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今开第五年,男儿志在复幽燕。
金陵纵有降臣表,铁甲终辉国士天。
斜汉双星休乞巧,西风万里且争先。
多情最是卢沟月,犹照英雄血色鲜。
——一九四一年重庆
旅居山城数年,目睹抗战风云,从小出生在北京小羊圈胡同8号(现小杨家胡同)的老舍,在七夕传统节日,仰望星空:北京的卢沟晓月,一直悬挂在这位早有文名的作家心头。
1986年,老舍夫人胡絜青为《老舍在北京的足迹》一书做序时说:“老舍和北京分不开。没有北京,就没有老舍。老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死在北京,他的一切都属于北京……”
老舍1899年2月生,北京满族正红旗人。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是一位“劳动模范”,一生创作了1000万字作品,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仅旧体诗就约300首,12万字左右。朱光潜曾说:“据我接触到的世界文学情报,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新文学家也只有沈从文与老舍。”一家之言,仅为备考。
1938年,老舍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对内主持日常会务,对外代表“文协”,并全面负责总会的领导工作。同年7月,随“文协”西迁重庆。抗战八年中,对文艺界的团结抗日多有贡献。他写于抗战时期的作品,也多以直接为民族解放服务为题旨。战争初期,他热情提倡通俗文艺,写作宣传抗日的鼓词、相声、坠子等小型作品,供艺人演唱。随后,转向直接向群众宣传的话剧创作,连续写作《残雾》、《张自忠》、《国家至上》等10余个剧本,颂扬民族正气,表彰爱国志士,批判不利于团结抗日的社会弊端,在当时起了积极的宣传作用。“文协”还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对鼓励作家深入现实生活和实际斗争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多情最是卢沟月,犹照英雄血色鲜。”以老舍大手笔,这份才情、豁达真是信手由来,却又字字见血。
1966年8月,由于受到****迫害,这位天才艺术家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胡风说过:“舍予是经过了生活底甜酸苦辣的,深通人情世故的人,但他底‘真’不但没有被这些所湮没,反而显得更凸出,更难能而且可爱。所以他底真不是憨直,不是忘形,而是被复杂的枝叶所衬托着的果子。他底客客气气,谈笑风生里面,常常要跳出不知道是真话还是笑话的那一种幽默。现在大概大家都懂得那里面正闪耀着他底对于生活的真意,但他有时却要为国事,为公共事业,为友情伤心堕泪,这恐怕是很少为人知道的。”可见,同样受迫害的胡风是懂老舍的。
老舍原名舒庆春,含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抗战时期,一直喜欢民间曲艺创作的老舍,创作过一段贯口,由后人默写整理而出。现在读来,别有一番滋味。
卢沟桥头洒遍壮士热血,宛平城内填满健儿头颅;山河变色,满地硝烟。国民奋起,齐挥鲁阳之戈;将士用命,怎能黔驴技穷?敌人飞机大炮虽多,不能胜我大刀白刃;倭寇战舰铁牛虽利,不能克我铁臂铜头。倭以铁来,我以血往。黄浦江边英雄壮烈传千古,吴淞口岸豪杰伟绩永千秋。保山城杨子清将军英灵不瞑;古北罗吉田团长忠魂长在;佟麟阁赵登禹为国身亡着先鞭;郝梦龄刘师长抗敌牺牲继后效。自全面抗战以来全民气沸腾。前方将士冒枪林浴弹雨与敌人周旋炮火之间,后方民众捐金钱送给养毁家纾难走救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