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679600000046

第46章 助你打开心灵之窗

问:阴神和阳神有什么区别?

师:我们的神识就是一个。如果能量漏掉了,精气神没有合三为一,它出去就是阴神。反之,精气神合三为一了,它就是阳神。

问:我们刚开始学打坐,时间一长,腿就胀痛,这时候意识已经很累了,它是不是就会往腿上走?

师:对,从腿上走了。你的心放在哪里,能量就到哪里去。所以密宗特别注重观想。他们是怎么观想的呢?就是观想头顶上十公分的上空,也就是把整个意识都放在头上十公分的地方。你想象一下把意识放在头顶十公分的地方,身体所有的能量是不是都调上来了?

问:那腿痛的问题要怎么才能克服呢?

师:对于一个修道的人来讲,腿功是最基本的,是必须突破的。过去在禅堂里面是不可能讲这些的。凡是能进禅堂的,神识早已经修出去了,在禅堂里已经是在炼“这个东西”了。如果“这个东西”没修出来,你是不能进禅堂的。

自古以来,寺庙里有五重殿,最外一重首先是天王殿,世俗上的一切到此为止,不能带到寺庙里面来。寺庙的天王是把关的,就相当于世俗的门神,把世俗上不好的东西都挡在门外。从天王殿进来是大殿。大殿是学习佛教规矩和仪轨的地方。三年大殿里的一切都学好以后,就进入法堂学见地,也就是学习理论。三年的理论学好以后,就进入后面的名利殿。只有放下了名利,才能进最后一重殿——禅堂,也叫选佛场、自在堂。凡是能进入自在堂又出来的,都是成佛做祖的。

问:为什么我们东华寺的山门殿里没有塑四大天王,而是塑哼哈二将呢?

师:那是表法的:我一哼,你就哈;你一哈,我就哼——这叫做有呼就有应。如果光有哼,没有哈,就意味着光有呼,没有应——这就叫做不如法。如法的都是有呼必有应。我呼,你能够应,就讲法;我呼,你不能应,你跟不上,不能对答如流,就不给你讲法了。

就像虚云老和尚那样,人家问他:“老和尚,怎么修行哪?”老和尚说:“去诵经,去拜佛。”众所周知,虚云老和尚一辈子是修禅定的。你们看《虚云老和尚传》,上面什么地方讲到他烧香拜佛了?虚云老和尚是长期入定的,整天都在三摩地里面,为什么你问他怎么修行,他却告诉你去烧香,去拜佛,去诵经呢?如果他告诉你一口咬个王字,你会骂他神经病:“我来问你怎么修行,你怎么教我‘一口咬个王字’,叫我‘滚出去’呢?”因为你不是那个层次的人,和他不相应,所以他就不跟你讲佛法,把你打发出去,叫你去诵经,去拜佛——去种善根,以图来世。

他告诉你去诵经,去拜佛,这不是修行吗?这是修行。你说修行就这样吗?打坐,烧香,诵经,拜佛就能了生死,就能改变自己的身口意吗?这是把你打发走,搪塞你的。你没有这个素质,达不到这个层次,他不给你讲佛法;就是给你讲,你也听不懂。这也就是为什么佛法最初只在皇室、贵族、士大夫这个阶层流传,士大夫以下的阶层就不传的原因,因为你的素质不够。你什么时候通过努力达到士大夫这个级别了,才配闻佛法。

现在学佛的人,没有文化的占绝大多数,有文化的人只占极少一部分。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不愿意去做,都做不好,人世间的工作都不会做,还想做出世间高难度的事情,还想弘扬佛法,做佛的工作、佛的事业,你以为做佛的工作就是耍耍嘴皮子,念念什么“六字真言”、“灭罪真言”啊!

问:您说观想莲花,是不断地在观想莲花打开呢,还是观想它一开一合?

师:观想它打开一次就行了,不要在那里做开合的游戏。

问:您说念三字明的时候舌头要抬起来,是要顶着上颚吗?

