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747100000039

第39章 附编(3)

对自然的审美必然刺激着美的创造,导致自然美艺术的产生和兴盛。艺术美是对现实美的集中概括,自然美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有力地标志着自然审美的自觉。我们翻阅六朝的诗文集,便可发现,其中表现自然美的诗、赋、文章数量之多,前代无可比拟。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此时出现了独立描绘自然美的田园诗、山水诗和山水画。陶渊明的田园歌咏,虽然以农村生活风貌和他个人的躬耕体验为基本内容,但其中确也有不少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对山水、草木、花鸟的描写。如果说陶潜的田园诗由于政治和文风等原因还难以在当时广为流行的话,那么以二谢诗歌为代表的山水诗,却酿成了风靡一时的艺术风气。二谢特别是大谢的山水诗,虽然不时流露出追求感官享乐的颓废情调,但由于他们受当权士族排斥,具有“贵不屈所志”(《游岭门山诗》)的抱负和“得性良为善”(《游山》)的情趣,因而此情寄于自然风物,仍然能在诗中表现出对自然的审美。就今存的文字资料判断,六朝的山水画不仅存在,而且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否则,就不会有顾恺之“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的分类,也不会有宗炳《画山水序》的专门概括。萧贲“尝画团扇上为山水”的事实,更有力地证明了山水画的普及。仅据不完全的统计,六朝山水画家就有顾恺之、宗炳、王微,夏侯瞻、戴逵、陆探微、谢庄等十余人。当然,自然美艺术决不仅限于诗画。梁简文帝《九日侍皇太子乐游苑》“千音写凤,百戏承云”的诗句,说明自然美已进入音乐、舞蹈领域。其次还有园林艺术。园林中的树木花草虽为自然物,但被人工移植于园囿之中,与建筑相映成趣,就兼具了艺术创造的性质。《洛阳伽蓝记》向我们展示了魏晋以来显贵们“争修园宅,互相夸竞”的盛况;“飞馆生风,重楼起雾,高室芳树,家家而筑,花树曲池,园园而有。莫不桃李夏绿,竹松冬青。”及到六朝后期,就更是“园林多趣赏了”。

“自觉”一词,本指人对自己有所觉察,后引申为认识并掌握客观规律,以进入自由领域。因此,某一事物“自觉”最重要的标志,是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理论,并以之指导此事物的实践。同样,自然审美意识自觉的最高标志,也是自然审美理论的形成。这种理论,在六朝应运而生了。六朝自然审美理论的特点,是表述自然审美实质的丰富性和深刻性。陆机、葛洪、刘勰等人的文论,顾恺之、宗炳、王微、谢赫、姚最等人的画论,锺嵘的诗论,对自然美及其艺术表现均有角度不同的论析。此外,成公绥、谢灵运等人赋写自然的文章,六朝许多歌咏自然的诗章,以及《世说新语》的有关片断,也时有论及自然美的观赏、艺术创作和鉴赏的精思妙语。而且大多数论析,都能抓住物性与人情、形美与神似、实感与韵味等关键问题展开。其中,尤以宗炳山水画论和刘勰的自然美文论最为完备。

宗炳的《画山水序》是我国最早的一篇山水画论。文中“山水以形媚道”的命题,一语点明了自然美以形式美取胜的特征;“应目会心”、“神超理得”的表述,又准确勾画了自然审美的心理过程;而“万趣融其神思”、“畅神而已”的结论,更是抓准了自然审美适趣、动情的本质。刘勰《文心雕龙》的某些篇章,以朴素的唯物思想作指导,围绕“物”、“情”、“辞”三者的关系,对自然美的艺术创作做出了更富美学色彩的理论概括。如《物色》篇就提出了“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自然审美论纲。在这一纲领的统摄下,他认为“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描写自然是“既随物以宛转,亦与心而徘徊”。他既不废“瞻言而见貌,印字而知时”的形似,又认为“物有恒姿,而思无定检”。因此,他主张“入兴贵闲”、“析辞尚简”、“使味飘飘而轻举,情晔晔而更新”。其他,如要求“宛转附物,怊怅切情”(《明诗》),“拟诸形容,则言务纤密;象其物宜,则理贵侧附”(《诠赋》)等论断,也都合理中肯。当然,我们也应当承认,六朝毕竟是自然审美初步觉醒时期,理论概括不可能很全面、系统和深入。这正象一个刚刚站立起来的孩子,还难以对自我进行深刻的心理反省。

