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能吃亏、能吃苦、能吃气的人,不管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能保持自己的本色,在危难时刻能够挺身而出,挑起重任。
人的一生中有三味良药:能吃亏,能吃苦,能吃气。吃亏,吃苦,吃气,这是每个人都不想遇到的事情,但良药苦口利于病,“能吃亏,能吃苦,能吃气”是促使一个人不断成长、成熟,并最终成就大事业的催化剂。
有位干部在谈到吃亏时说到这样的话:“当干部首先学吃亏,学吃亏就有人跟随。当干部必须能吃亏,能吃亏才会有权威。当干部应该肯吃亏,肯吃亏就能有作为。当干部带头多吃亏,多吃亏自然少是非。不怕吃亏敢于吃亏,工作才能够往前推。当干部坚持常吃亏,百姓中才有好口碑。当干部就要甘吃亏,甘吃亏为党增光辉。”其实,不仅是在政界,在整个社会中都必须倡导“敢吃亏,能吃亏”的精神,让其成为一种风尚。
杨善洲,这位来自云南的老干部,正是由于能吃亏,尽自己的能力为人民、为社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杨善洲是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他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他平凡的一生中,并没有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却是用一辈子踏踏实实地带头苦干实干,切切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忘我地付出,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品格与特质。
杨善洲同志自1986年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通电通路。
他一次又一次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下山去为群众解难题,为这个社会奉献自己微薄的一份力。
时代呼唤更多像杨善洲那样的能吃亏、甘吃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无论时代怎么变化,杨善洲艰苦奋斗、不懈努力、舍己为人的精神历久弥新,是值得每个党员乃至每个中国人继承与弘扬的优良传统。
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主动吃亏的人很少,因为人都有趋利的本性,很多人都很难拒绝本该伸手就可以拿到的那一份。干活儿多了,有人就觉得吃了亏。我们可能经常觉得这件事不公平,那件事不顺心,当你的这些想法增多的时候,你就会开始抱怨。
我们常说“吃亏是福”。吃亏是一种胸怀,一种品质,一种风度,一种境界。一个能吃亏的人,不会斤斤计较。吃亏,意味着舍弃与牺牲,但是只有心甘情愿吃亏,且能吃亏,会吃亏,才能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尊重,得到人们的一心拥护,营造“人心齐、泰山移”的良好氛围。
一个甘于担当的人,不仅能吃亏,也能吃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真正的成功者必定是历经挫折、苦难与逆境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面对挫折困难,只有能吃苦,勇往直前,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直都风平浪静,一路顺风,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坎坷。一个吃不了苦的人就像温室里的花朵,在风雨来临时经不住打击与考验。吃苦耐劳,这是不管在任何时代都需要的精神。只有能吃苦,才能扛得住大任,才能笑看风雨,以无所畏惧的气魄去面对一切。
对于一个坚强乐观的人来说,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磨炼了人的意志,只有历经苦难,才能品味甘甜。很多时候,容易得到的幸福往往不懂得珍惜,只有经过不幸,才更能体会到幸福的滋味。工作中,时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如果不能吃苦,遇到困难就想逃跑,就会在挫折中沉沦。那么该如何去承担重任?
一个军人曾经写下他吃苦的经历: 对于“苦”,我并不陌生。我当新兵时在喀喇昆仑山,军校毕业后又来到帕米尔高原,所工作过的地方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氧气吃不饱,四季穿棉袄,风吹石头跑,电话难打通,日报成月报,是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
所以,我自认为对于吃苦的内涵,有着刻骨铭心的理解。苦对我来说并不可怕,能吃得了常人没有吃过的苦,还怕吃不了其他苦吗?正因为如此,我常把能吃苦看作是一种资本和荣誉,总感到能在高原守边防,“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干什么事都有种“成绩不多年年有,步子不大天天走”的思想。然而,在基层任职的那段经历,却让我对吃苦的定义有了重新认识和理解。
有一年,组织安排我到某边防营任教导员。我心想,过去自己站过岗、带过兵,什么苦都吃过,也算是“老边防”了,因此觉得带好部队不存在什么问题。可是忙忙碌碌一年,到年终工作总结时,我们营过去一直是先进的两个连队竟然没有评上先进,其中一个连队还出了事故,受到了团领导的严厉批评。一时间,沮丧、惭愧、内疚一并涌上心头,我感到对不起组织的关怀,有负官兵的厚望。痛定思痛,我开始重新审视自我。这时我才体会到,一个人吃得了苦不算什么,如果把“苦”字也写上功劳簿而沾沾自喜,更会使人变得懒惰,失去奋斗的动力。这种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自居的心态,既害自己,也害部队建设。身处艰苦环境,我们不能苦熬,而要苦干;苦熬最终熬出的是苦水,苦干才能最终干出成绩。
走出思想误区后,我开始调整心态,提高工作标准,盯住薄弱环节做文章。我扑下身子真抓实干,跑遍了防区的每一个执勤点位。有一个连队地处偏远,一年四季去的人很少。我在该连一蹲就是大半年,与战士同吃同住同巡逻;还有一个哨所位于海拔5000米的雪山之巅,道路崎岖,高寒缺氧,我先后10次上去嘘寒问暖……一年后,我们以这种姿态接受上级全面考核,结果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好成绩,过去没有达标的连队还被上级评为标兵连队,我本人也荣立了三等功。
面对来之不易的成绩,我感慨良多。艰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艰苦中不求奋斗,躺在“苦”字上摆资格,守摊子,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以苦为荣吃老本——这样去“苦”是“苦”不出什么名堂来的。只有把吃苦当作人生的磨刀石,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努力在苦中见精神,苦中去奋斗,才能干出成绩来。也就是说,我们不但要能吃苦,还要会吃苦。能吃苦不是能力,会吃苦才是本事,才能有希望,苦出作为;只有在艰苦环境中艰苦奋斗,才能战胜艰苦,奋斗出事业。
任何苦难都不应该成为我们放弃的理由。高尔基说过:“苦难是一所大学。”能不能从这所大学毕业,取决于我们是否具有良好的心态。能吃苦是一种态度,会吃苦才是一种本事。
除了能吃苦、能吃亏,还要能吃气。
在工作和生活中,面对他人的批评、指责、讽刺、挖苦、嘲笑、攻击,很多人往往不能忍耐。一受到别人的批评,强烈的自尊心就受不了,就觉得别人在伤害自己的自尊。在现实中,很多事情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也会遇到不公正的待遇与指责,让我们备受委屈。这口“冤气”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咽得下,于是就转化为“怨气”。殊不知,生气是在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其实,“吃气”并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一种美德,一种顾全大局、着眼未来的胸怀与气度。一个吃不了气的人,很难在人生中干出大事来。暂时的退步,却能换来一片新天地。
一个能吃亏、能吃苦、能吃气的人,不管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能保持自己的本色,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挑起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