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是受了罪的。宋子文单独见他,他竟失声大哭。被捉之初,态度羞愤绝望,不吃不喝,见了张学良就要在心里竖起中指。他甚至连遗嘱都写好了,写给谁呢?分别是“全国人民”、夫人宋美龄和他两个儿子。他刚被捉时狼狈极了,因跌伤、恐惧、惊慌和寒冷,加上满嘴没牙,简直像个乞讨的叫花子。******本来就骨瘦如柴,仅披着一件棉袍和大衣。痛疼和惊恐使他身体缩成一团,已不能走下汽车,张学良的副官把******从车中拉出来,几个人一起搀扶着,才把******安排在事先准备好的房间里。
所以说,人是不能太过张扬的,俗话讲“人欢没好事儿,狗欢抢屎吃”。******刚过完50大寿,就差点把一个月后的日子当成了祭日。西安事变终于以******的妥协和答应抗日而结束,张学良和杨虎城也变成了民族英雄,但是他们忘记了一点,那就是蒋委员长的脾气,睚眦必报。事实再次证明,张、杨二人发动的西安事变并不严谨,比如张学良,天真的汉卿,也没跟******商量,就陪着******去了洛阳,接着到达南京,从此过上了独门独院的生活。
张学良一出事,杨虎城坐不住了,接着干了几件让******很讨厌的事。比如张学良被军法大审后第二天,西安人民游行向******抗议,杨虎城发表《告民众书》。写诗不行,写书还凑合,这就是杨虎城。来而不往非礼也,作为回应,******撤了杨虎城的职。杨虎城也不是吃素的,接着发表《和平宣言》,再度拆穿国民党的无信与不识大体。******烦了,你不是挺能折腾吗,出国吧,于是下了一纸诏书:
兹派杨虎城为欧美考察军事专员,此令。
就这样的,在东北军“擒贼擒王”之后,西北军十七路军也“群龙失首”。即便身在国外,杨虎城也没能让******睡上好觉,他对西安事变不仅不乖乖“悔祸”,还敢嘴硬,还要揭蒋的伤疤。更让******不能容忍的是杨虎城在国外口遮无拦,将西安事变时******的口头承诺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这让领袖在地球上毫无颜面。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对杨虎城遂起了杀心。而就在这时,杨虎城居然要自投罗网了。
巧的很,杨虎城出国后第八天,“卢沟桥事变”爆发。作为一名职业军人,杨虎城想到的是马上回国,共赴国难。杨虎城在国外数次向******请愿,要求回国参加抗战,这是******最赍恨的。你杨虎城在国内外已经出名了,回国抗战就要抓军队带队伍,我还能管得了吗?狡猾的******让宋子文给杨虎城回电,想带兵打仗,可以,自动回国吧。坏就坏在“自动回国”四个字上,没有政府公文,私自回来就是逃兵,即使逮捕,也是神不知鬼不觉。******真坏。
杨虎城可没想那么多,他不可能对着一封电报研究遣词造句,毕竟仅是两年私塾的学历。杨虎城从欧洲转到香港,这边,******重温了一下西安事变的屈辱史,立即电召军统首脑戴笠去南昌,指示办法。戴笠一到武汉,就命令军统特务队长李家杰,在特务队中挑选了便衣警卫三十余名,带往南昌布置。戴笠的指示很明确,我让你去给杨虎城打洗脚水,其实是让你监视此人,明白?同时******还加派了一个宪兵连,共同负责担任押解和看守杨虎城的工作,以免发生意外。有这么“贴心”的照顾,杨虎城想不“落网”都不行。
杨虎城的船刚刚靠到码头,特务头子戴笠就派特务 “欢迎”,从此他身边就总有了带家伙的。四天以后,他离港飞汉口,在汉口拜访老上司于右任,正准备吃饭,带家伙的过来说,******要在南昌见他,请他立刻成行。他饭也没吃,就赶到南昌,可是南昌不是南昌,而是虎穴。戴笠陪杨虎城住了五六天。这时,日寇进逼南京,南昌市区每天都有日机来空袭投弹,戴笠与李家杰陪杨虎城同乘一辆车到郊外躲避空袭。戴笠顶着炸弹,跟杨虎城推心置腹:再这么炸下去,咱们都得玩儿完,要不,换个地方住吧。
几天后,杨虎城先转移到梅岭别墅,环境倒很优雅,四面环山,青竹翠绿,但特务的看守也很严密。当时的看押分为两层,内层看押由军统局的特务负责,他们和杨住在同一栋楼房里,杨住在楼上一间屋内,特务们住在楼下,但昼夜都有特务在楼上值班。外层由宪兵一个排负责警卫。这一时期,还属于软禁,杨虎城还被允许每周到附近乡间去散步,每次出去特务们都不离左右,处在严密监视之中。让杨虎城没有想到的是,******不仅对他下手,更要对他的妻儿下手,斩草除根。
在香港,杨虎城的夫人谢葆真与丈夫分别后,携子离港,经武汉回到西安。路过武汉时,谢从于右任口中得知杨虎城的行动已受限制,心里十分不安。回到西安数天后,得知杨虎城失去自由,心急如焚,千方百计打听消息、了解情况,并打算亲自去探望杨虎城。当时,葆真夫人以为******会以对待张学良的方式(张的夫人和赵四小姐可以轮流陪伴)来对待杨虎城,她带孩子去是想探望,给杨以精神安慰。殊不知这只是一厢情愿,特务们对她本人更是怀疑重重,因为谢葆真的共产党身份是如假包换的。
