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笙在家只待了三天,冬节一过,他就起程回了三清山云雾峰。离别自然有不舍,但是三清山上有着苏笙的希望,那才是他要待的地方。
冬节之后,三清山有两拨人马忙碌着。各峰被选中的元神境弟子都在努力的修炼,希望在进入沐月之都前将修为提升至元神境巅峰,这样在里面的把握才更大。而苏笙和林兆,以及青庐的其他弟子在静静的等待前往中州。中州很远,这些年轻的弟子从来都没有去过,如果他们修为不能再前进,跨出那一步,他们这辈子可能都不会去那么远。所以远方有着各种憧憬,他们都很期待,即使他们能够去的理由是抄书。
苏笙将藏书阁的书再次认真的打点了一番,确定每本书都放在了他该放的地方,但他不能保证每个借书的人都能找到他想找的书,因为木老头是不会管的,不过苏笙也管不了了。
……
冬日的阳光,在晴空中特别的闪耀,没有云的遮挡,太阳就像在你眼前,似乎触手可得,但是你永远触不到。可是为什么要去触摸它呢,能够提供光明与温暖不是已足够。
苏笙一行人已经踏上了飞往中州的飞剑。
每个少年的脸庞都充满喜悦,第一次乘坐飞剑,飞剑之上俯瞰下方,那是另外一种风景。而且对于这些八脉未通的凡俗弟子,平时难得接触到几个元神境的师兄师姐,今日他们见到的都是起码归元境的强者,因为元神境才有能力驱使飞剑,只有完成元神三裂后,真气强度才能带动其他人一起乘坐飞剑,他们一行总共二十多人被分配在五柄飞剑之上,每个驱使飞剑的宗门长者,不就起码是个归元境!
茶花会是正道每年的一大盛会,三清山派出几名归元境弟子,很是平常,虽然归元境也已入强者一列,但也就在这些凡俗弟子面前,才能显得如此威风。
飞剑在空中疾驰,队伍中并没有副宗主的身影,带队的是云雾峰峰主澹台明。澹台明穿着一身蓝袍,发髻在风中漂动,年纪看上去只有三十出头的样子,可实际上他已经一百三十多岁了,高深的修为让他保持着凡人三十岁的样貌。高宽的额头,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澹台峰主是三清山有名的美男子,再加上大家族出身,可谓绝世之完人也。他站在队伍前头,身躯凛凛,洒脱有度。
反观队伍最后的那些凡俗弟子,虽是宗门统一打扮,相较之下,黯然无光。
中州,最大的宗门就是鸿蒙书院。
中州,亦是古州大陆皇城所在。
鸿蒙书院坐落于中州浩渺城,由余秋白开创,至今已有千年基业,虽然较之东州的三清山、南州的巫神山、西州的云梦大泽、北州天运寺,以及那些千年的大家族实力,鸿蒙书院资历尚浅,但是其院长乃是“鸿蒙书生余秋白”,当今圣境天榜第一人坐镇,后起之秀亦可后来居上。
古州大陆各大修真势力,谁也不敢小觑鸿蒙书院,鸿蒙书院首先是个书院,教书育人之地,一千多年的发展,古州大陆已经有无数个“鸿院”或者“蒙院”,“蒙院”为启蒙之书院,教小孩子念书习武,有天赋者进入“鸿院”,“鸿院”也是个教书的地方。在鸿院脱颖而出者方能进入鸿蒙书院,“鸿院”和“蒙院”的人数已达数千万,鸿蒙书院发展之快,遍及之广,可见一斑。
鸿蒙书院既然是个读书的地方,难免附庸风雅,每年的初春是茶花盛开之际,本来余秋白院长与几个修真界的好友借此赏花论道,不想一年两年下来,渐渐成了传统。茶花论道会由此而来,刚开始都是大陆修真界的领军人物坐在一起讨论,渐渐的加入了其他的旁听客,然后旁听客也成了讲道者,规模变大后,就分出了各种境界层次的讲道会,一次讲道会时间由一个月到三个月不等,名义上是赏茶花,最后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天下论道大会。讲道会一次下来笔记堆积成山,十年一次大整理,由每个参加者自行抄录,原本需留在鸿蒙书院。
茶花论道会有个惯例,就是论道开始之前,先评鉴每个宗门或者修真家族带来的茶花,时间为三天左右,大家风雅一番之后,正式开始论道。所以外界喜欢称之为茶花会,而不是论道会。
苏笙等人行了半月,终于如期到达了中州。
