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老爷似被定在地上一样,思忖一会,却也没回转湖州,只是收了银子,吩咐他们开船回扬州去了。
萱娘此时听了他们来报,唐老爷的船回扬州去了,冷笑一声,倒还是源哥造化,俯身瞧着依在自己膝下的惠姐,此时她虽不再哭了,脸上的泪痕还是清晰可见,不由叹气道:“你就住在我那里,从今往后就是我的女儿了。”惠姐听的不需去见自家娘和哥哥,心里也是有些欢喜的,点头应了。
萱娘拍拍她的身子,想起一事,问惠姐道:“你那丫鬟倒还机灵,记得去报信,只是要想个法子把她叫来依旧伺候你才好。”惠姐听的萱娘提起那丫鬟,直起身子道:“三婶,她却只是伺候过我几年的,年初就被娘嫁出去了,说家里进项少,用不了这许多下人,却是昨日我听的哥哥和娘在那里说,才知道有这事,恰得她来探望我,才求她去寻大伯的,谁知。”
说话时候,惠姐又想起伤心事,不由又难过起来,萱娘一时也不知说甚么好,只是轻叹,窗外却传来鼓乐声,萱娘不由推窗望望,难道是有谁家娶亲不成。老王自上了船,也就极守本分,只是坐在船板上,瞧见萱娘推窗,笑道:“奶奶,这却不是娶亲,是林家女儿被朝廷彰表为烈女,想来是去林家的官船。”
林家女儿,烈女,萱娘不由皱眉,老王见萱娘不知情,笑嘻嘻的往窗子边凑近些:“奶奶不知道吗?林家姑爷上两个月病死了,还没过头七呢,林家女儿就吊死了,都说她夫妻情深,殉夫而去,这表一下来,只怕就要起造牌坊了。”
萱娘听的浑身冰凉,那个也是在这个地方遇见的十五岁的少女,听的她出嫁,听的她女婿身子不好,听的她,成为烈女,萱娘此时已听不到老王还在那里说些林家生的好女儿,为记伦增色的话,眼里不觉已经有了泪水。
惠姐问萱娘道:“三婶,做了烈女,果然是给父母争气吗?”萱娘捂住她的嘴:“休这般说,人生在世,爹娘都没奉养,就丢了他们去,那些荣耀不过是面子光,哪有在父母膝下尽孝来的安慰?”老王听了萱娘这话,插话说:“奶奶这话说的也是,记得四十年前,我们村也出了个烈女,只是白日父母在众人面前有光彩,到了夜里就常听见她母亲在那哭。”说着就叹气。
萱娘听了这话,也没有多说,一时船已到了岸边,萱娘携着惠姐上了岸,进了家门,昭儿和英姐接住了,萱娘坐下,对昭儿笑道:“方才我却忘了说了,收拾间屋子出来,再预备几件衣裳,让你妹妹住下。”
英姐早在旁边笑道:“娘,你方才出去,嫂嫂就让她们收拾出来了,衣服也准备好了,还寻了料子出来,说过几日给惠姐姐做衣裳呢。”萱娘听了这话乐了:“好好,你们都能处置家务了,娘也就好歇一歇了。”昭儿只是一笑,此时天色却已有些晚了,各自收拾了睡下,惠姐的卧房也就紧挨着昭儿她们的,萱娘又在丫鬟里挑了个机灵的来伺候她,吃穿住行,都和英姐一样,惠姐也安心在萱娘这里住下,再不去想自己娘和哥哥的事。
八月中秋一过,却有喜报传来,玖哥中了举人,虽名次不高,却也让萱娘喜欢,这次可比上次中秀才更要热闹,各方亲友纷纷来贺,祭祖宗,竖旗杆,忙乱了半个来月。
萱娘是女人当家,这来贺的自然也是堂客为多,酒席之上,各人都道萱娘有福气,教出的儿子个个成器,昭儿此时早就帮着萱娘理家,她是个大方姑娘,有亲友说要见见她的,她也不忸怩,还亲自端茶上果。
茶端到林奶奶跟前时,林奶奶见昭儿一双纤手,似嫩笋一般,说话声音却似黄莺出谷一般,不由想起自家女儿来,也不接茶,也不还礼,只是定定的望着她,萱娘本在和旁人说笑,转身却望见林奶奶这般,忙上前推昭儿一把:“那边你惠妹妹在寻你。”昭儿福一福方走。
林奶奶却是满心酸楚,眼里有泪欲要落下来,当着众人却又不敢,偏生旁边有人笑道:“林嫂子家却出了个烈女,这等增色的事情,我们却都没贺一贺,今日就借花献佛了。”说着端起杯茶走到林奶奶跟前。
林奶奶脸上挤出一丝笑容,接了茶过去,只是那手在抖,茶都泼了一大半出来,那人掩口笑道:“想是林嫂子欢喜过头了,连茶都端不稳。”萱娘见了林奶奶这般举动,想起翻检玖哥行李之时,却翻出一出书来,上面写的就是林家女儿殉夫的事情,文人笔墨,极尽渲染,把白家夫妻之间的恩爱写的绘声绘色,又写林氏的父母是如何如何的大义,忍看女儿殉节,却见了林奶奶今日举动,想来她心里也是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