术亦大有提高;柳氏更欲结交行辈较先之胜流,以为标榜,增其身价,并可从之传授诗艺。在这段交往中,柳氏最大之收获是得邂逅陈子龙,并与之短期同居。柳陈二人年纪相差十岁,但才性相近,二人同居使柳氏度过最欢愉之日子。可惜陈氏仅为一穷孝廉,其妻张氏为一精明能干而能治家之人。陈子龙卧子之家,人多屋狭,张氏又有支配财务之权,势必不能更有余地及余资安置志在独立门户之柳氏,柳氏与陈子龙同居后,因得尽悉其家庭之复杂及经济之情势,自知无法与卧子长久同居,遂决定离开陈子龙。

河东君是一位敢爱敢恨之女子,她与陈子龙相好,二人才性相近,本是佳偶天成,无奈陈氏早已娶妻,柳氏不甘心作妾,遂与子龙分手。及与宋徵舆往来,宋徵舆尚未娶妻,年纪相近,正是理想之佳配,可惜宋徵舆在母亲的反对下,不敢娶柳氏为妻。及至宋氏与如是共商,希望嫁入缙绅之门,免受松江知府驱逐,可是宋徵舆不允,柳如是性本机敏,“岂不知辕文(宋徵舆字)此时处境之难?然爱之深者,望之切。望断而恨生,更鄙辕文之怯懦不肯牺牲”,(上册,第82页)遂与他决绝。

河东君虽出身卑下,但她天资聪慧,且能虚心学习,故善吟咏、工书画。(上册,第75页)早岁在周道登家中,已注意时事。后到松江,无礼法之拘牵,与几社之名士相往还,诗歌酬唱,杯酒言欢,故能提高自身学养,增长见识;更重要的是柳氏能体认时局,能感受国家兴亡匹“妇”有责之使命。为此,陈寅恪指出:

几社诸名流之集于南园,其所为所言,关涉制科业者,实居最少部分。其大部分则为饮酒赋诗,放诞不羁之行动。当时党社名士颇自比于东汉甘陵南北部诸贤。其所谈论研讨者,亦不止于纸上之空文,必更涉及当时政治实际之问题。故几社之组织,自可视为政治小集团。南园之宴集,复是时事之坐谈会也。河东君之加入此集会,非如儒林外史之鲁小姐以酷好八股文之故,与待应乡会试诸人共习制科之业者。其所参预之课业,当为饮酒赋诗。其所发表之议论,自是放言无羁。然则河东君此时之同居南楼及同游南园,不仅为卧子之女腻友,亦应认为凡社之女社员也。前引宋让木秋塘曲序云:“坐有校书,新从吴江故相家,流落人间。凡所叙述,感慨激昂,绝不类闺房语。”可知河东君早岁性情言语,即已不同于寻常闺房少女。其所以如是者,殆萌芽于吴江故相之家。盖河东君夙慧通文,周文岸身旁有关当时政治之闻见,自能窥知涯浚。继经几社名士政论之薰习。其平日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之观念,因成熟于此时也。(上册,第287-288页)

对柳如是来说,环境的确对她的成长起到了相当的辅助作用,但若不是柳如是天性聪慧,意志坚强,虚心好学,勇于与诸名士频繁往来,绝不能提高她的学识与地位。柳如是不甘寂寞,不甘庸常,更不甘受命运之摆布,而是努力奋斗,遇有机会,便与青年才俊及名流学士成为好友。柳氏与陈子龙、李待问、宋微舆的感情生活,成为她十年奔波中最愉快之日子。及至往半野堂找钱谦益,也出于她的主动争取,才获得后来的爱情生活。