自然审美意识为何恰在六朝觉醒?回答这个问题应是一篇专论的任务。这里只能据笔者管窥蠡测作个极为简略的回答。我以为,自然审美意识觉醒最深的根源,当然还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带来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变化。正是这种变化扩大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既深且广地认识了自然的众多属性及其与人类精神生活的复杂对应。当然,由此到自然审美的觉醒,又不能不经由许多复杂的中间环节。其中之一,是六朝士族由城镇坞堡到山林庄园生活环境的转换。山林庄园的自然风物为自然审美提供了理想的对象。恩格斯曾写道:“站在宾根附近的德亨拉菲尔斯或罗甫斯培克的顶峰上观看的景物——这便是具有形体的基督教。北德意志的荒郊,表现了犹太人的世界观。”此论从哲理的高度,揭示了外在自然与人类心灵的某种程度的对应。此论与我国古代所谓“江山之助”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确实,明丽而富于变化的江南风光,也叠印在古人的心扉,引发起人们爱恋与冥想的陶醉。此外,魏晋以来,“士”阶层的扩大,失意士人的增加,避市远祸、复归自然意识的增强,也促成了自然审美意识的觉醒。许多文人每将山林与市朝对立起来,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疲策倦人世,敛性就幽蓬”,就流露了这种情绪。当时的人又多信奉玄学,继承老庄匿迹山林的思想,“望岩怀逸许,临流想奇庄”,将怡悦山林与游心泰玄结合起来。时贤每言山水诗是对玄言诗的否定,但确切些说,“山水”是对“玄言”的辩证扬弃。“玄言”之不乏风景,“山水”之“时遇理趣”,就证明着二者的藕断丝连。除以上条件,佛教的流行,佛徒“山栖木食”生活所酿成的“集岩水之娱”的意识;为适应农业开发、商业贸易而大量进行的对山川草木的地理学和植物学考察,也都有力刺激着自然审美意识的觉醒。探讨六朝自然审美自觉的原由,有助于我们把握这一审美意识的特征。

二、六朝自然审美的基本特征

由上可知,生产力发展所引起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变革,通过复杂的中介环节,酿成了六朝自然审美的觉醒。这一审美意识的核心,是丰富多采的形式美与人的情趣、个性、人格的交应契合。下面试从四个方面,探究它的重要特征。

(一)外物与自我的齐一

“物我齐一”本来是庄子的思想。他认为,只要达到“万物与我为一”,就“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但庄子的“齐一”是消极的顺从,而不带主观意志,所谓“外物不可必”。六朝的“齐一”意识,虽然借用了庄子的思想资料,却经过了改造。这主要表现为人的能动性增强了,人在对自然美的观赏中力求达到以我为主的“物我泯然同体”。

物我齐一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人对自然的“环境”意识增强。自人类出现之后,自然就是人类环境的自然。但由于在生产力极低的情况下难以驾驭自然,人们便容易把自然看成超自然的异己力量。随着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增强,人们对自然的“环境”意识也与日俱增。在我国,这种“环境意识”似乎更为强烈。在六朝,士人清谈就往往将“土地人物之美”相提并论。孙子荆就这样介绍其家乡风貌:“其山巍巍以嵯峨,其水甲渫而扬波,其人磊砢而英多。”当时画人物,也多注意配置适当的自然背景。顾恺之画谢幼舆,周围巧布岩石,只因谢有“一丘一壑”的山林之趣,因此“此子宜置丘壑中”。有人画嵇中散啸歌,也辅之以“林木雍容调畅”的背景。歌德说:“在他们那里(指中国——引者),……自然外境总是和人物形象相联系。”也许是旁观者清吧,他以特有的敏感发现了中国古典美学的这一特色。确实,我国的自然美艺术,不管怎样洗炼,如何清空,总是较富于人生情味,而极少象西画那样,物象近乎生物学的机械描摹,也不象有些现代派绘画那样狂放地突出自我,而是始终保持物我交应的合谐。

