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友三迎出大院,快步走到******跟前,热情地说:“不知邓政委来到,未曾远迎,还请邓政委见谅。”
******微笑着说:“石将军,不必客气。”说完,便跟随石友三走进大院。
……
根据几位首长在威县制定的计划,******负责说服石友三,争取和他联合抗日。因此,******一到南宫,就立即派杨秀峰、刘志坚先后赶到乔村看望石友三,向他阐明我党团结抗战的决心。一九三九年一月十六日,******又亲自赶到石友三驻地,与其会谈。
石友三前不久被******从鲁南调到冀南,担任冀察战区副总司令。他来到冀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观察和分析冀南的形势。他很快就发现,在冀南这片土地上,八路军的力量最大,而且占据着主导地位。自己初来乍到,要想在这里站稳脚跟,就必须和八路军搞好关系。尤其是在和杨秀峰、刘志坚交谈后,他就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当他听说******来看望他时,慌忙迎出驻地,热情地与******寒暄,并与******并肩走进他的办公室。
“邓政委,快请坐。”石友三热情地说。
两个人都坐下后,石友三就忧心忡忡地问:“邓政委,你对当前这场战争有什么预期?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沉思了一下,坚定地说:“中国唯一的出路就是抗战到底。我对这场战争的预期是:中国必胜,日本必败!”
石友三问:“你的根据呢?”
“这有以下几方面的根据。”******慢慢地解释说:“首先,我们进行的是一场反对外来侵略、捍卫国家独立的正义战争。在国际上,除了极少数与日本有同样野心的国家外,大多数国家都是同情和支持我们的。与之相反,日本发动的是野蛮的、邪恶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遭到大多数国家的反对,处境越来越孤立。
“第二,日本虽然有很强的军力和财力,战争准备也很充分;但他们毕竟国家很小,是弹丸之地,经不起长期的战争消耗。也就是说,日本没有后劲。而我们中国则恰恰相反。中国虽然很穷,军力和财力也与日本相去甚远。但我们有九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四亿五千多万人口。我们的后劲很足,经得起长期战争的消耗。战争持续到现在,日本已经显现出兵源枯竭,物资供应不上的迹象。
“第三,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是有充分准备的。所以他们的军队训练有素,战斗力很强。而我们中国是被迫还击,仓促应战。我们的军队除了有一种与日寇血战到底的决心外,别的都与日本相差很远。所以,战争一开始,日军就占有绝对优势,迅速占领了我们的大片国土。但是,随着战争的继续,随着我军作战经验的积累,日军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而我们的优势越来越显现出来。
“第四,正因为日军迅速占领了我们大片国土,使他们的战线越拉越长,已经首尾不能相顾。再加上我们在其后方频频出击,使敌人不得不抽调部队打击背后的我们。这就大大分散了敌人的兵力。只要我们前方和后方密切配合,齐心协力打击敌人,就一定能在较短时间内将日军赶出中国。”
石友三听后,频频点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邓政委说得太对啦!”
******继续说:“具体到我们敌后,当前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团结,巩固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只有我们团结起来,形成合力,才能最大限度的打击敌人。目前,日军的大扫荡已经开始,西线敌人已经占领了隆平和任县。在这种非常情况下,我们两军一定要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里生存下去。”
石友三也深有感触地说:“是啊!要想在这里站稳脚跟,就必须与八路军精诚合作。请邓政委放心,我保证不与八路军冲突。在作战上要积极配合八路军。”
……
一月二十六日,******又与石友三进行了一次长谈。
随后,八路军在自己生活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拿出一些棉被和白面去慰问石友三的官兵。如此一来,使两军的关系更加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