当柳如是二十三岁(1640年)时,由友人汪汝谦之撮合,穿男装衣服往访钱牧斋于半野堂,当时钱牧斋已经五十九岁。二人年纪相差较大,但一见如故,钱氏专门为她建筑我闻室让柳氏居之,次年取柳氏为簉室。此举与当时社会风习相背,遭多数士大夫不满,由此可知柳氏对个人自尊之执著及对钱氏之钟爱。两人婚后生活幸福美满,正是因为两人皆有相知相爱之心。顺治二年(1645年),南明福王政权为清兵所破,河东君劝牧斋殉国,牧斋不从,河东君欲投池自尽,不果。弘光政权结束,牧斋受到清兵之追捕,被迫降清。顺治三年(1646年)因感不受重用,遂离京回家乡。顺治四年(1647年),钱氏因谢陛案牵连,被捕关进京师刑部,秋天才获释。次年,又因涉及黄毓祺案被捕,河东君为他奔走,凭她的机智,聪慧善辩,也利用亲朋好友,终使钱氏得到脱罪。顺治七年(1650年),绛云楼失火被焚,河东君迁居红豆村庄。康熙三年(1664年),谦益卒,年八十三岁;三十四天后,河东君为钱氏族人所威逼而自缢,享年四十七岁。陈寅恪撰著《柳如是别传》,全书通称柳如是为河东君,正是因为柳氏终能归死钱氏。陈寅恪写道:

或疑河东君之称,亦自崇祯十三年冬钱柳遇见后始有之。若顾云美河东君传之题,亦未能概括一生始末。寅恪窃谓不然。夫河东君阅人多矣,如王胜时所谓“蘼芜山下故人多”者,(见王虞山柳枝词第壹肆首。)斯乃当时社会制度压迫使然,于此可暂不论。但终能归死于钱氏,杀身以报牧斋国士之知,故称河东君,以概括一生始末,所以明其志,悲其遇,非偶然涉笔之便利也。(上册,第222页)

柳氏如果是一个甘心过清贫、平淡日子的女子,她遇上牧斋后,虽说牧斋家庭经济不宽裕,但总可无忧无虑地过平淡的日子。可她最终皆不甘心平淡,复有重建明室之心愿,故以梁红玉自居,盼望牧斋能成为当世之韩世忠。(下册,第1050页)可惜牧斋为人迟疑怯懦,明社倾覆,他不肯殉明。福王政权建立于南京,他又暗中勾结马士英、阮大铖,以固个人权位。弘光政权垮台,钱氏怯于清兵之追捕而降清。但是后来钱氏直接参与复明运动,相信是因柳氏影响所致。故陈子龙与柳如是,不过是世间儿女之情感;而钱氏与河东君,则兼具家国兴亡之悲恨。清朝建立后,柳氏复劝钱氏从事复明活动,复明事业虽无法成功,但却可以稍赎钱谦益降清失节之前愆。更难得的是在谦益遇难时,柳氏设法奔走营救;及至钱谦益死后,钱氏族人争产,柳氏为表一己之清白,自杀殉钱谦益。柳如是出身微贱,沦落风尘,历尽风霜,但她无怨无悔,大胆追求个人之幸福。及至遇上钱牧斋,本可安度余生。她却因天下兴亡,匹“妇”有责而坚持复明事业。柳如是不计较个人利益和生活节操,及坚持独立自由、自尊之精神,更胜于当时饱读诗书之士大夫。就气节而言,“真名妓”柳如是是“伪名儒”钱谦益所望尘莫及的。在青春时期,柳如是参与风流儒雅的杞园之宴。其谈吐和风度,已经表现出非凡之魅力。陈寅恪指出:

河东君往往于歌筵绮席,议论风生,四座惊叹。故吾人今日犹可想见是夕杞园之宴。程唐李张诸人,对如花之美女,听说剑之雄词,心已醉而身欲死矣。(上册,第178页)

