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尚武
秦汉时期,甘肃各民族风俗不同。
匈奴人“其俗,宽则随畜田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其俗有名不讳而无字。……其坐,长左而北向”。
羌族“其俗氏族无定,或以父名母姓为种号。……更相抄掠,以力为雄。杀人偿死,无它禁令。堪耐寒苦,同之禽兽。虽妇人产子,亦不避风雪。性坚刚勇猛,得西方金行之气焉”。
氐人为农耕民族,“其俗,语不与中国同,及羌杂胡同,各自有姓,姓如中国之姓矣。其衣服尚青绛。……其妇人嫁时著衽露,其缘饰之制有似羌,衽露有似中国袍。皆编发。多知中国语,由与中国杂居故也。其自还种落间,则自氐语。其嫁娶有似於羌,此盖乃昔所谓西戎在于街、冀、豲道者也”。
东汉末年,陇西临洮(今岷县)人董卓带了一批以羌戎为主体的凉州兵,进入中原,废少帝,立献帝,把持朝政,曾经左右了几年政局。中平六年(189年),有人出主意征董卓为少府,董卓不愿屈就,以所部少数民族兵不愿他离开为借口。说:
所将湟中义从及秦胡兵皆诣臣曰:“牢直不毕,禀赐断绝,妻子饥冻。”牵挽臣车,使不得行。羌胡敝肠狗态,臣不能禁止,辄将顺安慰。增异复上。
不久,灵帝病重,又以玺书任命董卓为并州牧,以其兵属皇甫嵩,他又找借口加以拒绝。说:
臣既无老谋,又无壮事,天恩误加,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弥久,恋臣畜养之恩,为臣奋一旦之命。乞将之北州,效力边垂。
这两段话中所说情况真假如何,不必较真,却活画出了凉州人包括汉族和羌、胡的性格特征。一是所谓敝肠狗态,章怀太子注称:“言羌胡心肠敝恶,情态如狗也。”注引郭璞语:“憋怤,急性也。”说到底,就是其性格耿直急躁,对所敬之人又极为忠实,不满时将会造反。下一段话中讲他与所将兵士的关系如此之亲近,将士们愿意“为臣奋一旦之命”,就是对上句话中“敝肠狗态”的最好注脚。
秦汉甘肃的民风,可以用淳朴、率直、尚武六字来概括。《汉书·地理志》对此有经典描述:
天水、陇西,及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故《秦诗》曰:“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及《车辚》、《四臷》、《小戎》之篇,皆言车马田狩之事。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以材力为官,名将多出焉。故此数郡,民俗质木,不耻寇盗。
自武威以西,本匈奴昆邪王、休屠王地,武帝时攘之,初置四郡,以通西域,鬲绝南羌、匈奴。其民或以关东下贫,或以报怨过当,或以悖逆亡道,家属徙焉。习俗颇殊,地广民稀,水草宜畜牧,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保边塞,二千石治之,咸以兵马为务;酒礼之会,上下通焉,吏民相亲。是以其俗风雨时节,谷籴常贱,少盗贼,有和气之应,贤于内郡。此政宽厚,吏不苛刻之所致也。
秦汉甘肃地区之所以形成淳朴、率直、尚武的民风,第一,与其环境有关,甘肃自然环境相对较差,人们要获得基本的生活所需,就必然要经过艰苦的劳动,而且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第二,因其与少数民族杂居,且时有冲突有关。汉族的居住区北有匈奴,南有氐、羌,自战国以来,汉匈、汉羌经常发生武装冲突和战争,匈奴和羌人都英勇好战,生活在矛盾和冲突中的汉族,也只得勇武,才能减轻在与少数民族冲突中的损失,获得战争的胜利。第三,与甘肃汉族的来源有关。秦人据说最早是居住于东方的民族,是殷王派他们“在西戎,保西垂”,即为执行某种军事任务而来,他们本来就是军事人员。商鞅变法取消贵族特权,按军功给予战士田宅和爵位,禁止私斗,鼓励耕织,强制有两男以上的家庭分家,发展和强化了秦人原有的崇尚武力、勇猛进取、注重实用而不注重礼节的习俗。中原华夏诸国的敌视和排斥,激励了秦人奋发自强的决心,使秦国国富兵强,在与六国的攻战中处于绝对优势,终于统一了六国。秦汉时,王朝不断从内地迁徙人口到甘肃地区来。这些迁徙者,固然有大量的平民,但也有“报怨过当”的罪犯,或“悖逆亡道”的亡命徒,他们本就性格刚烈,到了迁徙地,更会显露出他们讲义气和勇武的一面。
