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爆发后,何振华接受北平市委指示,与学校的二十多位进步同学一起撤离了北平。在组织的帮助和指示下,经过多日的辗转跋涉,他与其他四名同学前往延安工作。
没想到刚到延安的第一天,何振华就接到了上级的调令,要求他到特别勤务连报道。经过和战友们简单的交流,他发现这个特勤连的抽调的组成人员很特殊,基本全部都识字。这在当时的军队中是很少见的。
而且何振华发现有好多战友都有特殊的本领。比如和他挨着铺睡的小算盘伍斌。伍斌以前叫伍富贵,因为小日本的入侵山西,家中商队的牲口和货物都被日本人给“征用”了,父亲也因此被日本兵给抓起来打死了。他辗转逃难到了延安,自己改了名字,参加了八路军,发誓要为父亲报仇,杀尽小鬼子。据他讲,他五六岁就跟着父亲的商队跑遍了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在读过高中的父亲教导下,他认识不少字,一手的蝇头小楷写的非常漂亮。父亲在伍斌十一二岁的时候,就发现伍斌的记忆力特别的好,对数字特别的敏感,心算能力也非常的强,稍大一点就让他管理整个商队的账目。而且伍斌走过一次的路,一路上有什么,他都能够记得,十六岁的时候已经可以独立带领商队行商了。到延安后加入了八路军,分在留守部队,这次也被抽调到了特勤连。
还有何振华认识的,和他一起到延安的马二弟,也被抽调过来。马二弟以前是个猎户,因为小鬼子从他们村里过的时候,发现有****的高级将领在村中养伤,小鬼子为了找到伤员,放火烧了他们的村子、屠了全村。何振华从他家村子经过的时候,带上了打猎回来的马二弟,一起到延安参加八路军。马二弟也基本识字,他是用自己打的猎物当学费,跟着村里的私塾先生学的。关键是他打猎的本事让何振华非常的佩服,用马二弟的话来说,他随手抓一把风,放在鼻子边嗅一嗅,就可以知道附近是什么猎物、有多少只。而且马二弟的枪法非常的准,只要被他看见的猎物,被他那支他父亲留给他的猎枪瞄上,猎物从来都跑不掉。在来延安的路上,马二弟对付小猎物基本不用枪,设置的一些巧妙的小陷阱,又快又结实。光是陷阱逮到的小动物,就够几个人作路上的粮食了。想到特勤连里藏龙卧虎,让作为大学生,原本还有一点小骄傲的何振华感觉非常有压力。
何振华第一次见到特勤连的连长赵国盛,是在中午连队的干部和他们这批新来的二十多个新兵吃饭的时候。这顿饭是何振华离开北平后印象中最好吃的一顿饭。不过给他印象最深刻的却是在指导员简单的欢迎了大家后,连长说了几句话。连长说:“从今天起我们就是一个团队,为了打败侵略者这个共同的愿望,为了振兴中华这个共同的理想,我们走到了一起,组建了这个团队。再过十年后,我希望我们还能够在一起。不管我们是魂聚忠烈祠内,还是列队在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前。”
接下来的日子,何振华就与从不同单位抽调而来,陆续到达的三百多人组成的特勤连,在这个叫榆树湾这个荒僻的地方,在副连长的指挥下(副连长是陕西本地人,有挖窑洞的经验),连长和战友们一起挖了一个多星期的窑洞。听连长说这些窑洞都是给他们特勤连挖营房用的。后来又从其他地方抽调了七八百战士,还有何振华许多从来没有见过的车辆和机器向更深的山腹里挖洞,这次挖得可不单是窑洞,反正加上特勤连近六百号人分成三班,已经忙了一个多月了。剩下的三百多人分成三十多个组继续挖作为营房的窑洞。
要说特勤连的伙食那是没的说,战士们还编了三句顺口溜来形容:早上白面馒头管够,中午猪肉红烧土豆,晚饭宵夜撑的难受。要不是连队严格限制劳动时间,又组织了各级文化学习班,大家都说这样的伙食就是一天干个十几个小时也没有问题。
