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记忆记下的内容,也可以积累起一定的知识经验。如小孩见什么都有好奇心。他可以记忆诸如自己捉蛐蛐、掏蚁穴、玩泥巴之类众多的儿时趣事。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幼时曾在爷爷书写一篇古文时,将其全文当作游戏背诵下来!还可以记忆由于自己做过或做错了某件事,而受到大人的褒奖或指责时的情绪体验,记忆某些有益的动作,及至多次重复而形成某种良好行为规范和习惯等等。由此可见,无意记忆所记下的内容,对每一个人积累知识经验乃至个性品德的形成,都曾立下汗马功劳!因此,它对于每一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意义是应该充分肯定的,切不可小看它的作用。实际上,学生学习理性知识和形成个性与品德所需要的许多感性知识,其中包括众多的自然与社会现象的知识,大多是首先由无意记忆获得,然后才有计划地纳入教育与教育体系之中,提升为理性知识和形成个性与品德的。所以,有意记忆与无意记忆也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但是,由于无意记忆有一定的选择性、片面性和偶然性,因而又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其内容则可能是未经社会标准鉴定的记忆,因而就可能具有消极的社会意义。对于一个人来说,单凭无意记忆是不足以适应生活环境变化的,对于个人知识经验的积累与个性品德的成长都是很不够的。这就是它的缺陷。由于人类的活动和学生的学习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因此,有意记忆应在人类各种活动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居主导地位,而同时也要注意发挥无意记忆的作用。谁将二者结合得好,谁将终身受益无穷!
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也是随学生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的。由于学生的学习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因而人们常常认为记忆的效率也一定是有意记忆优于无意记忆。这种认识是肤浅的。为了弄清情况,有人做过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原来,四、五年级学生有意记忆即时回忆的正确率为51.5%,而无意记忆即时回忆的正确率为43.8%。进入初中以后,这二者都比小学有所提高:初中一、二年级学生有意记忆即时回忆的正确率为52.5%,而无意记忆即时回忆的正确率为47.0%。这同时说明,就即时回忆量而言,初中学生无意记忆的提高较有意记忆的提高更显著。但在更长的时间条件下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有一个以高中学生为对象的实验,要求他们完成两种任务:一种是指出各对词之间的关系,如同义、反义等;另一种是指出一个词单中各词所属范畴。作业方式有三种:
第一种,只执行上述两种任务,事前不要求记忆,事后却要求回忆,此为无意记忆。
第二种,事前既要求执行上述两种任务,又要求记忆,此为有意记忆。
第三种,第一遍作业只要求执行上述两种任务,事前不要求记忆,但事后要求回忆;第二遍作业则事前就要求记忆。
结果发现,在即时和一周后的回忆中,有意记忆的成绩优于无意记忆的成绩:但在一个月和五个月后的回忆中,却是无意记忆的成绩优于有意记忆的成绩。这表明,在相同的记忆作业上,无意记忆的保持期较有意记忆的保持期更长。
另一个实验证明,初中学生无意记忆的成绩,在先后均用视觉呈现(即记忆时用眼看的方式不变)时,显著高于先用听觉后用视觉呈现(即记忆时先听后看),而且差异显著。但初中学生的有意记忆成绩在改变呈现方式的情况下,却基本保持稳定。
(7)意义记忆
通过理解而记住事物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者称为意义记忆。所谓理解,是人们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于思维活动而对未知的事物作出新的解释,弄清其新的特点、性质、内在联系或意义的认识过程。这就是说,首先理解,然后才记住该事物的特点和规律。
