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铭九在第七八天的时候由林翠芝扶着出来晒了太阳,在第十五天的时候已经能跟她一起散步……
这半个月,发生的事情可真不少。
这天,李铭九来找张大河,他已经能够勉强行走,只是走不太远,还需要休息。见李铭九进来,张大河跟李头儿一愣,赶紧扶过来。
“呵呵,我可没那么娇贵。”李铭九笑道。
“老弟,伤还没好,不要大意,你可是还年轻绝对不能留下什么日后不利的地方。”
“大哥放心,我还是很注意的。”李铭九笑道,“对了,我有些事情要说下,想了几天,觉着还是说下。”
“嗯。”
“把他们叫来吧。”李头儿说道。
“暂时还不用,咱们商议定了,再找来他们。”李铭九说道,这时,张大河去吧许子木叫来,让他安排人警戒了周围。许子木一看到李铭九赶紧扑过来,然而跟李铭九聊了没几句就被张大河“赶了”出去警戒。
“这小子……说吧老弟,就咱们了。”
“嗯。”李铭九点点头,然后试着说,“我准备搬个家。”
“搬家?”李头儿愣道。
“是咱们大岭山搬吧?”
“嗯。”
“有选好的地方么?”虽然不太想搬,但李铭九既然说了,肯定是有些想法了,得让他说了,然后再看是否可行。
“长白山!”李铭九开口就是一句惊人的话。
“那不是在吉林吗?”
“不错,不再奉天。”
“长白山,长白山……”张大河敲打着桌面,心里一直在琢磨这个地方,听说过。
“哦,是了,白头山。”
“军师,你熟悉?”李头儿问道。
“听家师说过。”张大河说道,在李头儿询问的眼神以及李铭九示意之下,张大河开始介绍:“白山,位于吉林省延边州安图县和白山市抚松县境内,是我大清跟朝鲜的界山,乃是关东第一山。因其主峰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素有“千年积雪为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我大清境内的白云峰海拔高度两千六百九十一米,乃是我东北第一高峰,而长白山最高峰是位于朝鲜境内的将军峰。长白山是我东北境内海拔最高、喷口最大的火山体。长白山还有一个美好的寓意‘长相守、到白头’。”
“嗯。”李铭九点点头,“大哥果然博闻强记。”
“呵呵……”张大河笑了笑,又道:“这‘长白山’之名源自满语“GorominSanggiyanAlin”意译,‘白头山’之名也源自女真人--据朝鲜《李朝肃宗实录》载:‘长白山,胡人或称白头山,以长白故也。’今将“白头山”惯指其主峰,而将“白头山”指代为整个长白山脉。广义的长白山是指长白山脉,咱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东部山地的总称。北起三江平原南侧,南延至辽东半岛与千山相接,包括完达山、老爷岭、张广才岭、吉林哈达岭等平行的断块山地山地海拔多在八百米到一千五百米米,以中段长白山最高,向南、北逐渐降低。狭义的长白山指吉林东部与朝鲜交界的山地,为东北山地最高部分。最高峰为朝鲜境内将军峰。中国境内的白云峰海拔高度两千六百九十一米,由粗面岩组成,夏季白岩裸露,冬季白雪皑皑,终年常白,系多次火山喷发而成。为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的发源地。森林茂密,五百米到一千二百米之间以红松、鱼鳞松、沙松、鹅耳枥、枫等为主;一千二百米到一千八百米以云杉、冷杉林为主;一千八百米以上有岳桦矮林,是中国重要林区。林间有梅花鹿、貂、东北虎等珍贵动物,以及人参等药材。人参、貂皮、鹿茸为东北“三宝”,长期享誉世界,当年乾隆爷那会儿,外邦使节都是拿着这三宝当宝贝带走的,也是献给他们的帝王。”
“这三宝咱们这边儿也有啊。我可是见过,这个框不了人的。”
“不一样的哦。”张大河摇了摇手指,“咱们这边儿不少都是那里过来的。”
“不是说长白山是火山吗?怎么会呢?从来没见它喷发过。”
