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是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我们不可能拥有世界上所有的东西,某种东西也不可能被我们一直拥有。失意时,坦然面对,面对得与失,一笑而过。只有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懂得选择和放弃,才能有所得。
我们常说要“拿得起,放得下”,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拿得起容易,放下就很难了。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生命的小舟在茫茫的大海中航行,不可能一直都一帆风顺,有时候还会遇到暴风暴雨,大浪礁石。面临困境时,是钻牛角尖,还是选择放下?这体现了人生的一种气度与胸襟。
在传统观念里,“多”就是好,因此很少有人乐意放下已经得到的东西,即使那种东西对自己不适用,也不会主动放弃。但是,在人生的漫漫征途中,如果一个人总是背着太多东西,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都会觉得很累。在前进的道路上被太多东西拖累,沉重的翅膀便无法搏击长空,只能在地上匍匐前行。
生活中,放不下的事情太多太多:名利、财富、身份、地位……
遇到“千斤重担压心头”时,能把心理上的重压卸掉,我们便能轻松自如。负担不是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而是不切实际的奢求。
尼尔·唐纳·沃许说:“我不会‘抓紧’任何我拥有的东西!我学到的是,当我抓紧什么东西时,我就会失去它。如果我‘抓紧’爱,我也许就完全没有爱;如果我‘抓紧’金钱,它便毫无价值。想要体验‘拥有’任何东西的唯一方法,就是将它‘放下’。”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既是理性的表现,也是豁达之举。
一位年轻人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包裹,不远千里去见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师。见到大师时,他委屈地说:“大师,我是那样的孤独、痛苦与寂寞,长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极点;我的鞋子坏了,双脚被荆棘割破;手也受伤了,流血不止;嗓子因为大声呼喊而沙哑……可是,我为什么还是没有找到心中的阳光?”
大师没有直接回答他的提问,而是问他:“你的包裹里装的是什么?”
年轻人说:“这里面的东西对我可重要了。里面装的是我每一次跌倒时的痛苦,每一次受伤后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时的烦恼,每一次被人欺侮后的怨恨……靠了它,我才走到了你这儿来。”
听完他的回答后,大师带年轻人来到河边,他们坐船过了河。上岸后,大师对年轻人说:“你扛着船赶路吧!”
“什么,扛着船赶路?”年轻人很惊讶,“它那么沉,我怎么扛得动呢?”
“是的,你根本扛不动它。”大师微微一笑,说:“过河时,船是有用的。但过河后,我们就要放下船赶路,否则它会变成我们的包袱。不幸、失败、打击、痛苦、孤独、寂寞、灾难、眼泪等,这些对人生都是有用的。它能磨砺意志,使生命得到升华,但须臾不忘、耿耿于怀,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放下它吧!生命不能太负重,愈放下,你就会觉得愈轻松愈自在。”
年轻人放下包裹,继续赶路,他发觉自己的步子轻松而愉悦,比以前快得多,更为重要的是,他感悟到了放下的真谛。
我们不能拥有世界上所有的东西,某种东西也不可能被我们一直拥有。失意时,坦然面对,面对得与失,一笑而过。只有懂得放弃,才能有所得。
一个人的情感世界应该是自由的,一个人为自己的心思情感所支配,就意味着没有自主之权。可是,在现实中,绝大多数人的情感都因某人或某事物而束缚着。人的七情六欲,是否也让你感到疲惫和无奈?那请放下一切。
任何事都放不下的人是非常痛苦的,佛法说:“烦恼就是菩提,不想便是涅槃。”我们要能从佛的经典中得到启发、得到智慧,懂得转烦恼为菩提,转缠缚为解脱,转扰攘为涅槃。心上一有妄念缠结,马上祭出心中的慧剑斩断情丝,擎出胸中的快刀砍断乱麻。
无论是情感还是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我们要能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生的幸福和快乐,人生之路才能更宽广。
纵览古今的大家大师们,无一没有坦荡的胸襟与豁达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中的一切,都能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
在谈及精神养生时,年过八旬的吴阶平教授曾经介绍过一条很重要的经验:不把悲伤的事放在心上。他认为,我们在不如意的事情面前总要想得开,以理智克制感情。名与利,这是人的身外之物,如能在这方面放得下,便能成就洒脱的人生。
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会发现很多古人都充满了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生智慧。宋朝的吕蒙正就是这样的人。
吕蒙正被皇帝任命为副相,第一次上朝,突然人群里竟有人大声讥刺他说:“哈哈,这种模样的人,也能入朝为相啊?”可吕蒙正却像没有听见一样,继续往前走,然而,跟随在他后边的几个官员却为他鸣起不平来,拉住他的衣角,非要帮他查查到底是谁竟然如此大胆,敢在朝堂上讥刺刚上任的宰相。吕蒙正推开众人,说:“谢谢大家的好意。我为什么要知道是谁在说我呢?一旦知道了,一生都放不下,往后还怎么处事?”
吕蒙正善识人,所举荐的人后来无不成为国家的栋梁,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一旦用了某人,便不再用自己的权力来约束其才能的发挥。做宰相期间,他一直以无为而治作为自己的施政方针。有一天,他的两个儿子愤愤不平地对他说:“爸爸,外面都传说你无能,你做宰相,权力怎么能都被别人分夺去了呢?”吕蒙正听了,哈哈大笑,说:“我哪有什么能耐啊?皇上不就是看我善于识人,才提拔我当宰相的吗?我当宰相就是为国家物色有能力办事的人,我要权力干什么啊?”
吕蒙正之所以能成为大宋的一代名相,正是因为他有一个能放下荣辱的胸襟。古今中外,很多人都在为权所累,为争取更多的权力而明争暗斗、勾心斗角,直至展开生死搏斗。在拼命揽权的背后,是疲惫不堪的身心。这些人并不是比别人更加有能耐,而是嫉贤妒能,不愿下放权力,留恋权力所能给他们的诸多好处。吕蒙正的智慧在于,在权力面前,能拿得起放得下,善于识人,并为国家物色有能耐之人才。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兴旺发达,日益昌盛。
寻求生活中的解脱,就是要能懂得“处处放下”、“处处不执著”;一个不懂得放下的人,事事执著,“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整天会纷纷扰扰、坐立不安。泰戈尔说过:“世界上的事情最好是一笑了之,不必用眼泪去冲洗。”狄更斯说:“苦苦地去做根本就办不到的事情,会带来混乱和苦恼。”
了解“一切皆可放下”的道理,便会悟出“蚕与蝉”的哲思:执著的人就好比春蚕吐丝一般,重重地裹住自己,让自己封闭在幽暗之中,缠缚痛苦;而懂得放下的人则犹如脱去外壳的金蝉一般,自由自在地鸣出了一夏的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