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舍已初成,谢叔他们正转向做堤坝的维修工作。第一口大塘的堤坝,在山与坝之间,有一条裂缝,如果不及时处理,怕水涨时会有溃坝的危险。征集多方意见,决定在裂口处,打上梅花桩,再铺上水泥涵洞,做成防洪道,这样,既解决裂痕的问题,又把防洪的系数提高一点。
如要用梅花桩,应要用30枚左右,每枚1.5米,那要用不少的树木。我打电话给原塘主,告知他这件事,以博得他在树桩上的支持。他答应了,可以就地取材,在山上弄点松树之类。
堤坝是用泥土堆积,再用铲车压实,实在是坚硬的很,顺着裂缝挖,下截却看不到裂痕的迹象。谢叔也是做过水泥工的,加上几十年的阅历,认为实在是太硬了,不用打梅花桩。稍为处理下,铺上涵洞就可以了。
水泥涵洞要十二个,个个都重若五六百斤,没有经验,实在是难以铺设。还好,谢叔还请来一个帮手,一一把涵洞放到开挖的沟底,固定好,抹上水泥灰,填上泥土。那天我去看的时候,刚好做了一半,帮手了一下,感觉这体力活,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也觉得谢叔虽然岁数较大,就这点,远比我们这些“年轻”人实用的多。
早一个多星期都已预报的雨水,没有在星期六如期而下,而是一直拖到星期天的下午,才沥沥的下起来。雨水也远不是开始预报的有暴雨,或是大雨,最多只能算得上中雨。时间也不长,来回个把钟头,连沟水都没有形成,这真是让我大失所望。本来是想借助之场大雨,把水多蓄点,也解决我鱼塘缺氧之痛。早在前几天,我就交代峰,要把所有的水涵塞好,以防漏水,在星期六时峰就说,这天气,哪有什么水,拿竹竿去捅,也捅不出来呀。但还是去把水涵塞好了,但现在还是一场空。
不过,这场雨让我比预期的失望,但毕竟还是下了点,至少空气更湿润,山上的泥土也吸了点水,让干旱良久的植物滋润些许,总是好的。
没有水,还是我目前最大的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