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432200000002

第2章 片面·深刻·片面

现代西方文论琐思

文艺理论界的吊桥徐徐放下了,一片尘雾之中,五花八门的西方文论比肩接踵,蜂拥而入。看一看目前翻译界、出版界、评论界以及高校的文艺理论课程的概貌,就可知道此言不谬。

中国的文人们表现出传统的旺盛食欲,来者不拒,并蓄兼收。当横的扫描与纵的探照渐渐达到一个周期之后,我们不难得出这个总体上的印象:片面。

自从克罗齐①的直觉主义拉开了当代西方文论的帷幕,不论弗洛伊德的原欲还是荣格②的原型,不论俄国的彼得堡学派③还是美国的耶鲁集团④,不论阐释学的召唤结构还是接受美学的期待视野,各路旗手无不把自己的理论高髙标举,目之为文学研究的真谛,同时不遗余力地否定传统。他们的结论也往往是偏激的,绝对的。如弗洛伊德就把自己的精神分析论变成了打开一切艺术迷宫的金钥匙,他说:“虽然精神分析学很少谈‘美’,但美导源于性感的范围看来是完全确实的。对美的爱也就是一种带有强烈抑制性的情感的典型例子,‘美’和‘吸引力’首先要归因于性的对象的原因。”⑤他甚至更为明确地说过:“美的观念植根于性刺激的土壤之中。”⑥很显然,弗洛伊德把性的作用夸大到了极点,以此来解决博大精深的美的问题,必然会捉襟见肘。英美新批评派第三代的干将韦勒克和沃伦一致坚持“文学研究应该是绝对‘文学的’”⑦,“文学研究的合情合理的出发点是解释和分析作品本身”。⑧他们反对进行作品之外的作家生平、性格、创作过程以及社会环境等等Y卜部研究”,这样就忽视了作品“内系统”与“外系统”的种种联系,走向形式主义。而美国的感受派文体学则认为文学仅仅是阅读过程的体验,这就更易导致本末倒置,视创作如儿戏。

无一例外,所有的学派都走向某种极端,极端得难以全盘接受。如果我们以一种宏观的眼光去俯视文学园林的全貌,可以看到,文学围绕着作品存在着一个环环相连的“生态平衡系统”。其基本要素可分为作品、作者、生活、读者。这四个要素可以用互逆箭头构成一个四边形。其中生活可包括作者眼中的生活、读者眼中的生活及作品反映的生活;读者可分为理论工作者、积极读者与消极读者。由此可知,四要素中核心是作品与作者,而生活与读者则是两个沉重庞大的团状物。孤立地强调某一个极端,势必造成片面的结论,因此,蜂拥而至的各路旗号,没有一家能被和盘接受到一统文坛的地步。

①克罗齐(18661952),意大利哲学家、历史学家。其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美学原理》一书中。编者注

②荣格(18751961),瑞士心理学家,分析心理学的创 片立者。编者注

③彼得堡学派:指20世纪初俄国以罗森堡、彻尔巴斯基等人为代表的佛学研究派别。编者注

④耶鲁集团:通常称为耶鲁学派,指20世纪70-80年代在耶鲁水学任教并活跃于文学批评领域的几个有影响的教授,以堡尔·德曼、哈洛德·布洛姆、杰夫里·哈特曼、希利斯·米勒四人为代表。编者注

⑤《文明与它的不满意》,转引自朱狄《当代西方美学》,第25页。

⑥《关于性理论的三篇论文》,转引自同上书,第23页。

⑦三联书店《文学理论》,第19页。

⑧同上书,第145页。

但是,片面到如此露骨地步,却何从能畅销于这个千古以来中庸至上的东方文学王国呢?答曰:深刻。

20世纪之前的文学研究,基本上是笼而统之的一元化。从古希腊及罗马的古典主义、中世纪的神学王国,直到法国的新古典主义以及康德、黑格尔,都是将文学置于广阔的社会历史的坐标系内,以内容为中心,探索其综合的艺术特色。这种传统的理论方法达到了顶峰之后就面临着突破。随着自然科学的日益飞跃,经济垄断的加深,社会的动荡和思潮的混乱,文学研究的大军开始分化成一支支兵种不同的突击队,向着各自认定的目标深掘猛进。虽然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唯心主义的主观推断、形式主义的烦琐论证等不良倾向①但他们在各自的征途上拔除了一个个依靠传统方法所不能攻克的堡垒。

如弗洛伊德开创的心理分析学派就从生物学的意义上打开了一个前人未至的艺术之源的宝库。弗氏理论的五大支柱:无意识、婴儿****、恋母情结、抑制和转移,尽管存在很大的偏颇和漏洞,但对美学和其他艺术门类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尤其是“无意识”的概念,今天已经成为文学研究的普遍术语。虽然弗氏在70诞辰庆祝会上谢绝“潜意识的发现者”这一头衔时说:“在我以前的诗人和哲学家早就发现了潜意识。我不过发现了研究潜意识的科学方法罢了。②但是人们仍由于这一伟大发现把他的名字与哥白尼、达尔文、哥伦布、柏拉图以至爱因斯坦、马克思列在同一水平线上。这可以充分说明其理论的深刻程度。

