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秋虽然又坐上了县长的宝座,但是,他心里很不踏实。在日军侵占大荒洼的时候,他和他的保安旅究竟做了些什么?他自己也很清楚。日本人是被八路军赶走的。他只不过是一直在投机取巧罢了。现在,八路军第三支队的实力早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保安旅。他真的是很害怕八路军与他争夺县城。好在日军在撤退时来不及搞破坏,县城的城墙和防御工事依然完好。他命令部队加强防守,目前还是国共合作时期,他相信杨南标不会做太过火的事情。坂田联队撤出大荒洼的事实,更加证实了他以前对中日战争的判断。他虽然一直在大荒洼里,尤其是抗战开始以后,他几乎就没有离开过大荒洼。但是,他也曾偷偷地读过******的《论持久战》,而且还不只读过一遍。正是应为读过那篇文章,他才始终没有投降日本人。他相信,日本人一定是会失败的,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但是,他又知道自己不能和日本人硬拼,如果把他这点家底子都拼光了,他就什么也不是了。他的想法就是要在日本人和八路军之间周旋,尽最大努力保住他的队伍。等到把日本人赶走以后,他还要当他的一县之长。很多时候,他的心里也是很纠结的,他看到八路军的队伍一天天在壮大,他的队伍却只能靠拉壮丁,强征青年入伍,但是却时常有人当了逃兵。因此,这几年来,他的队伍并没有得到发展。开始的时候,他有些不明白,后来他想明白了,八路军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号召力,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他们是真心抗日,这让一些有血性的青壮年很愿意加入八路军;另一个原因是共产党搞的减租减息等政策,深得民心,那些穷苦的老百姓得到了实惠,看到了光明,他们愿意跟着共产党走。
李春秋其实是很佩服共产党和八路军的,有时他甚至想:如果自己真的与八路军合作,甚至加入共产党,但是很快他就否决了自己的这个想法。他出身地主家庭,他家里有很多土地,共产党现在搞的是减租减息,他相信,如果共产党得了天下,一定会消灭地主阶级的。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他虽然很佩服共产党和八路军,却不想与他们合作。
现在,日本人撤走了,大荒洼里真正有实力的武装力量就只有八路军第三支队与他的保安旅,至于郑奠基已经对他构不成任何威胁。通过广播和报纸,他知道日本人已经是强弩之末,中国部队已经全面展开了反攻。他相信,日本人很快就会完蛋了。日本人完蛋之后,国共两党的矛盾就会凸现出来。两个党派代表的是不同的阶级,他们的政治主张也是大相径庭,他们之间的矛盾在现阶段是不可调和的。他已经从上司那里得到了消息,国共之间肯定要有一场大战。他必须要早做准备。说实话,与杨南标斗,他是连一点底气也没有的。坂田那么狡猾,日军的战斗力那么强,结果又怎么样呢?还不是被杨南标给赶出了大荒洼吗?李春秋还是有一些自知之明的,他在心里承认自己不是杨南标的对手。可是,让他放弃荣华富贵,他又实在是不甘心。眼下,他能做的,一是尽量不与八路军冲突,二是到省里寻求支持,三是想办法迅速扩大自己的实力。
想好了对策,李春秋立刻开始行动。他主动邀请杨南标来商量共同治理乐北县的计策,力争与八路军来一个井水不犯河水。他让参谋长吴克志亲自去请杨南标。他原本想杨南标可能不会与他商谈,至少不会答应到县城里来。如果答应了,也会约定另一个对双方来说都相对安全的地方。他没想到的是杨南标竟然很爽快地答应了,并且与吴克志约定了时间。
等到了约定的时间,杨南标还就真的来了。他并没有像李春秋想的那样,至少要带上一个警卫排,而是只带了两个人,这两个人是英冬雨和马虎剩关小峰。英冬雨腰里别着两把20响镜面匣子,背着他使得得心应手的那杆水连珠。关小峰也是腰里别着两把匣子枪,但是他身上却背着一把鬼头大刀。保安旅的人很多并不认识英冬雨,但是却都认识马虎剩关小峰,因为他的特征太明显了。三个人被吴克志迎进县政府,李春秋赶忙起身相迎。他很快的看了对面的三个人一眼,杨南标气定神闲,好像是到老朋友家串门一样。关小峰一只独眼里射出凶光,满脸的杀气,让李春秋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等到他的目光移到英冬雨的脸上时,他从英冬雨的脸上没有看到马虎剩关小峰那样的杀气,看到的是一种超乎常人的自信。可是,这种自信却让人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远远超过了马虎剩的杀气。李春秋不认识英冬雨,但是,他已经猜到这个人一定是英冬雨,绝不会是别人。他真的感到很遗憾,当年他到大荒洼里去收编郑奠基时,在英庄听说了英冬雨的枪法出神,就让副官亲自登门去让英冬雨参军,想让英冬雨给他做警卫。那个时候,虽然大荒洼里的人们把英冬雨传得神乎其神,但是李春秋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可是,现在他一见,心中想,如果有这么一个人在自己身后一站,比站上一个警卫排更让人心里感到踏实。
杨南标见李春秋的目光停在了英冬雨的身上,他笑了笑,对李春秋介绍说:“这位是我们三支队特务连一排长英冬雨。”随后,又一指马虎剩,说:“这位是三排长关小峰。”
李春秋回过神儿来,他立刻很江湖地冲着杨南标和英冬雨、关小峰三个人拱了拱手,嘴里连说:“幸会,幸会!真是久仰大名啊!”
