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商帝幸(也就是纣王)在位末年,天下人心丧乱,帝幸穷兵黩武,连年征战,荒淫无度,修鹿台,造酒池,悬肉为林,修建奢华宫殿园林,搜珍器重宝,集天下美女于斯,却不知民生艰苦,哀怨载道。都城朝歌之外,四野凋敝。
话说当年,比干见到帝幸如此荒淫无道,民生疾苦,置国家于丧乱,叹息不已,决定要进谏帝幸。
别人都拦着他,说道:“何必要这样的,大王的暴戾你又不是不知道,这些话哪能听得进去,你去是没有好结果的。”
比干叹道:“主上有过,作为臣子不去进谏言,非忠也,畏惧死而不敢说话,非勇也;主上有过,我便去进谏,我的话如果不被采用,大王听不进去,我只能以死报国,正所谓忠之至也!”
于是比干在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帝幸心中不悦,问他何以自恃,比干说道:“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帝幸大怒:“我听闻,圣人的心有七窍,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我倒要看看!”
于是杀比干于大堂之上,将他的心剖出来看。帝幸大笑道:“哈哈,我以为你是圣人,原来不过是一颗凡人的心!”
比干死后,其冤魂不散。绕摘星楼三日而去,在荒野之间飘荡,先往东飘到东海之上,东海茫茫海水,日升日落横无际涯,魂魄在此凝聚了波涛汹涌之力。东海龙王不敢触怒冤魂,任期游荡在水面之上,水族鱼类不敢接近,却也能感到哀怨之意;再往南到密林沼泽间,南越沼泽之地多瘴气,冤魂在此聚集了蛮毒之力,狼虫虎豹唯恐避之不及,南越蛮人不知何方神灵,夜半掩门闭窗,战战兢兢;再往西到荒漠之地,天也苍苍,地野茫茫,四望直去,了无生机,一片荒凉意,冤魂在此聚集风沙之力,却不见飞禽走兽之类出没于斯;再往北至极寒之地,千里冰封,天空极光飘渺,瑰丽无穷,冤魂在此聚集了极寒之力,北原雪熊之类不敢走近其方圆半里之内。
那魂魄目不能视,耳不能闻,心不能思,手不能触,全是怨气积聚而成,随风游荡,无思无想。
却说一日,冤魂飘到一处不知名所在,那前方是一座高山。这山峰奇怪之极,非石非土,非金非木,却是一座冰封而成的山峰,高耸之极,陡峭之极,仿佛是一支利剑一般指向天际。云雾缭绕之间,幻化出各种迷幻之色。那山峰之上还闪着一道道不知名的光,远远看去,十分壮观。
冤魂不知其所向,竟然飘荡着往那山峰之上而去,在此间游荡三日,到达山顶,从哪山顶之上望下去,天下尽在眼中,东方海水泛着粼粼波光,西方苍茫映着万里红霞,南方沃野可见炊烟之色,北方冰原伸展寒冰气象。那山峰之高,五彩极光掠过,仿佛伸手可触。只是那冤魂无法感召其间魅力,只好不由自主地飘荡着。
正在此时,冤魂之躯碰到了山顶一道光芒,那光芒越照越亮,直冲天际,冤魂之躯渐渐于那光芒融为一体,波涛之力,蛮毒之力,风沙之力,极寒之力汇聚在此,只听得轰的一声震天响,那山峰忽然间地动山摇,竟从中间裂开,开口之处那道光柱势不可挡渐渐吞没了天空和整个山峰,那山峰在震天的轰塌声中变成一片绵延的山脉,那光芒直上九重天之上,之后四散开来,再陨落至天下神州各个角落。
原来,那山峰是黄帝战蚩尤之后,用以封存战败的各路牛鬼蛇神的怨气而制成的,以北极寒冰堆砌而成,辅以强大的法力。千百年来,天下各处妖怪死后的怨气被强大的力量牵引,不一而足渐渐聚集而来封存在此,只是不知着怨气越来越多,力量越来越大,直至比干的冤魂携东西南北四方之力来此,封印之山就此崩塌,妖魔怨气四散人间。
人间之祸就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