再如发轫于法国的结构主义,在作品的内部分析上细入毫发。他们把作品分解成一个个母系统、子系统,直到最后一个“基本粒子”,然后放在“描述级”的显微镜下,阐发出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意义。英国的J.库勒说解释的过程是把作品本文放进逻辑推论中去的一种努力,这一点是通过使作品本文成为某一种意义的表现方式来达到的。”“这样,文学的价值就和它默认文学符号的人为性联系起来。”③结构主义挖掘到作品的深层,运用自然科学武器,取得了文学研究“现代化”的硕果。

再看看久兴未艾的读者反映理论,对读者这一广大领域进行了“牧歌西进”式的开发。这是中国文人目前学得最快最好的一种理论。当然与中国文学的功利性传统有关。吴亮在《什么是文学读者?》中讲道:“躺在书架上无人翻阅的文学著作称不上是一本真正的文学著作。”“所以双向度的、有终点的和有回收的文学才是实现了自己价值与使命的文学。”④这两句话可以算是对西方种种接受理论消化后的概括’其深度自毋庸赘述。

①参见安徽大学中文系《现代西方文艺理论批评文选》前言。

②英国莱昂内尔·特里林《弗洛伊德与文学》,《美国文学丛刊》1981年第1期。

③《文学中的结构主义》,《国外社会科学》1982年第6期。

④见《文学的选择》,浙江文艺出版社。

形形色色的西方当代文论,确实各自强调到不适当的地位,但他们的功勋是巨大的,这些纷至沓来的理论建树,有如新元素的合成,新矿床的探明,使得文学的发展比起其他任何一门科学来都毫无愧色。

可见,涌到我们面前的就是这样一群片面而又深刻的玩意儿,如何对待呢?

它们在近几十年的理论实践中发挥了极大的效用。但在今天,在21世纪的今天,用一种发展的、全面的眼光来看,我们还应再说一次:片面。

因为世界正在走向综合,地球上已经无处不留下人的踪迹。每一颗自我意识较强的头脑都感觉到天幕是那么低、地平线是那么近。英美正在研制的超音速飞机,环球一周用不到两小时。东西双方在握手,南北半球在会谈,语言和民俗已经隔不住种族的交往,科学正在第三、第四次浪潮的推动下走向更大的综合。天网恢恢,文学也逃不掉。20世纪有人称为分析的世纪,那么21世纪很可能将是综合的世纪。“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①孤立地研究作者、作品或是读者都不能满足全人类文学水平提高的需要。作为中国,要跟上世界步伐,就尤其不能亦步亦趋,而应敏捷地站到同一条起跑线上。

我们传统的从社会生活出发的理论并没有错。问题在于如何理解“生活”。以编写文学史为例,当然要与社会时代背景相连,但也要注意读者的时代性、历史发展性及其反馈作用。对作品本身应更注重内在的艺术价值。这不等于说把文学研究弄成一个大杂烩,而是说应以文学本体为核心,广泛吸取各种理论之长。这当然有待于我们文论工作者哲学思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了。

片面往往是深刻必不可少的前提,但深刻的成果不能掩盖了片面的弊端。分路出击是历史的必然,走过了这一段,则应当是诸兵种联合协调作战的时候了。

这不仅仅是对西方当代文论的态度。

①见《三国演义》第一回。

同类推荐
  • 杰出孩子最喜欢读的感人故事

    杰出孩子最喜欢读的感人故事

    本书收录了来自师友亲朋以及陌生人的感人故事,彰显人世间的真情感。
  • 说法:流行语超市

    说法:流行语超市

    本书是一本杂文集,每篇杂文都是围绕着一句近年来的流行语展开。
  • 我得过最重的病,是想你

    我得过最重的病,是想你

    《我得过最重的病,是想你》是咸泡饭的“短故事”集。故事不是你的,但一定与你相关,因为它们本质上是关于如何在爱的世界里互相成全,如何在坚硬的现实中强大内心,如何与生活、与真实的自己温情相拥,活出由衷的快乐。这些故事里有纠结、向往、欣喜和奋不顾身,它们是对爱的多维度阐释,对青春的生动描述,对生活和梦想的大尺度致敬。
  • 走马看黄花

    走马看黄花

    对于农业发展是这样,对于其他事情也是这样。这让我想起经济学上讲的“木桶定律”。一个沿口不齐的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在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提高水桶的整体容量,不是去加长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要下工夫依次补齐最短的木板。此外,一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每一块木板的长度,还取决于木板间的结合是否紧密。
  • 毛泽东读《水浒传》

    毛泽东读《水浒传》

    本书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是毛泽东对《水浒传》文本的阅读,对小说作者和点评者的评论,以及对《水浒传》版本的关注;第二单元是毛泽东对梁山好汉革命精神、斗争艺术、经验教训的提炼、阐扬和运用;第三单元是毛泽东对小说人物的漫议、分析和引证;第四单元是毛泽东解读和运用《水浒传》在政治生活中受到误解的辩驳以及晚年他发表谈话引起“评《水浒》”运动的评析。总之,本书把一位革命家解读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的整个情况和新鲜见解全部展示在读者面前。
热门推荐
  • 弱水三千探往生

