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684800000015

第15章 政区设置(2)

四、凉州等刺史部

秦统一六国以后,政区以郡划分,郡既是行政区又是监察区,中央设御史大夫,其职掌是“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其下有监御史负责监督郡一级官员。汉初曾沿袭此制,但废除了职掌监察一郡的监御史。惠帝三年(前192年),遣御史出监三辅,察词讼,令其十月奏事,十二月还监。此后在地方再度设置监御史。文帝十三年(前167年),以御史不奉法,改由丞相随时斟酌事宜,派人到地方刺察诸郡。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停止了派遣御史。随着疆土不断开拓,在新的疆土上又陆续设置新郡,至太初元年(前104年)全国共有郡91个,比汉初约增添了三分之一,加上18个王国,总计有109个郡国。同时地方豪族势力越来越强大,与中央集权的矛盾不断加剧,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分天下为13个刺史部,13部中有11部采用了《禹贡》和《职方》里的州名,都叫做某州刺史部,因此习惯上又以1部为1州,合称13州,即13个监察区。每州派1名刺史,以低级的中央官吏(秩六百石)充任,定期出外巡察,纠劾郡守。刺史巡察郡国以六条诏书(具体内容见下页文)为限,六条之外不问。以后刺史监察范围不断扩大,凡州内朝廷命官都在督刺之列,还有选举与劾奏权力,刺史每年回京师奏事一次,地方政绩如何,全凭刺史上奏,郡守对刺史多敬而畏之,刺史逐渐干预地方行政,积久成制,也变成地方行政长官了。西汉末年,刺史曾两度改称州牧,州牧的秩奉为二千石,与朝中诸卿及郡守的级别完全一样了。

《汉书·百官公卿表》称:“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监御史,秦官,掌监郡。汉省,丞相遣史分刺州,不常置。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成帝绥和元年更名牧,秩二千石。哀帝建平二年复为刺史,元寿二年复为牧。”汉朝中央最高监察官称御史大夫,同时兼副丞相,与丞相、太尉(或大司马)一起同称三公,但秩奉比前二者为低,是中二千石。其下有两名副手,御史丞和御史中丞。御史中丞在殿中兰台处理公务,其任务有四项:一为掌管朝中公文、档案、图册和书籍;二为对外督察统领13位州刺史;三为领导15位侍御史,负责接受公卿上奏诸事,审查奏章;四为对有罪大臣予以弹劾。受御史大夫领导的13位刺史,是朝廷垂直下派的监察部内地方政区——郡的官员。

刺史的职责,据《汉书·武帝纪》师古注引“《汉旧仪》云:初分十三州,假刺史印绶,有常治所。以秋分行郡,御史为驾四封乘传。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史迎之界上,所察六条”。刺史有固定的驻所,平时在驻所办公,处理所监诸郡的有关违规事件。每年秋分(八月)就要乘驿传的公车到所属郡国巡视。郡国分别派遣一位史(秘书之类的吏)到郡国的边界上迎接,引领安顿,协助进行检察活动。年终时,刺史到京师向朝廷报告监察诸郡情况。刺史只是六百石的官员,与郡丞或中等县县令的秩奉相同,但其权力极大。颜师古注引《汉官典职仪》云:

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一条,强宗豪右田宅踰制,以强淩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刻暴,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祅祥讹言。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也。

就是说,刺史之职,一是颁布朝廷旨意,宣布任命事项;二是巡行州内各郡国,了解检查各郡国治理的情况,对做得好的予以表彰升级,对做得不好的予以黜降处罚;三是对地方的冤狱进行审理。总的来说,刺史是根据朝廷颁布的六条标准来检查和省察郡国长官。这六条,第一条是整治地方豪强的不法行为;第二条是查处郡守背公向私,贪利敛财;第三条是查处郡守刑罚不公,任情刑赏,刻剥百姓,引起众怒;第四条是用人不公,蔽贤宠顽;第五条是郡守的子弟依仗权势走后门谋私;第六条是郡守阿附豪强,受收贿赂,违背行政公正。可以看出,刺史监督的对象虽有地方豪强,但主要是郡守,汉朝皇帝对地方大员的监察是严格而有效的。刺史还负有地方治安及救灾之责。

