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驾着厉声的载重列车
从潮湿的云间
无阻隔地辗滚而过
——把天空
当大鼓敲锤
生命觉醒
土地蒸腾出强烈的气息
刺鼻的气息
浓郁的气息
原野
被各种各样的气味充满了
充满了牛蒡和酒糟的气味
染料和脓血的气味
酵菌和脓血的气味
头发和骨灰的气味
所有这许多气味
都被生命的热血所温暖
又被生命的急促呼吸所煽动
都这样
声音一般地颤抖着
向发出雷鸣的高空
竭力地呼喊着呵
阴云壅塞
大雨将临
好象有什么突然而来的打击
使大地突然地震颤了一下
于是,风呼啸
城市苍白着
村落低头
帆下降,锚落下
黄狗乱窜
蝴蝶折翅
鸟雀归巢
花落地,叶飘飞
门窗紧闭
烛火熄灭
电光闪闪
比十五六岁的少年的眼锋
还要锐利地
向烟尘、雨雾
翻卷在旋风里的乱草和败叶
横劈过来
酝酿着空前的大变动
土地的氛围
畜棚般骚臭
人可以看出
土地
是怎样紧张地
咬着牙,切着齿
横着眉,皱着鼻
捏紧双拳
象一个满身浴汗的劳苦者
渴望着一瓢凉水从头顶淋下来一般
在等待着
大雨的降临呵
急速而又熟练地,象撕着破布
闪电腰斩了阴云
春雷扬起雨滴的尘埃
大地沉浸在雨雾里
响应觉醒的土地
感知了生命的召唤
情热蓬勃地从地层里
象艰苦地破土而出来到的虫群一样
我们
以人民的手拆除了封锁
唱着第一次在人民中间
大声地唱起来的歌
喜冲冲地
奔走在
大雷雨的天空下——
抛掷着
阔大的步伐呵
(原载一九四二年《文艺生活》)
14岁登上开往厦门的轮船,彭燕郊从此踏上了一条浪漫的诗歌之路。多年以后,这位80多岁还笔耕不辍的诗人,依稀记得家乡福建省莆田的莆剧那悠扬的曲调。
结束在厦门集美师范学校学习后,1938年,彭燕郊参加新四军,曾在皖南新四军政治部战地服务团工作。从1939年开始,先后在《七月》、《抗敌》、《现代文艺》、《文化杂志》等刊物上发表了许多抗战作品。1941年至1946年,诗人辗转到桂林,参加中华文协桂林分会,任《力报》副刊编辑,1946年至1949年任《广西日报》副刊编辑。
抗战期间,诗人热情勃发,创作长诗《春天——大地的诱惑》和《冬日》、《岁寒》、《雪天》等。一组反映中国农村和农民生存状态的诗作,如《小牛犊》、《殡仪》、《村庄被朔风虐待着》等,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春雷》以雷霆之势,泄感情长洪,表达了作者渴望新生、唤起民众觉醒的斗志。诗歌第一部分,以春雷“把天空/当大鼓敲锤”开笔,落到“土地蒸腾出强烈的气息”,这包裹着“脓血”、“骨灰”的气味,其实是指黑暗的现实。第二部分:电闪雷鸣之际,“土地/是怎样紧张地/咬着牙,切着齿/横着眉,皱着鼻/捏紧双拳”,在这里,土地是旧时代的象征。最后一部份写“觉醒的土地”,诗人“感知了生命的召唤/情热蓬勃地从地层里/象艰苦地破土而出来到的虫群一样”。写到这儿,作者灵光乍现,一句“唱着第一次在人民中间/大声地唱起来的歌”,成为抒情的高潮。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大声地唱起来”,预示着解放和自由。至此,我们就能理解作者采用“阶梯式”分行形式的原因,那一波紧一波的感情抒发,那譬如高尔基在《海燕》中对暴风雨的呼唤,显示了作者奔放的才情。
建国后,彭燕郊长期在湖南大学教书育人。1955年受“胡风事件”的影响被下放劳动,直至1979年才得到平反。
1979年3月,彭燕郊被聘请到湘潭大学,进入创作的高发期。出版有诗集《彭燕郊诗选》、《彭燕郊诗文集》、诗论集《和亮亮谈诗》。主编《诗苑译林》、《犀牛丛书》、《现代散文诗译丛》、《散文译丛》等,主持了《世界诗坛》、《现代世界诗坛》等杂志的编辑等。
在创作、编辑、教学之际,彭燕郊十分重视民间、民族文艺研究。先后出版过《湖南歌谣选》、《五更阳雀啼》、《湖南谚语》,主持整理土家族古歌《摆手歌》,创办主编湖南民间文艺杂志《楚风》,创办湘大民间文学研究室,组织湖南民间文艺、民俗的调查、研究,主持编撰《湖南民间文学丛书》等。
更为可贵的是,作者在80岁高龄,还撰写了长诗《混沌初开》、《五位一体》,反响热烈。在与研究者易彬的对话录中,彭燕郊说:“我不能不探索。”正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成就了作者长青的诗歌生命。
2008年3月,诗人辞世。曾任湖南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湖南分会副主席等职。获中国散文诗终身成就奖、“诗歌与人”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