    弱水三千探往生

    他那双赤红色的瞳孔,布满了杀气,眉头紧蹙,横着深沉,他举着尖锐的刀,看着俯伏在地的女子,言辞冰冷。“你,该死!”女子抬头望着他,眼里噙着泪,却死死忍住。秀丽绝艳的脸视死如归,她紧闭着双眸期待着死亡降临。轻启朱唇,像是耗尽所有的心血。“你动手吧!”男子好看的眉毛拧成一团,赤红色的眼眸荡起涟漪,嘴角微微颤动,想说些什么却终位开口。手中那柄短刀闪着瘆人的寒光,不知咋地,只见寒光一闪,那柄刀刃深深的刺入了女子的心口。猩红的血色染红了梦境,我紧捂住自己的心口。被刺伤的那名女子是谁?为何,我会有心痛的感觉?还有那个天生赤瞳的男子,是否是我认识之人?“城儿,你醒醒……城儿……“似梦非梦,似醒非醒,直到那个呼唤城儿的声音再次响起,我才从那个梦境中清醒,只是我并未睁开双眼,因为我清晰的能听到人的声音。清清楚楚,是人的声音。可我毫无记忆……我身侧的人是谁,我也不得而知。
  • 无尽宇宙修炼系统

    无尽宇宙修炼系统

    叶辰在遭遇车祸之后,意外穿越,获得逆天系统,各种功法,武器,手到擒来
  • 穿书后我成了悲催女主

    穿书后我成了悲催女主

    苏暖穿到一本虐文书里,成了悲催女主。书里的男主是一个渣男,原女主被男主虐的很惨,为了不被男主虐,为了不让自己过得那么惨,她要改变原女主的命运,把男主养成一个积极向上,正能量的大好青年……苏暖想了个策略,不和男主发展爱情关系,改为发展亲情关系。“我救了你,你叫我一声姐姐怎么样?”他望着她,“你只比我大一天。”她笑嘻嘻道,“大一天也是大啊。”后来…他还是歪了,歪了,黑化了…苏暖的内心是崩溃的。(1v1,时而沙雕时而霸气护弟女主X前期孤僻乖巧后期黑化男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萧劲光传

    萧劲光传

    《萧劲光传》由中共中央军委批准立项,海军有关单位成立编写组撰写。编写组数十次赴萧劲光的故乡长沙,他工作过的延安、东北,以及他长期工作的海军机关和部队,采访调查了许多与萧劲光一起工作、战斗过的老同志,并多次到中央档案馆、军委档案馆、海军档案馆、湖南省档案馆、陕西省档案馆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历经十一年,终于写成此书。这部《萧劲光传》展示了萧劲光这位几乎经历了20世纪中国全部战争烽火、政治风雨的杰出人物的一生,再现了他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和社会主义中国繁荣富强而奋斗的光辉业绩,以及他不懈奋斗、实事求是、忠于党和人民、勇于坚持真理的高尚风格。书稿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军事科学院审定。
  • 银河阴影

    银河阴影

    人类--古时候地球身上的“病毒”,最终自我毁灭了母体地球,而后向整个银河系扩散。未知陌生的星系,自我残杀的天性,人类的最终命运-----?。
  • 别让现在成为你未来的影子

    别让现在成为你未来的影子

    你很努力吗?你憧憬过自己未来的生活吗?现在睡觉流下的口水会成为你以后工地搬砖的泪水以及汗水。你现在有多努力,未来就有多美好。努力不一定可以改变一切,但不努力,什么都改变不了。有人说,现在你的生活和未来你的生活会形成一个强烈的反差,这句话我特别认同。现在不努力,将来别后悔。
  • 穿书之庶女本色

    穿书之庶女本色

    生活之中的花锦诺,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宅女,但这一觉醒来看到的这是什么鬼?草屋、破碗加单衣,没钱、没粮没暖炉,拜托,这可是深秋,呆在这里可是要冻死人的。“我是孤儿,得自己奋斗。”花锦诺叹了口气,“好吧。”撸起袖子就干。“我是庶女,就要嫁给大我十二岁老男人?”花锦诺挑了挑眉,淡定自若“不就是个老男人嘛,嫁就嫁吧。”“你说你女儿叫蒋……映雪?”花锦诺大惊失色,天哪?这可是她看的小说之中的女主,“算了,这个老男人我也不要,还是快跑吧。”花若锦收拾收拾包袱,晚上就去爬墙。墙下,老男人负手而立,挑眉看着摔得十分狼狈的花锦诺,“想要爬墙,可曾问过我?”
  • 南京往事(全集)

    南京往事(全集)

    关于年少幽微的心事、关于爱恨生死的反思、关于黑白正邪的较量、关于理想信仰的追寻……一群故人的金陵往事,一段旧时光的至情描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