师:抬起来,贴在上面就行了,不用顶着上颚,也不用卷起来。你们现在就可以练一练,如果你舌头没有抬起来,而是耷拉下来,念咒语是没有用的。这两种做法之间的区别很大。

问:您说意念放在眉心这个地方,是在一个点上,还是一片?

师:一个点。我们说的眉间指的是眉心稍往上一点的地方,指的是印堂,不是两道眉毛之间。

问:如果看印堂这里,那就不是平平地往前看,而是有点儿往上看了?

师:是平着往前看,同时还要观想莲花打开。顶门和眉心是一个通道,就相当于一条自来水管上安了几个开关一样,它们是一体的。为什么不让你翻着眼睛往上看呢?因为这样容易引起头痛,所以就让你平着往前看,上面再加上观想。

谈到这里,我告诉你们夹山祖师说的一句话:“目前无法,意在目前。”意思是说眼前这个地方没有法,但你的意识还是要放在眼前。又说:“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意思是说,是这个灵体的耳目,而不是这个肉身的耳目。

你刚才说的眼睛往上翻着看,这个方法一般我们都不传。这个方法我的师父给我们传过,但只是小面积地传,不是大面积地传。用这个方法是百日之内要克期取证,上面一定要打开,也就是密宗所说的七天就叫你开顶,插根吉祥草。确实有这种方法,但这个方法不是我们能修的。修这个法必须心理非常健康。如果你心理不健康,这个方法一旦传给你,修了之后,比如说出现眼睛红肿、鼻子流鼻血、耳朵呼呼叫、头痛欲裂,你就会说:“哎呀,我要走火入魔了!”因为你心理不健康,就会这样想。如果你心理健康,就会认为这是正常的反应。如果你不管它,百日之内用力往上一顶,顶门一下就打开了。在普及型的大众场合只传这种平视的方法。佛教的密宗为什么分为外三密、中三密和内三密啊?内三密是给心理素质很好的人修的。外三密是给普通大众修的。

问:师父,顶轮是不是梵穴轮?

师:不是。顶轮是指我们头顶的正中央。梵穴轮是指头顶上方十公分处的能量场。俗人不是有一句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吗?在我们头顶往上十公分的地方有个能量场,这个能量场是做什么用的呢?它是一个能量中转站,上面的能量通过它输送给肉体,肉体的能量又通过它转给上面。它是一个无形的光环,一个能量体。梵穴轮、顶轮、眉轮、喉轮、心轮、脐轮、海底轮,叫做人体的七轮,这在《瑜伽师地论》里面说得很清楚。

问:顶轮和百会穴是一个概念吗?

师:对,是一个概念,中医叫百会,我们佛家叫顶轮。只学一个教派的理论和方法不行哪!还要学很多教派,包括印度教派和道家教派的理论和方法。不学,这套理论你通达不了。

问:师父,顶轮是在头顶正中央的部位吗?

师:判断顶轮准确的位置有这么一个方法:从左耳到右耳,从鼻子到后脑中间画一个十字,交接点就是顶轮。

问:走路的时候,或者做事的时候,意念放在眉间可以吗?

师:可以。实际上我们做任何事情,包括在看人、做事、考虑问题的时候,都应该从慧眼看,把意识放在慧眼上来考虑问题。慧眼就是我们人体的第三只眼。你们看印度的女子和瑜伽士,他们眉间为什么要画一个圆点呢?就是告诉我们,这里是我们人体智慧的总开关、总枢纽,修行就是从这里开始起步。因为这里以下是三界以内,这里以上是三界以外,这里是分界线。

问:人的肉体可以腾空吗?如果可以,是在三界以内还是三界以外?

