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设计师,一个交互设计师,曾经管自己叫产品设计师,也妄称过用户体验设计师或UX Designer,不管叫什么师总之是靠着一张脸吃饭的,从来不给人P照片也不免费画logo,对待客户如春天般温暖,对待求帮忙的如阶级敌人般仇视。
从第一次画黑板报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一万小时总归有了。非设计专业出身,一个偶然的机会去了P大读地质学,一个纯的不能再纯的理科生,花了四年时间也没对本专业培养出半点感情,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设(yóu)计(xì)上,搞了一个学生社团,做了无数海报展板,除了一些公选课基本属于自学成才,终于在不懈的努力下毕业后彻底转行做了设计师。
过去的这几年,我一直在做互联网产品设计,有社区有工具,有时面向大众有时面向小圈子,有iOS Android WindowsPhone也有mac pc穿戴设备,林林总总设计了十几个不同类型不同平台不同用户群的产品,有的有千万用户,有的上线之后就死掉了,谈不上经验只能说经历,终于等到豆瓣阅读开专栏,可以把这些小故事小心得分享给大家,希望有钱的捧个人场,没钱的马上有钱。
说
我的工作很简单,某人告诉我一个号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点子,我来帮他分析、梳理、绘制成可以交给工程师实现的说明文档。为什么想出这个点子的人自己想不清楚要来找我?通常是因为他自己懒,也有小部分是因为分工不同,想从专业人士那儿寻找点生命的意义。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何判断一个点子能不能做原因有很多,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分析,当然有大把成功案例在做出来之前都被认为是缺这缺那的,人家最后也上市了,也有跟做的一模一样的,别人风生水起自己就半死不活,这种不可控因素叫风水。
抛开这些机会成本,我的目标是尽可能少走弯路,有时候点子烂的太明显当场就拍死了,有时候是做到一半走不通也拍死了,最要命的是做出来后发现我们都错了只是浪费了大量时间精力而已,这种结果发生的时候,我们是不退钱的。
说完工作内容就聊聊工作方式,比如我平时和哪些人合作,他们是怎么想出来这些点子的,他们在和我说起他们想法的时候是怎么表达的,我听完之后我还记得多少有没有弄明白他们说的那一堆东西到底是什么意思,我用什么方法把这个点子有理有据的画出来,我画的东西和他们想的不一样怎么办,什么样的结果才叫达到共同目标,这里面学问可大着呢,要不怎么有人写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就没人写《人人都是设计师》呢。
学
设计师文化是说设计师要有文化,不仅要关心自己活儿好不好工具熟不熟能不能跟上时代,还得了解每一个客户的行业背景,学习他们的切口,把自己装作是这个领域的老油条已经能为他的用户代言了,达到这个状态才刚刚够和客户讨论产品框架不会被人笑无知。
如何快速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这种技能相信各位早已在大学中运用自如,几乎每个人都有一星期学完一学期课程的经验,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把这种经验运用在实际工作中了。
把想法梳理清楚画出来了才是刚开始,每个目标都不止一种解决方案,有的高大上有的低奢内,永远没有最好最完美的解决方案,什么才是当下最合适的性价比最高的才是关键,找到了这种方案要把思路推销出去,是个很严肃很正经很有方法论的问题。无数的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设计师如果不会推销方案,会改稿改到吐最后结果仍旧是沿用第一稿,如果当时能尽可能多一些铺垫会节省大家很多时间。
逗
和工程师一起吃饭,大家的槽点都是产品经理,说他们总是拍脑袋改需求再改就分分钟砍他全家,在各种吐槽中欢快的吃吃喝喝。和产品经理吃饭的时候呢,又会吐槽工程师偷奸耍滑明明最多俩小时的工作居然要排期三天,在互相恭维中欢快的吃吃喝喝。而和设计师吃饭的时候,饭局非常安静,大家都在低头玩手机,偶尔会有人说最近出了个飞翔的小鸟你们玩了没,没有人有心思和精力吐槽其他人。
总的来说,设计师处在捧哏的位子上,嗯啊这是哎嗨哟呵属于基本技能,每天坐在桌子后面做着承上启下的活儿,闷骚型居多,口碑略好,比较容易和上下游打成一片。
唱
在IT公司里,叫设计师的人分两种,一种画线框图,整天和产品经理刀光剑影你侬我侬,一种画效果图,像艺术家一样风骚靓丽。通常被认为是前者负责“好用”,后者负责“好看”,但真实情况是好不好用不是前者一个角色能决定的,但不好用的黑锅一定是他们背。
设计师们大多愿意分享愿意讨论却不愿参加各种文艺活动,最大的共同爱好是旅游,每个人各自的故事写出来都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血泪史,如果让他们选,下辈子肯定不会再做设计,但至少,这辈子会努力活的精彩。
以上,大概就是这个专栏可能会涉及到的内容概述,我不是天津人,不会说相声,我只是个标题党党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