中州是古州大陆地域最为广阔的一州。随着鸿蒙书院的坐镇,涌现出了许多的修真门派,各大家族也将势力延伸于此,值得一提的就是澹台家族。澹台家族本就是中州的大家族,鸿蒙书院成立之初,也是得到了澹台家族的大力支持。澹台家族现任族长澹台烜歌也是茶花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名列天榜的霸主人物。
鸿蒙书院作为老东家,安排了大量的人手招待外宾,负责的是其礼门先生,相当于三清山的峰主。鸿蒙书院院长之下为副院长,副院长之后为“大先生”,大先生相当于三清山的长老,大先生之后为各门先生,有户门、礼门、刑门、道门、工门和学堂。此时来的各宗门的首脑人物都是有大先生招待,其他弟子则是由相应级别的先生及其下属招待。
全部参加茶花会的主要人物都被安排在怡香阁,这些人物都是修真界中叫得出名字的人物,待遇自然与他人不同。而像苏笙等打下手的人物,只能居住在鸿蒙书院的偏角客房。鸿蒙书院坐地一千多亩,里面道路纵横,假山峰峦起伏,溪涧池塘交错,楼宇古树遮天蔽日,气势恢弘不已。苏笙等人在书童的引领下,左转右转,直走倒折,走了一炷香的功夫,才到了自己的住处。苏笙只发现鸿蒙书院内部居住区风景极佳,移步换景,每处风景仿佛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与打理,每处精致色彩各有不同。
虽然是偏角的客房,但是当苏笙等人走进房间后,也是经不住一阵赞叹,房间布置虽不是富丽堂皇,可在这些住惯了青庐茅草木屋的少年们眼里,这样的住宿条件已经可以称之为“享受”。
难道鸿蒙书院的学生们住的都那么好!
鸿蒙书院招生收学费,每年的收入颇丰,鸿蒙书院走出去的弟子,为官者不计其数,每年的资助也是常人不能理解的数量,跟三清山的朴素简陋比起来,鸿蒙书院就像是一座宫殿。
可物质生活的好,并不代表鸿蒙书院有着奢靡之风,里面的内部竞争异常激烈,想想每个人先从蒙院,逐步成长才能进鸿院,有成绩者方能进入鸿蒙书院学习深造,鸿蒙书院的学生如何有时间享受这些外在的物质资源。
话不多说。苏笙等人的任务是抄写讲道会笔记,但是他们连进入讲道会的资格都没有,必须先等讲道会开始,里面负责做笔记的人将笔记带出,在一个专门的大房间里,各个宗门家族负责抄写笔记的人都会聚集于此,等他们抄写完后带回宗门。十年一次大整理,此次讲道会会加十年来的修道话题再次探讨整理,所以资料会特别的多。
住了三天,苏笙等人对这里的环境已渐渐熟悉,他们第一次走出了自己的房间,向着院外走去,当他们走出第一扇大门时,回头才发现自己住的地方叫“百书院”,就在他们走出大门的左手边,一块红木匾额上写着“泰书院”,右手边的牌匾写着“广书院”,继续往前走,穿过第二道门,左右两侧各是一扇黑漆木门,想必门内也是与自己住处一样的景象。凑巧从“池书院”里走出了几名与苏笙相仿年纪的几名少年,看他们锦衣华服,脸面白净,看到苏笙等人,衣着极为简单,布料却也是那极差品种,不由地停住了身形,眼神中带着种看乡巴佬的戏谑感。但嘴上却是格外的热情:“在下鸿院张简,不知几位是哪个宗门的兄弟?”
原来他们是鸿院的学生。住在这里,应该也是负责整理讲道笔记的弟子。
“三清山的兄弟初来此地,我等应该带各位四处观游一番,好领略下浩渺城的风土人情。”张简“热情”地说道,其身后的其他鸿院弟子也随声附和。
林兆在这群弟子中年纪最大,人情世故比其他人略懂,早已看出他们眼中的不懈,但也不好发作,回应道:“不劳烦鸿院的兄弟,我等自行观光。”
“远道而来皆是客,我们只是略尽地主之宜,东州立此处万里不止,晚上就让我等待各位去游子闺看看,哪里的景色最是别致!”张简说着,其身旁的其他人都暗暗的发笑。
“游子归?是招待外乡者的地方?”三清山的一名弟子低声嘀咕着。
而张简等人听着,越发笑的开心。
“这位兄弟果然聪明过人,游子闺正式专门招待外乡游子之地,故其菜肴也有东州的风味,最是适合各位。”
林兆等人一想,这倒是个好地方,反正也是随便逛逛,不如一去。
张简察言观色,发现他们有了去意,招呼兄弟连拉带扯的带他们前往游子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