意义记忆具有相当的优越性。因为我们人类认识的目的不单是掌握事物的某些外部特征和现象,更要掌握其本质和规律;只有我们真正理解了的东西,日后才能正确地应用。因而,它是符合人类认识目的的记忆。此外,从记忆的效率来看,它还有既快又牢固的特点。这是因为,意义记忆在理解的过程中总要应用已有的知识,并弄清其相互关系进而获得新的认识。这实际上是将新旧知识经验融合为一体,而其记忆的量则仅是其新增的部分。即它不是从零开始的记忆,旧的知识经验已为意义记忆奠定了基础。
(8)机械记忆
对记忆者来说,这是未能理解事物的本质特点或其内在联系,单靠机械地重复而记住事物外部特点及外部联系的记忆。也就是常说的“死记硬背”或“囫囵吞枣”式的记忆。从记忆的目的看,纯粹机械记忆的东西,即使全部准确,其应用也是成问题的。从记忆效率看,它是完全从零开始、无所依托的记忆,因而其效率极低。
但是,也不能完全否定机械记忆的意义。比如,山脉的高度,河流的长度,历史的年代……都需要用数字表示。这些数字固然与山脉、河流、历史事件有关系,但数码本身却是一个一个孤零零的符号。这时,我们通常都是依靠机械重复,才能将它记住。而且,即使意义记忆的内容,常常还需要机械记忆来保证它的准确性。而对学生来说,一些暂时不理解的东西,先采用机械记忆将其记忆下来,作为知识储备,也是必要的。由此可见,以意义记忆为主导,同时辅之以机械记忆,也是必不可少的。
(9)瞬时记忆
当客观刺激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人会立即产生感觉映像。但当刺激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而是以某种形象的形式保留“一瞬间”。这就是瞬时记忆。最明显的是视觉后像。电影就是利用人们的视觉后像才将本不连接的单个画面构成为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给人以动态感的艺术场景的。
根据研究,视觉的感觉记忆在1秒钟以下,听觉的感觉记忆在4—5秒钟以下。瞬时记忆的特点是:其记忆的内容大多是形象的;其容量虽大但保持的时间很短,一般都在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很快就消失了,只有少数出于特别强烈,或者与主体的需要有特殊、深刻的关系,它才能由一次性的瞬间转入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例如,某件对自己最有意义的事,或某种特别危险的事物,虽其出现仅仅是短暂的瞬间,但可以留下终身不忘的映像。
瞬时记忆保持时间极短具有双重的意义:如果对自己的生活、学习与工作有重要意义的内容,短时间就消失、丢掉(遗忘)了,那当然十分可惜!如果对自己的生活、学习与工作无重要意义的内容短时间就消失、丢掉(遗忘)了,那就应当看成一件好事!人脑记忆的潜力是无限的,但毕竟已开发、利用起来的神经细胞是有一定数量限制的。丢掉那些无用的东西,腾出神经细胞的空间,留作储存真正有用的内容,不是更有意义吗?假如我们每日每时都将所见所闻保持在头脑里,像路上所见的众多不相识行人的面孔、身材等等,通通都储存在自己的记忆中,那么,我们的头脑就会像一座装满杂物的仓库,一旦需要寻找某件有用物品时,会极难找到,或者需要存放贵重物品时,会没有地方,所以,忘掉一些无意义的东西,即减轻记忆的负担,也有积极的意义。
对人们有意义的事物,如学生学习的内容,一般都应高度关注即专心致志,以便第一次感知时就留下深深的烙印,即由感觉记忆转入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这当然是最理想的。尽管这不可能经常做到,但你不妨试一试,效果肯定会好!而更多未能一次性自动转入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有用内容,则需采取复习的方法,才能获得长期记忆的效果。
(10)短时记忆
从保持的时间说,几秒钟到1分钟以内的都称为短时记忆。就其功能而言,它是操作性的记忆,因为它所保持的内容都是服务于当前的操作,因此又被称作工作记忆。学生的抄写或临摹,看老师做示范然后自己做体操动作等,都必须有短时记忆的保证才能完成。一般来说,如不经强化(重复、练习),它也就消失了。人们常常根据需要面对短时记忆的某些内容进行强化,则短时记忆的内容即转入长时记忆之中。