西汉时,今甘肃省境内的陇西、天水、安定、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8郡属凉州刺史部,武都郡属益州刺史部,北地郡属朔方刺史部。元始四年(4年)王莽改分天下为12州,将朔方刺史部并入凉州刺史部。

宣帝后期,著名经学博士贡禹曾任凉州刺史。《汉书·贡禹传》:“贡禹字少翁,琅邪人也。以明经洁行著闻,征为博士,凉州刺史,病去官。”

成帝时,谷永曾任凉州刺史。《汉书·谷永传》:“(王)音薨,成都侯(王)商代为大司马卫将军,(谷)永乃迁为凉州刺史。”

哀帝初,杜邺曾任凉州刺史。《汉书·杜邺传》:“哀帝即位,迁为凉州刺史。邺居职宽舒,少威严,数年以病免。”

成帝时,萧育曾任朔方刺史。《汉书·冯奉世传附子野王传》:“成帝立,有司奏冯野王王舅,不宜备九卿。以秩出为上郡太守,加赐黄金百斤。朔方刺史萧育奏封事,荐言:……上自为太子时闻知野王。会其病免,复以故二千石使行河堤,因拜为琅邪太守。”

成帝河平年间(前28—前25),翟方进曾任朔方刺史。《汉书·翟方进传》:“河平中,方进转为博士。数年,迁朔方刺史,居官不烦苛,所察应条辄举,甚有威名。再三奏事,迁为丞相司直。”

元帝时,薛广德曾任朔方刺史。《汉书·薛广德传》:“顷之,使行流民幽州,举奏刺史二千石劳徕有意者,言勃海盐池可且勿禁,以救民急。所过见称,奉使者十一人,为最,迁丞相司直。坐法,左迁朔方刺史,复征入为太中大夫给事中,累迁长信少府、大鸿胪、光禄勋。”

西汉时,今甘肃省境大部分为凉州刺史部,实际上奠定了甘肃作为一级政区的基础。凉州刺史部的设置大大加强了西汉中央政府对今甘肃地区的统治。

[1]《汉书·百官公卿表》。

[2]《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五、地方职官系统

(一)地方职官系统

西汉在今甘肃境内的行政区划有两种:一是郡县制;一是属国制。在此基础之上又设置了监察区——刺史部。在这些行政区上也相应建立了一套地方职官系统。

郡设太守,为郡一级最高行政长官。《汉书·百官公卿表》载:“郡守,秦官……景帝中二年更名太守。”郡太守为朝廷任命,上对皇帝负责,下在郡内专制一切。《通典·职官典》称“掌治民、进贤、劝功、决狱、检奸”以及所治郡的地方行政事务等,无所不揽,甚至可以自置属吏。

郡太守之下因任命权不同可分为佐官与属吏两类:秩二百石以上者,由朝廷任命,有丞、长史、都尉等,谓之佐官;秩百石以下者由郡守自行辟除,如功曹、五官、督邮、主簿等,皆为属吏。

都尉,掌佐太守分管军事,秦时名郡尉。《汉书·百官公卿表》云:“郡尉,秦官,掌佐守典武职甲卒,秩比二千石,有丞,秩皆六百石。景帝中二年更名都尉。”都尉之秩略低于郡守而比丞与长史要高。郡内一切军事行动,都由都尉负责。

丞,佐助郡太守管理郡内事务,必要时还可以代理郡守行事,如郡太守在作战中阵亡,丞有权临时代理。边郡所设长史,掌兵马。

郡太守府衙分为阁下和诸曹两部分。阁下为郡太守治事居息之所,诸曹为郡太守府分曹办事之所。诸曹设书佐10人掌文书。郡的掾属有别驾、主簿功曹、议曹、贼曹掾、决曹掾、贼捕掾、五官掾、门下掾、门下督、郡掾祭酒、郡文学、郡文学史、郡文学卒史、学经师、宗师、舍人、史、从史、诸曹史、右曹掾史、太守卒史、《五经》百石卒史、直符史、狱史、狱小吏、小史、督邮、督邮掾、督邮书掾、都吏、少府、守属、给事太守府、司空等。

郡下设县,万户以上的县官称令,万户以下县官称长。《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吏。”平帝时,全国有县、道、国、邑共1587个。王莽改制,县令、长改称县宰。县令、长有丞1人,管文书、谷仓和监狱。县尉,大县2人,小县1人,掌治安、捕盗贼,他们都是县的“长吏”。县的佐吏除县丞、县尉由朝廷任命外,其他诸曹掾、属的设置大致和郡的掾属差不多,皆由令长选任,掾吏多少各县也不尽相同。

