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以师为本”的思想,其实质就是要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以师为本”就是要让教师在学校事务中体现出主人翁的地位,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参与学校的管理。这一方面可以激发其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激发其主动精神和创造意识,提高教师的自我价值感,增强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与可信度,增强认同,使全体教职工对学校的管理更具信任感和归属感,使学校与教职工形成一个整体,使每个教职工明白个人的成长、发展与学校事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提高教职工的自豪感、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尊重和理解
(1)尊重教师人格,给教师工作环境和心理空间上一定的“自由度”。教师工作时间和空间的非限制性,决定了教师工作环境的非限制性。家访、学习提高、搜集资料、科研教研等一系列教学的延续工作,都不是坐在办公室就能完成的。所以,如果也对教师实行“坐班制”,犹如给教师戴上了“紧箍咒”,这不仅不利于教师身心舒畅地放开手脚工作,提高业务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对教师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是一个极大的挫伤。在社会经济开放发展的今天,学校如果仍以这种封闭的形式来管理,又如何能培养出开放型的创造性人才?当然建立一些考勤制度、工作规则是必要的,但不可太多太严。只有在合情合理合法的条件下,为教师工作提供一定的自由度,才能使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恰如其分的发挥。学校领导应把握本校特点,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办出一流的特色学校。
(2)要一视同仁,给教职工心理一种公平感。人不管职务大小、学历高低、年龄老幼、性格各异,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管理者要一视同仁,将心比心。在评价人时,切忌极端逻辑语言,要避免要么肯定要么否定的评价;更不能牺牲一部分人的积极性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积极性,要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并注意积极性的稳定和发展。对学校工作的管理过程,既要看结果,更要看过程,要对实施教育的全过程即“计划、实施、检查、总结”中的每一环节都设立质量标准,及时肯定教职工在工作过程中的点滴成绩,使领导的激励行为及时得到强化,促使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以满足教职工心理的高级需要。这就要求校长必须做到远距离的观察,全面正确评价教师。全面正确评价自己的教师是校长的职责,也是知人善任的前提。而在领导面前掩饰缺点张扬长处是人性共有的弱点。因此,校长要全面正确了解一个教师是不容易的事,稍有不慎就会以偏概全,或被表面印象所蒙蔽,以致留下“看人不准、用人不当”的话柄,使一批教师心存疑虑,甚至给学校工作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害。
全面正确评价一个教师,校长必须对其远距离观察。首先可在广泛接触交往的基础上,全面地了解教师,也就是源于接触、高于接触、透过表面看其实质;其次,可以放大、拉长、深入地观察、衡量、了解教师。“放大”是指校长不仅要看到一个教师在政治上是否积极要求进步,道德素质是否过硬,言行举止是否为人师表等,而且还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了解其品行性格、处世态度、一贯做派。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成长过程各有曲直不同,客观地掌握评价一个人过去历程中的成败得失,这就是“拉长”。所谓“深入”,透过现象,穿越表层,全而深入地剖析洞悉一个人的价值取向、道德评判,直至内心世界、心路历程。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不仅要明其心,还要见其实。远距离观察可以避免因个人感情代替标准,以个人好恶而丧失原则,凭一时一事的成败而错分良莠。
(3)加强人际沟通,营造一种舒畅的心理环境,建立相互信任关系。学校的人际沟通主要有领导与教职工的上下沟通、教职工之间的平行沟通和师生之间的沟通。改善上下沟通,让教职工知道领导想做什么,做了什么;同时,领导要常深入群众,了解听取意见,充分体现教职工当家作主的原则,增进彼此的尊重和理解。例如,有时领导为群众做了许多事情,像改善工作条件,增加生活福利,争取改善住房条件等等,但依然有人不满,视领导的一切工作努力为理所当然,只见不足不见成绩。这很大程度上在于缺乏情感上的沟通,使群众无法体会到领导工作的苦衷和难处。另外,平行沟通也很重要,让教职工相互了解彼此的工作性质、特点、成绩、困难等,有利于消除教职工因科室工作不同而产生的误解和隔膜。而师生之间的沟通可以及时反馈教学情况,改善师生关系,对教学教育质量及效果的提高有很大作用。所以,管理者要努力营造一个严肃活泼、民主平等的气氛,造就一个学校关心教师,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敬老师,教师支持领导的融治环境。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爱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
沟通是尊重人格、平等相处、消除隔阂、坦诚相见、增进友谊、形成共识的一济良方,也是校长心胸豁达、掌握主动的一种境界。但是,现实中绝大部分教师在与校长交往中,总会不自觉地有防范、掩饰心理。因此,作为校长就需主动走近教师,学会沟通,善于沟通。校长与教师沟通要从领导的角色中摆脱出来。首先,要与教师平等相待,倾心相交。在鼓励教师讲实话、真话、心里话的同时,自己也要不摆架子,不讲套话,在信任的基础上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其次,允许分歧,求同存异。校长必须注息倾听教师中各种不同的声音,因为不同的声音不乏金玉良言、真知灼见。当然,不同的声音中也有错误和偏激的。这时,校长要有气度、有雅量,辩证地看待,不能因与自己意见不合而抱成见,借机给人“穿小鞋”。沟通过程是心与心的交流过程,也是换位思考的过程。校长多与教师沟通既能在情感上拉近距离,又能在许多问题上达成共识,更好地开展工作,达成目标,树立领导形象。
(4)等距离接触,形成和谐人际关系。校长与教师的关系由于相处时间、自然环境、个性品质和为人处事的差异,客观上极易造成交往中的疏密,有的淡如陌路,有的过从甚密。这种人际关系对校长的威信是极具危害性的。校长与所有的教师接触应该是等距离的,也就是要广泛而平等地与每个教师接触,从而建立更大范围的接触空间,求得更大程度的理解支持,形成以校长为圆心,以教师平等接触为半径的一个圆。只有等距离接触,才能不会使一部分教师在校长面前有优越感,另一部分教师有冷落感。
校长与教师等距离接触,首先,必须变被动为主动,深入教育一线接触,了解最普通的和最平凡的教师;其次,必须正直无私、公平合理地处理好与教师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每一件事。只有能与每个教师保持等距离接触的校长,才能在教师中有一呼百应的号召力与凝聚力,才能作出民主化、科学化的决策,才能在所在学校形成一个团结和谐的教师集体。