到1954年,陈寅恪撰写《题初学集并序》一律:“早岁偷窥禁锢编,白头重读倍凄然。夕阳芳草要离冢,东海南山下田。谁使英雄休入彀,转悲遗逸得加年。枯兰衰柳终无负,莫咏柴桑拟古篇。”(《诗集·附唐诗存》第105页)陈寅恪在“谁使英雄休入彀”句下自注云:“明南都倾覆,牧斋随例北迁,河东君独留金陵。未几牧斋南归。然则河东君之志可以推知也。”此种在乙酉(顺治二年,1645年)之变后独留金陵之河东君之志,随后表征得更加激越。顺治三年(1616年),黄毓祺在舟山起义抗清,柳氏“闺阁心悬海宇旗”(钱牧斋《后秋兴》之四),亲自到舟山慰劳义师。为了重新装备神武伯姚志卓的抗清残部,把“装五百罗汉之议”付诸实施,柳氏不惜“破除服珥装罗汉”(钱牧斋《后秋兴》之三),俾首饰转化为兵器。倘若反清复明成功,饮水思源,她也有资格被人尊为“罗汉妈妈”了。

河东君女侠之壮志,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陈寅恪做过一番深达幽微之回溯,前引《柳如是别传》中将时间地点定于崇祯八年(1635年)几社名流在南园宴集时的一段文字,即深刻地表征了这一点。河东君由萌芽,经薰习而臻于成熟,构成一名女侠循序渐进之心路历程。故,河东君以出自北里章台之身,而且有沉湘复楚之志,也就不难理解了。陈寅恪对历史人物之评价,十分重视其人物的行谊与操守,绝不是视道德高于一切之传统观念的坚持,更是肯定历史人物对自身人格之尊重。如果没有独立自尊的人格,也就没有独立自由的生命和思想。

四、性情激烈坚毅狷介

陈寅恪指出“河东君之善饮,不独其天性使然,其环境实有以致之。盖歌筵绮席,酬酢周旋,若不善饮,岂能成欢?此乃是非得已,情忧可伤,而谢山(全祖望)转执闺门礼法之条,以相绳责,殆免失之过矣。”(上册,第105-106页)谢山既不注意河东君之出身,也缺乏从历史人物的生存环境去考虑问题,遂对柳氏做出不适当之指责。再者,历史人物往往身处朝代更替之时,很多预料不到的事情皆可能发生,是身不由己,后世若不能知人论世,亦可能会发出错误的责难,如牧斋在松江从事复明活动时,陆天曾与他经常往来,亦可说他是涉及复明活动之人,陆氏次年应乡试,遂为人所责难,认为陆氏行为矛盾。陈寅恪为他辩解道:

同类推荐
  • 霍达作品精选

    霍达作品精选

    霍达自青年时代步入文坛。迄今著有小说、报告文学、影视剧本、散文等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约500万字,成就卓著,蜚声海内外。《霍达作品精选》是现当代名家作品精选之一,是霍达的首部作品精选集。《霍达作品精选》是著名女作家、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者霍达的首部作品精选集。《霍达作品精选》书历史、怀家国、忆师友、写红尘,七十载人生甘苦体验,四十年创作生涯的高度浓缩。
  • 吃茶去!

    吃茶去!

    闲情雅致、风俗人情、体悟生活、闲情逸致,诸如此类和茶有所关联的词汇琳琅满目,其实,这些完全可以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吃茶”,一个“吃”字,是何其潇洒地把茶的语境体现的酣畅淋漓。历来的文人墨客们几乎无一不对茶情有独钟,在他们的笔下更是把吃茶的意境描绘的美奂绝伦。在这本书里,编者精选了一些名人的文章,与其说是文章,倒不如说是茶语,读之如品茶,意在其中,或许读罢会张罗一声:吃茶去!
  • 远眺珠穆朗玛