乡是西汉时期最低级行政机构,“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循禁贼盗。县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则减,稀则旷,乡、亭亦如之,皆秦制也”。乡是地方行政基层组织,西汉时期凡是分担徭役、缴纳赋税等,都是以乡为基层计算单位。五千户以上的乡,由郡派1名有秩,五千户以下的,由县派1名啬夫。有秩和啬夫的职责相同,掌平讼的曲直、定徭役的轻重以及征收田租、口赋等。所以,对于老百姓来说政刑的优劣,赋役是否公平合理,与有秩、啬夫的邪正有很大的关系。汉代为了倡导忠孝的封建道德,特别重视三老。三老,就是选择乡内德高望重的可以作为表率的人为之,以教育民众遵循伦理道德,有益于社会风化,所以三老实际负有社会教育的责任。民户聚居的地方称为里,各里居住的民户多少各不相同。每里设里正、里魁、里主、里胥、父老、假士等,各负其责,以掌一里百家诸事,里有围墙,设监门。里之下,10家为什,5家为伍,相互检查、监督。汉平帝时,全国有乡6622个。今甘肃境内当时有多少乡已不可考,但从出土的汉简中可以得知,河西地区的郡县同中原地区一样,也是以乡作为基层组织的。

(二)地方职官系统的特点

汉代甘肃境内的郡县,由于地处边陲,对于保卫边境安全和丝绸之路畅通具有特殊的作用。因此职官系统与内地又有不同之处。

首先,边郡太守比内地太守更趋向于集政务、军事及边塞防务于一身。西汉时期北方边郡与匈奴、羌、氐及其他北方民族相邻,边郡的太守不仅要管理全郡政务,还负责边塞的日常防务,战时也经常统领军队出征,故其太守名衔上加称“将屯”、“将军”。如,武帝末年,桑弘羊等人请在轮台屯田,其奏书中称:“臣谨遣征事臣昌分部行边,严敕太守都尉明烽火,选士马,谨斥候,蓄茭草。”宣帝时,金城羌人反叛,赵充国受命率大军平叛,“有诏将八校尉与骁骑都尉、金城太守合疏捕山间虏,通转道津渡”,又“拜酒泉太守辛武贤为破羌将军”,与冯奉世、许延寿等领军共击西羌。

其次,内地郡由于无边防任务,所以只设一个都尉。前文所述“秩比二千石”“景帝中二年更名都尉”,此都尉是指郡都尉。西汉时期,甘肃地区诸郡由于军事繁剧,往往不仅设一位都尉,还可能设两位甚至三位部都尉。都尉一般都是驻守在边塞或军事险要之处,可以开府治事,有属官。

总之,由于甘肃地区地处丝绸之路和隔绝羌胡的咽喉要地,在政治和军事上具有特殊的地位,无论在官职的设置上还是其职权上,都有其特殊之处。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更注重军事防务,一切为加强边防力量而设,各郡多有丞、长史、司马一类的武职,甚至“居延汉简中的任何一枚,都可以与军事防御联系起来”。

[1]《汉书·百官公卿表》。

[2]《汉书·百官公卿表》。

[3]《汉书·西域传》。

[4]《汉书·赵充国传》。

[5]薛英群:《居延汉简通论》,甘肃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12页。

六、甘肃郡守事迹存真

西汉时,曾在今甘肃地区各郡任太守的著名官员很多,其事迹颇值得记载。

汉景帝时,北地义渠人公孙昆邪曾任陇西郡守,吴楚七国之乱爆发,他被任命为将军平定叛乱,在与吴楚叛军的作战中立功,封为平曲侯。

汉景帝至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前,李广先后任陇西太守、北地太守、雁门太守和云中太守。

昭帝(前86—前74)时,有敦煌太守登。敦煌酥油土北墩烽燧遗址出土汉简,有“七月庚子,将屯敦煌太守登,敢告部都尉卒人,谓县官,戍卒起郡”。此次出土诸简,仅有一简有“始元七年”纪年,故暂置于昭帝时。

