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曰:
宋夏决绝,天战列云,地涂膏血。旄随落叶翻卷,旗裹塑风瑟瑟。三河呜咽,怅望三川烽火(三河,系指延河、洛河、宜河;三川指延川、洛川、宜川),狮虎嗜血鬼唱歌。
作孽,长庚震怒,斗柄移阙,逆夏猖獗。天遣玉龙,欲洗北国兵戈。哀鸿遍野,遥想汴梁帝都,琼枝玉树春如昨。万里征夫,泣母亲黄河。
——前调《石州慢》
常言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赵宋王朝历来以正统自居,先前跟契丹辽国平起平坐,那已经是万不得已,有辱祖宗的事了。如今又出来一个夏国,使大宋脸面何在?宋廷上下非常愤怒,六月,宋仁宗下诏:“削夺元昊官爵,有能擒元昊并斩其首者,即为定难军节度使。”
看到元昊的表章,宋朝上下一片哗然,众臣皆曰: “元昊小丑,胆大妄为,逆天而动,分疆裂土,天地不容,我朝应即刻发兵,出师征讨,旋即诛灭!”惟有谏官吴育一人忧心忡忡,他谏曰:“元昊已称帝,绝无反悔之意,且厉兵秣马,与宋对峙。当今之计,暂应所请,使其无兴兵口实,同时,严命守疆将士,抓紧备战,争取时间,早做应变准备,待其发兵来攻,或可聚而歼之!” 宰相张士逊听后不以为然,随即反驳道:“吴大夫此言迂腐之极,令人可笑,区区一蛮贼有何惧哉。倘边镇诸王皆与我大宋分疆裂土,国将何从?唯速发大兵,剪灭此贼,以儆效尤。”
却说元昊闻宋朝扣留使者,毁坏表章,削夺官爵,张贴文告,通缉自己,大怒,便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元昊曰:“如今夏国与宋形若水火,战端如箭在弦,一触即发,我虽有虎狼之师,然宋树大根深,兵多将广,若开战,孰胜孰负难以预料,为之奈何?”
中书令野利旺荣奏道:“宋朝虽大,但积贫积弱已久矣。朝廷既搞封禅庆典,又大兴土木,兴建宫殿楼阁,劳民伤财。巵不盈者漏在下,木不茂者蠹在内。然宋朝上下昏昏然,妙言********,君臣如病狂然。外表观之,乃庞然大物,实乃外强中干、不堪一击耶。”
国相张元奏道:“夏宋疆界东起麟州,西至渭州,绵延两千余里,其间城堡寨栅无数。其中延州为宋西北边防重镇。延安城地扼陕北高原南北交通要冲,三山鼎峙,二水环抱。更加东带黄河,西控灵夏,屏蔽关中,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之地。如此战略要地,宋之防御却极为薄弱,寨栅疏远,且无宿将精卒。加之知延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范雍怯懦无谋,延州外围金明寨守将李士彬贪暴愚顽,部下怨声载道,由此出兵必胜无疑。去岁,我已派人以供佛五台山为名,籍此窥探进兵之山川道路,绘成地图,请吾主过目。”言毕,从袖中取出一卷地图双手捧于元昊面前。
元昊接过一看,那上面密密麻麻地绘着延州的山川道路、河流城堡、屯兵寨栅。元昊道:“昔日刘备入川,有张崧献图,今国相所绘延州地域图,有过之而不及。真乃天助我也。此次伐宋大计,望国相从速筹划,以保旗开得胜。”
张元又献计道:“欲取延州,必先攻下金明寨,金明寨为延州北面门户,地势险要,防守严密,只可智取,不可强攻。”元昊对众将曰:“此次伐宋,一切唯国相之计是从,违者杀无赦。”说毕将一把七星宝刀赐与张元。张元接过宝刀叩头谢恩。
金明寨位于延州北,是延州北部的门户。宋朝金明寨守将李士彬,出生在金明,其先祖已三代为金明寨镇守使。李士彬率领十八寨羌兵,近10万人驻守金明寨,他英勇善战,严守边防,延州人称其为“铁臂相公”。但他勇而无谋,且刚愎自用。
为了拔除这颗钉子,元昊依张元之计首先行反间计。他派人把写给李士彬的书信、锦袍、金带投掷于宋朝金明县境内。不料反间计被鄜延副都部署夏随识破。当有人怀疑李士彬对宋不忠时,夏随即辩解道:“此夏人行反间计耳,士彬与夏世仇,若有私约,通赠遗,岂有大明天下之理?”