一个优秀的校长应该保持与教师的广泛接触,与教师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接触中了解教师,倾听心声,解决问题,在接触中交流思想,融洽感情,传达信息。这也是校长的为人之道,治校之策。
(三)参与和认同
(1)教职工参与管理,可使他们投入情感,产生心理认同。所谓认同,是指个人在集体中的一种态度,一种心理契约。它既表现为对集体事物的关注,也表现为情感上的交融。例如,教职工通过教代会、工会等形式派代表参加学校目标的制定,讨论策划学校规划及改革方向,审议学校工作,对干部实行监督,对涉及切身利益的生活福利、奖金分配等问题参加讨论决策,这一系列参与活动都有助于积极性的调动和主人翁感的形成,促使教职工以做好学校工作为己任,自觉自愿地贡献出自己的智慧经验,为实现学校工作目标而共同努力。所以说,要办好学校必须发动教师,依靠教师。
(2)可使教职工高层次需要获得满足。分权、参与的民主管理,为教职工的社会性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提供了机会和环境。情感上的认同使其努力工作,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质,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
(3)参与制还可能提高目标决策的质量。由于群体参与,扩大了参与层面,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避免“一言堂”带来的局限性,可以改善领导与群众的关系。通过参与增强认同,增强工作任务和目标的明晰度,使领导与群众之间能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形成和谐的愉悦的心理环境,形成相互推动的力量。
(四)培养与提高
(1)给教师提高学历水平提供方便。根据教育法的教师资格规定,教师必须达到一定的学历水平,才能在相应的学校中任教。学校的老教师,由于历史的原因,学历一般都不高,学校鼓励他们进修高一层次的学历,并在工作量上给予适当照顾,请青年教师帮助辅导。青年教师更是要求他们都完成高一层次的学历进修,45岁以下的小学教师都要达到本科学历,中学教师要达到硕士课程研修班水平。
(2)给教师提高业务水平提供方便。学校除每年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区级培训外,还应和其他学校联系,组织教师参加他们的专题培训。
(3)给教师提高社会地位提供方便。学校组织教师参与社区活动,向社会推出优秀教师,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为社会服务,教师的形象在当地百姓眼中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总之,学校管理者要切实把握教师的职业心理和工作特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和环境。也就是说,要管理好教师无非是思想上理解,生活上关心,发展上帮助,以人为本。
(第二节 )如何抓好学校安全工作
在近年来学校曾发生了多起学生伤亡事故:2004年6月23日,辽宁省朝阳市3名初中学生在放学回家途中被洪水冲走,2人死亡、1人受伤;6月16日辽宁省沈阳市,一名小学生爬墙进军用弹药库寻找失落足球时不慎触电身亡;6月15日,辽宁省沈阳市一名6岁幼童落入水塘溺水死亡;6月9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某中学组织学生到某水库远足活动,返校途中8名学生落伍,继续在水库游玩,其中1名高一学生落水,其他3名同学去抢救时也落入水中,最终造成4名学生溺水身亡;5月11日,山西省晋城市发生一起因学生早到进不了教室,到教室旁边的舞台上避雨,恰好舞台房顶部分塌陷,造成1死13伤的事故;5月13日,长安大学教工食堂因油锅过热引起食堂火灾,过火面积约200多平方米,造成一人轻伤。
这些事故的发生,说明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不够,安全管理工作还存在着漏洞和薄弱之处,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工作还有死角。抓好学校的安全工作是学校重中之重,校长应把安全当成大事来抓。
学校安全工作重于泰山,涉及千家万户,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清醒认识自己肩上的责任,任何时候都必须把学校安全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绝不松懈,警钟长鸣;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把学校安全工作融入各项工作之中,融入各项管理之中,融入教育教学之中,积极主动地抓好学校安全工作;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分层次抓好学校安全工作,抓好学校安全工作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要切实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做好学校安全工作是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对国家和人民的应尽义务和基本责任。各学区和各学校要从实践“三个代表”,关注民情民生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做到教育再加强,管理再到位,真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切实抓好学校安全工作。要全面落实安全防范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安全责任分解落实到最基层。要消灭管理死角,要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并积极协同公安、工商、文化、卫生等部门,进一步加大校园及周边地区综合治理工作的力度。要对各类易产生事故隐患的场所和环节进行认真彻底的排查,杜绝事故发生。要坚持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认真排查各类事故隐患,层层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二、要加强禁毒教育和反邪教教育,确保校园“一方净土”
学校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扎实推进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要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教育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邪教教育,坚决防止毒品、邪教进校园,在教育过程中,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反映时代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引导学生自觉遵纪守法,并对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矫治和帮助。