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我们想强调一项成果有价值的时候,往往会用“多少人奋战多少时间”之类的描述,以证明这确实是个伟大工程,凝结了很多人的一般劳动价值,闪耀着着人性、体力与智力综合的光辉。于是在我们的工作过程中就有这么一个技巧,甚至有文章传授这种技巧——“怎么在领导面前显示自己干了很多活”。
在我看来,在工作中有点小技巧有点花活其实没有问题,呈现工作成果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无论干啥,都得急领导所急,想领导所想,把工作结果干到领导眼里,逐渐让领导信任。甚至有些功夫是一定要做到的,比如迅速地回应领导的要求、指示、质询等等;比如做好的东西是要主动向领导提交的;比如涉及几方沟通的问题最好能一起开会,然后做好会议纪要备忘录几方签字认可;比如邮件的抄送和密送功能的有效使用……为什么有些人做事一动手就有那个正规军架势,方方面面看着就是缜密严谨,除了能力和经验的积累之外,这种工作的规范性对职业人士来说非常重要,而这种规范性其实与灵活性和创新性也并不矛盾。
必须得说有序并首先意味着此人做事有章可循“靠谱”,只要不过度并不会变成“死板”——个人死板往往是能力不足的表现,企业死板基本上是到了一定规模之后对于安全性的要求超越了发展要求的结果。一般来说这个时代已经不太会有梦到蛇首尾相接就会发明苯环分子式这样戏剧化又个人性的创新了,一个新点子往往需要一群人的努力来通过计划、论证、研发、小试(内测)、中试(外测)到批量放大(正式版+迭代)这个过程需要的是反而是有序,每个人在岗位上为了总目标而各负其责各尽其能,这永远是管理人员的目标与责任。其实也不用说什么太大的活,即使只是打扫一个房间,有序地先扫地后擦桌子最后拖地然后整理桌面细节,即使只是收拾自己的行李箱,做个LIST检查是不是该带的都带了,这种相对有序地方式也比东抓一把西抓一把来的看着舒服而且不容易漏项。
但无论如何“显示自己干了活”和“确实干了有价值的活”之间差距还是天壤之别的。在工作中有些人会努力寻找PPT模板和美化技能来让自己的演讲或者工作汇报看起来棒棒哒,但实际上除了表达技巧极好少数人或者有写作班子的领导,大多数人是什么工作水平或者做出工作成果,写出来的东西就是什么水平,蒙不了一样干活的人以及那些同样干过活的相关主管领导。而从长期来看,除非职业理想是做一个能靠美观的PPT和说话技术吃饭而且能吃上好饭的人,那么在这种问题上下功夫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做市场的,还得给公司挣来影响力和美誉度;做销售的,还得多卖东西;做财务的,核算准确,财务风险管控到位;做行政的,还得维持良好的公司内部外部运行环境……等等等等,以及所有人都需要让自己的工作成果得到领导认可。
虽然每个人都必须有一些相信“我干的事情是有意义的”才能持续地前行和奋斗,但这种想法如果主要用来麻醉自己那么还是算了吧。经常在工作中可以看到一些假努力——用一些没有价值也没有结果的事情让自己显得很忙,比如:反复修饰工作细节,制作没有太大意义的表格,开没有结论的会,见没有成交意向的客户。然后这种假努力的人往往对自己的境遇还觉得冤屈,工作上也会过的极为不顺心,但实际上这种人只是用这些行为去回避真正的问题——不了解领导的意图和思路,不了解下属或者其他部门真正的障碍,不了解真正的困难是什么以及改进问题的关键点,不了解客户的需求和预算到底是什么……以及这些的核心“能力不足”。
能力不足的人有另一种表现就是好表示“这些方法/工具没有用”,喜探索更有效的捷径。比如做销售的不下笨功夫发掘客户在哪里,就觉得cold call没有用;比如做咨询的不做数据分析,就觉得行业标杆分析或者SWOT没有用……然后结果我们都知道了了,他们最后啥也搞不成……但他们依然觉得自己的境遇很冤屈。
改进能力不足确实没有什么捷径,弄通方法论,然后就是干—修正—干—修正地不断优化自己的工作效果,积累经验。无论干什么或者学什么,总有一个过程是想得到但做不到,不得不努力咬牙坚持过去才行。
另外一点就是“专业能力强”和“技术好”很多时候不完全是一个概念,前者更强调对问题的解决,技术好更多的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技术真好的别憋屈自己,得找个能发挥自己优势的平台;可是真凭小聪明晃过几关的人也得明白,有些该补上的课,市场迟早会找补回来;可这世上最难拿的大概还是了解自己,很多人其实并不能分清“我知道这事儿”、“我了解这道理”、“我有经验”、“我能够透过经验分析出原理”、“我能充分应用这些原理解决问题”,可能所谓悟性造化命,也就是能不能领悟这些的区别了。
至于说“我工作态度好”,一般来说这都只是让自己觉得愉悦地借口罢了,好比说库管说我这里从来没有出过错,好比薪酬专员说我努力算工资不出错,以及保姆说你看我努力把你们家地都擦干净了,这些都有用,但请您来就是干这个的,如果这个也干不了那还玩啥。至于库管是每次要核三遍数,还是薪酬专业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加班,还是保姆不用拖把而是蹲在地上使抹布拿手擦,这都不是加分项——你高兴就好,你要是不高兴就找个更高效便捷的方式吧,工作不是演苦情戏,也不是感动中国,甚至也不是中国好声音。就算哪天有了“中国好员工”这个手法也没前途……于公于私简洁有效才是硬道理。
“大家都在蒙混”这种理由也并不是“我并不能做出有价值的事情”的有效理由,只能说如果公司和行业欣欣向荣,那么即使有人在摸鱼也能被一定程度容忍,可是如果环境变化了,个人直接被暴露在市场的风霜雨雪下,会变成怎么样还真不好说啊……和一般年轻人理解的有出入的是,一个人能获得的待遇并不会持续上升,而是很容易停滞,甚至倒退的。这里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平台的因素,很多时候我们能够做的事情取决于我们在哪个平台上,从大平台上下来,由于自己真实的能力并不足够,混的一出不如一出的例子实际上也是很多的。
总之啊,成为一个过得去的人才还是很不容易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