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的听闻让林浩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自己虽然帮了李朝贵,救了他们三家,可是换一个角度自己却令到更多的人挨饿甚至饿死。
这世上事情就是这样,凡事都有相对性,自己当初决定救李朝贵并没有想到这后果,以为就只是一个贪官所为,当知道的时候又无法回头。现在到底怎么做才能令少些人饿,少些人冷死呢?
粮食有钱就可以买,衣服也是,可是自己现在没钱。现在最有钱的就是浙江库房,可那里是现银不是钞票,钞票抢走一袋的有一千几百万。银子就不一样了,随你拿你也拿不了多少,最多一百来斤也就一千多两银子,那么多灾民够吃几天!
想到这些林浩都有种想做帝皇的想法了,如果自己是乾隆,一道圣旨什么办不来。想从库房骗点银子还得有人有马车,自己在这里放把火后就根本骗不了浙江巡抚雅尔哈善。知府大人都失踪了,还怎么下手令?
抢了雅尔哈善呢?能不能行得通?一番细想之后还是放弃。就算抢了,一番购粮买衣数量那么大,所请的人不在少数,雅尔哈善一死杭州城甚至整个浙江省乃至朝廷都会震动,毕竟他是浙江巡抚,是整个浙江官职最高的人,到时朝廷的目光就会放在追拿反贼上了,自己要是敢大肆购粮买衣,这不是送上门吗?到时还会连累帮他做事的人。
左右自己想做点事还是行不通,唯有让朝廷赈灾才是唯一的办法。想想种种合理的演变,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现在雅尔哈善不知道杭州知府发生事,可能认为金宏勋在赈灾。这把火还是得早点放,这样朝廷会做出决定补充官员来杭州,雅尔哈善没了替他办事的手下也只能自己来赈灾了。
想到此处林浩没有犹豫了,回到书房将步枪拆了从新装放回箱子,又从新换上下人打扮将东西打包,这样背起来走大街上没那么明显。
天色渐渐昏暗,深秋的黑夜来得也比较早。好不容易等到亥时,林浩转了几次看到偏门后没人走了才放了几个火点。当熊熊烈火烧起来的时候林浩已经到了绸缎铺门口,出来开门接他的是李豪。
这一夜注定不平静,在林浩换回长衫在绸缎铺喝着茶的时候,外面已经响起了走火的铜锣,人声响遍整个杭州城。喝过茶以后,他跟李豪也走出大街看看情况,只见大街人潮滚滚,都往知府衙门方向跑去,还不时有人高声喊道:“走火了。。”
还没走近衙门,隔着几条横巷就能看到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在没有现代灯光的情况下,大火在杭州城很远都能看到。大街上的人开始密集了,林浩和李豪也没有走近火场,不少人都从家里提着水桶出来放在地上,非专业的消防员提着水桶没敢靠近火场,但也有少数人拿出梯子在火场附近的房顶泼水。城里的官兵也开始赶到了,一路上看热闹的,救火的见到官兵都非常自觉的让开一条路。
幸好今晚风不算大,否则在绝大多数木质结构杭州城起这么大的火绝对是灾难性的,没多久一队骑马的官兵开路,中间一个将领模样的骑马官员奔向现场。能在晚上这么大的排场,又这么及时出现的大官只能是浙江巡抚雅尔哈善了,因为他就住在内城。
可惜大火并没有给众人留下太多的时间考虑怎么救,十来分钟这火苗已经烧到府衙后院的屋顶,由于是木质结构,还特别耐烧。
不得不说,有领导在场还是有点组织性的越来越多的官兵来到现在参与救火,离远的林浩已经隐约看到有人上了府衙建筑的屋顶,可以想像这样大的火根本就不可能靠近泼水。又过了没多久又有很多官兵抬着很长很大的木条走过大街,林浩还没想到怎么回事,这些官兵就用行动告诉了他。一众官兵抬这长长的圆木在撞墙拆房子,在离火点远一点的地方强拆!
看到这些林浩还真佩服古人的智慧,其实在当时的年代,失火都是大事,是很严重的事,所以基本所有官员都懂得怎样应急处理。如果遇上大风,这样的火能烧掉半个扬州城。唯一幸运的府衙是独立的建筑,四周不是围墙就是以房子的背墙为隔开,外面都是几米阔的巷道,即使这样官兵和民众应然不敢大意。
大火仍然持续,和府衙想隔巷子对面的房子屋顶也站满人泼水,官兵的加入并未让已经着火的建筑火势减弱,不过府衙后院和衙门的分界就被官兵拆开了一道分界线了,也就是火势控制在一定的范围,想救着火的地方是不可能的,火场传来了马匹的嘶叫声。林浩知道已经烧到后院马房了,大街上陆续出现装有大水桶的马车经过,他看着这些人赶着马车,带着的装备,应该是职业的“消防队”了!
一切救火的努力都是白费的,这场大火令到杭州城今夜无人敢安心的睡觉。除了官兵不懈的努力拆出防火线有效外,过火的整个府衙后院几乎烧剩下灰炭。当火势减弱的时候专业交火的水龙才有点作用起。由于官兵在现场控制着火场附近,林浩也不知道有没有完全烧灭所有痕迹,细想一下也没有太多担心。
天色微微亮的时候大火终于收场了,现场的浓烟笼罩着整个杭州城,过火的地方一片凄然。忙碌一整晚的官兵个个颓废的坐在街道两旁,救火专业户还在现场对付那些还冒着小火头的地方,运输大队还在赶着马车向现场运送一车车的水。紧张了一夜的杭州居民也渐渐归家休息,林浩也随大流回去绸缎铺了,他可不想在现场被人留意到特别的表现,那可是找死的行为,没有辫子就是死罪,砍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