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打假一事在国内引起了广泛议论,关于打假合不合法、合不合乎道德等问题几乎随时随地都有人向王海提起。由此,王海撰写了《王海理论》,对“王海现象”、制假贩假的原因、背景、打假方法等做了系统的阐述,并总结了王海本人打假的一些目的和手段。“王海理论”在《中国青年报》《中国市场经济报》等报纸上发表之后,反响很大,许多消费者不但从中理解了王海,而且也学到了识假、打假的方法。而王海本人则借写“王海理论”之机系统地总结了自己的经验,提炼出了一些打假原则,为以后的打假工作提供了更有力的理论武器。
所以,没有熟练的技巧就谈不上实力,没有实力,就别指望着赚钱了。
做老板,更要做“企业家”
从某种意义上看,世界上有两种人贡献最大:一是科技人才,他们把科学知识转化成科学技术;二是企业家,他们把科学技术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企业家既是“思想家”,也是“实践家”。企业家是企业之主,企业之灵魂,企业文化的缔造者,全权负责企业的一切事务。企业家的思想修养,对于管理企业十分重要。若问成功的企业家,做什么最重要?十有九人可能会说:做人最重要。企业家做事之前,先要学会做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企业家把握企业的全局和发展方向,是企业的统帅,并善于思考、精于谋断,思想始终应保持超前一步。这要求企业家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水准,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企业家应从繁琐的日常管理中解脱出来,企业家做的是“明天”的事。
企业家也重视实践。实践是思想的基础。实践不仅可以引发开拓、创新,还会形成新的指导思想。企业家需要了解行业发展的全局,指导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家进行反复的实践、认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似舵手,具备驾驭大船的能力。实践是认识事物的惟一方法,也是把握事物规律的惟一途径。从事经营、管理工作,重在抓实质,抓规律。为此,企业家应当保持一种积极实践的态度,多实践,多认识,重体验。
此外,作为一个企业家,还必须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人际关系、锲而不合的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
成功老板的7大战略建议战略规划涉及的领域广泛,跨越企业各部门。它包括确定企业目标;将目标转化成战略;再通过“行动”规划实现。比起其他领域,战略规划更需调和相互制衡的因素,包括各种矛盾的事例。战略规划能帮助实现目标吗?对战略规划进行批评是必须的。另外,找个“吹毛求疵”人,专挑规划的毛病,对公司不会有伤害。如果他们从你的文件中找出破绽,那么你要做的事还很多。每个人都有极限,超过自己极限的事,是不可能做到的,让没念过书的人做爱因斯坦,这可能吗?让举重运动员去做体操运动员,符合实际吗?而不好好学习的人,要做创业者,也是不切实际的。一种人,财富较少,市场决策能力较低,但风险回避能力较高,他们成为工人;
一种人,财富较多,市场决策能力较低,他们成为资本家;一种人,财富较少,市场决策能力较高,风险回避能力较低,他们成为经理;
一种人,财富较多,市场决策能力较低,风险回避能力较低,他们成为创业者。
每个人都应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而不是不切实际的目标。适合自己的目标才能实现。
踏入商界的人,有谁希望自己无功而返呢?成功是他们的目标。尽管有成功老板的启示,但仍难找出成功规范的公式。
但有一点成功的创业者都具备:他们在创业之初就分析制定了成功的战略,靠着战略规划的指导,他们扬名于商界。你何不效法他们,也来个“绳之以法”呢?相信这样做很适用的,下面是一些成功创业者的战略建议:
1.不要头脑发热
做生意就要冒风险,但令人头痛的风险就在于当公司处于发展上升阶段时,大家会忘记公司创办时的宗旨。他们取得成绩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以为自己的企业,对每个项目都适用,于是犯了错误。
