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昆仑剑法
天色将亮未亮,盘坐在凳子上的闻天祥,缓缓收功,伸了个懒腰,呼吸着清晨最纯净的空气。
一夜修炼梦蝶传授的昆仑心法,许是心之所往,一丝困意也无。
昆仑万法,天罡正气。以柔克刚,刚柔并济。刚猛为利,剑法唯一。经脉为道,气炼其躯。气顺则躯灵,脉通则法至。以气御剑,剑携气,破万敌。
闻天祥推开窗,让晨风吹走一夜的污浊之气,看着叶上的露珠,听着不远处的叫和声,古海城新的一天,正在醒来。
转过身,稍稍整理床上被褥,穿着薄衫,来到院子中。
梦蝶家的小院不大,中间是一条从大门直通大厅的碎石子路,两旁都是草坪。
看着绿草上布满着晶莹剔透的露珠儿,闻天祥不忍心践踏,便绕过了草坪,来到了石子路上。
看了看二楼,梦蝶的房门未开,应该是还未起床吧。闻天祥去柴房,找了一根偏细的小木棍,回到石子路,脱去布鞋。
昆仑剑法,讲究以气御剑,以前闻天祥所练习的剑法,都只是一种招式罢了。
要知道,所谓剑法,既包括剑,也包括法,单纯的把剑挥动起来,连三脚猫的功夫都不是。
石子路凹凸不平,光脚踩上去,必定会疼痛不已。而想在其上练剑,不仅要克服这种痛觉,还是把心法与习剑相融合,必有一定难度。
在闻天祥犹豫不决的时候,楼上的梦蝶早已倚靠在栏杆上,静静的看着他了。
“虽然许多时候,你所吃的苦,要远远高于你所期望的收获。但是如果你连苦都不吃,那就连收获都没有。”梦蝶的声音从楼上传来,闻天祥毫不犹豫的迈出了脚步。
疼,只是暂时的,疼就证明我还活着,还在努力,没有放弃。
昆仑剑法第一式,拔剑式。
拔剑式,是从刀法之中的拔刀式得来的灵感,拔剑式不求拔刀的刚猛,为了破开敌人的进攻或直接进攻敌人,拔剑式要求迅捷与轻快,迅速拔剑,轻触敌方武器,让敌人变招或者回防,快速的拔剑式,让敌人产生一种不可力敌之感。
而在欺身进攻时,快速的拔剑式,能够更快的破开敌方防御和及时换招。
闻天祥看了看梦蝶,想起了她昨晚说的话:拔剑式,不在伤敌,只在吓敌。
闻天祥忍着脚底的疼痛,一遍一遍的练习着拔剑式。实在忍不住了,就换一块平坦些的,但坚决不下石子路。
夏日的清晨,勤劳的鸟儿总是起的特别早,唧唧咋咋的叫着,从这颗树,飞到另一棵树,蒲扇着小翅膀。
“公子,吃早饭啦,吃早饭啦。”闻天祥一心沉浸在对抗疼痛和练剑上,天色渐亮,梦蝶看闻天祥练着那么认真,于是就在家里煮了早饭。
闻天祥连忙穿上鞋子,一路小跑到厨房去吃早饭了。
吃过饭后,闻天祥也帮忙收拾。
“公子,我们去找找老乞丐吧,河神之泪可不是一般人能知晓的。”梦蝶的言下之意是,老乞丐能知道河神之泪并且拥有,必定不是普通人,所以想找他问个清楚。
两人来到那个巷口,并未发现有老乞丐的踪迹,问了其他人,都说老乞丐已经有月余未出现了。两人只好作罢,回书楼去了。
也许,高人就是神出鬼没,来无影去无踪的。想要找的时候,根本不可能找到,在不经意间,他就会出现了。
另闻天祥和梦蝶意想不到的是,在不远处的城门口,老乞丐正目不转睛地盯着两人。闻天祥下意识的回头,望了望城门口,却什么都可以发现。
“小子,我河族的命运,就靠你了。居然能感觉到我的存在,不错,不错。”老乞丐自言自语的离开。
其实闻天祥根本没有感觉到老乞丐的存在,只是下意识的回头,看看来时的路。
一连几日,都不见老乞丐出现,两人只好作罢,不再找寻。
就这样,闻天祥仿佛在古海城定居了下来。清晨起来练剑法,吃过早饭后,去书楼看书,放班后,回来听梦蝶讲故事或者讲解昆仑心法和剑法,晚上独自修习心法。
日落月升,周而复始。无论是体质,还是剑法,闻天祥都在慢慢改变当中。
两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在掌握了心法的基础上,昆仑剑法闻天祥练习的相当快,已经到了第七式,游龙闭目。
好几日,闻天祥都没有办法把第七式学会并使用,只好去打扰梦蝶。
“所谓游龙闭目,意思就是,神龙在大海中游动时,已经不需要把眼睛睁开,依靠感官,就能知晓方位和水流状况。而剑法的意境,就在于感官的认知,把心法熟记无心,闭上眼睛,,把招式在脑海中闪现,手中之剑,随心而到,依靠感官判断动向,其实这个游龙闭目,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海中修习。”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梦蝶的讲解,让闻天祥有种拨云见日的感觉。怪不得每次看着招式使出来,就会很别扭,歪歪扭扭,不像招式。
说出海,总不能马上就去,总得有许多准备的事。就比如说找几个伙伴一起。
而闻天祥整日不是在书楼,就是在梦蝶家中,会不会就没有伙伴呢?