宣帝地节二年(前68年),任胜为安定太守,王汉为武威太守。《汉书·霍光传》:“光薨后,语稍泄。于是上始闻之而未察,乃徙光女婿度辽将军未央卫尉平陵侯范明友为光禄勋,次婿诸吏中郎将羽林监任胜出为安定太守。数月,复出光姊婿给事中光禄大夫张朔为蜀郡太守,群孙婿中郎将王汉为武威太守。”

宣帝元康元年(前65年)前,张延寿任北地太守。《汉书·张汤传附子安世传》:“安世自见父子尊显,怀不自安,为子延寿求出补吏,上以为北地太守。岁余,上闵安世年老,复征延寿为左曹太仆。”

元康元年后,杜延年任北地太守。《汉书·杜周传附子延年传》:“霍光薨后,子禹与宗族谋反,诛。上以延年霍氏旧人,欲退之,而丞相魏相奏延年素贵用事,官职多奸。遣吏考案,但得苑马多死,官奴婢乏衣食,延年坐免官,削户二千。后数月,复召拜为北地太守。延年以故九卿外为边吏,治郡不进,上以玺书让延年。延年乃选用良吏,捕击豪强,郡中清静。居岁余,上使谒者赐延年玺书,黄金二十斤,徙为西河太守,治甚有名。”

宣帝神爵元年(前61年)前,辛武贤任酒泉太守。《汉书·宣帝纪》:“神爵元年四月,即拜酒泉太守辛武贤为破羌将军。”

宣帝神爵元年敦煌太守快(姓佚)。《汉书·赵充国传》皇帝诏书称“今诏破羌将军武贤将兵六千一百人,敦煌太守快将二千人,长水校尉富昌、酒泉侯奉世将婼、月氏兵四千人,亡虑万二千人”。敦煌悬泉汉简中,多枚简有敦煌太守快之名。

宣帝五凤二年(前56年)有敦煌太守常乐。敦煌悬泉置遗址采集简牍1304号简:“五凤二年九月庚辰朔壬辰,敦煌太守常乐、丞贤,谓敦煌、效谷,为驾,当舍传舍,如律令。”

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有金城太守贤(姓佚)。《敦煌悬泉汉简释粹》收有一份押送施刑徒的公文,言:“甘露三年四月甲寅朔庚辰,金城太守贤、丞文,谓过所县、道官,遣浩亹亭桼贺以诏书送施刑伊循,当舍传舍,从者如律令。”

宣帝时,窦某(窦融高祖父)任张掖太守。《后汉书·窦融传》:“融高祖父,宣帝时以吏二千石自常山徙焉(扶风平陵)。……而高祖父尝为张掖太守。”

元帝初元间(前48—前44),王尊任安定太守。《汉书·王尊传》:“后上行幸雍,过虢,尊供张如法而办。以高弟擢为安定太守。到官,出教告属县曰:‘令长丞尉奉法守城,为民父母,抑强扶弱,宣恩广泽,甚劳苦矣。太守以今日至府,愿诸君卿勉力正身以率下。故行贪鄙,能变更者与为治。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又出教敕掾功曹‘各自底厉,助太守为治。其不中用,趣自避退,毋久妨贤。夫羽翮不修,则不可以致千里;闑内不理,无以整外。府丞悉署吏行能,分别白之。贤为上,毋以富。贾人百万,不足与计事,昔孔子治鲁,七日诛少正卯,今太守视事已一月矣,五官掾张辅怀虎狼之心,贪污不轨,一郡之钱尽入辅家,然适足以葬矣。今将辅送狱,直符史诣阁下,从太守受其事。丞戒之戒之!相随入狱矣!’辅系狱数日死,尽得其狡猾不道,百万奸臧。威震郡中,盗贼分散,入傍郡界。豪强多诛伤伏辜者。坐残贼免。”

元帝初元二年(前47年),有敦煌太守千秋(姓佚)。《敦煌悬泉汉简释粹》收有一出差住宿公文:“初元二年四月庚寅朔乙未,敦煌太守千秋、长史奉憙、守部候修仁行丞事,谓县,遣司马丞君案事郡中,当舍传舍,从者如律令。四月过东。卩。”

