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在门前徘徊了好一阵子,终于走进了家门。
门口的土狗“汪汪”叫了起来,吴起的心里没来由的感到一阵亲切。
家里并没有人,吴起信步走进院子,土狗依旧在周围不依不铙的吠叫,吴起厉声呵斥一句,土狗总算回过神来,摇头摆尾凑到了吴起的脚下讨好的蹭着。
这条土狗是吴起从小看着长大的,不过土狗身患先天性近视加鼻炎,所以吴起一开始回了家门,土狗并没有认出吴起来。
吴起坐在椅子上,犹豫了好久,才起身出去了。来到祖宅,门口几个鬼鬼祟祟的家伙马上跳了出来,拦住吴起警惕的说道:“干什么的,闲杂人等,远离此地。”
吴起懒得跟这些人废话,从怀中掏出一个小本本递了过去。其中一人,接过东西一看,马上改变了脸色,恭敬行礼道:“不知大人前来,还望恕罪。”
吴起也没有怎么责怪的意思,什么话都没有说,径直慢慢的走进了院子。
一个妇人看到吴起,慌忙迎出门来:“起儿,你不是走了吗?怎么又回来了?”一夜未归,吴起看起来似乎变化不小。
妇人脸色憔悴,眼圈乌黑,眼珠周围布满血丝,显然昨晚并没有休息好。
旁边的汉子唉声叹气,抬头看了看吴起,复又将脑袋别向了一边继续皱着眉头。
妇人没有等来吴起的回话,还以为吴起有哪里不对,于是小心地说:“别害怕,圣上英明神武,一切都会水落石出。饿不饿,我去给你做饭去。”
吴起终于回过神来,笑着说道:“不饿,我吃过饭了。”看了看一边仍旧在愁眉苦脸的父亲,说道:“父亲,大伯的事情,已经有眉目了。”
吴起的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的汉子,心眼直,听了吴起的话,马上站起身一脸关切地说:“怎么,是不是升上给你大伯平反了?”
吴起心底对父亲有一股深深地忌惮,这种忌惮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淡化,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却变得异常的清晰。听了父亲的话,吴起整理了一下情绪,慢慢的说道:“爹,圣上还没有消息,不过应该很快就会有消息了。如今虽然大伯还没有被释放,但是只要我们想,那么我们随时都可以将大伯救出来。”
吴勇听了儿子的话,感到更加迷惑了,要说若是被释放了,最早得到消息的应该是自己才对,这个臭小子平时不学无术,根本就不可能知道这些,要说没有消息吧,这个臭小子又怎么会在自己这里信口雌黄呢?吴勇心眼直不假,但是吴勇并不是傻子。吴勇皱着某头接着问道:“怎么回事?”
吴起斟酌了一会儿才说道:“爹,事情是这样的,昨天你们将儿子匆匆送出吴府之后,儿子看到广场上贴着皇榜,说是谁能刺杀逆贼,谁就是襄阳王,考虑到襄阳城戒备森严,想要逃出去希望渺茫,即便是侥幸逃出去将来也要隐姓埋名一辈子,孩儿就觉得与其那样,还不如拼一把,谁成想老天保佑,孩儿竟然侥幸完成了任务,如今逆贼已经死了,大商国转危为安,想必形势很快就会明朗了。只是,现在不知道应不应该向公主求情。”
吴勇听了吴起的话,独立的话脱口而出:“当然了,打铁要趁早,趁着这个机会向公主求情,这种事情对于金枝玉叶的长公主来说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这有什么好考虑的?”