师:佛教是以智慧的圆满为究竟,讲的是开智慧,是完善自己的品质,不注重功能的开发。相反,一个凡夫的功能开发得越多,他在品质、修养上用的功就越少,他会用功能来展示自己的我执和虚荣心。而一个没有功能的人,他一定是表现得谦虚而谨慎。凡夫一旦有功能,一定是傲慢。所以佛教有一个坚持不变的观点:一个没有开悟的人不能有功能,也就是不能有神通,一旦有了神通,就很难开智慧,很难成就,更不要说了生死了。

问:修行,是不是靠念“嗡、嘎、吽”才能成就?

师:成就的方法多得很,因为我们的根器不够,不得不从有为法入手。实际上任何一个方法都是从“作意”入手,离开了作意,不可能入道,也没办法修道。包括我们成就以后,靠的还是作意。觉照就是作意的意思。刚开始我们修任何一个法的时候,都是带着作意在修。什么叫“五遍行”呢?这个名相你们知道吗?出家人知不知道啊?(众沉默)你们这就是没有见地,没有见地就没办法用功办道。在整个用功的过程中,从始至终都离不开作意,包括你成佛的那一天,成了佛以后还靠作意。抛弃了作意,就抛弃了道。这个作意绝对不是头脑在作意,已经超越了头脑的范畴。

现在学佛的人用的都是头脑的智慧,也就是临济祖师临走的时候所说的“末法众生皆以乾慧为主”。这里的“乾”就是头脑的意思,也就是用头脑的聪明、头脑的智慧,而不是大智慧。现在的人都是会说不会做,而且说对的人还不多,会讲正知正见的更少。

为什么佛教里面要讲“体相用”、“戒定慧”、“见地、修证、行愿”呢?就是一定要出去实践!如果你自己不能受用,也没办法让他人受用,你的理论一定是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

你只要带着作意去做一切都会成就。也就是说你要带着意识,带着警觉的心、觉照的心去修一切法,做一切事,否则你说什么,做什么,自己都不知道,这就是没有作意,没有觉照了。

问:作意指的是不是觉知?

师:准确来讲叫觉照。“觉”是觉察到,觉知到了。“照”是照顾到,把握住,控制住了。我不是曾经讲过世上的人分四种吗?最高一种人是既能觉察到,也能照顾到。第二种人是觉察不到,但能照顾到。第三种人是只能觉察到,但照顾不到。第四种人是既觉察不到,也照顾不到。

问:您说静坐的时候观想莲花,有时候不观想,把意念放在眉心上是否一样?

师:一样。到了二禅,眉心和顶轮就合二为一了,中间没有隔碍,不存在上面一块,下面一块,他们是一个整体,整个头部都消失了,化掉了,和虚空融为一体了,不存在从前面看,还是从上面观想的问题,已经不需要了。

问:您刚讲到作意,在唯识里面,第六识称为意识,第七识也称为意识,在转识成智的时候,第六识转成妙观察智,第七识转成平等性智。那么,我们是不是用妙观察智去作意呢?

师:这个作意在《楞伽经》里,佛回答大慧的时候说得非常清楚。作意已经离开了我们的头脑,不是头脑在作用,不是我执。但实际上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还是在用头脑,还是头脑在起作用。如果真的能集中头脑的注意力去作意,那也不失为一个方法。一个人如果连头脑都不能集中的话,更不要说他的心灵能集中了。当头脑能集中了,再慢慢转到心意识上。当心意识能进入状态的时候,就抛开了心意识。这时候所谓“自性的慧光”就生起来了。慧光是我们真心的显现,也就是“真意”的显现,这时候真意才开始起作用。

这个过程就相当于对一个粗糙的物质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提炼,越提炼越精,但是精华也是来自最初的粗糙。到最后就达成无为的作意了,它是一种自然的本能。就像一片树叶飞过来,或者人家用手指在你眼前一晃,你的眼睛自然会闭一下,眨一下,这是不需要经过头脑的。但是有一种人,一块石头飞过来,或手在他眼前一挥,他就傻了,呆了,不会动了,意识断掉,头脑空白了,进入到一种顽空了。这种人怎么办?该打!这就是没有提起觉照。天台宗讲的止观,他真的是止了,但没有生起观,无观则无慧。止为定,观为慧。

问:请问“五遍行”是什么?