反间计失败后,元昊暗中派人到金明寨,对李士彬许以高官厚禄,劝其投降。不料李士彬斩使拒降,此计又成泡影。
李元昊闻之大怒 ,于公元1039年12月初,派左厢军统领野利遇乞率三万大军攻取金明寨,并派国相张元随军同行,谋划军务。临行前,李元昊附耳密嘱野利遇乞道:如此如此,这般这般,野利遇乞点头称“是”。
野利遇乞督大军从天都山出发,并传檄西夏沿边各寨守军,随大军一切攻打金明寨的门户安定军。
李士彬闻夏军来攻,一面督促各寨栅备足擂石滚木,深沟高垒,加强防守;一面派信使飞马报告延州知州范雍,请求派兵增援。
12月,正是北国最寒冷的季节,野利遇乞督军在崎岖的山道上逶迤前行,白天还好办,一到晚上,冻得士兵蜷缩在帐篷内瑟瑟发抖,难以入睡。大军经过十余天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安定军的前沿阵地土门寨。
夏军在距土门寨五里之遥扎下大营后,遇利遇乞率百余名亲兵到寨前观察地形。只见土门寨依山而建,三面是悬崖绝壁,正面对着通往安定军的大道,寨墙高约三丈,全部用石条砌成。
守寨宋军见夏兵前来窥探,便站在寨墙上高声喊道:“夏狗,有种的长个翅膀飞上来吧。”话音刚落,射来一阵密集的箭矢,落在夏兵的眼前。
第二天午时,野利遇乞督大军攻寨,寨上箭矢雨点般向夏军飞来。夏兵手执盾牌,抬着云梯,背着挠钩,舍生忘死的向寨前冲来。刚到寨墙下,上面擂石滚木齐下,打得夏兵哭爹喊娘。一连攻打三日未果。野利遇乞便命夏军在距土门寨百步之遥扎下大营,切断水源粮道,围而不攻,意欲困死寨中的宋军。
且说随野利遇乞攻打土门寨的边防各寨夏兵长期与宋军和平相处,且大多数同宗同源,暗中常有往来。此时见夏军攻寨不下,每夜都有数百人乘着夜色,悄悄地逃离夏营,跑到附近的宋军营寨投降。
李士彬将这一情况报告给延州知州范雍,并建议将这些投降的夏兵迁徙到内地去。
范雍不但不听从李士彬的建议,反而致书李士彬说 :“破夏之计,在于以夷制夷。叛降士卒皆归将军麾下,并重赏金帛,以暖其心,让余之夏兵亲睹降宋之恩惠,则继降者络绎不绝也。”李士彬觉得范雍说得有理,况且自己本身就是归附宋朝的羌人,只好按照范雍的意见把这些降卒全部安排到附近的各个据点。
这晚,夏军衙校贺真率本部兵马2000余人前来李士彬营中投降。李士彬纳降后,立即上报范雍,并再次请求把这些降卒全部迁往内地,另行安排,免生祸端。范雍致书李士彬说:“讨而擒之,孰若招而致之。”并派人送来了金帛粮饷,对投降的夏军将士予以厚赏,并把他们全部安排在李士彬的麾下。
贺真得到范雍的厚赏,感动得痛哭流涕,向李士彬请求道:“末将为西夏守护营寨多年,未曾得到一分一厘的赏赐,还时时遭上司训斥。初投大宋,寸功未立,却得如此厚赏,真是感恩不尽。意欲亲赴延州,向范知州当面谢恩,并献破夏之策。”李士彬答应了贺真的请求,并派20名亲兵监视护送贺真赴延州谒见范雍。
范雍正在为摸不透李元昊侵宋的虚实而发愁,听说降将贺真求见,即刻命人带到衙府来。