吴起心说,公主有言在先,只能提一个要求,要是救了大伯,自己可就丢了襄阳王,按理来说,应该舍弃襄阳王的职位去救大伯,这是比较符合家族观念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抓住襄阳王的职位似乎更加重要,因为从长远角度来说,能够成为襄阳王,对吴氏家族来说,有着更为深厚的意义。
不过吴起嘴上什么都没有说,点了点头,答了声“是”。
吴起的大伯是江北郡的财政长官,掌握着整个江北郡的钱财,大商国皇帝实施北伐大计之前,吴起的大伯吴忠是投了赞成票的,北方的大夏国朝纲崩坏,偏又遇上连年干旱,如今正是国力异常虚弱的时候,所以说现在发动北伐倒也不能算是坏事,朝中大多数人也的确是这么想的,北伐之初,进展也算顺利,幽云十六州十六座城池已经被打下了七座,形势可谓大好,国民一扫昔日晦气,正待扬眉吐气之时,变化来了。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话一点都不假,幽州城对于幽云十六州来说绝对是重中之重,幽云十六州十六座城池星罗棋布,在布局上形成一个巨大的×,而幽州城正好处于这个交叉点上,两边是高达千米的大峡谷,前后连接后面的八座城池和前面的七座城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只要能够拿下幽州城,那么此举北伐的目的已经完成了一半,因为一旦拿下了幽州城,那么就处于了进可攻退可守的境地,幽州城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而幽云十六州相对于大夏国来说又有着异乎寻常的重要性,大夏国这两年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由此又衍生出了数量众多的奴隶起义,以及数之不清多如牛毛的山贼路匪,不得已大夏朝廷只能派出多路大军对之进行清剿镇压,幽云十六州恰恰是没有遭受天灾祸害的地方,所以就成了大夏国粮食的主要来源地,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幽云十六州一旦有失,大夏国将处于异常危险的境地,所以大夏朝廷紧急启用老将范卫国,这才勉强挡住了大商国北伐的铁蹄。
大商国这些年风调雨顺,内部少有战事,短短几年的时间国库充盈,兵强马壮,所以说,虽然范卫国乃是出事的名将,但是此次的幽州防御战并不乐观。不过这只是从单纯的军事角度来说的,范卫国毕竟不是酒囊饭袋,人家不仅仅是军事家,还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范卫国在战略上制定了坚守不出据称而守的战略意图之后,还制订了一系列的其他计划。据说,他曾经在幽州城内查封了几家大粮商,但是所得的财货却不知去向。这些并没有引起大商国的重视,趁着战乱时期敛财的奸人并不罕见,大商国的官员正在拭目以待,瞪着眼睛准备迎接幽州的回归,准备着怎么样才能在幽州多安插几个位置的时候,大商国却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二皇子兵变了!
二皇子悍然发动了兵变,杀死了大皇子,并且登基做了皇帝!老皇帝夏博喜听闻消息,正打算提兵回国之时,却遭到了大夏国和叛军的联手突袭,顿时损伤惨重。自己也在乱军中被杀死,大商国的北伐在胜利眨眼就可得到的时候,竟然遭遇了夭折。
红玥公主带着小皇子仓皇出逃,但是二皇子占尽了天时地利,很快就收复了军中的众多将领,兵多将广的情况下,很轻易的就将红玥公主和小皇子围困在了襄阳城中。说到底,红玥公主虽然聪明伶俐,但是终究是个女人,遇到大事就只知道带着亲弟弟逃之夭夭,要是她能够代表三皇子团结朝堂中的一众忠于老皇帝的臣子,未尝不能和二皇子的势力做出一番抗争,到最后鹿死谁手还很难说呢!
其实吴起本不用这么做,因为刚刚登基的二皇子现在已经倒台了,作为二皇子的对立面,吴起的大伯本来理当无罪开释,不过吴忠自作聪明,马上又投靠了二皇子,要说这也没有什么可以耻笑的,毕竟良禽择木而栖,这是人之常情,只可惜他再次押错了宝,刚刚花费巨资,抱上了新皇帝的大粗腿,没想到现在三皇子一方又得了势,所以吴忠再次沦为了阶下囚。
既然事已至此,抱怨太多也没有什么意义。
几天之后,年仅三岁的三皇子登基称帝,经历了二皇子的兵变,皇太子的身亡,老皇帝的离世,大商国终于再次平静了下来。吴忠在红玥公主的赦免下,虽然多次押错了宝,但还是捡回了一条性命,不过江北郡的财政大臣的实权官职却一去不复返了。吴忠在为捡回了一条命而窃喜不已的同时,也在为成为平民而懊悔不已。大商国的军政大权最终落在了忠于老皇帝一系的政党手中,但是大商国中央政权对各个地方上的节制已经不像老皇帝在位时那么得心应手了。
吴起行刺二皇子之前,曾经得到一道圣旨,但是这道圣旨如今却变得可有可无了。好在吴起一开始就没有对此事上心过,所以也就没有什么遗憾可言。
半个月之后,吴氏祖宅,在吴忠的主持下,吴氏家族召开了一次全族大会,不过真正能够决定会议走向的只是当中的极少数人。
在往常,这种会议每年都会有一次,对于吴氏族人来说,是盛典不假,但是却绝对算不上罕见,吴起虽然贵为三房子孙,但是依然没有决定权。
吴氏族人围绕着吴氏宗祠呈环状分布,最外层的是奴隶,其次是仆人,再次是远房表亲,最后是吴氏嫡系三方子孙,此时的宗堂里除了吴氏三兄弟以及各房掌握着吴氏家族资源命脉的代表之外,还有一个例外之人——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