物我齐一的另一特点,在于以情为灵魂的触景生情和怀情感物。《文赋》所谓“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就是对此的生动概括。前者是触景生情,后者为怀情感物。这一特点见之于诗歌创作,常常表现为运用拟人、象征等手法将物人格化,或运用夸张等手法使抒情主人公挥斥外物。前者如“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后者如“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浮云为我结,归鸟为我旋”。而有时甚至表现为主人公与自然物的倾心交谈。陶潜《拟古》之三就这样询问新燕:“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主人公此时已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燕了。而在一些神话和传说中,又常常借幻境、幻化等形式表现物我的感应。《韩凭夫妇》的故事,结尾就令韩凭夫妇的精魂化为一对鸳鸯,“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当时,有人对物我齐一的这类艺术表现难以理解,刘孝仪《咏石莲》诗就发出了“不解无情物,那得似人心”的疑问。同时代的人回答极妙:“但使心齐物,何愁物不齐?”对自然美的观赏和艺术表现,决不是镜子似的复映,而是倾注着创作主体的心血,因而才能使物色带情,达到“素志与白云同悠,高情与青松共爽”。自然审美的这种感情贯注,古今中外艺匠哲人均有发现。老托尔斯泰看到克拉兰的湖光山色,便“立刻觉得想要爱”;阿米尔则惊叹:“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情”。相似的宏论,反映着人类共同的审美心理结构。不过在同中仍有不同的民族表现形式。

物我齐一的纽带是主体的感情,感情的性质和状态制约着物我的齐一。从六朝自然审美史实可以看出,那些情趣健康、人格高尚的人,往往对自然美特别敏感。陶潜洁身自好、知足寡欲,其高情逸趣便能与自然美景交感融汇。他在“树木交荫,时鸟变音”的美景前“欢然有喜”,“依杖久听”田水声,叹其“时剖胸襟,一洗荆棘,此水过吾师丈人”。《和郭主簿》、《归园田居》等诗对山水、田园的描绘,倾注着他多少深情啊!在这里,那些高山、白云、青松、芳菊、凉风、清荫似乎已成为他亲密的伴侣,招引着读者的无限思慕。魏晋以降,能“师心”、“使气”、坚守高风亮节的人愈来愈少,但也不能说举世皆浊。以山水驰名的大谢、小谢,就清风尚存。他们都是有志有才而难逞其能的人,因而那模山范水的清词丽句,每每隐含着他们的情趣和怀抱。白居易评大谢诗“壮士郁不用,须有所泄处。泄为山水诗,逸韵谐奇趣”,“岂惟玩景物,亦欲摅心素”,不能不说是破的之论。灵魂空虚、精神贫乏的人,殊难产生自然审美。梁陈期间,士人大多情昧操低,游山玩水、吟风弄月的“入耳之娱”、“悦目之玩”,每每沦为声色狗马之乐。“自我”的贬值乃至丧失,意味着外物对主体的拘役和压迫,结果必然导致物我的分离,审美的破坏。

(二)形似与气韵结合

对自然美的观赏和艺术创造,不可能脱离具体物象、外在形式。中国古典艺术重在表现,但这表现又从来不脱离再现。所谓“形立则章成”,没有“形”,也就没有“文”和“美”。审美中重视形似,表明人们对事物的观察更加深细,是人类认识的一大进步。当然,停留于形式也难以构成审美。只有当自然物的外形式美与某种神韵相结合,充溢着一股蓬蓬勃勃的生机和气势,进而体现一种人生情趣时,审美的桥梁才得以搭起。南朝人一般把这种生机和气势称之为“气韵”、“神气”。钱锺书先生据他对《古画品录》的新断句,认定“气韵”就是“生动”,即画中“栩栩如活之状”,甚为确当精辟。当然,“气韵”与情趣也有密切联系。