牢记公司创办时的顾客群体,不要抛弃他们。
2.不盲目扩展业务
餐厅管理是最好的例子,餐厅要像重视烹调一样重视与客人的交流。他熟悉主顾,将他们引到他们喜欢的位置就坐,详细地介绍特菜。在餐厅就餐,其服务艺术成为不可缺少的部分。
一段时间后,这家餐厅似乎厌倦了成功,于是,决定扩大经营范围。他想,开1个餐厅,每周赚1000元人民币,如果开10个餐厅就能赚10000元人民币。但这个方法失效了。因为他不可能有分身之术,同时在10个餐厅出现,而他又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做他的工作。
3.不图虚名
有很多公司为他们的产品进行宣传,但这是否是关键之所在呢?事实上,若你的工作是为大众提供服务,你就该相信,只要你做得好,自然会人人称颂。因此,当有人拿着竞争对手的宣传向你大叫:“我们也要敢快行动”时,你可以告诉他:做好工作,就是最好的宣传。
4.寻求互补性联合
如果没有几方面的努力,业务往往以失败告终。这种联合必须是自然的联合。
比如,你分析竞争情况后,发现许多经纪公司只对葛优类的明星感兴趣,于是你决定担任喜剧明星经纪人,但你却缺少喜剧明星的信息。仅此而已。你就必须找家有志于喜剧明星经纪业务的公司合作,由他们负责提供你所需的客户和专业知识。
5.不去梨园
在许多公司里,人们努力做好有限的几件事。对不能做的工作他们从不内疚,也不会为了创新而盲目地进入新领域。
有个这样的劝告:如果你现在苹果园里,园中只有你一人,并且园中挂满了苹果,那你又有什么进入另一个梨园的理由呢?你是否在苹果园里充满活力地不断忙碌着呢?
6.走向世界
有许多创业者认为主要业务应放在国内,尽管他们的企业已具备进入国际市场,以国际性作为自己的基础和实力。
有个创业者想在意大利推销某产品。他找到了这家产品在意大利的制造商,问他:“意大利的市场情形如何?”这位国际销售董事说:“那儿业务量很少,我从未去过意大利。”
正是这种狭隘的观点导致了这种结论,但这位董事的逻辑又代表了很多人对国外市场的态度。对他们来说,没见过的市场就不存在。他们将其作为事实接受,而不是作为机遇进行开拓。
这位创业者告诉这位董事,也许因为你不愿意到那儿走一走,才造成意大利没有市场的“神话”。实际上,这位董事是否想过,在国内激烈争夺的东西,在国外可能比比皆是呢?
7.善于安排工作程序
创业者应善于安排工作程序。工作程序的安排将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和贡献。
优秀的创业者,要随时辨明工作的先后。要处理好“明天”和“昨天”之间的关系。“昨天”,不再有生机;“明天”才充满希望。创业者应把资源和精力从“昨天”转向“明天”。“昨天”的失败容易抛弃,“昨天”的成功却令你依依不舍。很多人总说:“我们是靠它起家的啊!”不要死抱着“昨天”不放。
还要抓住重点。创业者面对的事物太多,不可能会事必躬亲。应该集中资源和精力,做大事,只有如此工作实效才会更高。
【成功老板商道个案】
炒瓜子“炒”出大财富
1992年某天,在一条小街上,突然冒出一个边炒边卖的炒葵瓜子摊,炒瓜子的是一个农村小伙子。由于他卖的葵瓜子粒大饱满,现炒现卖,满足了顾客重质量、喜新鲜的心理,吸引了不少路人围观品尝。这种经营方式大获成功后,小伙子又为如何扩大销量开动了脑筋。每天摆摊前,他把炒好的葵瓜子装进塑料袋密封好,既保鲜又便民。
从此,他的炒锅旁摆放着袋装的葵瓜子。这样既卖散装,又卖袋装,生意越做越大,名气也出来了。小伙子姓杜,顾客索性称之为“杜瓜子”。
1996年,小杜将“杜瓜子”进行了商标注册,并将外包装申请了专利。之后,“杜瓜子”名声大振,为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他又以“杜瓜子”的母品牌开发出系列炒货:炒花生、炒葫豆、炒豌豆……他还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并在城区各处开设了十多家连锁店。由于“杜瓜子”的崛起,甚至击败了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字号炒货,成为炒货业的霸主,并因此迫使一些炒货店关门。
这一成功事例,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杜瓜子”以质量(粒大、新鲜)为卖点,获得利润,树立品牌。二是“杜瓜子”具有法律意识,注册了商标,申请了专利,赢得企业稳步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