元帝永光二年(前42年)前,冯野王任陇西太守。《汉书·百官公卿表下》:永光二年“陇西太守冯野王为左冯翊,五年迁”。

元帝永光五年(前39年),有敦煌太守弘(姓佚)。《敦煌悬泉汉简释粹》收有永光五年转发御史大夫府《失亡传信册》,内有“七月庚申,敦煌太守弘、长史章、守部候修仁行丞事,敢告部都尉卒人,谓县官,官写移书到,如律令。”

元帝时(前48—前33),辛庆忌任张掖太守、酒泉太守。《汉书·辛庆忌传》:“元帝初,补金城长史,举茂材,迁郎中车骑将,朝庭多重之者。转为校尉,迁张掖太守。徙酒泉,所在著名。”

元帝、成帝间(前48—前7),萧由任安定太守。《汉书·萧望之传附子由传》:“由字子骄,为丞相西曹,卫将军掾,迁谒者,使匈奴副校尉。后举贤良,为定陶令,迁太原都尉,安定太守。治郡有声,多称荐者。”

西汉时,有北地太守恽(姓佚)、安定太守由(姓佚)。《敦煌汉简》马圈湾烽燧遗址619简:“愿加就程。五年,北地太守恽言:转。”“安定太守由书言:转粟输嘉平仓,以就品博募贱,无欲为。”此安定太守由,或即《汉书·萧望之传附子由传》中的萧由。该简当为两太守之转输文书。其中之五年,或系平帝建始五年(前28年)。据本传,萧由“迁太原都尉,安定太守”。皆为哀帝之前事,因其在定陶令任上得罪了正在潜邸的定陶王刘欣,后其继位为帝(哀帝),即“制书免由为庶人。哀帝崩,为复土校尉、京辅左辅都尉,迁江夏太守。平江贼成重等有功,增秩为陈留太守。元始中,作明堂辟雍,大朝诸侯,征由为大鸿胪,会病,不及宾赞,还归故官,病免。复为中散大夫,终官”。而哀帝之前的成帝诸年号中仅建始有五年,其余皆为四年。

成帝时(前32—前7),冯逡任陇西太守。《汉书·冯奉世传附子逡传》:“逡字子产,通《易》。太常察孝廉为郎,补谒者。建昭中,选为复土校尉。光禄勋于永举茂材,为美阳令。功次迁长乐屯卫司马,清河都尉,陇西太守。治行廉平,年四十余卒。”

成帝初,辛庆忌再任酒泉太守。《汉书·辛庆忌传》:“成帝初,征为光禄大夫,迁左曹中郎将,至执金吾。始武贤与赵充国有隙,后充国家杀,辛氏至庆忌为执金吾,坐子杀赵氏,左迁酒泉太守。岁余,大将军王凤荐庆忌‘前在两郡著功迹,征入,历位朝廷,莫不信向。质行正直,仁勇得众心,通于兵事,明略威重,任国柱石。父破羌将军武贤显名前世,有威西夷。臣凤不宜久处庆忌之右。’乃复征为光禄大夫、执金吾。”

成帝建始元年(前32年),有张掖太守良(姓佚)。《居延新简》EPT52:99简文云:“建始元年九月辛酉朔乙丑,张掖太守良、长史威、丞宏敢告居延都尉卒人言,殄北守候塞尉、护甲渠候宜典吏社,受致廛饭黍、肉,护直百卅六、直百卌二。五月五日,谊以钱千五百偿所敛吏社钱,有书。护受社廛不谨,谊所以钱千五百偿吏者,审未发觉。谊以私钱偿罪名书到如。”

成帝建始二年(前31年),有敦煌太守延(姓佚)。《敦煌悬泉汉简释粹》有纪年调谷公文:“建始二年八月丙辰朔壬申,敦煌太守延、守部候强行长史事、丞义谓县……羌胡众数遣,在道马谷使外国,今少,恐乏,调给仓谷,大司农……”

成帝建始四年至河平元年(前29—前28)前后,有敦煌太守贤(姓佚)。《敦煌悬泉汉简释粹》有过所两则,一为:“建始四年闰月癸酉朔丁丑,榆中守长、允街尉、守丞贺……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界中当舍传舍,从者如律令……太守贤、长史福、丞憙……如律令。”二为:“河平元年八月戊辰朔壬午,敦煌太守贤、丞信德谓过所县、道,遣广至司空啬夫伊猛,收流民东海、泰山,当舍传舍,从者如律令。八月庚寅过东。”