贺真见到范雍后,扑通跪倒在地,连磕了九个响头,以头触地说到:“降将贺真叩见范大人。”范雍说道:“既然将军已归附大宋,我们就是一殿之臣,不必多礼,快快起来说话。”贺真站起来后,范雍让他坐在自己旁边说道:“元昊逆贼,屡犯宋疆,圣上以宽仁为怀,未于深究,没想到此贼却得寸进尺,公然分疆裂土,意欲面南称君,实在狂妄至极,罪该万死。这次犯宋,不知意欲何为?”贺真道:“李元昊虽有称帝之心,却无吞宋之志,只不过是想过过皇帝隐而已。这次犯宋,其目的是想巢除李士彬。”范雍疑惑地问道:“李元昊为何要巢除李士彬?”贺真答道:“李士彬与李元昊本是同宗,其祖上因不满西夏李氏政权的统治而割疆自保,后又叛投大宋,从此与西夏结下世仇。近几年,李士彬屡屡策动西夏境内的羌人和边寨夏兵叛逃大宋,故李元昊必欲除之而后快。”范雍沉思片刻道:“李元昊攻下金明寨后,下一个进攻的目标就该是延州了吧?”贺真道:“非也。夏军连一个小小的土门寨都攻不下,何以敢来进攻坚如铜墙铁壁的延州呢?况且如今天寒地冻,夏军千里跋涉,粮草不济,将士疲惫,李元昊不傻,岂能自寻死路……”听罢贺真的话,范雍紧锁的眉头展开了,便对贺真说:“那将军就速回金明寨,协助李士彬守护金明寨,使夏军无隙可趁。”贺真道:“知州大人如末将再生父母,虽肝脑涂地,难以为报,只有协助李将军奋勇杀敌,守护好金明寨,以报知州的再造之恩,此吾愿也。”
范雍见贺真言词恳切,赏给贺真白银五十两,锦缎五匹。末了,又给李士彬捎书,叮嘱他好生对待贺真和降宋的夏兵,以德报怨,动摇西夏军心。孙子云: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贺真得到范雍的赏识和信任后,即刻动身返回金明寨,很快与早先降宋的夏兵取得联络。原来贺真和那些降宋的夏兵都是张元施的诈降计。
李士彬见夏军对土门寨实行围而不攻的策略,怕守寨将士难以持久,便主动出击,率两万羌兵来救土门寨。李士彬挥着狼牙棒亲自冲阵,左砍右杀,如入无人之境。西夏大将没藏讹庞手持八尺长矛来战李士彬,李士彬发神力一狼牙棒砸来,没藏讹庞忙举枪相迎,只听“咯察”一声,震得没藏讹庞虎口流血。二人你来我往,大战三十多个回合,没藏讹庞自感体力不支,卖一个破绽,虚晃一枪,拍马便走。夏兵见李士彬勇不可当,便纷纷拖枪逃跑,边跑边喊:“铁壁相公来了,赶快逃命啊!”夏军一口气跑了二十多里路程才稳住阵角。李士彬见天色已晚,怕中埋伏,便令宋军鸣金收兵。
第二天,李士彬整顿兵马,再次来到夏军营前,见夏兵营中插着五色旗,按金木水火土方位摆下龙虎八挂阵,高挂免战牌,任李士彬怎么叫骂,就是不出营门。李士彬挥动大军冲营,一阵箭雨飞来,宋兵如麦捆一般哗啦啦倒下一大片,李士彬只好命令宋军后撤。李士彬在夏军阵前叫骂三日,夏兵就是闭门不出。李士彬怕夏兵偷袭营寨,只好率兵返回金明寨。夏兵四处扬言:“吾士卒闻铁壁相公之名,莫不坠胆于地,狼狈逃走,不可禁止也!”李士彬闻之,果然喜形于色,更加骄横,不可一世。遇部下偶有过失,则严刑拷问,弄得部下怨声载道。张元暗中又以金帛、爵位引诱那些心怀怨愤的将士,让他们做内应。
公元1040年正月,元昊见时机成熟,集中10万人马,发动了著名的三川口之战。
三川口,在今陕西省安塞县东,即延川、宜川、洛川三条河流的汇合处。这次战争的主战场虽然在三川口,但元昊攻击的目标是宋朝在西北的边防重镇——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