秦汉甘肃百姓从小就好武、能骑、善射,凉州诸边郡长官每年八月要集中骑士举行射箭、驾车、驰驱,使边郡年轻人常年习武,骁勇善战,武艺高强。例如李广就“世世受射”。甘延寿“少以良家子善骑射为羽林,投石拔距绝于等伦,尝超逾羽林亭楼,由是迁为郎。试弁,为期门。以材力爱幸”。汉武帝针对这些特点,专门选拔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郡良家子为皇家卫队——期门,为尚武的凉州子弟提供了用武之地。经过长期的军旅生涯,凉州勇士们为王朝建功立业,有的成为著名军事将领,而彰显史册;有的成为乱世奸雄,亦名著竹帛。他们的子弟在其影响和荫携下,一代代尚武成风,造就了一个庞大的关西(今甘肃、陕西等地)将领集团,形成秦汉甘肃人才的一个特殊优势。
班固在《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中对这个集团有经典的描述,称:
秦汉已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秦将军白起,郿人;王翦,频阳人。汉兴,郁郅王围、甘延寿,义渠公孙贺、傅介子,成纪李广、李蔡,杜陵苏建、苏武,上邽上官桀、赵充国,襄武廉褒,狄道辛武贤、庆忌,皆以勇武显闻。苏、辛父子著节,此其可称列者也,其余不可胜数。何则?山西天水、陇西、安定、北地处势迫近羌胡,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故《秦诗》曰:“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皆行。”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耳。
班固所举的今甘肃出生的名将都是西汉的,还有两汉之际以及东汉的名将,我们补充列举于下。
公孙昆邪,北地义渠人。西汉景帝时任陇西太守,以将军击吴楚七国之乱,有功,封平曲侯,著有阴阳家书《公孙浑邪》15篇。事迹见《汉书·公孙贺传》《艺文志》等。
李广(?—前119),陇西成纪人,秦将李信五世孙,西汉名将。他20岁入伍,开始了抗击匈奴的生涯。一生中7任边郡太守,历40余年,经文、景、武3个皇帝,与匈奴作战70余次,屡立战功,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因而不敢犯境。事迹见《史记·飞将军列传》。
李蔡(?—前118),陇西成纪人,李广叔伯弟兄。景帝时积功至二千石,任轻车将军,从卫青出击匈奴右贤王,以功封乐安侯。元狩二年(前121年),任丞相。元狩五年(前118年),以侵盗孝景园神道壖地罪,自杀。事迹见《汉书·李广传》等。
公孙贺(?—前91),北地义渠人,公孙昆邪之孙。武帝为太子时,任太子舍人。武帝继位,极受亲信。元光二年(前133年),以轻车将军参与马邑诱围单于之事。元光六年(前129年),自云中出兵,与卫青等出征匈奴。元朔五年(前124年),征匈奴有功,封南窌侯。太初二年(前103年),以太仆升任丞相。征和二年(前91年),以巫蛊事,下狱死。事迹见《汉书·公孙贺传》。
公孙敖(?—前91),北地义渠人。景帝时为郎。建元二年(前139年)为骑郎,从大长公主刀下救出卫青,卫青得武帝宠幸,公孙敖由此益显。元朔六年(前123),以护军都尉随卫青击匈奴,至右王庭得王,封为合骑侯。元狩二年(前121年),将兵出北地,以与霍去病会失期,当斩,赎为庶人。太初元年(前104年),以因杅将军出塞外,筑受降城。天汉四年(前97年),以因杅将军将万骑、步兵3万出雁门,与匈奴左贤王大战,不利,撤回。下吏,当斩,诈死,逃亡民间五六年,被捕获,以妻为巫蛊,族灭全家。事迹见《汉书·卫青霍去病传附公孙敖传》。
李息,北地郁郅人。景帝时为郎。武帝初为太中大夫。元光二年(前133年),以材官将军参与马邑伏兵。元朔元年(前128年),以将军出代,击匈奴获首虏数千级。次年以将军与卫青出云中,收复河南地,置朔方、五原郡。五年以大行令为将军出右北平,征匈奴,因功爵关内侯。元鼎六年(前111年),率大军平定反叛的羌人。善为赋,《汉书·艺文志》著录有《给事黄门侍郎李息赋》9篇。事迹见《汉书·卫青霍去病传附李息传》。