成帝河平二年(前27年)以后数年,陈立任天水太守。《汉书·西南夷传》:“大将军凤于是荐金城司马陈立为牂柯太守,立者,临邛人,前为连然长、不韦令,蛮夷畏之。……立已平定西夷,征诣京师。会巴郡有盗贼,复以立为巴郡太守,秩中二千石居,赐爵左庶长。徙为天水太守,劝民农桑为天下最,赐金四十斤。入为左曹卫将军、护军都尉,卒官。”

成帝鸿嘉间(前20—前17),段会宗任金城太守。《汉书·段会宗传》:“会宗既出,诸国遣子弟郊迎。小昆弥安日前为会宗所立,德之,欲往谒,诸翕侯止,不听,遂至龟兹谒。城郭甚亲附。康居太子保苏匿率众万余人欲降,会宗奏状,汉遣卫司马逢迎。会宗发戊己校尉兵随司马受降,司马畏其众,欲令降者皆自缚,保苏匿怨望,举众亡去。会宗更尽还,以擅发戊己校尉之兵乏兴,有诏赎论。拜为金城太守,以病免。”

成帝鸿嘉二年(前19年)前,刘威任陇西太守。《汉书·百官公卿表下》:“二年,陇西太守刘威子然为京兆尹,一年卒。”

成帝鸿嘉三年(前18年)前,牛商任张掖太守。《汉书·百官公卿表下》:三年“张掖太守牛商子夏为右扶风,四年免。”

成帝鸿嘉、永始间(前24—前13),萧咸为张掖太守。《汉书·张禹传》:“天子愈益敬厚禹。禹每病,辄以起居闻,车驾自临问之。上亲拜禹床下,禹顿首谢恩,因归诚,言:‘老臣有四男一女,爱女甚于男,远嫁为张掖太守萧咸妻,不胜父子私情,思与相近。’上即时徙咸为弘农太守。”

成帝永始元年(前16年)前,楼护任天水太守。《汉书·游侠楼护传》:“楼护,字君卿,齐人。……久之,平阿侯举护方正,为谏大夫,使郡国。护假贷,多持币帛,过齐,上书求上先人冢,因会宗族故人,各以亲疏与束帛,一日散百金之费。使还,奏事称意,擢为天水太守。数岁免,家长安中。时成都侯商为大司马卫将军,罢朝,欲候护,其主簿谏:‘将军至尊,不宜入闾巷。’商不听,遂往至护家。”

成帝永始时(前16—前13),冯参任安定太守。《汉书·冯奉世传附子参传》:“冯奉世子冯参,永始中,超迁代郡太守。以边郡道远,徙为安定太守。数岁,病免,复为谏大夫,使领护左冯翊都水。”

成帝永始三年(前14年)前,廉褒任金城太守。《汉书·百官公卿表下》:“金城太守廉褒子上为执金吾,一年迁。”

成帝元延二年(前11年)以前,谷永为安定太守、北地太守。《汉书·谷永传》:“数年,出为安定太守。元延元年,为北地太守。时灾异尤数,永当之官,上使卫尉淳于长受永所欲言。永对曰:……永所居任职,为北地太守岁余,卫将军商薨,曲阳侯根为票骑将军,荐永,征入为大司农。岁余,永病。”《汉书·百官公卿表下》:“元延四年,北地太守谷永为大司农,一年免。”

哀帝时(前6—前1),何并任陇西太守。《汉书·何并传》:“哀帝问状而善之,迁并陇西太守。”

新莽地皇四年(23年),李育任镇戎大尹(天水太守)。《汉书·王莽传》:“成纪隗崔兄弟共劫大尹李育,以兄子隗嚣为大将军,攻杀雍州牧陈庆、安定卒正王旬,并其众,移书郡县,数莽罪恶万于桀纣。”《后汉书·隗嚣传》:“隗崔遂聚众数千人,攻平襄,杀莽镇戎大尹。”

新莽末(23年),原涉任厌戎大尹(陇西太守)。《汉书·游侠原涉传》:“涉性略似郭解,外温仁谦逊,而内隐好杀。睚眦于尘中,独死者甚多。王莽末,东方兵起,诸王子弟多荐涉能得士死,可用。莽乃召见,责以罪恶,赦贳,拜镇戎大尹(天水太守)。涉至官无几,长安败,郡县诸假号起兵攻杀二千石长吏以应汉。”本传以原涉任镇戎大尹,但上条已明确其时李育为镇戎大尹,被隗崔所杀,原涉不应同时为此职,而能熬到王莽被杀(长安败),故疑为厌戎大尹之误。

