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以后,要融入社会先要处理好人际关系
22岁以后,大家就要离开父母和学校的庇护了,此时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独立,然而,独立之路是艰难的,我们需要融入社会。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的确,独立不等于孤立,为了更好地独立,我们要更好地融入社会,要让自己拥有更多的朋友,有朋友的帮助,行走社会才会顺风顺水。
曾一度流行这样一句话:你不说我怎么知道呢?的确,人与人之间,即使关系非常密切,也可能无法达到知心知意的地步,更不用说陌生人或彼此不够了解的人了。然而,要想融入这个社会,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看懂他人的内心却是必要的。只有弄懂其中的学问,我们才能在人际场上游刃有余,才能真正融入社会。
找到值得你倾心相交的朋友
人们常说,“人心是这个世界上最难测的东西”,那个看似“全心全意”为你好的人是真的为你好,还是暗渡陈仓、为他自己?他是值得你倾心以对的朋友,还是只适合作为泛泛之交?
对此,我们要明辨,万万不可把对方的“虚情”当做“真心”。对于涉世未深的的年轻人来说,尤其要注意这一点,要培养这样的辨别力,以帮助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看懂别人的心,进而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否则,就可能因为缺乏这样的辨别力而让自己受到伤害,或使自己建立的人脉网缺乏牢靠性。
那么,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如何才能辨别对方的真实面目,明辨“真心”和“虚情”呢?心理学家指出,考察以下六个方面,就能明辨对方到底是“真心”还是“虚情”。
1.对方对你的生活是否感兴趣
如果一个人是真心对你,那么他必然对你的生活非常感兴趣,这是“朋友”的一个重要标准。
你可以将自己生活中的某件重要的事情告诉他,看他是否会主动和你联系、向你问起事情的进展。
如果他没主动联系你,那么你可以打电话给他,看他是否会在交谈中问起那件事;如果到了电话快要结束的时候,他对那件事仍只字未提,那你就给他一点暗示,倘若他仍然不询问、不关心那件事,就说明他对你的生活一点兴趣都没有,他对你的“真心”很值得考虑。
2.对方对你是否忠诚
朋友间忠诚是不可缺少的。你可以从对方能否为你守住秘密这件事来考量他对你是否忠诚。你可以告诉他一个秘密,然后看这个秘密会不会传到第三个人的耳中。要知道,能为你守住秘密的人,才是值得你信任的人,才是真心待你的人。
3.对方是否为你的成功而感到高兴
只有真心对你的人,才会希望你好。在你遭遇挫折的时候,拍拍你的肩膀,勉励你“振作起来”的人未必就是真心待你的,他很可能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优越感才安慰你,他未必真心地希望你振作起来甚至比他好。但是当你成功后,满心欢喜祝福你,希望你走得更远、过得更好的人,一定是真心待你的人。
当然,如果有一个人在你失意的时候为你难过、为你着急,一直在鼓励你;在你成功时,真心为你高兴、自豪,没有丝毫嫉妒,那么,你一定要好好珍惜这个真心为你的朋友。
4.对方对你是否诚实
生活中,很多人为了博取你的好感,会说你爱听的话,做讨你喜欢的事,而不会去考虑这样说、这样做对你好坏与否。显然,这样的人不是真心待你的。
一个真心待你的人,更多考虑的是对你是否有利,而不是能否讨你欢心。真心待你的人,会为你的利益着想;真心待你的人,明知道你可能会因此对他不满,或产生怨恨,也会说对你有利的话、做对你有利的事。
5.对方是否尊重你
告诉他,你身上发生了一件很棒、很让人兴奋的事,但你决定暂时保密,看他是否会逼你一定要告诉他。如果他逼你一定要告诉他,那么他的真心就很值得重新评估,他很有可能只是打着“关心”的幌子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真正关心你的人会尊重你的意愿,给你属于自己的空间,等你想说的时候再分享你的喜悦。当然,因为他感兴趣,所以他可能会不时地向你问起那件事,但我们应该明白,再三问起不等于逼问。
