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要亲征庞萌,阴丽华的去向刘秀不禁有些踌躇了。带着她出征是无奈之举,然到了如今若送她回去,刘秀还真不舍得,舍不得阴丽华,更舍不得刘阳。在离开元县到渔阳这段日子里,每天夜里独自躺在床上,不知为何阴丽华与刘阳的身影总是会不期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让他牵肠挂肚。如今,好不容易见到阴丽华,却又再次面临抉择。他第一次如此犹豫。
夜里,刘秀来到阴丽华房里时,只见黑漆漆的一片,伸手不见五指。刘秀以为阴丽华入睡了,心里不禁有些失落,这还是第一次阴丽华没有等他先行入睡的。他失落地走进寝室里面,却发现床上空无一人,待出来询问一番方知阴丽华是去了儿子刘阳的偏室。刘秀只好取道往偏室而去。
刘秀来到偏室时,阴丽华正哄了刘阳入睡。不同于往日的娇媚娴静,此时的阴丽华的身上正散发着柔和的气息,让人一看便觉得暖暖的,即便是身心疲惫不堪的人见了也会顿时身心放松,心情大好。
阴丽华察觉有人进来了,便抬首看过去,见是刘秀,便浅浅含笑相看。那一刹那,犹如百花盛开,夺目不已。
刘秀嘴角不禁微微勾起,他轻轻的走到阴丽华身边揽住她,看向摇床里正酣睡的刘阳,感觉此时此刻很是幸福。
刘秀和阴丽华轻轻的离开了偏室,两人相携走在小道上。
刘秀笑着打趣道:“若我不前来相请,皎月可是打算与儿子共寝一室?”
阴丽华笑了笑,反问道:“这有何不可?”
刘秀听了,笑了开来,说:“皎月这是有了儿子忘了夫婿,可要不得。”
阴丽华却说:“我怎会忘了文叔,我只是想与其守着空房相待,倒不如多陪庄儿以消遣时光,如此两得,何乐而不为。”
刘秀闻言,笑了笑,不言。虽然阴丽华嘴上没承认,或许是她自己没有察觉,总之刘秀却是真切的感受到的,不过他自是不会与阴丽华为此而争辩,也不会与儿子争宠,一来刘阳确实讨人喜欢,二来阴丽华素来喜欢孩子。
阴丽华见刘秀没再说话,便趁机转移话题问刘秀说:“文叔今日为何如此早归?”
“今夜我无心政事,心中烦闷。”刘秀如是回道。
阴丽华为此不免诧异,“何事令文叔忧心至此?”
“侍中庞萌向来为我所宠信,不料此人今竟起逆心叛我,令我心寒不已。我不禁想,可是我有何过失之处?”刘秀当时听到庞萌反叛,很是震怒,但冷静下来,刘秀不禁想庞萌为何要反叛,是自己哪里做得失了妥当,刘秀为此烦恼不已。
阴丽华听后,便劝慰刘秀说:“文叔怎有如此想法?庞萌包藏祸心,任凭文叔倾心相待,亦是不可阻挡。俗话道:路遥而知马力,日久而见人心。人心叵测,又岂是我等肉眼凡胎可以洞察,文叔又何必自扰之。文叔施政以德,唯才是用,赏罚分明,执法如山,不避内外,诸多有德之士慕名而来,甘为文叔效命,忠心不二,如此可见文叔堪当明君圣主,何足为小人而忧。”
阴丽华这番话,说得刘秀心头舒畅不已,只见他笑道:“我今日方知皎月原是如此能言善辩。”
阴丽华辩驳道:“我只是实话实说罢了。”
刘秀笑笑,不予置评。
阴丽华敛起笑颜,认真地对刘秀说:“文叔实应高兴才是,庞萌其心不正,迟早必起祸端,早日铲除,可免大患。”
刘秀闻言,觉得阴丽华说的话甚是有理,不禁点了点头。“皎月所言甚是。人心叵测,岂能洞察,有所失察,亦是常事。我所信之人叛于我,我所疑之人忠于我,真是世事弄人啊。”
阴丽华闻言,秀眉微微一挑,问道:“文叔何出此言?”
刘秀先是叹了口气,然后回道:“昔日我遣子后兰卿为使者降彭宠,数月无音信,我疑其已生叛,不料子后兰卿始终忠于我,为成其命,竟英年病逝。我有愧于子后大人啊。”
“原是如此。”
“逝者如斯夫,不谈也罢。不日我便要亲征,皎月先行回宫可好?”刘秀如是问阴丽华。
阴丽华回道:“好,若如此能令文叔无后顾之忧,我何不为之。”
刘秀含笑把阴丽华拥进怀里,心中却是不免有些惆怅,牵肠挂肚总比担惊受怕好。
就这样,刘秀兵分两路,一路由傅俊率领送阴丽华与皇子刘阳回洛阳,一路大军由他亲自率领,亲征庞萌。
这边,董宪获悉刘秀帝驾亲征,即刻与刘纡去下邳,巡兵固守。与此同时,命苏茂、佼强率兵三万援助庞萌,合围桃城挑战。
刘秀到了蒙地,得知桃城被围,一面遣使急召击破五校而巡行东郡的大司马吴汉,一面留下辎重,自率轻骑三千、步卒数万,当即星夜奔驰,赶奔了几百里,到了任城。
任城与桃城相距仅60里,再有大半天的工夫,便可以驰进桃城。诸将勒紧鞍鞯丝绦,准备继续行进,刘秀却下令休兵。一是将士长途跋涉不宜马上投入沙场,容易精力不继,行师失利,二是敌我不明,不宜莽动。综上,刘秀自是不会轻率而进。
佼强、庞萌堵住通往桃城的关隘,准备恶战厮杀,可是他们苦等良久,只见任城城门紧闭,毫无动静,他们只得奔还桃城前,汇合苏茂,猛攻桃城。而此时,桃城城中将士已经得知帝驾不远,便拼死坚守。
佼强、苏茂、庞萌全力攻城,攻了二十多天,未能攻下。众兵卒疲惫困顿,攻势弱了下来。
这时,吴汉所率东郡兵马已与汇合,刘秀马上督率大军,前来救应。汉兵铺天盖地扑过来,刘秀催马挥戈,亲自上阵。而桃城守将开门杀出。
面对汉兵的里外夹击,攻势猛烈,庞萌、佼强、苏茂抵挡不住,尽弃辎重,争相溃退,归附董宪。
董宪为此得兵数万人,屯守昌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