师:触、作意、受、想、思。实际上“五遍行”贯穿于整个修行的过程。这个“触”不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身体的触,它是一种心灵的感触。一个修行人往禅堂一坐,如果感受不到这里每个人的磁场和氛围,乃至每个人的起心动念,说明你还没有进入状态。

做文字记录的人一定要理解我说的话,了解我的思想,记录一定要准确,否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我对文字一直非常谨慎,非常慎重。“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这是古人留下的一句话,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白纸黑字一千年”,可不是开玩笑的。为什么有些佛经没办法再解释呢?因为只能解释到这个程度,如果再白话地解释出来,就偏离了它的中心,意思就错了,所以就不能再白话了。比如说“三藐三菩提”,你们说怎么解释啊?

答:无上正等正觉。

师:什么是“无上正等正觉”?再解释啊。我可以把它再解释出来,但是对方跟我必须是一个等级。如果他和我不是一个等级,我再解释,他就会把它理解到另一条道上去了;如果对方跟我是一个等级,我们两个眼神一碰,也不需要再解释了。他低于你的等级,你根本不能解释,你一解释,他就理解偏了。比如说我看你一眼,你以为我在向你求爱了(众笑),实际上我看你一眼,心里可能在骂你:“蠢猪!”(众笑)。因为不是一个层次嘛,没有办法。

所以佛成道了以后说大乘境界,讲《华严经》,发现不行,大家听不懂,跑掉了很多人,人越来越少,差不多快成孤家寡人了。怎么办呢?后来佛就开始讲《阿含经》,也就是讲小乘的思想,讲小乘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和做人做事的观点,这样听众就越来越多了。然后又讲什么呢?

答:《方等》。

师:最后就与民同乐了!我们真的乐了,可他老人家却开始哭了!好在他一生讲了很多法,什么层次的人都能找到与他对应的,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同类推荐
  • 般若波罗蜜

    般若波罗蜜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堙,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里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 觉悟——济群法师谈人生佛教与智慧人生

    觉悟——济群法师谈人生佛教与智慧人生

    每个众生都具有觉悟的潜质,具有成佛的力量;佛是觉悟者,法是认识宇宙人生,走向觉醒的方法;认识人生,改善人生,觉悟人生!《觉悟》是济群法师历年弘法的理念和核心思想,特别是他在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人生佛教,用佛法的智慧来指导人生。本书分三篇:“有所思”,讲述人生佛教的提出和思考过程;“有所行”,讲述佛教教育、弘法的具体实践;“修学之旅”则是济群法师本人的修学经历和体会。
  • 禅里禅外悟人生

    禅里禅外悟人生

    本书是弘一法师透悟佛学要义与人生真谛的集大成之作,书中除了弘一法师的著作之外,还包括他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这些内容被梁实秋、林语堂等名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藏密佛教史

    藏密佛教史

    《藏密佛教史》是以西藏人的观点叙述藏地密乘历史,展现藏传佛教的发展经历和传承体系。书中择要叙述了佛教如意宝出世、兴盛的状况,历代传承密宗金刚乘的高僧大德等,并叙述了续——玛哈约嘎、教——阿努约嘎、窍诀——阿底约嘎密乘三系各自之情节。此书对于藏传佛教之教徒,当有极大饶益。
  •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热门推荐
  • 古墓探险之穿越到聊斋

    古墓探险之穿越到聊斋

    我和基友因为误入古墓,却离奇的穿越到聊斋的故事,其中发生了许多稀奇古怪的故事!最终我们的公司会怎么样的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在A城我能做什么