6.对方是否肯为你付出
为了你的幸福,对方是否愿意作出适当的妥协也是考察其是否真心的一个重要标准。因为一个虚情假意的人是不可能放弃自身的利益来成全你的快乐和幸福的。
观察一下在你们利益发生矛盾的关键时刻,他是想办法让你和他都“毫发无损地撤退”,还是只想着自救、想着要保护他自己的利益。如果是后者,那么他绝对不是值得深交的朋友。
在以上六项中,如果他有四项都做到了,那么恭喜你:你身边的这个人是个值得你信任和深交的朋友。如果他只做到了三项或者更少,那么你们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当然,生活中,因自己麻烦事太多而一时忽略朋友的情况是有的,因此如果用这六个标准来“一锤定音”,显然是有失公平和客观的。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时从这六个方面来考察对方,尚不深谙人情世故的你总能明白谁值得倾心相交,谁只能做点头之交。
人情世故小贴士
人心是最不可量的东西,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一定要学会分辨交往对象的真实内心,如此才可能达到和谐交际的目的。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如果你不能分辨出别人是“真心”还是“虚情”,那就可能把别人的“虚情”当真心,从而付出你的“真心”,也可能把别人的“真心”当“虚情”,从而回以“虚情”。而这两种情况,都不能让你在人际交往中取胜,反而可能让你成为别人的玩偶或者错过真心相待的朋友。
有些人不能相交
初入社会的人,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容易盲目地相信别人,轻易地与人相交,进而让自己陷入困境。殊不知,由于利益的存在,难免有人对我们看似很友好、很热情,实则另有所图。简单地说,即使迫切地渴望融入社会,也要知道,有些人是不能相交的。你的身边可能就“潜伏”着心怀不轨、自私自利的人,他们偷偷设下令人致命的圈套,一步步把你变为他们手中的傀儡,为他们做事牟利。
那么,你应该怎样小心防范,让自己不受他们的影响、理智地对信息作出评估,免于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呢?
一般来说,引发内疚、威胁恐吓、诉诸自我、制造恐惧、激起好奇、利用“渴望被喜欢”心理、以爱相逼是圈套操纵者的七大法宝。每一种法宝都致力于将你从合理的想法引到情绪化的想法上,这就好比在比赛中利用各种方法使你陷入紧张、焦虑、慌乱、浮躁中,进而丧失正确判断的能力,输掉比赛一样。当就事论事时,他拿不出道理来说服你,往往就会想到用下面的一种或几种策略,试图通过操纵你的情感来操纵你。
1.引发内疚
他会说:“你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我以为你是我最真诚的朋友,想不到你竟然不相信我,你知道这样我有多难过吗?也怪我自己,谁叫我一厢情愿地拿你当最好的朋友……”最后,他还会尽可能地摆出一副很受伤的样子,或者流下几滴眼泪来充分引发你的内疚感。
2.威胁恫吓
“你这样犹豫不决,会错过机会的!你到底有没有足够的自信做这件事啊?”“你就不考虑考虑后果,你就不想想你这样做,别人会怎么说你?”……
3.诉诸自我
如果有人说:“你这么明察秋毫,我还敢不老实啊?那不是自寻死路吗?”那么,你应该好好考量一下他是否是值得相交的人。
4.制造恐惧
“你知道这是你最后的机会吗?如果你一意孤行的话,你很可能什么都得不到。我真心希望你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唉,你为什么要冒亏损的风险呢?为什么要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为难自己呢?”……
5.激起好奇心
“人生可没有办法重来,这么有趣的事情,难道你就不想试试?不想弄明白到底是什么让人甘愿冒险?如果你不亲身体验一下,你一定会后悔的。”
6.利用“渴望被喜欢”的心理
“我个人觉得你是这方面的高手。难道你就不想把自己的实力展现给大家看,让大家都认可你、觉得你是个了不起的人吗?这可是证明自己能力的好机会!”