(11)长时记忆
指一分钟以上,直到数日、数年乃至终生的记忆,其容量(理论上)是无限的。长时记忆储存的内容都是备用性的。人们日常知识经验的积累和学生的复习,就是为了将其保存在长时记忆的宝库之中,以便在需要时提取出来。
3.记忆的品质及其差异
记忆的品质是衡量记忆优劣的标准。应用它可对一个人记忆的优劣做出具体、综合的评价。由于人的心理活动在任何一个方面都具有复杂的多维度的性质,对它就不能采用像长度或重量一样的单一标准,而要采用复合的多重标准。例如,可能有的人在单位时间里记忆事物的数量多,速度快,但之后忘得也多而快。而另一个人却不同,他虽在单位时间里记忆事物的数量少一些,慢一些,但之后却经久不忘。可见,采用复合的多重标准是必要的,合理的。
记忆的品质有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和准备性四种。它们是综合、统一而不能分割的。
敏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记住事物的数量;或者,一定数量的事物,需要多少时间才能记住。所以,记忆的敏捷性是与记忆的速度与广度有关的标准。根据研究,以认识的“单元”为单位,短时记忆的容量(12岁以上)一般为7±2。由于人的知识经验不同,其认识(包括记忆)的单元也不相同,因而各自的容量也是有差别的。
持久性指对所记忆的内容保持时间的长短。得到正常记忆锻炼的人,一般是记忆的敏捷性与记忆的持久性是成正比的。即记忆敏捷的人,其记忆也持久。但也有记得快而不持久的,也有记得慢但却持久的。
准确性是指是否忠实保持记忆内容原貌。如果记忆后恢复起来的内容都有消极的改变(新旧知识融为一体是积极的改变,与消极的改变必须区分开),或错了,那这样的记忆内容又有什么价值呢?
记忆是否准确主要取决于对记忆材料的仔细、准确的观察与深刻理解。有的人就是不肯在观察与理解上下工夫,常常是随便地看一下,不求甚解或一知半解、似是而非地就记忆下来;及至使用的时候,又不肯分析具体情况,随便拿来就用,这自然无法保证准确和用得恰到好处。如果确实是“马大哈”就应在认真、仔细上下工夫。凡是相近的知识内容,务必弄清其差别再记。至于其它原因造成的不准确,就应该针对具体原因加以消除,而不能听之任之。
准备性指是否能够及时地从记忆的宝库中将所需要的知识内容找出来。是否真正正确、深刻理解和熟记,是否善于采取适当的方法与策略去寻找有关的线索,是准备性品质的基础。记忆准备性不足问题,大多是由于理解不透,或记忆内容零乱,未能整理成知识系统造成的,因而提取时发生困难;也有因初次使用不知到底应该提取哪一部分知识造成的。这都应该分析具体原因并加以克服。多用,自然谙熟,必能及时提取。
以上四种记忆品质的结合在不同人的身上也是不同的,这就叫做记忆品质的个别差异。敏捷性与持久性常常表现出正相关即正比例的关系,而准确性与准备性常常也与敏捷性和持久性成正相关。但相反的情况亦有之。现实中更多的是有一、两种品质较好,而另一、两种品质较差。优点或缺点全集中于一身的情况则十分罕见。承认差别,即了解自己记忆品质的优点和缺点,目的是提高应用自己记忆的自觉性,即在应用中充分发挥自己记忆的优点,同时采取措施弥补自己记忆的缺点。不应因自己记忆的优点而自我夸耀,更不可因自己记忆的缺点而自卑。人的记忆品质的提高是努力的结果。只要你坚持锻炼自己的记忆力,你就一定会得到良好的记忆力。
所谓记忆类型的差异,是指个人长于何种记忆。但类型却可因划分标准不同而不同。若以使用何种感官记忆最佳为标准,则可有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触觉型等类型;若以记忆内容成分为标准,则可有形象型、抽象型和运动型的差别。还可以一日之内何时记忆最佳为标准,区分为“百灵鸟型”和“夜莺型”。据统计,在总人口中,约有半数的人属于“百灵鸟型”和“夜莺型”,他们分别在晨间或夜间记忆的效率最高。但是,更多的人都可能是属于综合记忆类型的。
以上类型的划分具有双重意义:了解自己是属于哪种记忆类型的,便于发挥自己记忆类型的长处,即多用自己擅长的记忆类型,以便为增加知识储存量服务;了解自己记忆类型上的缺陷,可做适当努力,以改进自己过分单一的记忆类型,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记忆力。你能够依据这些标准对自己的记忆类型做出划分吗?
4.为什么会忘记
我们常常抱怨,为什么会忘记呢?忘记的原因有以下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