新莽末,王向(或作王旬)任安定大尹(太守)。《后汉书·隗嚣传》:“嚣乃勒兵十万,击杀雍州牧陈庆。将攻安定。安定大尹王向,莽从弟平阿侯谭之子也,威风独能行其邦内,属县皆无叛者。嚣乃移书于向,喻以天命,反覆诲示,终不从。于是进兵虏之,以徇百姓,然后行戮,安定悉降。”

西汉时有敦煌太守登(姓佚)。《敦煌市酥油土北墩采集简牍》1368号简:“七月庚子,将屯敦煌太守登,敢告部都尉卒人,谓县官,戍卒起郡。”

有敦煌太守强(姓佚)。《敦煌悬泉汉简释粹》有招聘因命案而逃亡者赦罪到西域做事的文告,言:“五月壬辰,敦煌太守强、长史章、丞敞下使都护西域骑都尉、将田车师戊己校尉、部都尉小府官,县承书从事下当用者。书到白大扁书乡亭市里高显处,令亡人命者尽知之,上赦者人数太守府别之,如诏书。”

有张掖太守福(姓佚)。《居延汉简甲乙编》乙4·1简:“二月戊寅,张掖太守福、库丞承熹兼行丞事,敢告张掖农都尉、护田校尉、府卒入,谓县律曰:‘臧官物非录者,以十月平贾计。’案:戍田卒受官袍、衣物,贪利贵价贳予贫困民,吏不禁止,浸益多,又不以时验问。”

[1]《汉书·公孙贺传》。

[2]《汉书·李广传》。

[3]《中国简牍集成》第3册《甘肃卷》(上),敦煌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206页。

[4]《中国简牍集成》第4册《甘肃卷》(下),敦煌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21页。

[5]胡平生、张德芳:《敦煌悬泉汉简释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39页。

[6]胡平生、张德芳:《敦煌悬泉汉简释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41页。

[7]胡平生、张德芳:《敦煌悬泉汉简释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9页。

[8]《中国简牍集成》第3册《甘肃卷》(上),敦煌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79页。

[9]胡平生、张德芳:《敦煌悬泉汉简释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53页。

[10]胡平生、张德芳:《敦煌悬泉汉简释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47、44页。

[11]《中国简牍集成》第3册《甘肃卷》(上),敦煌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206页。

[12]胡平生、张德芳:《敦煌悬泉汉简释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15页。

同类推荐
  • 历史年鉴之1921

    历史年鉴之1921

    本系列包含了世界历程、科技、文学、宗教、哲学、历史、国运纪事等各方面的整理记录,作为系列年鉴。
  • 宋代——文治兴盛

    宋代——文治兴盛

    《宋代——文治兴盛》主要内容分为开创一代文治、父子守城、祖孙三代等章节。宋朝是赵匡胤和他弟弟赵光义联手建立的。
  • 三国之小军师

    三国之小军师

    韩飞,字子聪。辅佐刘备在汉末乱世中挣扎求生,收拢各方贤臣猛将,最终一统汉天下。世人赞他算无遗策,识人无双。然而只有他自己知道,它并非这个时代的人,实乃一个爱玩三国游戏的穿越众而已。强烈推荐《甄帅向往的生活》
  • 染香客

    染香客

    一个普通的高中生,机缘巧合下开启了一部古书的封禁。从此他的身上被赋予了不同的历史使命,奔走于无尽的历史长河之中,寻找残存的记忆。一个弥天大网正向他铺展,他会深陷其中吗?
  • 杀边月

    杀边月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魂穿一千八百年,汉家小子谢燕闯进了五胡乱华黑暗时代,胡夷铁骑破了汉关、黯了晋月,西尘漫卷中原,兵锋直指江南。衣冠南渡去、中原陆沉时,谢家少年终奋起,看今朝,擎汉刀,杀边月,傲天骄!
热门推荐
  • 白玉扇骨