    远眺珠穆朗玛

    一部多姿多态、品位高雅的优秀文学著作,是享受艺术的美味佳肴,掩卷深思,韵味无穷。
  • 唐风唐韵:唐诗三百首精选

    唐风唐韵:唐诗三百首精选

    自《唐诗三百首》成书以来,因注释校译者不同,起版本也多种多样。这些注本各有特色,注者均为唐宋文学研究领域中的知名学者,评注均倾注了其多年心血,对读者阅读和欣赏唐诗都有着极大的帮助。南山先生注析的这一版本,特点是尽量避免越注越详、越释越繁的问题,着重讲解诗作背景以及诗人创作此作品的成因和境态,以求让读者在扫除了最基本的阅读障碍后,有更广阔的空间来欣赏和领略原作的魅力。全书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诗篇原文;二是注释;三是简析,即扼要说明诗作创作的背景以及诗人当时的心理境况。
  • 时代之问

    时代之问

    本书是新华社知名记者对王蒙、冯骥才、余秋雨、陈忠实、王安忆、贾平凹、李敬泽、韩三平、李连杰、郭敬明等不同年龄段的数十位文化界知名人士的大型文化访谈实录,全面反映和剖析了我国当代文化事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热门推荐
  • 逆袭女皇:废材五公主

    逆袭女皇:废材五公主

    她,是现代的神医,神秘的嗜血杀手....她在一场意外中穿越,变成了人尽皆知的“废材公主”,可谁又知真相,一朝封印解开,什么?废材?!睁大你们的眼睛,姐能随手炼制至尊丹药,随手一挥就有一大堆兽兽来争当我的契约兽...更有神秘身份亮瞎你们的Ak47钛合金眼!
  • 虚拟夹杂着现实,爱情的十字路口

    虚拟夹杂着现实,爱情的十字路口

    一段不可思议的经历就展开了一段不可思议的缘,竟然谁还都不知道这段缘的开始,啊爱情的十字路口她该何去何从,走向那条道路
  • 霸道少爷的契约女友

    霸道少爷的契约女友

    他,是受万人追捧的偶像巨星,是皇甫贵族学院的少董,是皇甫跨国集团的大少爷兼总监,也是黑道上阴狠无情的阎风。她,外表柔柔弱弱,却是一只带刺的刺猬,凭着自己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皇甫贵族学院,但却第一天就惹上了学院少董。他说,他不会喜欢她这种要什么没什么的女孩,那么——他和她,在契约结束后,本应各走各的。但她却不明白,为什么他处处出现在她面前,还要想尽办法和她同居。虽然她也喜欢他……
  • 我的校园生活呀

    我的校园生活呀

    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呵呵,不怎么好啊。那怎么解决呵?
  • 祖宗模拟器

    祖宗模拟器

    ‘消耗10000点能量可在家族内随机孕育优秀族人×10’‘消耗50000点能量可提升全家族基础悟性+1点’‘消耗80000点能量可增加新生族人天赋-灵气吸收加快’‘消耗100000点能量可获得圣人之资的天才×1人’钟诚没想到,自己成了牌位上的祖宗以后,真正的金手指才出现在眼前!
  • 南柯记1

    南柯记1

    标签太多,难以诉说。此书既不现代,也非言情。 书名定为《南柯记》,取其“人生一世,恍如南柯一梦”之意。另,故事开头会涉及到考古范围,但此书与盗墓小说基本无关,更多将放在探讨我国传统艺术的范畴。最后,故事有点长,请您慢慢看。
  • 霸宠天下:嫡妃你莫走

    霸宠天下:嫡妃你莫走

    穿越成一个不受宠的王妃,并且时刻有人想欺负她,张元月表示,来一个打一个,来一双虐一双,看不把你们虐得满地找牙。她只想安安分分过她的小日子,殊不知一直视她为空气无物的王爷竟然会看上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敌诸天万界

    无敌诸天万界

    打翻诸天,回溯时光,逆流无尽长河,我全知全能,我就是无敌,恒古不变,掌控一切,创造一切毁灭一切,我就是林帆(无女主),求支持!求票票!
  • 一个母亲的自述

    一个母亲的自述

    一个母亲的心理自述。从孩子未出生,到出生到上学,她的种种的矛盾与纠结,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心理的自我救赎
  • 急速风暴

    急速风暴

    英雄的复生,,噩梦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