当然不是,王大锤和惠风小和尚,就是闻天祥在古海城认识的两位好朋友。
那天是闻天祥刚成为书楼的杂役的第二日,在傍晚的时候,闻天祥正准备收拾打扫,听见二楼的吵闹声。
一个是七尺的彪形大汉,年纪约莫就二十出头,一脸稚嫩之气,长的土里土气。另一个是个光头小子,粉面肤白,一身粗布袈裟,右手持暗金佛珠,笑意盈盈,毫无慈悲之相。
两人正吵得不可开交。
闻天祥上前去,奈何没有劝架之力,就听听他们吵什么。
“土包子,再不放手,小僧就不客气啦!”两人各持书的一边,都没有要放手的意思,小和尚对另一人说到。
“嚯,竟敢说俺是土包子,你就是素包子了!我又不认识你,没有客气的必要。再说了,这先秦异志明明是俺先找到的,先到先得。”那人双手紧紧抓住书本,脚好似钉在二楼的木制地板上,纹丝不动。
小和尚脚步交错后撤,扯得对方一个趄趔。
闻天祥一看,势头不对啊,再撕扯下去,书本就成废纸了。赶紧站出来,想要阻止,奈何说不了,比划了半天。
最后不得不请梦蝶上场,把那两人摆平。
梦蝶从库存里再拿出了一本先秦异志,一人一本,没得争了。
后来通过交流得知,小和尚法号惠风,今年二十又一,是净林寺弟子。而那彪形大汉则是本地渔民,名叫王大锤,今年刚好二十岁,天生神力,古海城武部院学子。
两人可谓是不打不相识,矛盾解决,自然是握手言和,且两个都是话唠,很快变打得火热。而闻天祥呢,就是两人的听众。
人生地不熟,闻天祥想要出海,必得找一两好友一同,途中也有个照应。
所以渔民出身的王大锤是最好的人选,而惠风小和尚,当然也是不能丢下的。所以闻天祥就把出海的事向两人一说,他们欣然同意了。
从古海城出海的船队,古时候有三种,分别是近洋,远洋和跨洲,而现在,跨洲船队早已不在,只剩近洋和远洋船队,主要以捕捞和探险目的。
近洋主要是在黄海海域,而远洋则是黄海更往南的海域,是上古深海海族活动的地方。而现在虽说海族已是难得一见,但这片海域仍是充满了许多未知的危险。从先秦至今,通过一代代的探索,也只是九牛一毛罢了。
三日后,恰巧有一艘远洋渔轮出海捕鱼。四人一商量,还是不要耽搁,尽早为妙,就让王大锤去订了三个位置。
出海衣物少带,多些干粮和水。当然,这些船上就有很多了,准备一些以防万一也不无不可。
而闻天祥的目的,是出海练剑,剑,则是真正必不可少之物。梦蝶拉着闻天祥,去城中的武器店,买了一把碧波剑,在水中施展,再好不过了。
出海的日子终于到来,闻天祥依依不舍的告别梦蝶,与王大锤、惠风踏上了远洋渔轮。
王大锤还是一样,穿着简简单单,后背一包裹,左手持一大锤。大锤高六尺有余,与其肩同高。锤头向下,不细看,还以为拿的是一根棒子。而惠风小和尚则不再穿袈裟,换成了普通衣物,只不过佛珠不在手中,而是挂在了颈上。头巾包着光头,不伦不类。
三人登上渔轮,向梦蝶挥手告别。不一会,渔轮缓缓的动起来,向黄海驶去。古海城慢慢消失在视线中。
和逆水行舟不同,渔轮在设计之初,就与其不同。渔轮甲板之下,全是货舱,用以存放食物补给,和捕捞上来的海产。船员住宿舱及其他用途舱,都是在高于甲板的一层舱和二层舱。驾驶室则是位于船尾。
不出意外,十日后,渔轮将会到达第一个捕捞点。而这十日间,渔轮将不会又任何停留。
每个捕捞点,都有一个小岛屿或是礁石。一旦没有到达捕捞点,则意味着偏离了航道,所以捕捞点都是以固定的小岛屿为中心点。
既然知道了时间,三人就没打扰船长的必要了,离开甲板,回到舱内。
于是三人在收拾了一番,把休息的位置安排好,今后两个月,这个舱位,可以说就是家了。
十日的时光,就在弹指间。初出海域的兴奋,被一望无际的湛蓝海面给打破。
终于,船只到达了第一个捕捞点,神仙台。
从船上看去,这个小岛屿不大,就四五十亩大小,岛屿最中间是一个平台,其他地方都是一些凹凸不平的礁石。
位于海平面上的岛屿不大,但是其周围的暗礁和岩石之多,让多数船只无法靠近,所以只能选择小船,划向岛屿。
闻天祥三人也跟随着小船,来到小岛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