    白玉扇骨

    江湖传言,吴王王府丢失皇上御赐白玉扇骨,引得江湖各大高手争相进入杭城搜寻,却由此牵扯出一个惊天秘密。
  • 邪王的懒妃

    邪王的懒妃

    懒人系列终回本:常言,偷得浮生半日懒。当不能偷得浮生又想懒时怎么办?当然是光明正大地懒啦!从小懒到大的庄书兰就是这样想的!当前世成为记忆时,庄书兰更是决定将这懒人做到底。管他冷嘲热讽也好,闲言碎语也罢,她庄书兰不会因此而改变!且看懒人如何笑傲官场沉浮,冷看朝野纷乱!————情景一:“美男,来,给本姑娘笑一个!”一手托起某男精致的下巴,拇指轻刮着脸颊,“啧啧,这肌肤,比姐姐我的还要好!哎!平日里用的是哪个牌子的保养品啊?”……某男呆状,第一次有种叫耻辱情绪袭上了心头——他居然被一个还未并笄的小女孩子给调戏了!情景二:“跟了本宫,他日你就是一国之母,光宗耀祖!”某男拦下某女,半带着威胁地喝着。“光宗耀祖这件事,不归臣管,你去找别人吧!”轻弹去不知何时落在肩膀上的树叶儿,微微一笑,“时辰不早了,臣得回府休息了!”情景三:“你想从这游戏中退出?”媚眼一抛,却让人不寒而颤。“我还有权力说不吗?”某女惨淡一笑,带着狡黠,“既然是你将我带入这游戏中,你怎么可以置身事外?所以,我们成亲吧!”情景四:“……新娘请下轿!”第一声,无人答应……“请新娘下轿!”第二声,还是无人答应……“请新娘子下轿!”直到第三声时,轿里忽地传来慵懒的声音,“呀!我怎么睡着了?四儿,现在什么时辰?为何迎亲的轿子还不来?”————〖精采多多,敬请期待。〗————懒人系列:总裁的懒妻帝君的懒后懒凰天下风流佳人系列:风流女画师新坑:轻松+现代+都市+网游+青梅+竹马=恋上恶男友情链接:逍遥王爷的穿越妃本色出演绝焰煞神
  • 一生万道

    一生万道

    无限流?玄幻?仙侠?洪荒?不知道!书友们自己体会吧!
  • 浮云辞

    浮云辞

    他们,在蜕变;他们,想进阶;他们,要长生;他们,欲飞升;我和他们一样,也是凡人,可毕竟,我不是他们。我是云亦随。
  • 叛逆的鲁鲁修之温柔新世界

    叛逆的鲁鲁修之温柔新世界

    故事发生在鲁鲁修“离开”世界整整两年后,很多事情有了新的变化。
  • 穿越系统之打脸英雄

    穿越系统之打脸英雄

    丁宏与夜如烟获得系统智脑穿越到平行世。界,他们和朋友们逍遥自在到处游玩,各种搞怪,热血感人,(直播,打脸,救人,战场,黑客。)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嘻嘻~
  • 怎样把鸡蛋立起来

    怎样把鸡蛋立起来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思维包括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推理、想象等过程。我们应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等培养思维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学到知识,还要学到科学的思维方法,发展思维能力。
  • 末者

    末者

    “对面的世界,不是恐龙,却是比恐龙更强壮,更敏捷,更恐怖的生物。”“我们以为这就是灾难的全部。却没想到这仅仅是噩梦的开端......”末者崛起,终将扛起文明最后的重量。
  • 北海二十眠

    北海二十眠

    1980年,顾浅呱呱落地,从此看清了世界的善与恶。“以后你就叫北海妹了。”顾浅小名北海,却从来没见过北海。时隔十八年,顾浅终于去了书中的北海,从此把它当成自己的归宿。一场意外,顾浅被冠上了不详人的称号,被扫地出门的她,二十年后,能找回自己失散的母亲吗?而她又能回到自己从前的老家吗?“二十年过去了,物是人非,唯一还残留在心里的,是家乡的北海。”————顾浅
  • 重生之窥天探地

    重生之窥天探地

    上古文明以诡异的姿态消失,只有在传说中只言片语才能窥视属于那时候的辉煌。经历过修炼者文明复苏时代的夏梦临再次重生,身为前世的核弹级人物,是否能够在今生的都市之中,掀起一阵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