金日(前134—前86),字翁叔,匈奴休屠王太子,姑臧人。元狩二年(前121年),金日被俘没入官府,在黄门养马。因其所养马膘肥体壮,被汉武帝发现,拜为马监,迁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日见亲厚。以汉曾缴获休屠王祭天金人,而赐姓金。武帝后元元年(前88年),马何罗在上林宫欲行刺武帝,金日舍身治服凶手。汉武帝临终,以金日为幼主四大辅臣之一,封秺侯。年余病逝,谥敬侯。事迹见《汉书·金日传》。
上官桀(?—前80),上邽人。太初元年(前104年)以搜粟都尉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兵西域,攻破郁成,俘郁成王,升任少府。以捕获反叛的马何罗,封为安阳侯。昭帝即位,以左将军与霍光一起辅政。始元四年(前83年)其孙女被立为昭帝皇后。元凤元年(前80年)与桑弘羊谋立燕王旦,失败,与子上官安同时被诛。事迹见《汉书·武帝纪》《昭帝纪》《霍光传》等。
王围,北地郁郅人,西汉时曾任强弩将军,著有《强弩将军王围射法》五卷。见《汉书·艺文志》兵家类。其他事迹不详。以其兵书排列位置推测,当在李广之后。
李陵(?—前74),陇西成纪人,李广长子李当户的遗腹子。受武帝命率800骑深入匈奴两千余里,还拜为骑都尉,将勇敢士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备匈奴。天汉二年(前99年),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北行30日,至浚稽山,被匈奴单于率8万骑兵围困,矢尽兵败而降。汉武帝族灭其家,单于以女妻之,任为右校王,成为单于的左右手。事迹见《汉书·李广传附李陵传》。
赵充国(前137—前52),字翁孙,祖籍陇西上邽,徙金城令居(今永登境)。历仕武、昭、宣三朝。武帝时,以代理司马军职,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击酒泉,率百余壮士突破优势匈奴军的包围。昭帝时,率军平定氐人反叛、俘获匈奴西祁王,与霍光一起辅立宣帝。晚年,平定金城羌人的反叛。谥壮侯,画像未央宫麒麟阁。事迹见《汉书·赵充国传》。
傅介子,北地义渠人。元凤中,以骏马监求使大宛,责龟兹、楼兰二国杀汉使者,诛匈奴使者,拜为中郎。元凤四年(前77年),以平乐监持节使西域,诛斩与汉为敌的楼兰王安,归首悬北阙,封义阳侯。事迹见《汉书·傅介子传》。
辛武贤,狄道人。先任酒泉太守,宣帝神爵元年(前61年)拜为破羌将军,参与平定羌人反叛。次年,回酒泉太守任,后任西河太守。甘露元年(前53年),兼任破羌将军,征乌孙至敦煌,病卒。事迹见《汉书·赵充国传》《宣帝纪》,敦煌悬泉简等。
甘延寿(?—前25),字君况,北地郁郅人。建昭三年(前36年)任西域都护骑都尉,与副都尉陈汤一起,征西域诸国兵,诛灭与汉为敌的匈奴郅支单于,封为义成侯。迁城门校尉,护军都尉,逝于官任。事迹见《汉书·甘延寿陈汤传》。
辛庆忌(?—前12),字子真,狄道人,辛武贤子。年轻时以右校丞随长罗侯常惠在乌孙赤谷城屯田,与敌对势力乌孙歙侯作战,以功拜为侍郎,迁校尉。元帝初,先后任金城长史、郎中车骑将、张掖太守、酒泉太守等职。成帝时官至右将军。元始中,被王莽设陷灭家。事迹见《汉书·辛庆忌传》。
段会宗(前83—前9),字子松,天水上邽人。元帝竟宁元年(前33年)任西域都护,立安日为乌孙小昆弥。后任沛郡、雁门太守。阳朔三年(前22年),为西域都护,因其司马处置康居太子求降事不当,回朝后以赎论,任金城太守,以病免官。永始二年(前15年)出使西域,安辑乌孙,立末振将为小昆弥。元延二年(前11年)到西域,亲手击杀篡位的番丘,以功爵关内侯。病逝于乌孙。事迹见《汉书·段会宗传》及《西域传》。
廉褒,襄武人。西汉宣帝后期,任护西域都护,以恩信安定西域。返朝后任后将军。永始元年(前16年)以右将军与辛庆忌、师丹、谷永等上书劝止成帝立赵婕妤为皇后。绥和元年(前8年)与丞相翟方进等被成帝召入禁中,议定以定陶王为太子。同年,以与淳于长、王立交,被免为庶人。王莽时将军廉丹为其后人。事迹散见《汉书·西域传》《刘辅传》《孔光传》等。