总起来看,六朝自然审美,力求形似与气韵的统一。王微《叙画》所谓“本乎形者融,灵而变动者心”,谢赫《古画品录》归纳的“六法”,王僧虔《笔意赞》所说神采、形质“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刘勰、锺嵘、颜之推诸人的有关文论,都表述了这一意识。窥其大势,可知整个六朝偏爱形似已成时代风尚。绘画追求“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目想毫发,皆无遗失”;诗文也“功在密附”、“曲写毫芥”;民歌则重“妖而浮”的吴声。但有学识的文人学士却不为时风所拘,力倡形似、气韵的统一。上列数家就是如此。《古画品录》就极重二者的结合,认为“纤细过渡,翻更失真”,对“似”与“不似”的辩证关系已多所领悟。此间的优秀诗人也都在努力实践着这种结合。只不过是“时俗如此,安能独违”罢了。但这种形似、气韵结合的美学思想,毕竟成为我国古典美学的一个优良传统。以风景画而论,我国既难见到仅仅显其光影变化的、单求形似的作品,也决无某些现代派画家那样肆意变形的画作。

六朝期间,人们更加充分地认识到自然界“体有万殊,物无一量”,因而对于自然形式美的感受、观赏益加细致、深入。《世说新语·言语》记载,司马太傅与谢景重一起赏月,就曾发生月明无尘和微云点缀何者为美的争论。这种情况反映到山水艺术创作中,便出现“巧构形似之言”、“尚巧似”的倾向。大家所熟知的南朝民歌《采莲曲》,对鱼儿在亭亭荷下东南西北窜游的生动描绘,不就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景物特写吗?而《归园田居》“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勾画,则完全可以看作从远近高低不同视点描绘的水墨风景,是声、色、味俱全的田园交响乐。拿这些作品与《诗经》对比,可知对自然物描绘的具体、形象、细腻确是大大发展了。当时山水画的失传,使我们难以考察其形似水平。然而卫夫人的《笔阵图》,在“通灵感物”基础上,用坠石、犀象、枯藤、雷奔“形容”点、撇、竖、捺,却使我们看到了自然审美的形似已渗透到书法领域。

已如前述,“气韵”就是“生动”,也即突现一种生机勃勃的美。那么,六朝的“气韵”是一种什么格调呢?诚如李泽厚所言,魏晋历史画卷展示着“人的主题”。六朝(特别是前期)期间,人格的觉醒,个性的勃发,给自然审美贯注了一股盎然生气。王羲之《三月三日兰亭诗序》曰:“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叹天地之辽阔,逞人类之主宰,其“高情属云天”的乐观格调,不正透示出人类“自我”初步觉醒,力图向自然索取更大自由的强烈意愿吗?顾恺之形容会稽山水“千岩竟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水经注》描状夷水风光“夹峰高山,犹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指直,千百成峰”,不都体现着一种活泼灵动、生气蓬勃的气韵吗?统观六朝自然审美,可知这恰是一种时代的气韵。这一气韵竟也在最抽象的书法艺术里鸣响:“鸟企龙跃,珠解泉分,轻如远雾,重似崩云,绝峰剑摧,惊势箭飞。”陶潜等人的田园山水诗,民歌中的风景描绘,也无不充溢着这种气韵。甚至玄言诗中的某些写景句,在平板中也跃动着一丝汩汩的生命潜流,而决不是心如死灰。在对自然形式美的观赏中,充溢着蓬勃的生气和顽强的求生意志,这又是我国自然审美的一大特色,而与西方现代风景某些一味麻醉自我、诅咒社会人生的消极情绪迥然不同。

(三)应目与会心相承

同类推荐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加拿大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加拿大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古代战役

    古代战役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文化遗产研究

    文化遗产研究

    遗产是过去给未来的珍贵礼物。这份礼物的传递注定由生活在当下的我们来完成。这是怎样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个民……
  • 和记者谈心:记者的访问记(汤一介集)

    和记者谈心:记者的访问记(汤一介集)

