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杂念多?只因无歇;为何无歇?只因无知;为何无知?只因无向;为何无向?只因理未明!学佛首见地。见地清,方向明;方向明,才有知、有歇、无杂念——觉知智慧开,观照妄念停。
学佛十几年了,难道理上还不明白吗?不经过来人指点,纵修一辈子,你的见地也不可能清晰!欲明理见,先明身见——“四大”之见。身见不明,心念无从把握。
自古道:“四大不调,身心不安。”何为四大?土、水、风、火。火随风走,土随水流。风火不停,水土不伏,故四大不调,妄念纷飞。若要妄念停,四大先和合。水土不伏,风火相击,念如何安?水土为君,风火为臣;君不安,臣不伏,故昼夜六时念不停,道不能入!
讲到这里,想起一个小故事。据说当年扬州高旻寺启建时,前面是没有湖泊的。后来有一位高僧大德路过此地,见此地风火不停,便在前面开了一个人工湖泊,让水土安息!
外在——自然界——有大的风、火、水、土。内在——身心——有小的风、火、水、土。自古道:“修道不离身心。”身的“四大和合”是心的“四大和合”的载体,故名八识空寂。
何为心四大?非空非有,即空即有!无形无相的四大,大家无法把握。但是必须把握有形有相的四大。因为有形有相的四大是无形无相的四大的载体。
圣人执著乃入道,凡夫执著乃背道。对理清路明者而言,执即是入,著也无著!大家往往会感到困惑:修行人究竟是要执著还是不要执著?今天不妨把这个问题当作议论的话题。
就像一个刚入门的学生,对于学习,他是要执著,还是不要执著?对于一个修行成就者又如何呢?为何先圣们把四禅八定描述得那么清晰明了?因为四禅八定还未超越有形有相的层面。也就是说学佛者在修四禅八定这个阶段,必须有执有著。如果最初修四禅八定时,你便采用“无执无著”的方式,纵经百千劫,你的四禅八定也难以完成!
以大家目前的心态和现状,别说你们不想执著,就是想执著也执著不了!因为你们的心念太散乱了。如果你们真的能一天执著一件事,就是在禅定中,就没有脱离道。
我们所谓的念经、观空、看念头、参话头、持咒、观想,不都是执著吗?不都是在培养执著吗?可是有几个人能执著在一个境界上呢?果真有一天我们把执著心培养起来了,自然也就进入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了。当用一颗执著心走完了四禅八定,进入心的四大层次,与无形无相的四大相应时,你就是想执也无法执,想著也无法著了!如果这时候你还有执有著,说明你没有彻底走完四禅八定。觉知的执著与无明的执著是决然不同的。
一个入道者因念念不停,故念念无住;因念念无住,故念念无失;因念念无失,故念念皆得。此“念念”是心性的显现,是般若之念!此时的心念已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初学道时,若对任何事情都能执著,则不需四处求法。越求越乱,当下即是。眼见是心,耳听是性,声色即是心性的显现。欲见心性否?眼看即是,耳闻即中,处处皆有!循色逐声,乃是弃心性,入凡尘。
从大年初一到现在,我每天没日没夜地忙,很少打坐。可是每天睡觉前,醒来后,我发现自己的心性之光比以前更明更亮了!新年刚过,寺庙的工程还未安排妥当,外面也有很多事情亟待解决,事情一件紧接着一件,没有丝毫的机会和针尖的缝隙让杂念产生,见景也是无执无住。偶尔推开事情不做,有点时间时,倒容易触景生情。
如此说来,我们的散乱心是因为无事做造成的。如果你的工作很忙,身心压力很大,哪有机会打妄想呢?记得云门祖师在开山时,曾用这种方式带领身边的弟子和信众:白天建寺耕地,晚间静坐睡觉(过去开山建寺,不同于现在——把钱交给施工队,由施工队去建,过去都是和尚们自己动手兴建)。
这里讲的静坐睡觉,不是静坐之后睡觉,而是在静坐时睡觉。他们这种睡觉,安详无梦,醒来后,精神抖擞,精力充沛。不像我们现在睡觉,一个晚上都在做梦,早晨醒来后昏昏沉沉,头很重,身心疲惫!为什么会这样?身休心未停。
为什么有的人一个晚上休息两个小时,就很有精神,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呢?因为他达到了身心合一,这个“一”又与自然合一,自然给他充电了!我曾经跟成都的清定上师待过一个晚上,上师住在小房间里,我们后生住在外面的大厅里。清定上师每天晚上最多睡两个小时,就起来诵经、持咒了。
按常人的想法,一个八九十岁的老人已经气血衰微,精力不足了。为什么上师只睡一两个小时就精神抖擞呢?而我们三十岁的小伙子,精力充沛,血气方刚,为什么天天就想睡觉,没有精神呢?
大家只知道人体的营养是从五谷杂粮等饮食中摄取的,实际上更多的可以靠我们的毛孔呼吸,靠我们的身心以一种无形无相的力量从宇宙中获取。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只能靠有形有相的食物来补充营养呢?因为我们无形无相的心灵没有打开,无法与外界无形无相的力量接通。我们能打开的只是有形有相的六根,所以只能通过有形有相的六尘来补充。
在座的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唐朝的玄奘法师到印度取经的路上,在新疆天山的一个山洞里看到一尊泥塑的佛像。正当他要合掌顶礼时,发现这尊“佛像”有点“不对劲”!他用手指在“佛像”耳边弹了三下,这尊“佛像”便慢慢开始动了!这一动,身上的泥巴块就掉了。玄奘法师一看,噢,原来是一位入定的罗汉!
玄奘法师问这位罗汉为何定了这么久,他回答说:“我在等红阳佛出世,我要帮他弘扬佛法。”玄奘法师说:“红阳佛早就灭度了!”这位行者又说:“既然红阳佛灭度了,我就继续入定等白阳佛出世,我再帮他弘扬佛法。”
大家都知道释迦佛的袈裟是红色的,据说当弥勒佛到娑婆世界当教主时,他的袈裟将是白色的。这就是佛门里不允许僧众穿白色服装的原因。因为佛经上记载:当佛门的人穿白色服装时,就意味着我佛——释迦佛的法要入灭了,白阳佛——弥勒佛要出世了。所以过去的老和尚看到小和尚穿的衣服稍有点白,就会骂他们,就是为了维护释迦佛的法。实际上红佛消失,白佛出世也没什么不好,这更符合事物“成、住、坏、空”的发展规律。
当时玄奘法师说:“我看你不要再入定等白阳佛出世了,你不如到中国去投胎做人,等我从印度取经回来之后,你帮我一起弘扬释迦牟尼佛的法吧。”故事的后半截,我想大家都知道。后来的“三车和尚”窥基大师,就是这位老修行的转世。
为什么他一入定就是几百年,甚至可以几千年呢?为什么一个有血有肉的躯体入定几百年、几千年不会坏死呢?按理说,他的肉体放在那里,就是风吹也早把他吹干了!大西北都是干燥地区,热风早就把他熏干了!为什么没有呢?因为他体内的水土和合,风火熄灭,四大不开。这里所说的“不开”,是没有个体的意思,他这个个体的四大已经与整体的四大合二为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