谢葆真携子拯中,由西安抵汉口寻觅丈夫的下落。原第十七路军诸将领商量后派副官阎继明、张醒民同往,当时张醒民刚结婚不久。在武汉谢葆真找到了戴笠,由戴笠安排他们乘船去南昌。结果一到南昌,他们四人也都失去了自由。戴笠将他们秘密关押在市里的一处居所,直到半年后才让他们与杨虎城相聚。这年秋初,杨虎城由长沙移囚于益阳桃花仓,与原囚于南昌市里的夫人谢葆真、次子拯中及副官阎继明、张醒民合囚一处,住在军统设在那里的临时监狱的附近民房内。几次转移,杨虎城都得到“特殊关照”,沿途警戒严密,上下车均在夜间。
益阳待了没多久,直到冬天武汉撤退时,杨虎城全家又被解往贵州息烽。离开益阳的前一个晚上,军统将囚禁在益阳的二十多名进步人士杀害了。杨听到附近的枪声和惨叫声,一夜都没有睡,他以为会在那里杀害他。他知道******的为人,但低估了******的残忍,他哪会想到,******以后杀害他的时候,是连孩子也一同遭到毒手的。第二天拂晓起程时,他看到特务们正在附近掩埋被害人的尸体,一语不发,带着无限悲伤的情绪上了汽车。
杨虎城就像一个快递,被不同的“快递公司”倒来倒去。到了贵州息烽县后,他又在军统设在阳朗坝的看守所住了一个时期。这个看守所以后改为军统息烽监狱,是一个可容四、五百人的集中营,专门用作囚禁****党员、进步人士和违犯军统纪律的军统特务分子的。人们只要关在这里两三年,便被折磨得连走半里路都难以支撑,连军统特务们谈到这个监狱都不寒而栗。从此杨虎城结束了“软禁”,开始了正式的囚禁生活。
为了把这只“虎”关牢关好,军统是费了一番周张的。杨虎城早先在息烽阳朗坝,因此地离公路太近,自从出了黄显声将军的部下乘车前来以武力营救,与警卫部队对峙的事件后(在这次事件中,黄显声拒绝出狱,他向他的忠心耿耿的部下们喊话,让他们回去,并坚决表示:如果不是堂堂正正地走出去,宁可死在国民党的监狱中!)戴笠怕杨虎城的部属也如法炮制,于是将杨一家转往附近的玄天洞道观筑室关押。
道观,是宗教净地,把犯人往寺庙道观里押,军统也算开了先河。玄天洞在一个极为偏僻的山顶上,这个山洞只有一个出入口,易于警戒。地方找好后,戴笠还亲自上山察看一番,他很满意,叫在附近修建供特务队和宪兵等居住的房屋以后,即将杨移送过去。“玄天洞”位处接近山顶的峰间,距山下有千余米,下山只有一条崎岖小路。洞前,有十几平方米的一块平地,洞口后面、左右都是大山,前面是沟壑,不远又是大山挡目。杨虎城与家人在洞前只能看到山和不大的一片天。
如果不是去旅游,玄天洞绝算不上一个好地方。那是天然岩洞,有平房五间,潮湿、阴暗,早晚有浓雾扑室。在西北地势干燥的地方过惯了,杨虎城全家住的很不适宜,加上心情不好,就常常生病。一时半会肯定是出不去了,杨虎城只有从长计议,他和特务们商量,能不能自己出钱,在玄天洞外盖一间相对干燥的房子。有钱吗?有。那就没问题。特务队长李家杰对此事很热衷,拿了杨虎城的美金,马上就盖了一座豆腐渣工程。虽然很生气,但有总比没有强,杨虎城只有将就着住了。
虽然******很忙,但他还是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关照”杨虎城,叮嘱戴笠不可大意。为此,戴笠又亲自去息烽布置,他也真下血本,在杨虎城住宅四周布满便衣。因为人口密度较大,岗哨之间看的清清楚楚,估计谁有狐臭也能闻到。尽管氛围很紧张,但特务们还是发明了一种类似“丢手绢”的游戏:用大竹子划两道口,象过去城市打更用的竹梆一样,以木棒敲打就发出很大的声音。每到夜间,隔一定时间,由第一个岗哨先敲几下。梆声刚落,第二个便得接着敲打。象这样轮流着一个个敲下去。只要一处不响,带班的马上去检查。从天黑到第二天黎明,梆梆之声响彻高山深谷。
可以说,为了杨虎城,特务们开发了智力,发散了思维,创新了意识。一开始,特务软禁杨虎城还有点不好意思,毕竟是诱捕,不太要脸。但是后来,这种囚禁就不加掩饰了,守卫就是守卫,看守就是看守,杨所住的那些房屋,都装有木栅栏。室外活动,也有一定的时间,不可以随意出入,更说不上到附近地方去赶集之类,生活待遇也是按照规定开支,伙食虽然也是有荤有素,但是由大厨房做好送去,没有自己的小厨房。
白天,杨虎城可以在门口走动一下。他最爱走到离住所几十步远的一个山嘴去眺望通过息烽的公路。因为山上终年没有外人来往,只有从那里可以看看往来在公路上的汽车。将军可能不知道,很多汽车其实是不想从息烽这个地方经过的,经过息烽的汽车司机都要提心吊胆捏一把汗。只要特务们一招手汽车就得赶快停下来。停慢了,就会听到“啪”的一声枪响。
白天看完汽车,天一黑,杨虎城就又开始“穴居”了。
同样是囚禁,张学良的境遇就要比杨虎城好很多。戴笠对张学良生活上的待遇安排较好,加上张夫人于凤至与赵一荻两人每年轮流陪张,她们都是去美国休息,回来总带不少东西,生活质量好点。而杨因为******对他特别仇恨,从来没有外面接济。他自己有一点钱又舍不得拿出来用,加上当时法币天天贬值,经手特务揩油,所以生活相当困苦。他想换一套新棉衣都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