7.以爱相逼
“如果你爱我,你就会全然地信任我。我让你这样做是全心全意替你着想,我不会欺骗你的。如果你爱我,你就应该明白这一点,对不对?我们只有这样做,才能拥有更加美好和幸福的未来。”
一个人丧失理智变得情绪化的时候,是无法客观地倾听与观察、进而作出正确判断的;也是极易被他人利用、沦为他人傀儡的。因此,我们一定要警惕他人的这七种心理陷阱。不要被他们言行的表面所迷惑,不要让对方这些带有浓烈感情色彩的言行干扰了你认清事实的能力。当然,这几种陷阱总是让人防不胜防,但是,如果能够做到不在情绪化的当口立即作出选择或快速行动的话,你就能大大减小自己陷入这些心理陷阱的概率。
22岁以后,虽然你已经有了一定的识人经验,但是由于你初入社会,经验还是太浅,很多混迹在社会上的“老油条”并不是你一眼就能够分辨出来的,也不是因为他们说上一两句貌似友好而又关心的话就随机判断他们是不错的人。所以,在与人交往中,尤其是想要找到真心相待的朋友时候,一定不能掉以轻心,不能仅凭自己那一点点浅薄的经验去判断这个人是否可交,而应理性地观察传达信息的这个人以及他所传达的信息本身,从而判断对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看看对方是否值得你用心去交往。
总之,如果你听到了任何(或者听起来像)这七个操纵策略的信息,那么请及时冷静下来,重新审时度势,分析对方的动机,等到汇集的客观依据足够充分、自己能理智地分析判断的时候再继续进行,这样,你才不会成为被“黑手操纵”的提线木偶。
人情世故小贴士
社会这个大熔炉里,有着各色人等。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要想很快适应社会,就应该首先在交朋友上下工夫。千万不要刚起步就被绊倒。要知道,初入社会,与不应相交的人相交,成为对方手中谋利的工具,是非常可悲的。青春只有一次,要做自己,要发现身边潜伏的“操纵者”,并且避免与他们相交或深交。
看清“珠玑诤言”后面的真相
当你走出象牙塔,远离家乡,一个人到社会打拼的时候,你可能会慢慢发现,身边的人和以前的那些人不一样,特别是那些进入社会多年的人,他们说话时未必说一就是一,相反,可能是二,还可能是三。面对这样的情况,还不懂人情世故的你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学会读懂那“珠玑诤言”后面的真相。
不论是日常生活中,还是平常的工作中,我们都可能碰到这样的情况:碍于情势、面子等,人们往往不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说很好,可能心里却认为不值一提;他说还可以,说不定心里已经打了100分;他说不满意,其实并非真的不满意,而是想获得其他好处……
而这,就是我们常见的“珠玑诤言”。这些“珠玑诤言”所蕴涵的真意到底是什么?初入社会的人,可能常常读不懂他们的内心,因而并不明白对方心里的真实想法。正因为如此,面对别人的“珠玑诤言”,他们无法作出最明智的回应,结果自讨苦吃。
小丽毕业刚参加工作。一次,她兴致勃勃地与公司的一个前辈讨论自己的新营销构想,前辈听后,碍于面子,只好说个人觉得小丽的想法很棒。而小丽就单纯地以为前辈确实是这么认为的。于是,她立即把自己的营销构想报告给经理,结果,小丽被经理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说她成天不干正事,爱抢风头,异想天开,想一些行不通的东西……
小丽因为没有明白“珠玑诤言”背后的真实含义,而做了错事,吃了亏。生活中,类似的情况也很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怎样做才能了解对方的心里所想,看清对方“珠玑诤言”背后的真相呢?
人类的心理大都会遵循两个规律:其一,一致性,即人类有“想法连贯一致”的需求。其二,期望,即在没有心理防御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会依照他人的期望行事。因此,如果你怀疑对方的“珠玑诤言”与其内心想法的一致性,不妨将这两个规律技巧性地用上一用。
首先,即使你觉得他说的不是真心话,也不要直截了当地说他是在骗人,进而与其争辩;也不要反复地向他确认,以奢望他改变初衷、说出真心话。这些不仅不能让对方跟你说掏心话,而且还会坚定对方不说真心话的决心。
心理学家认为,正确的做法是赞同他,与他保持一致的观点。这样才能有效地消除对方的心理防御,为接下来的“暗渡陈仓”做好准备。我们“暗渡陈仓”的两个具体做法是:其一,故意把话说一半,利用对方说话连贯性的需求,让他不自觉地说出心里的想法,比如你可以说:“我也觉得很不错,不过这里换一种似乎会更好,还有……”其二,用希望把对方的话套出来,比如你可以说:“能获得你的认可真是太好了!不过我心里隐隐觉得似乎还存在改进的空间,却说不太明白。你是这方面的高手,不如你再帮忙看看吧!”这样一来,他就能自如地提出批评了,因为他觉得你希望他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