    本书收入的是记者们对作者的访谈、报道,以及学界对作者研究的相关论文等,由此可从生动活泼的口语或他人的视角等来了解作者及其思想。
  • 古寺之谜

    古寺之谜

    悬空寺作为现存唯一的三教合一的寺庙为什么能悬而不坠?“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的说法古已有之。这种说法是否准确?博大精深的少林武学究竟源自何方?布达拉宫这一世界屋脊上的“白宫”最初是为女人而建?杭州灵隐寺中是否有那位传说中的济公?雍亲王的府邸被乾隆改成了喇嘛庙,是出于孝心还是另有目的?法门寺何以能使整个大唐帝国疯狂,它的地宫中埋藏了怎样的天机?千年古寺,衍生无限传说:匪夷所思的佛像传奇,珍贵无比的佛家法器,趣味浓郁的佛国典故,神奇诡秘的佛教传说。让我们走进奇妙的世界,探索中国二十座著名古寺。
热门推荐
  • 我在一亿岁有一道坎

    我在一亿岁有一道坎

    九万年前,天道之子诞生,被他炼成法器,不小心遗落了,结果法器飞升成帝了!九百万年前,他不小心掉落的一根头发,结果成了一条神王丝,让修真界大佬个个争得面红耳赤!九千万年前,他睡醒哈了一口气,如今竟然成了一道洪荒灭神阵,在仙界成了最后一道关卡,让无数证道者望而生畏!……修真界,做老大,张灵川一向是自带气场!可低调,可张扬,可霸气,可豪放!有一天,他突然算出自己大限将至,并为此期待了上万年!“我在一亿岁有道坎,我一亿岁时将是最虚时期,大家都来灭我吧!”
  • 落月心尘

    落月心尘

    尘术,如今广泛运用于大陆的能量体控制手段,据说这片世界便是远古大能者以日月做引、天地为脉、万物生灵而创造出的奇妙世界。
  • 快穿套餐:买一送一的男配

    快穿套餐:买一送一的男配

    悲催替写大学生林瑾儿为何无故穿越?穿越后怎么除了知道自己在穿越,其他的事情一概不知,系统君又是傲娇腹黑的家伙!等等,好像某个角落里经常有个男人在低声呐喊:“为什么,为什么不能让我做一次男主角!我这么帅!”
  • 想每日与你晒太阳

    想每日与你晒太阳

    不小心吃了颗仙丸,不小心活了两千多年,找解药也找了两千多年。
  • 胖女孩,想恋爱

    胖女孩,想恋爱

    她一直幻想,一直希望有一天有一个男孩子会喜欢她。而他,什么时候会出现?
  • 萝莉养成:萌叔,抱一抱!

    萝莉养成:萌叔,抱一抱!

    大叔,我要这座别墅!——买买买;大叔,我要那颗星星!——砰,一块陨石出现在她别墅里。大叔,我看上这个男人了~——额,来个人,把那男的给做了!大叔,我要回巴姆特朗星球了【悲伤脸】。——喂,航天局吗,我需要一艘飞船,要快!有人问叔:你的宠妻秘诀是什么?——爱她,爱她,狠狠爱她【傲娇脸】!
  • 落世记

    落世记

    人出生在这个世界上是为了什么呢?很多人也许也想问这个问题。但是很快因为没有答案。没有什么可以告诉他们为什么要出生在这个世界。所以他们慢慢的就遗忘了最开始的这个问题。被这个世界同化了。也许我们一开始降落在这个美丽的星球就是错误的,可是谁知道呢,谁能给我们答案呢。没问可以告诉我们也没有人会跳出来作答。----------戎
  • 真诚善我

    真诚善我

    林真江澄我明白,我不会再对你痴痴迷恋,也不会再永远跟随,因为你不在乎,你无所谓,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一个人的独角戏,因我而起,是我乐意,以后,绝无可能。林真的心像是被泼了冷水,再也滚烫不起来。Os:有甜有虐,HE!
  • 瀚和云

    瀚和云

    出生便遭遗弃,我究竟做错了什么,云遇见你我也不免动了凡心!
  • 修真游戏满级后

    修真游戏满级后

    资深游戏玩家颜粲意趣淡泊下决定卸载游戏,谁知竟穿越到数十万年前的游戏世界?而且还是获得了他满级大号里的所有属性与技能!这片大陆,必将会刮起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波。修真路漫漫,而他已在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