隗嚣(?—33),天水成纪人。新莽末随农民起义军参与推翻王莽政权的活动,割据陇右,称王,被光武帝平定。事迹见《后汉书·隗嚣传》。
梁统,字仲宁,安定乌氏人。更始二年(24年),受命安集凉州,任酒泉太守。后与窦融一起保聚河西,更为武威太守。建武八年(32年)与窦融一起与光武帝会兵击隗嚣。封成义侯,任酒泉典农都尉。十二年(36年)至洛阳,更封高山侯,拜太中大夫,主张重刑峻法,不被接受。后出为九江太守,定封陵乡侯。其子梁松永平间为太仆。子梁竦终生为学。事迹见《后汉书·梁统传》。
梁慬(?—112),字伯威,北地弋居人也。和帝时,为郎中、军司马。延平元年(106年)为西域副都尉,将五千骑,驰往解救被反叛诸国兵围困的都护任尚。又在龟兹城以八九千军战败龟兹等国兵数万。永初二年(115年)春奉命撤回关内,至张掖日勒大破反叛羌人万余,安定河西四郡。又转战三辅,连破叛羌。次年,行度辽将军事,击破匈奴奥鞬日逐王,匈奴单于降。五年以擅授南单于兄子优孤涂奴羌侯印绶,下狱。次年拜为谒者,将兵击骚扰三辅的羌人,至湖县,病卒。事迹见《后汉书·梁慬传》。
皇甫规(104—174),字威明,安定朝那人。早年好学,研习兵略。永和中,以功曹率甲士800,打退叛羌的进攻。延熹三年(160年),任泰山太守,镇压叔孙无忌领导的反抗队伍。次年,为中郎将,持节统兵攻降先零等羌,所到州郡,整饬吏治,革除暴政,诸羌20余万相继归降。后任度辽将军,转历数职,封侯不受。事迹见《后汉书·皇甫规传》。
张奂(104—181),字然明,敦煌渊泉人。永寿元年(155年)任安定属国都尉,以200兵力,打败南匈奴左奥鞬台耆七千余骑兵的进攻。任使匈奴中郎将,平定匈奴休屠各的反叛。又任度辽将军,屯备五原,边境安定。延熹九年(166年)任护匈奴中郎将,以九卿秩督幽、并、凉三州及度辽、乌桓二营,平定反叛诸族,清定三州。事迹见《后汉书·张奂传》。
段颎(?—179),字纪明,武威姑臧人。西域都护段会宗的曾侄孙。以孝廉举为宪宗园丞,阳陵令。迁辽东属国都尉、中郎将、护羌校尉等职,在平定少数民族反叛的战争中,建立了颇多功勋,封新丰县侯。事迹见《后汉书·段颎传》。
傅燮(?—187),字南容,北地灵州人也。年轻时以太尉刘宽为师。后为护军司马,与皇甫嵩一起镇压黄巾起义。以得罪宦官,有功而不封,任安定都尉。凉州羌人与汉族边章、韩遂联合造反,司徒崔烈欲弃凉州,傅燮坚决反对。但又得罪朝中权贵,出为汉阳太守。广开屯田,叛羌来附。反叛者数千围汉阳,傅燮坚守孤城,临阵战殁。谥壮节侯。
盖勋(?—190),字元固,敦煌广至人。初为汉阳长史。中平元年(184年),陇右羌胡与边章联合反叛,盖勋屯阿阳,数有战功。护羌校尉夏育被羌人包围,盖勋率众救之,至狐槃军败被俘,羌戎不敢加害,送还。任讨虏校尉,灵帝召见,问:“天下何苦而反乱如此?”勋曰:“幸臣子弟扰之。”拜京兆尹。灵帝死后,董卓废少帝,杀何太后,盖勋斥董卓为小丑,被排斥,不得意,疽发背卒。事迹见《后汉书·盖勋传》。
皇甫嵩(?—195),字义真,安定朝那人,皇甫规之侄。灵帝时为议郎,迁北地太守。中平元年(184年)黄巾事起,为左中郎将与朱儁一起,率4万兵打败颎川黄巾,封都乡侯。在广宗大破张梁军,斩之,并将病死的张角剖棺戮尸,传首京师。攻斩张宝于下曲阳,杀黄巾10万,筑京观于城南。嵩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槐里侯。中平五年(188年),大败凉州王国军于陈仓。与董卓结怨,初平元年(190年)曾被捕下狱。三年董卓被诛,拜太尉,迁光禄大夫、太常,病卒。事迹见《后汉书·皇甫嵩传》。
[1]《后汉书·西羌传》。
[2]《三国志·鲜卑乌丸东夷传》注引《魏略·西戎传》。
[3]《后汉书·董卓列传》。
[4]《史记·秦本纪》。
[5]《汉书·甘延寿传》。
[6]《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此“山”按照当时通例当指太行山。是从大范围说秦汉时期人才分布的大致状况。《后汉书·虞诩传》中虞诩引民谚:“关西出将,关东出相。”此“关”按当时通例系指函谷关,还是从大范围讲的。关键是《汉书》中所列举的15位“将军”,白起、王翦、苏建、苏武4位为属今陕西地区人,其余皆为今甘肃地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