杨南标依然面带微笑,语气淡淡地说:“李旅长客气了。”英冬雨脸上的表情几乎没什么变化,好像这些人都与他无关似的,双手自然下垂,静静地站在那儿。关小峰轻轻地撇了撇嘴,一只独眼里的那道目光却更加寒冷了。
李春秋和吴克志赶紧把三个人让进屋里。屋里正对着屋门放着一张八仙桌,李春秋和吴克志在一侧坐下,杨南标在客位上坐下,英冬雨和关小峰在站在杨南标身后。副官许从新赶紧给杨南标和李春秋、吴克志每个人都泡了一碗茶。然后站在李春秋的身后。
李春秋说:“杨司令,小弟我在抗战一开始,就组建了保安旅,并兼任了县长一职。日本人来了,我是独木难支,不得不暂时撤离了县城。多亏了贵军多次相帮,才使我得以重回县城。大恩不言谢,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合作,共同把乐北县治理好,不能让黎民百姓再像从前那样遭受战火蹂躏了。”他这一番话,是经过反复思考过的,首先把自己说成是乐北县的主人,然后再感谢八路军的帮助,言外之意,就是八路军是帮助他这个主人赶走了日本人。紧接着,又说不能让老百姓再受战火之苦。这句话的一丝就更明显了,如果八路军不与他合作,挑起战端,那就是把老百姓重新置于无家可归的境地,那么,八路军就成了人民的敌人。
杨南标当然很明白李春秋这几句话的含义,他几乎没有思考,说:“李旅长在抗战一开始,就在家乡拉起队伍,打出抗日救国的旗号,我们是很赞赏的。虽然在日军大兵压境的时候放弃了县城,暂避敌人锋芒,我们也是完全能够理解的。但是,有一点我必须要指出来,在这几年的抗战中,我们虽然有过几次合作,但是那几次合作并不是很愉快的。至于李旅长说的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合作,不能让这一方百姓再受战火之苦,我倒是很赞成的。李旅长能有这样的认识和胸怀,我是很佩服的。早在1939年,我们三支队选派的几十名干部遭到顽固派秦启荣等人的阻击,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太河惨案。毛主席就提出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政策。我们八路军山东纵队最终坚决地消灭了秦启荣顽军。我们欢迎像李旅长这样的明智之士,也绝不怕秦启荣那样的顽固派。我完全相信李旅长与我们合作的诚意,我提议,今后咱们就以目前各自占领的地方为驻地,互不侵犯,李旅长意下如何?”
李春秋瞪大了眼睛,有点不相信地看着杨南标。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是真的吗?杨南标竟然答应不来与自己争夺县城?刚开始的时候,杨南标的话是义正辞严、绵里藏针,听得他心惊肉跳,他以为杨南标在说出了消灭秦启荣部队以后,一定会以此来威胁他,让他把县城让出来。可是,怎么会来一个180度转弯呢?他呆愣愣地过了足有一分钟,才终于回过神儿来,他赶紧说:“杨司令大仁大义,我李某怎么能像秦启荣之流那样做背信弃义的事情呢?我就喜欢与杨司令这样爽快的人交朋友,今天咱们就这样说定了,李某决不食言。”这一阵子,他最怕的是杨南标食言。可是,等他过后明白过来,他就悔青了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