“长白山火山目前处于休眠期。在海拔两千多米的山上,有多处温泉不断从地下溢出,这说明,地下仍孕育着巨大的能量。据近代地震观测,长白山区地壳相对稳定。长白山目前尚无火山喷发的征兆。《山海经》记载长白山不咸山。《后汉书·东夷列传》载“昭帝始元五年,玄菟徙居勾丽,自单单大岭以东,沃沮貊悉属乐浪。”单单大岭即长白山。这里的“单单”二字,与满语中的珊延相近。珊延,即白色的意思;珊延大岭,即白色的大山。
《魏书?勿吉传》载“勿吉国南有徒太山……有虎豹熊狼不害人,人不得山上溲污,行径山者,皆以物盛去”;《北史·列传·勿吉》篇中又有记载与此相似。这是满族先世把长白山披上神秘面纱进行崇拜的最早文字记录。这段话里是讲,靺鞨国南境有座大山,指的就是长白山。在南北朝的其他书籍里(例如《魏书》《齐书》等),也常有“纵太山”、“纵白山”之称出现。后来,又可在《唐书·东夷列传》看到有关的记载:“靺鞨居肃慎地,栗末部最南抵太白山,亦曰徙太山,与高丽接。”可见,当时对长白山的称呼极不统一,有的叫纵太山,有的叫徙太山、纵白山、太皇山不等。”
“粟末靺鞨建立的渤海国早期疆域大部分在长白山地区,其“旧国”即今吉林敦化。满族说部《红罗女》流传千载,是渤海文化遗存,傅英仁传讲本中称长白山“座落在渤海国中部,她是一座圣山。在太白顶上,有一位出世真人,是满族崇拜的祖先神--白山圣母”。
契丹族和女真定鼎中原,建立起辽和金王朝后,对于东北的第一座高山,出现了统一的称呼--长白山。《契丹国志》中记载曰:“长白山在冷山东南千余里……禽兽皆白。”后来在《金史.本纪三十五》中记载曰:“女真地有长白山。”
女真承靺鞨建立金朝,把长白山视为发祥地,对其祭祀以求保佑国运昌隆,帝祚永延,尊其为“东岳长白山”。金世宗完颜雍于大定十二年册封长白山为兴国灵应王,命翰林院修撰党怀英修撰《封长白山为灵应王册文》:“自两仪剖析,山岳神秀各钟于其分野。国将兴者,天实作之。对越神休,必以祀事。故肇基王迹,有若歧阳,望秩山川,于稽虞典。厥惟长白,载我金德,仰止其高,实惟我旧邦之镇……列圣蕃衍炽昌,迄于太祖,神武征应,无敌于天下,爰作神主”,概述金兴以来迄于阿骨打之武功,认定长白山为“兴王之地”,“礼合尊崇,议封爵,建庙宇”。文中把长白山称之为神山秀岳,用“载我金德”“仰止其高”等最高的赞语来形容它,可见对这座塞外名山的崇仰恭敬。因此皇帝又于大定十五年在长白山北建立灵应王神庙,命大臣持节备礼并带着这份《册文》前去祭奠。
金章宗明昌四年又封长白山为“开天弘圣帝”。山神由王及帝,成为诸岳中最高品秩,自此每岁降香,命有司春秋二仲择日致祭,并有祭文。”
“在我大清,满洲人对长白山的崇仰更是登封造极,并进一步把族源与长白山联系。崇德元年修纂的《太祖武皇帝实录》最早记载了“长白山之东北布库哩山下”佛库伦吞神鸟所遗朱果而生布库里雍顺的神话,以此向人们昭示皇权天授的神圣性。而且树立柳条边将长白山区立为皇家圣地加以封禁地,除皇家外严禁任何人进山伐木、狩猎或采参,以免惊动神灵损坏龙脉。
康熙十六年,大臣觉罗武默讷等奉命拜谒长白山,逆松花江而上溯源满洲故地三音讷殷(满语“sainneyen”音译,即今日吉林省抚松县境内漫江,为松花江上源,为明末建州女真长白山三部之讷殷部),艰险登临天池,回京奏请封长白山之神获准。翌年康熙帝“诏封长白山神,秩祀五岳”,后又撰文称“泰山之龙,发脉长白”,把长白山的地位推向新的高度,长白山崇拜的表现形式随满洲民族一起跃升历史舞台中央,进入中国历代皇帝的封禅礼制序列并居首位。康熙二十二年,清圣祖东巡吉林,率太子、诸王和群臣“诣松花江岸,东南向,望秩长白山,行三跪九叩头礼,以系祖宗龙兴之地”。
清代的几位有作为的皇帝康熙、乾隆、嘉庆都亲自来东北祭礼其祖先的发祥地--长白山。清代康熙皇帝“敕封长白山之神礼典如五岳”,“应高于五岳,与五岳同祭”,东巡到吉林松花江畔遥拜长白山。雍正十一年,遵旨在吉林市西南温德亨山(小白山)建望祭殿,殿内神案立满汉双文“长白山之神”位,山麓建祭器楼,山下建鹿囿以供牺牲,朔望由吉林将军、副都统轮流拈香致祭。乾隆十九年清高宗亲临小白山,在望祭殿中祭祀长白山,并下令封禁长白山,保护发祥之圣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