就在何振华快要以为特勤连的特殊勤务就是挖山洞的时候,连里开始进行公开挑选预备训练标兵人员。挑选的标准非常奇怪,用战友们的话来说就是挑选最聪明、最爱动、最刻苦的人。何振华因为前段时间工作刻苦,干活又肯动脑筋,还是识字班的教员,于是也被战友们们给推举了出来。经过简单的文化考试,然后测试了平时休息时,战友们受连长影响都爱玩的器械,他被选入了连长亲自训练的这四十人集训小分队中。
集训的第一天上午,在刚刚挖好的连队会议室里,预备标兵们把小会议室坐的满满当当。拿到了发下来的队列训练大纲,在连长的要求下,认真的通读了一遍。看着这份详细、严密、完整的训练大纲,众人十分好奇,纷纷猜想这是不是德国陆军的单兵训练教材。都说穷文富武,在这个时代能够接触到正规的军事培训教材是很不容易的,大家都非常珍惜这个机会,认真的阅读,并用连队发下来的笔记本做好阅读记录。
下午的时候,连长亲自作为标兵,在副连长略微生涩的指挥下,把所有的单兵动作分别演示了一遍。看到连长干净、利落、而又帅气准确的动作,预备标兵们都激动不已。但这些战士们怎么会知道,赵国盛以前在部队新兵训练中虽然是尖子,但为了能够把这些好久没做的队列、战术动作做标准,在独立时空里自己整整训练了两个多月,其间为了纠正自己的动作,甚至动用了好几部摄像机把自己的动作从不同角度拍摄下来,逐格分析,逐个动作纠正。
前几天的标兵们的队列训练刚刚结束,何振华刚在为自己没有作为代理班长下去训练其他战友而懊悔。连长和指导员在留下来接受单兵战术课程的十人早课讲评的时候说的话却令他热血沸腾,一直记在心里。“你们没有去训练其他战友,不是因为你们不够优秀,而是更艰巨的任务等着你们。而且以后还会从全连没有参加集训小分队的战士中,选拔出最优秀的战士进行更加系统的、也更加深入和专业的训练。有一种士兵,能够凭借认真刻苦的训练,高超的技战术、严密科学的计划,可以改变一场战斗的态势,甚至可以改变一场战争的走向。而我希望和你们一起成为这样的兵王,在抗战中发挥出最大的能力。但我们的时间紧迫,我不会等你们一步步慢慢的熟悉,我只会带着跟得上我训练节奏的战士,去执行最艰巨、最光荣、最关键的任务。”
接下来的是单兵战术训练,大家都拿出了十二分的热情和积极性进行训练。短短三天时间内,为了掌握各种姿势的匍匐前进,连长就和同志们一样,把下发的军装和胶鞋都磨破了好几个洞。用连长的话来说单兵战术是让大家能够在战场上生存下来,更好的消灭敌人的基本战术。看着一遍遍给大家做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手掌和膝盖磨得红肿的连长,何振华和战友们憋着一口气的练,从一个简单的卧倒出枪开始,低姿匍匐、高姿匍匐、高姿侧身匍匐,他不知道在训练场上爬了多少遍。休息的时候走路都在练习跃进、躲避敌情。真的是像连长说的那样,发现敌情立刻作出反应,规避危险,杀伤敌人。
唯一的遗憾就是枪不够,现在全连只有七十来支步枪枪。除了哨位警戒的二十多支枪外,训练的时候就只剩下四十多支枪了。虽然有木头做的枪(木枪是机械加工培训班用车床练手时加工的),样式和重量都跟真枪一样。但战士们怎么也没有拿着真枪、触摸着冰冷的钢铁、闻着淡淡的枪油训练时的那种感觉。
一个月时间里特勤连的集训小分队前后从连队的训练中选出来的八十多名的训练尖子,基本结束队列、单兵战术、班战术、刺杀、投弹、防空、土工作业等的学习训练。连长经过综合测评,将其他的战士都分配到各个班排担任副班长、副排长。协助有战斗经验的班、排长指挥开展各科目的训练,同时巩固自己刚刚掌握技战术、锻炼自己的指挥能力。
而被连长留下来的十六人里就有马二弟和何振华。对这十六人来说,真正的训练才刚刚开始,这也是他们向兵王迈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