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得不到一样东西的时候,它在你心里会因为渴望而潜移默化的美化。于顾思文而言,父亲、至亲就是这样。之前或许他还可以努力客观的去判断发生在父亲身上的一切,可是现在却越来越能够去理解父亲所做的事,如果让别人知道了可能会马上愤怒的向上举报揭发这种想法,可是顾思文就是这样想的,尤其是偶尔回想到父亲生前对他说过的一些话......
“不管别人如何评价我,我都不会后悔我做过的一切,这个世道就是这样,如果我什么都不做,我可能连被评价的机会都没有说不定还会被卷进去连骨头渣都不剩。无论你现在觉得我有多么丢人落魄甚至可耻也好,但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别人对你的喜恶与你自己的得失相比根本不值一提,活下去的人才能评价,我只不过是比一些人死得早一点,但也比一些人活得久一点不是么?这个世界从来都是剩者为王,我已经得到了我原本穷尽一生都得不到的,呵呵呵呵......”
因为没有涉及煽动性的反动内容,所以这场父子的探监对话并没有被强制中断,但也因为这样的内容,顾远山被判定为不思悔改,终身未得到减刑的机会,生存的条件反而作为惩戒越来越艰难。
正如前面没有人会想到一个乡村教师爆发出来的野心力量强大到让一个人改头换面,也同样没人想到一个起初靠着拍须溜马发家的鼠辈入狱服刑后却是这般的硬气,至死没有悔改以换取机会。
只能说人总会通过某些事情来找到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只不过有的人是通过好事,有的人靠行坏事,人生这部剧,顾远山最终在反派角色上找到了最顶峰的自己,该感慨人生的无奈还是命运的安排?
顾思文没办法原谅自己的母亲。每个人对一些事情的度量不同,至少对于困于孤独的顾思文来说,抛弃对他的伤害远比父亲所行之事更加不可原谅,他同情自己的父亲,怨恨这个扭曲的时代,既然这么多理不清的是非曲直,那一定就是这个世界错了。
当一个人开始对当下的世界不满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或者成为一个具有攻击破坏倾向的反社会人士?或者直接找个角落结束这一生早点离开这个世界?
顾思文却不属于两者中的任何一个,艰难生存下来的他绝对不会轻贱自己的生命,也不会作死去反社会,那样跟自杀没什么区别,他只是将不满藏在心中,发酵时间长了,就变成了对身边周围的不满挑刺指指点点。
比如才搬到这里时与骆家人就很不愉快,老骆玩游戏咋咋呼呼没个正行儿在他眼里就成了为老不尊,陆上风和陆由父女俩更别提了,标准的不务正业,不专心于事业学业一天到晚整些邪门歪道的,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啦,老骆一家本来行事作风就比较独特,顾思文没少跟个长舌妇一样碎嘴。
有个这样喜欢说三道四的邻居谁受得了?本来就因为历史原因,彼此的关系比较微妙,想着上代人的恩怨就在上代人结束吧,可是现在讨厌的地方这么突出那肯定是不可能好好相处了。
这也是为什么老人们的恩恩怨怨陆由在一旁跟着瞪眼的,小时候没少被这个糟老头莫名其妙批一顿,一天的好心情全没了,你谁啊你,我干嘛你管得着么?还没完了。
不说住旁边的骆家,李奶奶作为顶在第一线的火力承受点,每天的不痛快可想而知,岁月本身就在磨去当初的激情,人又是不复当初,性情大变,纵使你可怜他,也没办法当作一直忍受他的理由。
有了儿子,两人虽然没有离婚,但也是分开住在院儿的两处,形同陌路,各过各的,时间长了感觉跟离婚也差不多。至于儿子,不管你会怎么做,反正他在这样的环境里熬到长大成人也是如愿远走高飞在国外定居,开始还是尽量回家里看看,可是每次回来都要闹得不愉快,得,后来也是逢年过节把母亲接国外去,只是李奶奶也是个喜静的人,住长远了就不喜欢挪地方,所以一直没有答应跟着儿子住,没事跟陈奶奶唠唠,这一片还是有很多老伙伴的,日子倒也挺舒坦。
一个人有多坚持,他可能就有多固执,有些东西是相通的,你可以想象一个像野牛一样闷头从苦日子里狂奔出来的人,他一旦发生了什么改变要向着什么方向死顶,那几乎就拉不回来了,再加上人一老,那劲儿只会变本加厉。
顾思文还是那样的表情,负手走远了,老骆他们也是继续吃饭,互相看不顺眼也不是一时半会了,瞪完了还是该干嘛干嘛。
剩下听完故事的查查感慨,感觉这些人活的跟电视剧似的,比自己这个普通学生丰富多了,猛然想起来,自己好像更厉害一点,别人顶多算个历史片,自己这都已经魔幻悬疑上了,吃饭吧,要走的路还长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