    在A城我能做什么

    那些漂亮性感的女人进入我的画像,就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飞向生命的冬天,这是我职业的特点。决定辞职以前,作为A城公安局刑侦科的一名警察,我的工作是根据目击者提供的线索,给犯罪嫌疑人画像……
  • 99度蜜恋:首席的温柔陷阱

    99度蜜恋:首席的温柔陷阱

    天了噜,身为她的小姨夫,被绿茶婊前妻出轨已然是天大的耻辱,更令人咋舌的是,居然再次被曝光身为男人他根本就不举!呃,作为晚辈本该保持眼不见心为静,可万万没有想到,小姨出轨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和她结婚三年的丈夫!兜兜转转,离婚之后的小姨夫成了她的房东,日日逼租,逼得她上窜下跳苦不堪言人生已然如此艰难,不料极品养母以三千万价格将她卖给小姨夫为奴为婢,这下好了,亲吻抚摸暖床做饭生孩子她一个人全都包了!你问她为什么不包袱款款离家出逃?那还不是为了揭开某个三年前夺走她贞操的男人神秘的面纱!究竟是谁在幕后操控一切让她三年婚姻毁于一旦?她牙龈暗痒发誓要让此人断子绝孙!
  • 无尘界

    无尘界

    仙魔之界,万族林立;试炼之地,天骄并起!这是一界轮回,亦是一人宿命!白发老,红颜浅;道何难?情维艰!孤衣逆宿命,独步掌轮回!且看吴小言如何一步步崛起,横扫界内界外尘!《无尘界》,精彩尽在!
  • 续宋

    续宋

    二十一世纪的准大学生,穿越到北宋末年,无人脉,无钱财,想着如何生存活着,可身为顶天立地的汉人深知后来的靖康之变有多么耻辱。于是他要做出改变,再续封建时代最好的大宋王朝。
  • 青春陌上殇

    青春陌上殇

    今生他的人生中凄凄惨惨戚戚,谁能料到在江南小城中,他却成为了很多女子倾慕的对象,爱不是说来就来的,也不是说没就没的。爱情永恒,是一个永远斩不断的话题,而她为了他,却选择以自残来留住爱情,而她却不是他最爱的女子,尽管她美艳许多,可是今生爱情归来有先后。是死亡的阴影,让他背负着罪恶感,是爱情的亏欠,让他痛定思痛,当所有的爱情被冠上虚荣和心计。爱情便不再纯洁。当他停下来,打算好好爱一个人的时候,她却车祸加身,从此杳无音讯。三年后,她已更改容颜,但改不了的是她的声音。为了她,放弃爱情,为了他,忍受三年的创伤,只为圆那一个梦。夏末有绿倾情全本巨献,望大家花花,推荐,票票!!!
  • 残忆往昔

    残忆往昔

    一个谜一样的孩子诞生在一个贫苦的小家庭,期间遭到朋友的背叛,亲戚的看不起,心里面总是会无缘无故产生叛逆的性情,他的每一步都是残忍悲凉中成长,他本是一个单纯善良的孩子,最终性情大变,他对这个社会非常的不满,最终他想到了靠自己。决定走出自己的一步,不靠他人,在这个无情利益的世界生存...........
  • 团队情绪气氛理论及实证

    团队情绪气氛理论及实证

    本书对项目团队情绪气氛、团队情绪气氛的形成以及团队情绪气氛对团队效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内容包括:绪论、文献综述、情绪分析框架、团队情绪气氛形成的心理历程、团队情绪气氛对团队效能的影响研究模型与假设、团队情绪气氛对团队效能影响的实证研究、总结与展望。
  • 圣剑在等我

    圣剑在等我

    一个灵气枯竭星球,因为他的出生,引来了高级修练文明“圣山”降临,星球灵气回归,修行者门派再次下山入世,工业文明的规则与律法破碎,百姓人命贱如狗,资源全靠抢夺,修行者们踩下星球的一切规则。 直到他取出圣剑,强大到让破坏者胆寒。 重建规则,不服者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